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近一年,一家做腫瘤藥的創新藥企還是主動撤回了 IPO 申請。
5 月 23 日,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昊中天)的科創闆 IPO 審核狀态變更爲 " 終止 ",原因系發行人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的審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之前的兩輪問詢中,公司産品優替德隆注射液(以下簡稱優替德隆)的市場空間、優替德隆化合物結構專利到期、公司産能利用率低、公司控制權等問題是關注焦點。目前,公司隻有一款上市産品 " 優替德隆 ",雖然是首個由境内企業自主開發的微管抑制劑 1 類創新藥,但獲批适應證單一且較晚進入醫保,而且專利臨近到期日。同時,公司共有 14 個在研項目,基本沒有進入(其中幾項即将進入)最 " 燒錢 " 的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兩個主要因素影響銷售
華昊中天 2019~2021 年連續虧損,其中 2021 年虧損額高達 2.78 億元,多年研發後,公司有了第一款商業化産品且業内叫好聲不斷。
這款産品就是優替德隆。2021 年 3 月 15 日,優替德隆頂着 " 首個且唯一由境内企業自主開發的微管抑制劑國家 1 類創新藥 " 的光環,獲批可聯合卡培他濱,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化療方案的複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不過,承載着公司 IPO 主要希望的優替德隆,商業化之路卻磕磕絆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告發現,2021 年,華昊中天的銷售收入爲 7106.40 萬元,截至 2022 年 6 月末,該部分收入中仍有約 20% 未實現終端銷售;2021 年公司優替德隆的最大客戶國藥控股(交易額約 2100 萬元),在 2022 年上半年的采購額銳減逾 9 成至 70 萬元;公司與綠葉貿易在 2021 年 2 月确定了銷售推廣合作關系,雙方于當年 12 月就終止了合作,承諾銷售量完成率約爲 4% ……
老牌經銷商助力下,産品仍 " 叫好不叫賣 " 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臨床認可度低、商業化能力不足、給藥方式不便、疫情影響入院、未納入醫保目錄。而從華昊中天對審核中心的回複看,給藥方式不便和競争激烈是兩個主要因素。
撤回申請基于綜合考量
2023 年 1 月,優替德隆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已于 3 月 1 日開始實施。公司預計,之後優替德隆的市場表現有望穩步提升,但短期内銷量的提升仍可能不足以抵消或彌補進入醫保後價格下降對銷售收入的影響。以 2022 年爲例,若不考慮醫保降價補償影響,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4365.76 萬元,同比下降約 38.57%;若考慮醫保降價補償影響,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3281.98 萬元,同比下降約 53.82%。
華昊中天也意識到了優替德隆适應症單一的風險,并開展了多項适應症拓展項目,但基本沒有進入(其中幾項即将進入)最 " 燒錢 " 的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即便如此,公司 2019 年至 2021 年的研發費用逐年攀升,分别爲 3297.80 萬元、3739.22 萬元及 9305.68 萬元。
另外,截至 2023 年 2 月末,華昊中天已招募 15 家推廣服務商,在原綠葉貿易覆蓋區域範圍内的 13 個全省(市)以及 8 個省部分城市開展推廣工作,未來公司将承受更大的銷售費用壓力。這些需求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也有體現:公司原計劃通過 IPO 募資 15 億元,其中,8 億元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3 億元用于優替德隆産業化及基地技改擴産項目,1 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IPO 夢碎使得華昊中天必須直面現金流不足的風險—— 2021 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爲 2.68 億元。
2023 年 5 月 24 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緻電華昊中天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的電話,對方表示公司撤回 IPO 申請是基于對自身戰略發展以及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的一個綜合考量,本次 IPO 審核終止不會影響公司各項業務的正常推進,公司還将繼續深入研發,積極經營,努力提高綜合競争力。後續公司将會根據 IPO 市場環境,審慎考慮重新申報上市計劃,相關安排請以公司以及監管機構披露的信息爲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