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齊健
編輯|王一鵬
頭圖|視覺中國
聯想是誰?一直以來,它将自己定義爲一家領先的 " 科技公司 ",但其核心的 PC、服務器制造業務,卻常被外界認爲缺乏技術創新。
一方面聯想的核心業務遵循組裝 - 生産 - 銷售模式,更偏向傳統制造業;另一方面,在研發方面,聯想過去三個财年的研發投入分别爲 102.03 億元、115.17 億元、120.38 億元,平均投研比隻有 7% 左右。相比之下,谷歌在上一财年的投研比約爲 14%,Meta 爲 21%。
或許也是因爲其對外身份的争議性,聯想的研發投入逐年上漲,對創新的重視度也在逐步提升。聯想正在謀劃作爲一家科技公司應當具備的 AI 創新。
10 月 24 日,聯想全球在美國德克薩斯的奧斯汀舉辦了 2023 年度 Tech World 大會,并在會上反複強調聯想下一步将要推出的 AI PC 概念與 "AI for all" 戰略,似乎想要通過生成式 AI,在過度依賴供應鏈能力的 PC 和服務器生産業務中,找到新的定位和壁壘。
AI PC 概念是本次大會首次提出,但卻不是聯想第一次給 AI 劃重點。
早在 2017 年,聯想就提出過 "All in AI" 的口号,此後又有了由智能物聯網(Smart IoT)、智能基礎架構(Smart Infrastructure)、行業智能(Smart Vertical)組成的 "3S 戰略 "。
到今天,聯想在 " 智能 " 這條路上已走過 6 年有餘,也做出了一些成績:2023 年 6 月,聯想 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公布,其 AI 基礎設施業務的年度收入已突破 20 億美元。
雖然增速不錯,但作爲一家全球性公司,20 億美元的營收與當前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市場體量相比,仍不算多。國外調研網站 Research And Markets 在 2023 年 5 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2022 年全球 AI 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約 336.6 億美元,2023 年的市場規模預計爲 437.7 億美元。
"在 AI 策略方面,聯想還是希望穩健。"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 AI PC 概念與以往聯想提出的 AI 有很大不同,但聯想不會激進行事。
在這次 Tech World 會議中,聯想展示了 Moto AI、Cloud_LLM、Lenovo AI Now、Enterprise AI Twin、Public Foundation Model 等多款基于生成式 AI 的應用。
AI 識别手語
據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芮勇介紹,聯想在 AI 大模型的研發方面将選擇閉源和開源模型同步進行的模式,雖然目前也在推進模型自研,但不會大力投入研究參數很大的模型。
聯想官方表示,這些應用目前都處在概念産品或測試階段,部分産品會在未來一年内陸續發布。楊元慶在會後介紹說,聯想的 AI PC 産品,應該會在 2024 年 9 月正式亮相。不過,楊元慶認爲,今天看到、想到的使用 AI 的 PC ,與未來真正的 "AI PC" 未必是同一個東西。
AI PC 是要繞開雲?
一直以來,PC 都是以硬件 + 操作系統 + 軟件的形式存在。
但從 ChatGPT 誕生以後,很多人認爲 AI 将會很快取代操作系統,改變今天所有設備的交互模式。
然而,生成式 AI 從進入公衆視野那一刻,就一直是 " 大模型綁定大算力 ",一時間所有 AI 公司幾乎都在談論如何基于雲端算力提供服務。而對于普通的個人、企業 PC 用戶來說,要把基于雲端的生成式 AI 當作操作系統,在現階段并不容易。主流的大語言模型(LLM)在普通的個人、企業 PC 上,很難 " 離雲 " 部署。
最直接的問題就是顯存(VRAM)限制,主流的大語言模型多數都需要大量顯存來存儲模型參數、中間計算結果和梯度等。模型參數本身就可能占用數十 GB 顯存,這還不包括運行模型時所需的額外資源。
此外,在算力、軟件支持、功耗散熱,以及硬件驅動和框架等方面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聯想提出的 AI PC,似乎希望給用戶提供一個不完全依賴雲端大算力的 AI。
聯想在 Tech World 上宣布,正在重點研究的用于域自适應(Domain Adaptation)的模型微調、輕量級計算的模型壓縮和隐私保護等技術。可以在本地上建立知識庫,利用設備或服務器上的數據進行推理,數據不上雲,确保了隐私和數據安全。
三種基礎模型:Public、Private、Personal
在 AI PC 的框架下,包含三種基礎模型:Public、Private、Personal。即混合 AI 服務,結合公共大模型、企業級大模型和個人大模型,通過 AI 雙胞胎爲跨端、邊、雲的 AI 應用賦能。
雖然聯想着重強調的是隐私保護,但把大模型小型化、離線化,對用戶來說,保護隐私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包括降本增效、提高即時互動,以及提高模型可解釋性等。
在現場演示中,聯想展示了 Public AI(可能是基于公有雲的 LLM)和 Lenovo AI Now(AI PC)生成内容的對比,整體效果差異不大。
Public AI 和 Lenovo AI Now 對比
在模型本地化部署方面,聯想與同天隔空召開骁龍芯片發布會的高通所見略同。
高通最新發布的骁龍 8 Gen 3,最大的升級就是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運行生成式 AI 的 AI 引擎,據稱,該款芯片上市初期将會支持 20 多種 AI 模型。
高通在這波大模型熱潮中,一直強調模型本地部署的重要性。2023 年 9 月召開的 2023 全球 AI 芯片峰會(GACS 2023)上,高通 AI 産品技術中國區負責人萬衛星就曾提出:雲端處理生成式 AI 的成本不斷提升,未來雲經濟将難以支撐生成式 AI 的規模化發展。未來,豐富的生成式 AI 模型将在終端側運行,讓大衆享受到生成式 AI 帶給生活、工作、娛樂上的變革。
視頻參加本次 Tech World 的高通總裁兼 CEO 克裏斯蒂亞諾 · 安蒙則表示,高通正在推動可以在移動設備芯片上運行的小型化 AI 模型。
不過,對于當下的 AI 大模型産業來說,雲計算仍是絕對的主力。AI PC 的芯片也很可能是 CPU+GPU+NPU+DPU 的異構計算。楊元慶表示:" 混合式人工智能将是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跟混合雲一脈相通。"
與 " 沒有高端 GPU" 的英偉達深化合作
聯想的這次活動邀請了兩位來自芯片行業的重磅華人嘉賓: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AMD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
楊元慶的現場演講可以說是,三個華人一台戲。
蘇姿豐、楊元慶、黃仁勳(左起)
在現場,黃仁勳和蘇姿豐分别與楊元慶宣布了各自的合作計劃。其中蘇姿豐還提到未來幾個月中, AMD 将推出一系列新産品。
還沒走出禁運陰霾的黃仁勳,則是與聯想在高端 GPU 芯片之外,宣布了最新的 AI 合作—— Joint Hybrid AI Initiative(聯合 " 混合人工智能 " 計劃)。這項合作将 " 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統,将人工智能驅動的計算帶到從邊緣到雲的任何地方 "。
換句話說,就是英偉達要做的 AI 芯片不會局限于英偉達今天的當家産品:A100、H100,或是 A800、H800。
不過,這似乎也是無奈之舉。
就在黃仁勳給聯想站台的時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網剛剛披露了一份英偉達遞交的監管文件。此前美國商務部向英偉達下發的 GPU 芯片出口禁令,如今已經生效。
新規原本在公衆征求意見 30 天後生效,但僅過了 6 天,美國政府就取消了豁免期,涉及英偉達 A100、A800、H100、H800 和 L40S 産品的對華業務均将因此停擺。
外媒 Wccftech 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最近接受采訪時表示:英偉達尊重美國将國家利益置于商業之上的決定,并将遵守新實施的政策。英偉達的目标是快速拓展全球市場,同時也希望滿足其在中國的成熟客戶的需求。
中國成熟客戶的需求,就是用高端 GPU 滿足生成式 AI 的需求。那高端 GPU 不讓賣了,怎麽辦呢?
隻能暫時轉向其他業務。
在這次 Tech World 上,楊元慶通過一款基于 NVIDIA Drive Thor 生成的車用人工智能産品引出了與英偉達的合作。并着重提了一下車載的人工智能對未來的意義。黃仁勳表示,世界上最大的産業就是交通,英偉達對此非常重視。
事實上,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業務,近年來在中國一直表現不錯。除數據中心之外的遊戲、專業可視化等領域,也都與中國企業有着長期合作。
突如其來的禁運,勢必打亂聯想與英偉達的合作規劃。據楊元慶介紹,英偉達與聯想有 25 年的合作曆史,從高端 GPU 到遊戲卡,業務結合很深。過去幾年中,聯想每年要在英偉達花 10-20 億美元。
" 作爲全球化、國際化企業,不管在哪做事,我們都合規。不管對哪國法律,我們都合規。聯想也會在合規的前提下,滿足各個市場的需求。" 楊元慶對虎嗅表示," 對于任何芯片和設備廠商來說,中國市場都是重要市場。芯片廠商會在合規的條件下,盡量滿足市場的需求。"
此次黃仁勳與楊元慶一同宣布的 " 混合 AI" 戰略,似乎是在高端顯卡禁運背景下,英偉達爲了不脫離中國市場,提出的權宜之計。但對于求 " 芯 " 若渴的聯想與英偉達客戶來說,短期内恐怕也很難買賬。
不過,對于英偉達和聯想來說,跳過高端 GPU 服務器,回歸個人和企業終端設備市場,在傳統優勢賽道中發揮 AI 技術優勢,或也是在 AI 熱潮和雲計算大戰中的上佳之選。
AI 帶來的行業洗牌
在聯想的這場 Tech World 上,AI 反複出現。每個環節,每個概念都會提及 AI。
甚至在 Moto 發布的最新柔性屏手機中,沒有過多提及屏幕技術,或是手機的其他性能,而是重點提到了 AI 可以" 讓手機像它的外形一樣适應用戶的需求 "。
拍照生成服裝風格的圖片
其實從市場競争的角度看,聯想并不是第一個要将 AI 落到個人、企業的本地環境中的 PC 廠商。早在 5 月,戴爾就曾宣布了與英偉達在生成式 AI 方面的類似合作—— Project Helix。而聯想的 AI PC,截至到目前隻停留在概念層面。技術在研發中、産品在測試中,很多産品甚至連名字都還沒完全确定。
" 任何新技術、新模式的出現,都會推動競争格局的轉變。" 在談及 AI 是否會改變 PC 行業競争格局時,楊元慶認爲抓住 AI 的機遇非常重要," 行業每天都在變化,我們最早做 PC 的時候,競争對手是國産品牌,但今天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如今的 AI 變局中,生成式 AI 的革命勢必帶來一場大洗牌,打亂市場格局,甚至劃出新的起跑線。
據一些接近聯想的經銷商透露,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和正在籌劃中的智能 PC,已經把華爲看作假想敵。
随着華爲智能手機業務出現滑坡,業内出現了一些聲音認爲,華爲很可能會将消費端業務中心從手機轉向智能 PC。如果成真,那麽在這場競争中,華爲不僅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還有鴻蒙操作系統,以及盤古大模型體系,很可能會給 PC 市場格局帶來不小的沖擊。
AI 俨然已經是未來三年中聯想最爲重視的業務,聯想集團 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的下一階段戰略中,已經明确了未來三年将追加投資 10 億美元,以加速全球企業的 AI 部署。楊元慶認爲:"10 億美元還遠遠不夠。"
圍繞 AI PC 堅持的投入,或許有機會讓聯想看起來更像一家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