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的多不如退的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向往養老生活,研究 " 提前退休 "。
而 " 奮鬥 " 作爲一個人生選項,其價值對于很多人來說似乎正在日益縮小。
互聯網上流行的不再是成功學,而是越來越多的躺平學甚至是養老學——年輕人不再讨論怎麽更快的升職加薪,考慮怎麽早點退休過清閑日子的越來越多。
逃離北上廣回老家躺平,逐漸成爲熱門話題。但真正有能力、有魄力徹底提前退休的仍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所說的 " 養老 " 隻是短暫放松調整,經濟是 " 提前養老 " 路上的最大阻礙。想實現長期的 " 退休 ",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心态上,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決心,要放棄的非常多。
随着青年養老越來越多,青年養老院、小城養老、寺廟、療愈等相關産業也開始嶄露頭角。盡管被冠以 " 養老 " 的頭銜,但這些産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院,更多的是提供情緒價值,爲焦慮的年輕人提供一個類似避風港的小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年輕人并非缺乏責任心、懶惰,更多的是面對工作上的高壓競争以及社會結構固化難尋出路,心生退意。而且所謂 " 養老 ",通常隻能是一種低層次生活需求的維持狀态,其中并沒有商家、自媒體所傳播的那麽多輕松和惬意。
需要足夠的儲蓄或謀生手段。
面對競争壓力,不乏會有人另辟蹊徑,早早通過自由職業逃離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于提前退休。同時,許多仍在職場辛苦打拼的年輕人對此難免心有戚戚。
2022 年,調研工廠曾對 5824 個青年就 " 躺平 " 話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 97% 的人身邊都有或多或少的 " 躺平 " 現象,其中 15.6% 的人表示身邊躺平現象大量存在。而年輕人躺不平的最大理由就是經濟問題,收入無法覆蓋日常開銷,想躺又不敢就是常态。
從不同城市之間的躺平比例差别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三線以下城市 " 躺平 " 現象的比例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一二線城市生活成本偏高。
來源:數據工廠
雖然 " 退休 "、" 躺平 " 看似是如今年輕人關注的熱點,網上讨論度也高,但真正實現 " 躺平 " 退休的仍然隻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隻是短暫的休整,再繼續回歸工作和生活。
從調查數據看,選擇徹底躺平退休的人大緻分爲兩個群體:第一個是月收入 3000 以下的低收入群體。在調查中,選擇徹底躺平的人大緻占這部分群體的 8% 左右。而這部分群體作出這樣選擇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看不到更多上升空間和希望了。
根據招商銀行年報的數據,2022 年,資産在 1000 萬以上的富豪有 12.21 萬人,這部分人持有 31.54% 的資産,355 萬 " 金葵花 " 客戶,持有 50.58% 的資産,人均 153 萬元,剩下的 1.69 億普通客戶,平均卡裏隻有 1.14 萬元。2% 的人擁有整個社會 80% 的财富已經成爲現實。
這種情況下,低收入群體會分裂成兩個陣營:大部分還需要努力工作以維持生活,少部分幹脆不成程度地放棄,回歸 " 無欲無求 " 與 " 順其自然 "。
第二大選擇長期 " 退休 " 的群體,則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群體,真正能實現 " 帶資躺平 "。和低收入群體不同,這部分群體躺平多是因爲目前的收入已經足夠維系還不錯的生活質量,他們或是已經儲蓄了一筆足夠用來養老的資産,或是已經有了不靠 " 奮鬥 " 就能維持收入的手段。
來源:數據工廠
近期,關于中産提前 " 退休 " 的各類視頻作品不在少數。比如 "36 歲女子存款 300 萬提前退休 "," 上海 80 後丁克夫婦存款 300 萬提前退休 "," 30 歲碩士攢 100 萬在雲南租房躺平 " 等,一位視頻博主在簡介中直白表示:" 之前上班做牛馬,攢點小錢,35 了,也該享受享受了 ",其内容是每天低價享受東北美食。
而另一部分人雖然錢沒攢夠,但可以通過找 " 躺平職業 " 來維持生計。這類職業一般工作強度低、工作時間靈活,比如網絡營銷、自媒體運營、網絡小說作家、線上教師、遊戲代打等等。總之,對大多數人而言,想要提前退休都需要足夠的儲蓄或謀生手段。
但目前,社會對年輕人追求提前退休的生活态度難以形成理解。即便是已經實現提前退休的年輕人也會表示,不得不面對來自身邊人朋友和長輩的壓力。
提供情緒價值。
随着年輕人 " 養老 " 的流行,專爲年輕人設計的養老産業也随之興起。這類産業主要分爲兩種:
第一是提供适合 " 養老 " 的生活環境。最典型的就是最近新興的青年養老院。所謂青年養老院,是一種面向年輕群體的新興休閑與社交場所,通常位于風景優美的鄉村,或擁有良好生态優勢的郊外,目的是給年輕人提供暫時遠離都市高壓環境和放松心情的空間。
目前在鄭州、雲南、重慶、合肥等地,均有青年養老院的身影。和傳統意義上的養老院不同,青年養老院不提供長期居住或看護服務,也沒有健康或醫療服務,月租金也相對較低,一般在 1000-2000 之間,其參與群體主要是 90 後的自由職業者,比如攝影師、藝術家、作家、導遊等等,以及工作上遇到瓶頸的年輕人。
某地 " 青年養老院 "
前國企員工小武就是青年養老院的一員,談及對入住青年養老院的感受,他表示," 這裏不僅是一個養老院,我覺得對我來說更是個‘醫院’。我現在在這邊屬于常住了。這個地方就是讓你釋放天性,有說不完的樂趣,我都從 I 人變成 E 人了。"
可見,青年養老院對于年輕人而言并不僅僅是居住場所,更有了一定的療愈功能,這與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院有明顯區别。心理上的放松和 " 複健 ",或許才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去青年養老院住上一段時間的真正原因。
類似模式的還有以 " 養老 " 爲宣傳點的旅居,即在一個适合養老的城市短時間居住,甚至有些人住着住着就幹脆直接定居了。比如成都、丹東、北海等,都曾以 " 最适合養老城市 " 火出圈。
前陣子有個特别火的概念就是 " 反向購房 "," 降維養老 ",比如年輕人大城掙錢、小錢安家,賣掉上海房子去鶴崗定居,多餘錢放在銀行吃利息躺平等,都是年輕人實現提前退休的解法。
除了提供适合 " 養老 " 的生活環境,還有一些産業緻力于爲年輕人提供适合 " 養老 " 的心靈環境。最典型的比如寺廟經濟,近幾年在國内火的一塌糊塗,2023 年搜索量直線增長了 368 倍,如今年輕人熱衷于寺廟打卡, 90 後、00 後占據了寺廟旅遊的半壁江山。
類似的 " 養老 " 産業還有心靈療愈和心理咨詢等,近年來也廣受歡迎:2023 年 12 月美團 " 療愈 " 關鍵詞的搜索量增長 256%,截至 24 年 9 月,抖音平台搜索達 40 億 +;而心理咨詢行業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行業均價,都呈持續上漲的态勢。
當下的社會環境,年輕人面臨着學業、工作、婚戀、收入等各方面的壓力,而這些行業恰恰抓住了消費者的即時情緒。歸根到底,這些行業并不是真的在爲年輕人養老幫什麽忙,而是在提供情緒價值,爲焦慮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心理層面的避風港。
多層次的現實需求必須考慮。
年輕人紮堆開始研究養老,歸根到底還是因爲 " 難 "。這種 " 難 ",和社會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
當前,我們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高端産業還未形成足夠的财富創造能力,而各種低端産業過剩,供大于求。在這種背景下," 做大蛋糕 " 難度本身就大,而 " 分蛋糕 " 的利益博弈也相當的激烈。普通人難以享受做大蛋糕帶來的利益,也無法在分蛋糕的過程中獲得足夠好處。
這樣的利益分配會讓人們的收入和就業受到影響,特别是對于那些社會經驗不足的年輕人來說。數據顯示,2024 應屆生就業率創下新低,僅爲 68%,到今年上半年全國總體失業率爲 5.0%,其中青年失業率高達 14.7%。
即便進入到年輕人最傾心的互聯網行業,在工作中面對的壓力也會非常大。據 2022 年拉勾招聘發布的《互聯網人躺平報告》數據,國内僅有 64.2% 的互聯網企業實行 8 小時 X5 天工作制,26.8% 的企業周工作時間超過 40 小時,而僅有 22.7% 的企業會給付加班費。
壓力越來越大,但想要向上突破,機會卻越來越少了。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不再對目前的社會資源分配機制、财富分配機制抱有希望。
因此年輕人對養老的追求,實際上是一種因利益分配問題所導緻的 " 退出沖動 "。
同時,目前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收入水平的不均衡,城鄉之間客觀存在的收入和消費差級,也給人們提前退休提供了一些便利條件,讓這種 " 退出沖動 " 能夠找出比較多的合理性支撐。
例如上文提到的 " 該享受享受了 " 的 35 歲視頻博主,主要展示的是東北地區的低物價,和相比一線城市更加精緻、豐富的食物供應。類似的情況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真實存在。
如果有人以類似的方式,從一線城市工作、存款多年,儲備 100 萬 -200 萬左右的現金,再回到老家,在擁有自有住房的情況下,可以享受地線級城市更低的物價水平,以每月小幾千元的成本生活,那 100 萬 -200 萬所産生的固定收益利益,确實能覆蓋掉日常開支。
隻是,這其中并沒有計算家庭生活開支、可能存在的健康疾病風險,以及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包括文化、旅遊、人情關系等等。這些需求并非不存在,而是在 " 退休 " 的語境下,沒有被計算進去。
但年輕人并非真的是老年人,忽視這些真實存在的多樣化需求去談 " 養老 ",是不充分的。
也就是說,通過利息收入能夠覆蓋的生活,大多數隻能那些單人的、低層次的衣食住行需求,在面對更豐富生活所需的時候,往往會捉襟見肘。對于那些希望通過攢錢 + 利息收入提前養老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更多考慮的現實因素。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巨潮 WAVE",作者:侯恬,編輯:楊旭然,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