還有兩個多月才過年,現在就已經開始有很多人對春晚不滿、對演小品的人不滿。
春晚作爲曾經最受歡迎的節目,它能讓大年三十晚上聚在一起的一家人更快樂、更和諧。
可現在的春晚,除了 " 無聊 " 就是 " 沒意思 ",不但節目俗套,演員們也都被看膩了。
上過 17 次春晚的孫濤、" 釘子戶 " 蔡明和 " 根本不會相聲 " 的嶽雲鵬,都被罵得找不着北。
春晚導演請站出來解釋一下,爲什麽春晚變得越來越差?!
罵都罵沒勁了
" 你們聽好了!今年的春晚千萬别上!看見你們直接換台!"
這是網友對春晚老熟人們的隔空喊話,大家都不想再看到潘長江、闫學晶和孫濤等人的出現,他們已經徹底 " 失寵 "。
大家除了不想看到這些演員,更不想看到春晚 " 爛到發黴 " 的劇情和梗。
以前春晚上說的一句話就能被全國人民玩十幾年,現在我們都說臭了的爛梗被春晚拿上舞台,還美其名曰 " 跟上時代 "。
最近這些年的春晚是越來越難看,到了去年可真是到達了 " 巅峰 ",那真是一個都看不下去!
曾經相聲界的明星嶽雲鵬,在去年春晚上的表現讓人失望至極,觀衆紛紛吐槽嶽雲鵬别再上春晚,真的看不下去了!
估計現在回想起去年的春晚節目《初見照相館》,還有很多人能尬得摳腳吧?
大年夜好不容易團聚起來,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誰不想和和睦睦共迎新春?可節目上就非得吵吵嚷嚷、你叫我喊,這不是破壞氛圍麽!
幾十年的春晚,能夠被罵到《初見照相館》這種程度的,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來!
一個節目一共也就十來分鍾,一半的時間都在吵架,爲了突出 " 恐婚 " 的主題,讓演員毫無邏輯地産生矛盾,讓全國人民看着他們吵架!
這個節目其實也是一個縮影,它代表着現在的春晚邏輯,那就是:讓觀衆開心不重要,反映社會狀況、教育觀衆很重要。
正如趙本山說的那個意思一樣,春晚本來就是爲了讓人開心,幫大年夜的一家人有更好的團聚氣氛,而不是隻想着怎麽教育觀衆!
大家本來就辛辛苦苦爲了生活奔波一年,好不容易想趁着過年開心放松一下,結果看個春晚還要被說教。
這與春晚的導演有很大關系,今年的春晚總導演是于蕾,看到她的名字就知道,今年的春晚必将再次讓人失望。
可以說,于蕾在 " 讓人失望 " 這方面從不會讓人失望,因爲她就是去年春晚的總導演。
正是于蕾 " 大手一揮 ",搞出了全程都在吵架的小品,設置了讓全國人都尴尬不已的脫口秀,讓春晚被罵得狗血淋頭!
其實并不是于蕾能力不行,在這一切的背後,都有另一隻手在操控一切,那就是規矩。
曾經有一位叫做胡基森的編劇,被邀請參加春晚語言類節目的編劇選拔,通過的劇本可以被拿上春晚的舞台,給全國人民觀看。
但胡基森最後卻落選了,不是因爲他不夠優秀,而是他 " 不符合題意 "。
雖然說是編劇創作的劇本,但所有的劇本都要在規矩的前提下寫出來,而春晚小品的規矩就是必須有結構。
這個結構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正是開頭先介紹人物和背景,然後産生矛盾,最後解開矛盾重歸于好。
這不正是大家最讨厭的小品套路嗎?結果這竟然是小品架構的規矩,不是沒有優秀作品,而是規則就已經決定了不會有好作品出現。
而且在這個架構中,還必須穿插一些網絡熱梗,結尾也必須正能量,這和考試寫語文作文有什麽區别?
在這些條件下," 符合題意 " 才能拿到分,否則寫得再好都是零分!這也就是爲什麽孫濤會成爲被抵制得最狠的人。
最符合題意
當年,孫濤的一句 " 我驕傲!" 火爆程度絲毫不弱于小沈陽的 " 不差錢 ",但孫濤卻隻有那一個成績,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 " 不優秀 " 并不意味着 " 差 ",孫濤就是因爲過于中規中矩,太穩了,所以才能成爲春晚演員的 " 标準答案 "。
孫濤自從參軍進入宣傳部以來,憑着真本事在舞台上一路高歌,從普通的成員變成台柱子,實力毋庸置疑。
孫濤一共登上過 17 次春晚,而且截止去年,孫濤已經連續 8 年出現在春晚上,隻有近兩年在導演于蕾的手上他才開始被罵。
2022 年的春晚于蕾就是主要導演之一,當年孫濤出演的小品《父與子》被全國人民痛罵,甚至被評爲 " 最差節目 "。
2023 年春晚于蕾作爲總導演,同樣讓春晚飽受诟病,整體質量差得不能再差,演員們也被連累得沒臉見人。
不過從經驗上來說,孫濤這麽多年的舞台經驗能讓他從容不迫,雖然不出色,但也并不算差。
所以放在春晚小品的固定規矩之下,孫濤這樣的人不就剛好成爲了 " 完美答案 " 嗎?
反正也不會出現優秀作品,上限都已經被鎖死了,倒不如就找這些雖然不優秀,但也絕不會出問題的演員,中規中矩讓春晚順利播完就足夠了。
但這隻是春晚的負責人們走馬觀燈,我們作爲觀衆,肯定是希望看到優秀作品的呀,可春晚終将隻會越來越差,最後被取消也不是沒可能!
其實這也難爲了春晚演員們,比如《初見照相館》的于震和孫茜等人,如此之差的劇本,他們還必須演下去,最後還要替導演遭受觀衆的痛罵。
與其說是春晚越來越沒意思,倒不如說是春節越來越沒意思。
因爲再也不是年三十沒有多少節目,一家人團聚一起,也隻爲看春晚的那些年了!
從家裏沒電視機去鄰居家蹭,到買錄像機、VCD 不斷重播複看,再到後來各家衛視争奇鬥豔,如今拿着手機各種娛樂鋪天蓋地。
這是大衆審美疲勞了,要求變得高了,也是可供選擇的東西多了,見識多了以後,反而覺得寡淡無味了。
是時代變了,我們變了!曾經小時候想破頭的小吃,現在即便還有,放眼前總覺得不是那個味了。
小時候希望每天都能看到那麽有意思的春晚節目,現在網絡發達了,手機上有趣的東西讓人目不暇接,卻也沒有那種期待的感覺了。
我們一直苦苦追求的好看的春晚,其實不過是想要尋找從前的回憶罷了。
當然,現在春晚這一遍遍地彩排,過于嚴格的審核條件,确實讓春晚變得無聊,失去了接地氣真生活的幽默與樂趣。
有很多人說春晚就是爲北方人服務的,南方人根本就不喜歡看春晚,而且春晚裏經常說大年夜吃餃子,南方也并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
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春晚本身就是基于北方習俗和文化演變出來的,更确切一點來說,是從東北地區傳播開來的。
以前大家都喜歡趙本山、喜歡陳佩斯、喜歡趙麗蓉,現在照樣有人不覺得他們的小品有意思。
小品屆的 " 老大山 " 尚且如此,蔡明、孫濤和嶽雲鵬等人不更是争議不休嗎?
隻不過是大家的審美不同,觀念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小品,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春晚。
寫在最後
往小了說,春晚是大年夜裏的一個小節目,往大了說,春晚就代表着這個年過得好不好。
大家都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大道理誰能不懂?春晚讓人快樂就夠了,煽那麽多情、講那麽多理,又有什麽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