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 2》内地定檔了,12 月 16 日,一片歡騰。本來一部電影定檔該是如吃飯穿衣一般的尋常事,遇着高興了誇上兩句,遇着平淡了當沒事發生,但這一次,不但上了熱搜,還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有影院的朋今天Feier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别嘲諷《阿凡達2》了,歡迎閱讀~
《阿凡達 2》内地定檔了,12 月 16 日,一片歡騰。
本來一部電影定檔該是如吃飯穿衣一般的尋常事,遇着高興了誇上兩句,遇着平淡了當沒事發生,但這一次,不但上了熱搜,還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有影院的朋友直接說,全國一半的影院能否熬過這個冬天,就看這一次了。
關于電影為何能定檔,坊間有不少猜測。
有認為卡梅隆一直和中國關系比較好的。
有認為中影大力開發的 cinity 設備需要賣的。
還有人聯系起迪士尼的突然換帥,猜想着這兩件事是不是有什麼關聯。
當然,猜測也僅僅是猜測,你猜出個 108 種理由也不會有人給你答案,就像你永遠猜不到《封神三部曲》為什麼至今不上映,猜不到迪士尼接下來的《黑豹 2》《美隊 4》會不會上映,這些都是閑下來吹牛打屁的談資而已。
肉叔比較在意的,是這 " 過年 " 式的氛圍。
上一部因為上映而引起這麼大反響的引進片是什麼?
《變形金剛》應該算不上,第一部上映時的票房也隻是兩億多人民币,和往年,甚至和第二名《集結号》都相差不太多。
《阿凡達》第一部也是沒有這麼大影響,那個時候 IMAX 屏幕太少,很多人都隻是在等,等口碑,等場次。
再往前數,可能就是《泰坦尼克号》了。
巧合的是,當年的電影環境,與當下倒頗有幾分相似。
怎麼講?
衆所周知,因為某些原因,當年《泰坦尼克号》的引進也是猶豫不決的,影迷們熟知那一次著名的講話,直接讓電影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從而創造了 3.6 億元的票房記錄。
但當時國内的市場是什麼環境呢?
國企改制,很多産業都面臨着一定程度的 " 陣痛 ",春晚舞台上黃宏說着 " 我不下崗誰下崗 ",劉歡唱着 " 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而電影院更是慘淡,1997 年國内電影年産 87 部,1998 年 82 部,但縱觀整個華語影壇,真正能打的恐怕隻有一個馮小剛,兩年兩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票房分别為 0.36 億和 0.43 億。
所以一部《泰坦尼克号》,是給電影行業在那個艱難時刻補了點血,僅此而已。
相似的是,當下的電影業也需要補血。
而且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還記得前段時間經濟日報發了篇文,說淡季電影業不能躺平,不知道作者是真的身處空中樓閣還是反諷,電影人是真的躺平嗎?
會有可能是主觀意願導緻了蕭條?
一個數據。
11 月至今 23 天,票房 4.7 億,如果剩下的一個星期沒有改善,這個月将是自 2011 年有準确票房記錄以來的最低數字。
怪電影院沒開門?
看整個月的上座率,500 萬的場次 1200 萬張票,平均每場電影隻有兩個人進場。
什麼概念呢。
假設按小型的影廳來算,每場的電費(燈泡 + 空調)、機器折舊費、工作人員人工費(放映員 + 售票員 + 清潔人員)加起來成本也得要一百多元,按照 57% 的院線票房分成,每部電影 38 平均票價來算,去除 3.3% 的增值稅,5% 的電影專項基金,一家影院放映一場電影至少要 6 名觀衆進場才能保證不虧。
而現在呢?
平均每放映一場電影,影院都要虧損一百多塊。
于是一些抱有希望的,紛紛選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自救。
一些看不到希望的,不如直接選擇倒閉。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希望寄托在《阿凡達 2》身上,無可厚非。
為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卡梅隆在票房上面從未失手過。
當今全球票房前三名,卡梅隆靠《阿凡達》與《泰坦尼克号》獨占其二。
另一方面是因為上一部《阿凡達》實在過于火爆。
不但帶起了全球電影院的全方面升級,更是掀起了持續好幾年的 3D 風暴。
但偏偏,這時候也有人開始嘲諷起來了。
把戰火引向國别之争。
引向主旋律之争。
對此我隻能說。
拜托,這個時候就不要彰顯你的 " 獨特觀點 " 了。
這是這個行業的存亡問題。
關系到許多人的吃飯問題。
即便無法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别人的冷暖。
也請抱有,哪怕多一點點的同理心。
沒錯。
一部《阿凡達 2》的确改變不了行業蕭條的現實。
它最多隻能給影院帶來短暫的回血。
而沒法幫他們撐過寒冬。
但至少。
這會給人帶來希望。
一些積極的信号。
或許能幫助他們撐到春節檔,撐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還沒看爽?來瞅瞅這幾篇呗:
關于别嘲諷《阿凡達2》了就介紹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Fe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