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一款遊戲,正如我讨厭它那樣
随着通向修車鋪的躍遷點被打開,一道巨型光柱出現公路邊的樹林中。你在匆忙裝好最後一包破銅爛鐵後迅速跳上了車,打開了頭頂的車載播放器。在接下來的幾分鍾後,一場夾雜着刀片、電磁、輻射塵、酸性物質,以及其他詭異事物的風暴将會席卷整個地區,将一切有機物撕成碎片。就像禁區在過去的數十年裏,對待所有士兵、科學家,以及偷渡者的那樣。
但……這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因爲,同樣的事情你已經經曆了太多次,還不照樣有胳膊有腿?唯一會讓人感到不适的,隻有沖進躍遷點與出現于修車鋪前的瞬間。
" 我知道這就像是送死,但也總比被風暴壓成肉醬強 "
這是奧林匹亞半島,也是《超自然車旅》的日常。
自從半個世紀前,軍方與科研團隊用高牆在華盛頓州西北部建立起禁區開始,這片曾經的戶外天堂就怪事不斷,越來越多人在附近目睹了超常的現象或物體,最後一切徹底失控,空間與時間被切成碎片,所有與之相關的研究項目就此被埋葬在了人類所無法理解的禁區中——它是外星人造訪後的哈蒙特、災害多發的普裏皮亞季和切爾諾貝利,甚至是被廢棄的莫斯科地表與無人車站。
不過,奧林匹亞半島并沒演變爲一場大型的人性說教現場。因爲常規物理規則被打破,使得禁區之外的人類難以踏入其中,直到玩家扮演的 " 車手 "(Driver)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闖入,故事才得以重新延展開來。
那兒有一輛車,它是你的累贅,更是你的救星
車手想要從危險且詭異的禁區脫身。萬幸的是,三個身處車載電台那頭的神經質科學家與一台神奇的四座旅行車,成了最好的幫手——所以,這是一個關于穿越 " 荒漠 " 的故事。而玩家要做的,就是踩下油門,穿過由異常現象堆疊起的美國森林公路,順便在這個過程中,窺探一些屬于禁區的陳年往事。
老實說,對一名《路邊野餐》粉絲與 " 公路片 " 愛好者來說,《超自然車旅》是那種将概念拼湊到了極緻的遊戲。它擁有你想看到的一切,包括詭異的無人區與超自然現象、書呆子的複古未來主義、20 世紀 90 年代風格的車載金曲、轟轟作響的内燃機與傾聽他人故事的公路漫遊者——這種基于感官與刻闆印象塑造的 " 浪漫 ",被刻在遊戲的基因中。如果你喜歡它們,那麽恭喜你,《超自然車旅》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愛不釋手。
但作爲一名尚有理智的遊戲玩家,《超自然車旅》也是 " 破碎 " 與 " 錯位 " 的,這讓我長期處于一種 " 沉迷 " 和 " 糾結 " 并存的矛盾情緒中——我并不是說它 " 不好 ",隻是……它并不 " 好玩 "。或者換個說法,就是玩法落入了俗套的怪圈,藝術價值也随之大減。
從分類上,《超自然車旅》是一款車輛駕駛與模拟遊戲。遊戲中的 " 車輛 " 既是禁區中唯一能動的交通工具,也是與玩家綁定的超自然遺留物。它能保證車手不受外界因素的傷害,反之也需要細緻入微的維護與升級——
好的方面是,這種對于交通工具的描寫,使得遊戲中車輛自定義框架在概念上顯得極其出彩,大到每一扇車門與外闆,小到後視鏡與變速器上的無意義裝飾,玩家幾乎可以自由改裝車體上的每一個重要部件,它們将決定這座移動堡壘在異常區域中的安全和耐久,以及車手能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多久。而與此同時,它們更是制作團隊在經典美式科幻片,以及複古未來元素上 " 懂行 " 的完美體現,就像所有小男孩在童年時期曾經夢想過的那樣——擁有一部馬力強勁、水陸兩用,以及配備雷達探知與等離子護盾的超級改裝車。
自定義車輛的每個部位
而遊戲對車輛與旅程關系的有機結合,同樣也讓這些改裝有了實際的價值和意義——就像我們剛剛說到的那樣,禁區的環境早已不再适合人類生存,即使沒有被詭異的超自然現象搞死,人類也很難從漫天的輻射塵與放電現象中存活下來。爲此,車輛與車手在旅行中形成了一種并存的平等關系——車手傾盡資源對車輛進行改裝,車輛爲車手的旅行提供各式各樣的防護。而一旦車輛的某些部位發生破損,車手的操作反饋乃至人身安全,也會随之受到影響——這爲《超自然車旅》帶來了最 " 真實 " 的駕駛體驗。
駕車帶來的汽油與電力消耗自不用說。在遊戲中,車輛的每一個改裝部位還存在着耐久值的設定,即使是行駛過程中的一次無意碰擦,都會被精準地轉換爲對部位的累積傷害。更不用提在道路破損、異象環生的禁區中,會遇到什麽了——毫無征兆升起的路面、一碰就炸的模型假人、有如生物般追趕車輛的無機物聚合體……雖然沒有同類作品中的活屍或巨獸,但大部分異常依然足以從心理與物理的兩個層面,對人類與車輛帶來緻命的傷害。越向禁區的深處行進,這種情況就變得越發嚴重。
在修車鋪,車手可以根據即将前往的環境情況更換車輛部件。而當車體上的防護部位因爲各種化學或物理傷害,無法繼續維持機能的時候,傷害便會直接蔓延至車手本身。在此之上,許多存在于現實世界的車輛故障問題,也被如實地加入進了遊戲當中。
例如,車胎無法适應路況的變化,會遇到漏氣或松動;長期使用的電池會因爲惡劣天氣的頻發,而鼓包膨脹;車燈或其他電子儀器會因爲泡水或放電現象,發生短路;所有部件都會随着行駛公裏數,發生不可逆的老化等等。如果你在行駛過程中感到一絲别扭或聽到任何異象,那大概率就是車子的哪裏出了問題,爲了保證後續行程的順利,你大概率需要在确認周遭安全的情況下拉下手刹,下車進行簡單的查看與維修。
在《超自然車旅》中,這種情況幾乎會覆蓋玩家的每一次行程。接連不斷的意外讓旅行變得異常麻煩,可同時也将遊戲中的資源管理、風險估算與車輛改裝玩法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所有基于車輛的内容都變得緊湊有趣,那些關于車的麻煩事也不會真正讓你感到麻煩。
車門掉了,原地安上
可除此之外,《超自然車旅》又是一款平庸到随處可見的 " 生存建造 " 遊戲——隻是,他們把 " 房子 " 變成了 " 車子 " 而已。
因爲沒有可循的物理規則存在,禁區的道路正如字面意義上縮寫的那樣不再 " 相連 "。到了遊戲中,設計者采用了 " 随機生成 " 的形式,在玩家的每一次出行中重置着地圖上的異常與資源分布,而玩家的每一次出行的最後,更是需要通過 " 躍遷點傳送 " 的形式回到 " 據點 " ——一家用于車輛升級和專業檢修的高科技修車鋪。
這讓一趟 " 公路旅行 " 失去了某些傳統 " 公路片 " 的底層價值。比起一段叙述自我和他人的長途旅行,在禁區中的一次次穿越更像是重複的資源收集,你可以嘗試走得更遠,但這并不會改變你很快便會回來的事實。而在最關鍵的資源收集上,《超自然車旅》更是回歸了傳統 SOC 遊戲中的 " 撿垃圾 " 模式,玩家需要在駕駛過程中不停地熄滅引擎,進入廢墟中進行搜刮,就像無故在 66 号公路上戛然而止的車載歌曲,不僅破壞了屬于美式公路的 " 不羁 ",更嚴重地割裂了此前,所有關于車輛的緊湊體驗——
毫不誇張地說,我有多喜歡遊戲中的 " 在車上 " 與 " 刻闆機油味兒 ",就有多麽讨厭永無止境的撿垃圾環節,以及那個必須回去的修車鋪,反之亦然。并不是因爲我讨厭生存類玩法本身,純粹隻是由于《超自然車輛》與傳統的 SOC 玩法,在題材上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矛盾。
《超自然車旅》的撿垃圾唯一特别的,在于某些資源的取得會對環境安全産生影響
可你知道更矛盾的是什麽嗎?
是即便這樣,我依然希望你能喜歡《超自然車旅》,能喜歡上奧林匹亞禁區中讨厭的天氣和鬧鬼似的詭谲氛圍,喜歡上車載電台那頭歇斯底裏的僞科學理論,因爲縱使公路支離破碎,它也有着屬于老式科幻迷對于童心和浪漫的執着——至少,這些并不該經受商業思維的肆意評判。
所以,我喜歡《超自然車旅》正如我讨厭它那樣。
3DM評分:7.8
優點
詭異的禁區氛圍
緊湊有趣的車輛模拟玩法
浪漫至極的複古未來主義
不足
割裂且平庸的資源收集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