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功的經驗,沒有所謂的标準。
文 | 怡晴
編 | 園長
(《裝腔啓示錄》以下稱爲《裝腔》,《我在他鄉挺好的》稱爲《他鄉》,《三悅有了新工作》稱爲《三悅》)
在這個暑期,有一部看起來很 " 裝 " 的戲吸引了觀衆的目光。
在劇裏,形形色色的男女通過 " 裝腔 " 的方式融入彼此的話題和圈層。比如,聞一口酒的味道,就立刻展示出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 " 一二年的邁克倫雪莉桶 " 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有腔調的男人;再比如,通過中國香茅 VS 歐洲香茅的配料,來佐證自己是一個高級且見多識廣的精英。
每個人都在僞裝,但有的人爲裝而裝,有的人卻在僞裝中尋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就像女主角唐影的那句名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追完《裝腔啓示錄》之後,4.4 萬的觀衆爲這部隻有十四集的劇,打下了 8.2 分的評價。
人物角色的服裝成爲大家日常穿搭的參考對象," 邊開會邊哭喪 "" 燒倉房 " 等片段成爲觀衆讨論的日常,劇中 CBD 職場人的精神面貌更是得到從業者的認可。
導演李漠也跟着火了起來。一方面,他已經有《我在他鄉挺好的》《三悅有了新工作》兩部豆瓣評分過 8 的劇集;另一方面,觀衆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導演,才能連續拍出三部高口碑的劇集?
" 我隻負責把故事拍給大家,作爲一個導演,所有想表達的都在戲裏了。一回頭看到三部劇都八分了,挺意外的,壓力也在變大,接下來的戲,隻能更加努力的去做。"
對于李漠來說,劇集就像一個謎面,成功的經驗都是事後的倒推,結果都是觀衆的探索與給予。他不想解迷," 萬一觀衆理解的比我表達的還多呢,這是更好的事情。"
理解李漠,也就理解了李漠的作品。
一封寫給 CBD 的情書
被稱爲 " 主創團隊終于上過班 " 的一部劇誕生了。
穿梭在樓宇間的白領們,一邊用高級的腔調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一邊又不得不被各種生活的真相打回原形。
再裝的人,再高級的腔調,都要在生活的雞毛蒜皮中低頭。
" 最後你會發現,愛來愛去,其實你愛的是 CBD,是北京,是生活短兵相接的挑戰與過瘾,是與這座城市慢慢磨合的有滋有味。" 影評人麻甯說,《裝腔》是李漠寫給 CBD 的一封情書。
李漠很喜歡這個說法。
" 腔調 " 隻是一個幽默的切口,撕開之後才是都市男女的生活真相,在其中,他看到了浮華之下的虛僞、不得已、以及尋找自己的過程。而在這個具有标志性的區域裏,還有很多隐秘又默認的規則可以揭開,比如消費主義的侵蝕、上位者與下位者之間的關系,珍貴又坦誠的愛情,這些都是李漠特别想表達的話題。
"CBD 應該是所有費盡心力來北京打拼的人,向往的地方。你說我來北京在郊區的亦莊或者昌平上班,大家不會覺得高大上,但是你說我在精英荟萃的 CBD 上班,好像就會有某種特别的驕傲在裏面。"
在 CBD,外面的人看到的東西,和真正生活在這裏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有人在看到《裝腔》後問李漠," 這好裝,這種劇拍給誰看呢?"
李漠恰恰覺得這就是通過 CBD 劃分出來的圈層差異。在大家的固有認知中,來京漂的打工人更應該像《我在他鄉挺好的》中那樣,曆經坎坷,有眼淚、有分别,才會有成長。
圖源:新浪微博 @電視劇裝腔啓示錄
"好像隻有慘、隻有窮才能叫現實主義。但是我們都全面小康了,大家生活條件都挺好的,尤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清華、北大、複旦的這部分人,畢業都要混得很慘嗎?"
總會有人成長爲大家向往的樣子。拍過了《我在他鄉挺好的》之後,李漠想要呈現擁有相對成功人生履曆的那群人的畫像,并用有趣的風格消解裝腔,給生活祛魅。
揭開所謂 " 高大上 " 的面紗後,這個曾讓人羨慕的群體,也隻有腳踩高跟鞋、手拿咖啡杯從地鐵去往上班路上的 200 米時,走路帶風。
一旦進入上班的格子間,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會遇到奇葩,會背鍋,會被罵得劈頭蓋臉。
這就是李漠想拍的都市生活。
爲了還原職場人的真實,李漠曾經在 CBD 的律所 " 實習 " 過兩周的時間,這固然爲拍攝工作帶來了真實素材,但對于他來說,即便工種不同,大家面對的來自生活的考驗,都大緻相似," 導演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小中層的領導,知道哪些是有真本事的人,哪些在摸魚,需要解決各種問題。"
原著小說的内容大多數以作者的視角來講故事,其中也加入了諸多的心理獨白,能讓觀衆細膩地了解到女主角唐影的行爲動機。相較之下,男主角許子诠更像是一個 " 背景闆 ",爲了打造一個棋逢對手的愛情,李漠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男主角的投行線故事。
" 就我對投行朋友工作的了解,裏面有很多沒辦法拍,所以劇中投行線這一段有些表現的不太真實,跟我自己看到的投行人還是有一些差别。"
但作爲創作者,李漠追求的是現實主義的手法,而并非是像紀錄片一樣呈現生活," 就算我努力去做,也不可能做到完全跟生活一模一樣。我始終認爲真實是很主觀的。"
李漠能做到的,就是和團隊一起,找到一個契機,讓觀衆進入故事,然後再相信故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8.1,8.2,8.4,三次 " 鼓勵分 "
《裝腔》之後,李漠火上了熱搜。
觀衆驚訝地發現,這個聽起來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在《裝腔》之前,已經有了兩部高質量的代表作——《我在他鄉挺好的》豆瓣評分 8.1,《三悅有了新工作》豆瓣評分 8.4。
工作人員把熱搜發給李漠的時候,他感慨詞條裏幸好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 否則太尴尬了 "。但評分對自己來說,又挺重要的,它意味着得到了觀衆的反饋," 觀衆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跟大家讨論,才能知道哪兒好哪兒不好,你自己在這兒瞎演,沒人看也沒用。"
李漠更願意把這串數字看做是對團隊用心創作的鼓勵分。都市戲并不屬于難拍的劇種,但在拍攝的過程中,也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要協調要解決,團隊沒有因此在任何一個地方将就。
除了劇集的内容和台詞外,《裝腔》的鏡頭、對鏡獨白、音樂等,一時間也都被觀衆挖出讨論。
說起拍攝中的 " 導演功底 ",李漠随口舉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男主角拿起風衣爲女主角擋雨的鏡頭,靈感來源于《假如愛有天意》,《千與千尋》《超時空戀旅人》《蒂凡尼的早餐》都在拍攝過程中從李漠的腦海中閃過,然後爲劇集服務。
" 包括大家吐槽有些鏡頭運鏡太晃了,有很多美劇都這樣拍。我沒有說故意去學誰,隻是在拍攝過程中,覺得适合放在這兒。"
提起這些,李漠覺得并沒有什麽獨特。在他的認知裏,很多導演也會如此,另一方面,在《裝腔》之前,他就已經這樣做了,隻是這次被大家關注到了。
《我在他鄉挺好的》《三悅有了新工作》裏,李漠都在音樂這方面下了功夫。"《玉珍》《小星星》《火車快開》都在《他鄉》的合适情節被運用,做音樂的思路一直在,隻是《裝腔》裏爲了裝,用了很多爵士樂,國産劇少用,大家覺得新鮮,更有氛圍感。"
圖源:新浪微博 @我在他鄉挺好的官博
李漠說,《他鄉》中有個配樂全是人聲哼唱的口哨,國産劇中很少這麽搭配,隻是沒被大家拿出來讨論;而《三悅》中的很多音樂,都是自己一個一個盯着别人錄的,隻是方向不同,故事效果也不同而已。
李漠從小學音樂,興緻來了也曾寫過小說,後來不想再做了,得重新爲自己謀一份出路," 但文化課不夠高,唱歌嗓子不夠好,演戲抹不開面,寫東西坐不住,跳舞劈不開腿,藝術類好像導演這事兒能做,就考上了。"
盡管學得有些雜,過往的東西都一點一點地融進了他的作品中。他給出了一個比喻,就像寫東西一樣,你看的書多一點,會的詞多一點,就可以産生更多的碰撞。
" 多跟 00 後、05 後交流,誰 20 歲就跟誰溝通,這群年輕人積累未必很深,但會有最敏銳的感受,這個感受就是潮流,然後多看書、多聽歌、多看電影,在每一天的生活裏多做一點事吧。"
通過這種點滴的方式,李漠不斷推着自己往前走。
他也拍過評價不高的作品,如今再回看,每一部都有各自的原因,當時自己的能力也有限,能力有限,就會導緻現場的失控,失控就沒有辦法給觀衆一個交代。
準确一點,也溫情一點
從《我在他鄉挺好的》《三悅有了新生活》到《裝腔啓示錄》,李漠選擇劇本的标準有三個:第一,要有表達;第二,要有意思;第三,要我會拍。
有表達,就是要有内容的思考和讨論空間,在李漠看來,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對當下生活困境的讨論,然後才是鏡頭的準确呈現。
以《裝腔》爲例,這部戲的拍攝過程,最難的就是做到 " 準确 ",因爲多一分會顯得油膩,少一分又不夠味道。
李漠舉了一個細節的例子。許子诠的每一個襯衫都是沒有褶皺的,他的領子是熨平後翻下來的,隻有翻折後的痕迹,和人物的整體設定很搭。他的辦公室并不像觀衆認知中的投行精英一般,有着寬闊的落地窗,而是連窗戶都沒有,因爲在現實中,許子诠的職位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工作環境。
這種 " 準确 " 很難用簡單的技巧或者标準去衡量。" 這不是某一場戲的問題,是整個戲的氣質和氛圍,每一場戲都有這個問題。在不同的階段裏,标準都不一樣,有時候後退一點是準确,有的時候前進一點才準确。"
圖源:新浪微博 @電視劇裝腔啓示錄
對于李漠來說,所謂的準确就是 " 細節道具陳設 "" 人物心态感受 " 等,說到底,還是需要主創團隊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如何展示生活的苦悶和困境。
每個作品都有各自的挑戰,即便有了三個代表作,李漠也很難總結出一套方法論供大家參考," 這些都是基于作品被認可後倒推的結果,其實,所謂的成功經驗這種事兒是不存在的。我們做項目,是不可能從頭兒就知道這是成功的,能做的就是用心,拍律師就去律所看人家幹活,拍投行就多跟投行朋友吃飯,知道的多了,就比較有把握做到準确。"
李漠不太喜歡貼标簽和下定義,一旦标簽貼得太多,就會像《裝腔》所要表達的那樣,忘了自己曾經的樣子,在他看來這很愚蠢。
但他喜歡爲每個故事帶來一個溫情的結局," 因爲我相信這個世界,你相信它好,它就會更好一點。"
每個人都會遭遇不開心的事情,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不開心的事情上,就會忽略開心的事,時間長了,就隻能看見不開心的事兒。溫情的結局,是李漠想要傳達給觀衆的心理狀态——當你沒那麽在乎不開心的事,也就開始開心了。
" 現實不是隻有醜惡和算計,童話也是現實的一部分。我不覺得我講的故事裏,那些美好的結局是理想主義或者不現實的。它隻是比較難做,但值得我們勇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