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筆記俠編輯部。
責編 | 聶敏
第 7426 篇深度好文:6614 字 | 18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5 月 4 日晚,2023 福布斯 " 全球最佳創投人 " 榜單發布。
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再次登上榜首。
時隔兩年,沈南鵬再次坐上全球創投一哥的寶座,堪稱 " 王者歸來 "。
第 12 次上榜,第 4 次問鼎。
有财經媒體曾統計,如果按照上市公司市值計算,紅杉中國投資的上市公司市值超過 6200 億美元。
360 創始人周鴻祎曾說:" 沈南鵬就是一條鲨魚,隻要聞到血腥味,就會不顧一切地沖過去。"
除了勤奮和敏銳,沈南鵬更具備一種罕見的精确判斷。
這離不開沈南鵬對創業者、團隊、行業和趨勢的深度洞察力。
經曆過數次經濟周期的洗禮,研究過上千萬家前沿的商業案例,他認爲的優秀創業者和企業有哪些特質?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團隊能夠創業成功?偉大的企業,有哪些穿越經濟周期的秘密?對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他又有着怎樣的理解?
筆記俠梳理了沈南鵬過往發言,發現答案就在其中。
一、關于創業:偉大的公司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創業者
偉大的公司背後,一定有一個鮮活的優秀創業者。比如,王興、黃峥和張一鳴。
他們往往具備着很多共通性,我将這些特質總結爲四點:1. 極度聚焦産品;2. 堅持長期主義;3. 尊重商業規則至上;4. 有國際視野。
1. 極度聚焦産品
首先,他們都極其專注、市場化驅動,從聚焦某一個産品,到發展到相當規模後延展邊界。但首先會把一個産品做到極緻。
2. 堅持長期主義
他們都是長期主義的實踐者,非常有進取心、企圖心,這點是很重要的。
你有多大的抱負,決定了你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隻有企業家是長期主義,投資人才有實踐長期主義的可能。
3. 尊重商業規則至上
他們将尊重商業規則放至首位,同時,從某種程度上又改寫或者說重塑了很多行業的商業規則。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
但隻有極少公司能打破遊戲規則,大部分公司是在遊戲規則下面成功的,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他們比别人更能用好這個遊戲規則。
4. 具備國際視野
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都有國際視野。
盡管有些公司今天還沒有走出國門,生意還是在國内的市場範圍内,但國際視野會在很多商業決策裏,提供一個重要的視角,并幫助做出最後的判斷。
就是說用全球的規則、全球的趨勢來思考當下的生意。
所以,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好項目?主要也有三點:
首先是對創業者的判斷。
如開頭所述,成功的、偉大的公司背後,一定有一個鮮活的優秀創業者的面孔。當一家公司已經成爲行業巨頭的時候,給出判斷容易。
但如何能夠在早期,比如說在種子期和 A 輪,就判斷出他是下一位王興或者張一鳴,這永遠是一門藝術,很難拿數字去量化。
第二是行業的規模有多大。
成功的企業都非常有 " 企圖心 ",但關鍵是它得在一個 " 好 " 的行業裏,隻有天空才是它的限制。
所以,創業者應該去關注,那些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
十幾年以前,我們開始研究中國的電商,那時候就意識到這會是一個超大行業,但有些行業可能我們在早期未必有這個直覺。
比如,七八年以前如果你問我外賣在中國是一個多大的行業,是每天一億單還是五千萬單?還真說不出來。
有些行業是在快速演變中,所以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超前思維。
第三還是商業模式。
有些商業模式天然地容易形成競争壁壘,很快就把一些後來者擋在外面,從而成功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但有些則容易同質化,比如傳統的制造業,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技術壁壘比較低,你能起量我也能起量,最後就變成價格的競争。
基于這些投資邏輯,以及對創業者、企業的長期觀察跟蹤。過去,紅杉中國确實抓住了一些最重要的領域,但我們也經常犯一些錯誤。
這裏面有兩個維度:第一,抱着在最早的階段跟創業者建立合作的心态;第二,投資總會犯錯,總會丢失一些早期機會,那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抱着開放和追蹤的心态。
一個偉大的企業如果想做百年老店,在這一百年當中你有很多的機會去跟它成爲夥伴。
如果 A 輪丢失了,那就從 B 輪、C 輪開始;如果 B 輪、C 輪丢失了,IPO 也可以是你第一次跟它建立合作關系的機會。
像字節跳動的投資就是這樣。
我認識張一鳴的時候,我心裏也是打了個盹。
因爲他要做的事情具有巨大的風險。因爲沒有人,包括在美國都沒人做過。他想通過互聯網把新聞、故事、圖片聚集在一起,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喜好推給你。
這樣的做法在美國都沒有嘗試過。但是他認爲這樣的産品有它的空間。
而我卻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我在他第一次融資的時候,我沒投。
爲什麽呢?對字節跳動的獨特優勢理解不夠。
我做了很多審慎調查的工作。作爲投資人很理性,我們去拜訪了很多他的競争對手。
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這個産品。新浪要做,搜狐要做,小米要做,騰訊要做,所以我們合夥人讨論以後,感覺這個市場競争太激烈了,你一家小公司,沒有機會。
我們作爲投資人有的時候太聰明了,有點讓理性的東西在我們思考當中占太多了。
我感覺好奇心是(這樣做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因子。
所以,保持對一個行業的深度研究和觀察,非常重要,同時保持對這些企業家的長期關注。
另外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要有開放的思維。你在一年以前看了一個企業,覺得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有這樣那樣的挑戰和問題;一年以後你發現企業有很多變化,那可能是創業者不斷學習、成長的結果。
所以,企業要想向前,就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我們跟很多這樣的 " 傳統 " 企業聊過,如果想要做這樣的變革,有沒有一批新的團隊成員?這很重要。
我不是說傳統的 CEO 不行,但是确實要有新的團隊來幫你更快地在市場上完成學習曲線。
信息科技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什麽?是市場瞬息萬變。
我相信這些企業家都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但是有的時候學習成本太高了,能不能引進人才盡快補短闆?
穩健醫療的李建全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可能屬于我們說的 " 上一代 " 的企業家,企業也已經經營了近 30 年,主要專注醫用敷料領域。
但他想到了把醫療技術用在新的消費産品裏,推出 " 全棉時代 " 産品,主要通過互聯網營銷,在行業當中打開一塊新的天地。
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學習,也非常有耐心,還能把最優秀的年輕人吸引到他的團隊裏。
所以,企業想要革新,有決心,還必須要有配置。
思考要深遠,夢想要宏大,行動要果斷,這才是應對商業周期的方法。
二、關于管理:作爲領導者,如何帶出打勝仗的隊伍?
我一直信奉合夥人文化,而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拿什麽來比喻我們整個團隊的協同模式呢?我感覺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需要各個樂器演奏者的完美配合。
能夠讓團隊協同起來真正成爲 One Team,這是緻勝之道。
所以,在紅杉我們一直努力踐行非常重要的企業文化,叫做合夥人文化,把人才聚攏起來,共同協作完成一份事業。
在合夥人文化中,我雖然是基金的管理者,但在最重要的投資決策上,我們沒有 boss,也不應該有 boss。
在每一個項目上,不管他是合夥人還是剛剛加入紅杉的分析師或投資經理,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同時應該接受其他同事建設性的挑戰。一個優秀組織是靠集體力量來做出正确的決策。
如何更好地踐行合夥人文化,有幾點體會。
第一,聆聽。少說多聽,無論是面對創業者、企業家,還是團隊成員之間,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第二,信任。在進行每一項投資的時候,往往隻有少數幾個團隊成員對企業有最深的理解,而且視角獨特,這時就特别需要其他團隊成員給予信任。
第三,支撐。團隊成員相互之間能夠補位,能夠看到和補到對方可能的盲點。
合夥人文化确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培養起來,而且要在點點滴滴的地方着手,讓每個人覺得他是團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舉一個例子,我們會給投資人每半年發一封信,介紹這半年發生了什麽。
信最後的落款,從我們 2005 年成立到現在爲止,盡管我是管理合夥人,但從沒有簽過我的名字,最後一定是兩個單詞—— Team Sequoia(紅杉團隊)。
這看起來是小事兒,但是在這種小地方反映了紅杉的文化,每個團隊成員都可以憑借專業能力得到尊重和認可。
隻有通過多年的磨合才能達成極緻的合夥人文化,這是一個投資機構基業長青最重要的因素。
在紅杉這個團隊中,我們希望每一個個體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這裏面沒有太多花哨的策略或者理念,最後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也非常簡單,就是 day in and day out 的努力。
我們始終認爲,隻有做到最好,才有機會跟最好的創業者同伴而行,不然就沒有機會。我們參與了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這樣的公司,并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作爲投資人,你隻有一直追求卓越,才能在一路上看到别人沒有看到的商業風景。
三、關于決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決斷力?
對于創業者、投資人來講,關鍵時刻的出現往往伴随着大環境的變化。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在兩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産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個是在攜程創業的時候。2000 年初,互聯網行業陽光明媚,大家充滿了憧憬。
但到了下半年形勢急轉直下,互聯網泡沫破裂,市場上很少有投資人願意再投資互聯網公司,再相信互聯網公司未來還有盈利的希望。
我當時主導攜程的融資,如果那時失敗了,可能今天大家也就沒有攜程可用了。
在那一段至暗時刻裏,首先得相信自己,相信這個商業模式是正确的,公司是能成長起來的。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就根本沒有機會去說服坐在桌子另外一面的投資人。
其次,你要盡每一分努力。可能某位投資人隻有 3% 的意願投資你,或者連見都不願意見你。
但是,你一定要安排所有可能的會議,然後在每一個會議上,用 100% 的努力去說服對方。
第二個時刻發生在紅杉。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那是特别具有挑戰性的一年。
那一年我們在北京郊區開 CEO 峰會,天氣異常寒冷,而且整個會議的氣氛也比較消極:消費行業不怎麽樣,互聯網行業有挑戰,醫療行業也不行……大家的悲觀情緒還相互影響着。我們當時會議的氛圍就如同等待被判死刑。
那個時候,我們做對了很重要的兩點。
首先,要相信自己。雖然大環境劇烈變化,但我們 2008 年下半年投的項目跟 2007 年同期差不多,并沒有因環境影響減緩投資節奏。
我們依然相信自己投資的方向是對的,依然看好中國的新經濟,堅信會有一批企業從冬天走出來。
其次,不要抱怨也不要放棄,專注做最重要的事。
那時候的紅杉隻想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幫助成員企業盡快走出困境。我們鼓勵 CEO 們聚焦到自己的業務上,繼續做該做的事,在這個時候,堅持尤爲重要。
四、關于突破:歸零心态,追求卓越的冠軍文化
在女排集訓場地有一個特别醒目的标語,叫 " 一切從零開始 "。
紅杉的投資理念中,也有個很著名的說法叫" 最好的投資是下一個投資 "。
這句話是上世紀 70 年代就在紅杉内部提出來的。那個時候投資了蘋果、甲骨文,還有後來的谷歌等等,可以說許多 " 後來 " 的投資帶來了更多的傳奇。
15 年來,紅杉中國參與了一些世界級的中國企業的發展,比如大疆、SheIn 和字節跳動。
所以 " 最好的投資是下一個投資 "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的背後說明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的潛力、創造力是有無限可能的。
建立這種 " 歸零 " 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們不會覺得以往的成績會給我們帶來明顯優勢。在市場上去赢得企業家的心,跟企業家建立合作,紅杉跟任何基金都是在同樣的位置上。
投資行業的最大特征是千變萬化。今天的行業情況跟 15 年以前我們看到的行業相比,簡直天翻地覆。這個行業的競争非常激烈,甚至不斷加劇,如果居功自傲,很快會被市場淘汰掉。
我很欣賞張一鳴反複提到的一個品質——延遲滿足。
歸零心态在本質上也是延遲滿足的一種表現。取得任何成績之後,慶祝一下,但是很快就要主動迎接下一個挑戰。
另一個方面,歸零心态還體現在坦誠面對自己的失敗。
過去十幾年,我們有過一些失敗的投資,但每一次失敗都是我們集體做決策并一路走過來的。
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做複盤、反思失敗。總結教訓的工作要比找成功經驗更重要,它能幫助我們未來努力避免類似的錯誤,這種勇于面對失敗的心态會讓我們走得更遠。
另外,一直葆有 " 冠軍之心 ",還需要處理好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變化,第二是傳承。
投資行業千變萬化,如果一家機構的方法是一成不變的,就很難适應新的挑戰。
我們的組織文化鼓勵每個人都要有開放心态,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好奇心去探索下一個偉大公司在哪裏。
往往年輕人的聲音會值得關注,他們認爲在某個領域的投資應該這樣、那樣修正,甚至是以前大家沒有聽過的方式方法。
資深的合夥人應該學會聆聽,而且要勇于做一些嘗試,不斷克服思維慣性,不斷擁抱變化,不斷跳出舒适區。
五、關于年輕人就業和創業:
對于熱愛的事情懷有赤子之心
特别針對年輕一輩而言,是投入到你鍾愛的事業中。
不管有無外界環境的幹擾,這個規律一直适用。
那就是要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對你真正熱愛的事情懷有赤子之心。
此外,我認爲大家可以選擇進入一個令人振奮的行業——這個行業不僅僅在短期,更在中長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建議年輕大學畢業生留意這些擇業标準,因爲這些标準比薪酬重要得多。
對于年輕的創業者而言,我知道他們很多都是剛剛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況下很不容易。我建議他們在這個非常時期把重點放在公司的生存上。
我認爲最重要的是理順公司的現金流,因爲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續的唯一方式。
然後,任何創業公司都必須專注于産品。
我覺得危機會過去,如果你有真正差異化的産品,風雨過後你就會在行業内以更強的姿态顯現。
尤其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你必須有韌性,必須堅強,因爲很多優秀的公司其實都經曆過類似的非常時期。
那麽如何考察和評估 " 一把手 " 的企業家才能呢?我覺得因行業而異。
互聯網行業需要極強的對産品的感悟和對用戶體驗的把握;醫療行業可能需要領先的研發能力;媒體行業更需要創意能力和營銷能力。
當然,在企業初創期,每個 " 一把手 " 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木桶理論說的是不能有短闆,但我更認可反木桶理論,初創期企業往往是反木桶理論起作用。
不管 " 一把手 " 還是團隊,不可能什麽都強。與其全才,不如專才。
每個早期企業都需要獨門的殺手锏才能脫穎而出。即便隊員能力都不錯,但沒有巨大亮點,作爲初創期企業反而可能沒有機會。" 一把手 " 要有獨門武功,這獨門武功因行業而異。
對于一個創業企業而言,企業家能力與企業家精神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品質。
一是要走正道,做一件對社會長期有價值的事情。
一個有長期有抱負的企業,在具體執行上會反映出來。二是出于什麽動機創業很重要。
有些 " 創業者 " 僅僅爲了盼着上市、賺錢而創業,但是我們更欣賞的創業動機是希望創造一種産品和服務滿足某種需求,解決某個問題,其動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
判斷創業者、企業家時不僅要看能力,看技巧,還要看 TA 是否具備正能量。
如果在企業家能力和企業家精神之間做選擇,我認爲企業家精神最重要,其次才是企業家能力。
隻有企業家精神才能保證方向正确和正能量;隻有企業家精神才能讓企業家能力得到正确發揮,否則才能就可能被濫用。
六、對于趨勢:未來,人工智能很重要
要說過去 10 到 15 年,我們在中國有何成功秘訣,那就是我們持續 "做強中國"。
現在正是在許多行業内加倍投資中國的好時候。而且我認爲中國顯然具備許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資主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圍繞科技和創新。
你也知道,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在内的數字技術正在改造着中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意識到,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更好地服務客戶。
未來,我相信人工智能是很重要的。
不要把人工智能用在一個最熱門的詞,關鍵是要看他後面的運用,很多已經在我們生活周圍發生了。
人工智能已經存在二、三十年了,但過去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上它的突破,應該說是最近幾年有了一個比較重大的進展,另外一個是因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所以讓數據已經到了足夠的規模。
所以,人工智能要有智能的手段,必須要有數據,必須要有素材,今天我們能夠技術運用在數據上,能夠開發出以前無法想象的産品和服務,這兩個點都得結合好,既要有大量的數據,同時又要有技術。
參考資料: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一場彙聚 AI 人工智能産業鏈的大會
一系列 AI 領先取得成果的真案例
一群享有新周期紅利的人在這相聚
6 月 10 日在廣州 · 筆記俠第一屆新商業千人大會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