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偲睿洞察,作者|Renee,編輯|經緯
1963 年出生于台南市的黃仁旭,在九歲那年便開啓了自己的世界旅途。
因父親工作調動,黃仁旭被送到了美國,借住在親戚家。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所鄉村寄宿學校,黃仁旭學會了如何爬屋頂、抽煙與生存。這樣混沌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2 年後黃仁勳父母移民定居美國俄勒岡州,他也逐步走上了正軌。
20 歲那年,他從俄勒岡州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畢業,前往矽谷,在 AMD(超威半導體公司)公司任職芯片設計工程師。
如現在的本科生一般,不知是化學工程師父親,教師母親的督促,還是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黃仁旭參加了斯坦福大學碩士進修合作項目。6 年後,黃仁旭已是斯坦福電子工程碩士。在這幾年裏,黃仁勳學業事業一個沒落下——跳槽到偏向于圖形處理的芯片商 LSI Logi,完成了從芯片工程師到 " 系統集成芯片 " 總負責人的蛻變。
丹尼餐廳在 1993 年的某天變得很不一般。在這裏,黃仁旭提出了 " 如何開發一款能在個人電腦上實現逼真 3D 圖形的芯片 " 的想法,一起讨論的還有兩位好友克裏斯 · 馬拉科夫斯基和柯蒂斯 · 普裏姆。
此次會議之後,黃仁勳便把此生 All in 在了英偉達上。1993 年 2 月 17 日,既是 NVIDIA 誕生日,也是黃仁勳的 30 歲生日。
就這樣,黃仁旭在遠洋正式啓航,也見證并參與了家鄉的滄海桑田。
9 年前回家的他,驚訝于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去年的他來不及惋惜國内大廠在 AI 大模型上的落後。今年,他發現中國的自動駕駛的故事更好講,帶上了鏟子,玩起了入鄉随俗。
按照目前的架勢,繼扭秧歌之後,黃仁旭下次年會表演曲目或許可以是《常回家看看》。
移動互聯網出師不利的小黃
2013 年,黃仁勳站在了中國企業小米的發布會上,向大家簡單介紹了 NVIDIA 這個公司——畢竟在當年,NVIDIA 隻是一家遊戲顯卡公司,手機玩家對其相當陌生。
英偉達進軍手機市場的原因很簡單,PC 市場開始走下坡路了。2013 年,PC 全球出貨量爲 3.151 億台,同比下滑 9.8%。
理想很美好,移動互聯網魅力無限,手機作爲載體也必定能賺得盆滿缽滿,賣鏟子的英偉達也能分得一杯羹。
現實是走在前面的玩家沒給英偉達留活路——當時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被蘋果、三星、華爲、LG 占據,2010 年蘋果就自研芯片了,次年三星大名鼎鼎的獵戶座芯片出爐,華爲也在 2013 年發布了自己首款麒麟芯片——麒麟 910。
對于第三方供應商來說,沒有比這更冰冷的現實了。2012 年,英偉達整個 Tegra 處理器在手機市場中的份額隻有 2% 左右,收益同比下滑 54%。大廠都自研了,那就去看看小廠吧,小米是後起之秀中最火的那個。
于是,就有了大家津津樂道的這一幕。
黃仁勳在小米 3 發布會上用蹩腳的中文表示:英偉達是一家二十年的公司,我們發明了 GPU,我們的 GPU 是最快的,最好的。
但最終隻有小米 3 的移動版本采用 Tegra 4,聯通和電信版本依舊采用骁龍 800 處理器。
随着美國的制裁愈發頻繁,2013 年的小米顯然已經有了危機意識,選擇了多個芯片供應商規避風險。2014 年自研的想法開始顯現,小米聯合成立了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三年之後小米的首款自研 SoC 芯片澎湃 S1 問世 ······
本來英偉達能跟在高通芯片老大們後面撈點油水,但手機廠商皆動了自研的心思,也有着自研的能力,所以最後的結局隻能是,黃仁旭在手機領域铩羽而歸。
那一年,小米估值 450 億美元,英偉達市值 90 多億美元。一個經典說法是,那時的小米與英偉達是中美互聯網的縮影,在移動浪潮中,抖音、摩拜單車、微信支付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更是被輿論稱爲中國新四大發明。
很多人認爲,中國互聯網已經追上,甚至在局部超過美國同行。
大模型時代 AI 領袖黃仁勳
或許這樣的想法,一直延續到了 2022 年 11 月 30 日。
從那時候開始,國内大廠 AI 研發部門員工,怕是已經很多天沒有睡過好覺了,宣傳部門更是焦慮,打了雞血般研究話術,讓公司趕上 AI 大模型時代的浪潮,争奪第一人站位。
最熱鬧的,莫過于AI大模型應用層玩家。
在這兩年裏,百度、科大訊飛們頻頻開大會,大模型也在飛速叠代中,從 1.0 升級到 5.0;現如今,大模型的熱度絲毫不減,Sora 出世又在 AI 圈掀起波瀾,估值 200 億元的 AI 獨角獸 kimi 又引起了一衆企業對上下文長文加碼……
百度說,自己是世界上少有的已經商業化的企業,但目前仍有 7 成收入來源于廣告業務。産品是隻要國外有了,國内也都有了,營銷是國内比國外牛,當然,是在加了一些迷惑定語的情況下。
從 AI 大模型實實在在賺到錢的,不是應用層的玩家們,是 AI 基礎設施商們。
英偉達,作爲早早投注大模型大腦—— AI 芯片的廠商,名利雙收。目前,英偉達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的市占率預計最高已經達到 90%,其中以 H100 爲例,目前市場缺口就高達 43 萬顆,一芯難求。
在今年 Blackwell 發布會後,英偉達官方表示:" 我們預計下一代産品 B100 将供不應求。"
得益于 AI GPU 需求的巨大增長,英偉達是 2023 年營收增長最快的半導體廠商,營收同比飙升 102%,達到 496 億美元。
市值增長也是在意料之中。在 ChatGPT 上線的那一天,英偉達市值隻有 4163 億美元,短短半年多時間,就突破 1 萬億美元,增長速度媲美亞馬遜,甚至比馬斯克的獵鷹九号飛得還快。
從台灣走出來的黃仁勳,無疑已然成爲了全球AI領袖,爲啥這個風口偏偏是被黃仁勳抓住了?當數據中心浪潮還未鋪天蓋地襲來、人工智能訓練還是小衆領域之時,英偉達已經投入重金,研發通用計算GPU和統一編程軟件CUDA,爲英偉達謀一個好差事——計算平台。
而在當時,讓 GPU 可編程,是" 無用且虧本 "的:不知道其性能是否能夠翻倍,但産品研發會翻倍。爲此,沒有客戶願意爲此買單。但預判到單一功能圖形處理器不是長遠之計的英偉達毅然決定,在所有産品線上都應用 CUDA。
在芯東西與英偉達中國區工程和解決方案高級總監賴俊傑博士的采訪中,賴俊傑表示:"爲了計算平台這一願景,早期黃仁勳快速調動了英偉達上上下下非常多的資源。
" 遠見 + 重金投入,在 2012 年,黃仁旭拿到了創新者的獎勵:2012 年,深度學習算法的計算表現轟動學術圈,作爲高算力且更爲通用、易用的生産力工具,GPU+CUDA 迅速風靡計算機科學界,成爲人工智能開發的 " 标配 "。
于是以上的經典說法,有了後續——十年後,小米市值依舊穩穩停留在 450 億美元,英偉達則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狂奔,市值增長 244 倍,達到驚人的 2.2 萬億美元。這背後,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共享單車、手機支付的局部領先,變成了 ChatGPT 出現後的短暫落後。
PC 市場下滑,手機碰壁的英偉達,總算是熬出了頭,在 AI 大模型大殺四方。現如今,又想把 AI 芯片賣得更好一些,除了數據中心,自動駕駛也是一個需求高、算力要求高的大蛋糕。
智駕時代的黃老闆
今年年初,黃仁旭來中國北、上、深三地問候了員工,并在年會上扭了秧歌。事實上,黃仁旭完全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美國企業身上——需求暴漲,2023 年美國地區收入占比飙升,沒有必要在中美關系緊張之時,來給員工打雞血。
(圖源:同花順财經)
黃仁旭的入鄉随俗,或許是爲了那扶不起的汽車業務。
按照黃仁勳的規劃,汽車業務的收入占比應該達到 30%。但自 2016 年團隊成立至今,汽車業務雖是三大核心業務之一,但收入遠不及數據中心和遊戲業務,營收占比常在 5% 附近徘徊。
不知不覺中,英偉達已經換了不少合作夥伴了。
一開始,黃仁旭和大衆攜手共進,但無奈德企還沉浸在往日輝煌,全然忽視智駕時代的到來,對敲代碼這件事無動于衷——大衆新能源車型 ID.3 上市兩年後,廣大車主還得去 4S 店手動更新軟件。
可怕的是,大多數車企的軟件能力都是大衆水平,這樣汽車業務還怎麽拿成績?
抱着 " 既然你沒能力,我就找個有能力的 " 的想法,2016 年,黃仁旭看上了二者皆備的特斯拉,後者基于前者的 DRIVE PX 2 平台開發算法。不幸的是,在手機市場上的悲劇再次重演——在 2019 年,馬斯克用 " 自主可控 " 的 FSD 芯片代替了英偉達。
要麽沒能力,要麽能力太強自己去搞,黃仁旭是受不了這個氣的。
叒有一個龐大的計劃在黃仁旭的大腦中瘋狂運轉——算法是自動駕駛的核心競争力,大型車企一定會嘗試自研算法。
所以,英偉達自動駕駛業務的思路是提供高算力芯片和完整的軟件工具箱,讓車企基于英偉達的芯片開發軟件算法。
也就是說,英偉達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 " 供應商 " 變成 " 承包商 ",讓車企離不開英偉達的芯片。
吃一虧長一智,黃仁旭不敢隻做賣芯片的了。
照着這樣的思路,2020 年 6 月,英偉達與奔馳宣布合作開發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除了采用英偉達 DRIVE AGX Orin 計算平台外,還将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黃仁旭願景十分美好,若是和奔馳合作成功,豈不是更多傳統主機廠會加大自動駕駛投入,成爲英偉達的客戶。更何況,奔馳老大哥也全力支持,重金聘請自動駕駛領域人才。
然而三年過去,英偉達和奔馳的合作沒有驚喜,有消息稱奔馳從特斯拉挖來的計算機視覺專家 David Nist é r,逐漸淡出管理層。
此時,英偉達的客戶畫像十分清晰,既有大批量車隊,又暫時沒法自研自動駕駛芯片,同時還得招一批人,有讓 AI 芯片上車的能力。
想清楚這些,你就能明白黃仁旭從去年到今年年初的一系列布局。
去年年底有消息稱,英偉達在上海辦公室召開了中國區全員大會,主持者是一張華人面孔——新任汽車事業副總裁吳新宙,也就是前小鵬自動駕駛副總裁。
被黃仁旭選中,不僅是吳新宙能将自動駕駛快速落地,而是因爲他能将搭載英偉達 Tegra Xavier 芯片的自動駕駛産品快速落地,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算力發揮到極緻——僅僅依靠 Xavier 單顆 30TOPs的算力,在 2022 年挑戰了今年才流行起來的城市高階智駕。
于是除了吳新宙,黃仁旭陸續從小鵬自動駕駛團隊挖走多人。人才,是不嫌多的,百度 Apollo 團隊技術負責人之一的羅琦,也是新團隊的一員。現在搭橋的人有了,就差那個有大批車隊,同時智駕能力相對較弱的車企了。
3 月 18 日,英偉達在美國聖何塞舉辦 GTC(英偉達 GPU 技術大會)。會上,英偉達稱其車載計算平台 DRIVE Orin 的後續産品 DRIVE Thor,将新增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等電動汽車客戶。此前,理想、極氪已宣布将采用英偉達 DRIVE Thor。
政策、人口紅利的加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觑。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無論是汽車體量還是輿論環境,都是一塊寶地。
對比 N 次之後,黃仁旭終于發現,中國才是英偉達汽車業務的最佳試驗田——有不少大體量的車企,還都想趕上智駕時代,卻暫時較爲稚嫩。
誰不愛人口 14 億、消費力不減的中國呢?更何況故鄉就是中國的黃總。
近期,黃老闆得多回家看看,因爲比亞迪們遲早會獨立行走,現在能談一筆是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