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時期,恒大汽車考慮的是,核心技術買不到怎麽辦。而現在的恒大汽車考慮的是,資産不值錢,賣不出去怎麽辦。
2019 年 11 月 12 日,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許家印脫稿演講 26 分鍾。
不過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實隻有其中的 1 分鍾。那 1 分鍾裏,許家印用那經典的五句話概括了恒大汽車的發展戰略:"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這一分鍾的視頻,在 B 站上被人嘲笑了四年。有人說許老闆的演講和小學作文一樣。
許老闆其實也不是瞎說的,這五句話的内涵很簡單:就是砸錢,買不到的技術就合作,組建自己的朋友圈。最終把産品做好,把企業做大。對于缺技術,資金多的恒大汽車來說,這是非常靠譜的發展方式。
五句話沒毛病,唯一的毛病是一句話也沒做到,并且全都反着來了。
買:恒大汽車汽車現在正賣身呢。合:恒大汽車欠了一屁股債,朋友圈早就變成了債主圈。好和大更不用說,恒大汽車的銷量非常慘淡,股價早已墜入谷底,産品也問題多多。
如果現在再用五句話概括恒大,那就是:賣賣賣、分分分、欠欠欠、小小小、差差差。後面很可能還得加上一句:倒倒倒。許老闆那 1 分鍾的演講視頻,也将永遠成爲群衆茶餘飯後的嘲諷對象 ......
從買到賣
其實在許家印的五句話裏," 買買買 " 才是真正的核心,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核心。
恒大汽車的誕生被許家印描繪得慘兮兮的:" 我們要人沒人,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要制造基地沒有制造基地,一窮二白。" 對于汽車業務,恒大确實是一無所有。
除了錢。
彼時,恒大年收入近 5000 億元,賬上現金就超過 2000 億元。既然窮得就剩錢了,那就買吧。
恒大像當初組建足球隊一樣到處買買買:先是耗資 1600 億元,在廣州南沙建設基地,該基地占地 126 萬平米,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占地面積的 1.5 倍。随後,恒大又在沈陽投資 1200 億元,打造汽車生産工廠,與此同時,恒大汽車位于天津的汽車制造基地,位于上海、廣州的零部件制造基地也紛紛提上日程。
在造車資質方面,恒大健康先以 9 億美元收購 MiniMinorLimited 及其所持瑞典 NEVS51% 股權,随後又斥資 3.795 億美元收購 NEVS 剩餘的 17.6% 股份。
技術方面,恒大收購了泰特機電和英國的 Protean 這兩家輪毂電機公司,并按照工業 4.0 标準,引進了德國西門子、舒勒、庫卡等一系列全球領先的生産設備和工藝。
在電動車最核心的零件動力電池方面,恒大都斥資 10.6 億元收購了卡耐新能源 58% 的股權,還引進了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李浚秀、日本雅馬哈發動機電池研發總監張勍、韓國 LG 化學電池 PACK 開發中心總經理李圭成等技術人才。
截至 2020 年,恒大新能源汽車産業累計投入 474 億元,2021 年上半年,恒大汽車各項開支爲 45.31 億元,累計接近 520 億元,早已超出了許家印三年投入 450 億元的預算。
事後來看,這條路徑是對的,但毛病出現在了錢包上。
2020 年,相關政策爲房地産企業劃定了三道紅線,第一,資産負債率不能高于 70%,第二,淨負債率不能超過 100%,第三,現金短債比例不低于 "1"。恒大連踩三條,現金流危機亦因此日益加劇,爲此,許家印開始在全國各地将恒大房産打折售賣,填補虧空,恒大汽車亦因此從富二代變成了窮小子。
從這一刻開始,恒大汽車的命運已經注定了,因爲它失去了自己的唯一優勢,錢多。
相反,由于行業的高杠杆特性,恒大在富翁和 " 負翁 " 之間,沒有任何緩沖地帶。很快,恒大成了全世界最窮的企業。在恒大集團 2021 年的半年報裏,可靈活調度的貨币資金爲 868 億元,而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負債高達 2400 億元。資不抵債開始了。
由此,許家印的第一句話變了,從 " 買買買 ",變成了 " 賣賣賣 "。
房地産和足球怎麽賣的事就不說了,隻看汽車。在裁員和産能受限等問題出現後,恒大開始寄希望于外界投資。2023 年 8 月,中國恒大啓動了境外債務重組,并着手爲恒大汽車引進戰略投資者。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中東土豪紐頓集團斥資 5 億美元對恒大汽車進行了戰略投資,并将在恒大汽車所持的股份擴大到了 27.5%,但随着許家印被調查,紐頓集團緊急發函調整交易需求。
巅峰時期,恒大汽車考慮的是,核心技術買不到怎麽辦。而現在的恒大汽車考慮的是,資産不值錢,賣不出去怎麽辦。
朋友圈變債主圈
按照許家印的設想,一部分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那怎麽辦?交朋友。
錢是友情最好的潤滑劑。
當你很有錢時,你的朋友肯定很多。對财大氣粗的許老闆來說," 合合合 " 和 " 圈圈圈 " 也不是難事。
恒大汽車從誕生開始就不缺合作跟朋友。資本方面,2020 年 9 月,恒大汽車獲得了來自騰訊、滴滴出行、紅杉資本、雲鋒基金的 40 億港元。2021 年 1 月,恒大汽車更是完成了史上最豪華的一輪融資,根據恒大汽車發布的公告,共與六名投資者簽訂了認購協議,累計融資 260 億港元,投資方包括成宇控股、翠林、香港富豪劉銮雄妻子甘比等。
技術方面,恒大的朋友也不少。僅在說出 " 買買買 " 那場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恒大就和采埃孚、本特勒、德爾福、博世、麥格納、大陸集團等 60 多家汽車供應商企業完成簽約。
此後,恒大汽車連續和全球技術龍頭公司,包括德國 FEV、德國 EDAG、德國 IAV、奧地利 AVL、加拿大 MAGNA 簽訂研發設計戰略合作。
這當然不是因爲恒大社交能力太強了,出來混,大家都想找個有錢朋友。但壞處是,當你沒錢的時候,朋友的臉色變得更快。
随着 2021 年恒大的财務問題爆發,許家印的 " 世界級車企朋友圈 ",很快成了 " 世界級債主圈 "。
早在 2021 年 10 月左右,就有消息爆出恒大汽車拖欠供應商貨款,并最終造成天津生産線停滞。另一個項目 " 恒大 · 養生谷 " 及新能源汽車生活空間配套,也因爲拖欠了供應商款項及工程款,導緻部分項目停工。恒大位于上海、南沙制造基地的生産人員也開始帶薪輪休,恒馳 5 的上市也因此一拖再拖。
圖:2022 年 3 月 27 日,恒馳 5" 狠抓質量 确保量産 " 供應商大會在上海、天津、廣州等地同步舉行。
有報道稱,如今所有的供應商如今都不願意和恒大汽車合作。——别說合作,不讨債就不錯了。伴随着資金斷裂,股票停牌,曾經的朋友圈,變成了債主圈。截至 2022 年底,恒大汽車以 1152 億元的資産總額,負擔着 1839 億元的債務。
還錢是不可能還錢的,隻能減少下人力成本了。财報披露,從 2019 年 -2022 年,恒大汽車的員工數量從 9207 人減少至 4506 人,而在今年 3 月底,恒大汽車員工數已降至 2795 人。就是不知道老闆有沒有拖欠他們的 N+1 補償金 .....
恒大變恒小
多年來,恒大留給外界的印象都是家大業大,财大氣粗。許老闆走到哪兒,就把錢帶到哪兒。
最早感受到這種 " 鈔能力 " 的應該是足球迷。2010 年,許家印收購廣州足球隊,半支國家隊都被他買下。2012 年,許家印開出 1000 萬美元的年薪,招來了世界冠軍教練裏皮。并連續斥重金購買了孔卡、保利尼奧、巴裏奧斯等世界級球員。彼時的恒大球星,很多能夠掙到上億人民币的年薪。恒大也由此開啓了對國内足球接近十年的統治。
這是恒大一貫的風格:花最多的錢,買最好的東西,辦最大的事。也是許家印所說的 " 買買買、大大大、好好好 " 的基礎邏輯。
看起來,隻要有錢,辦成事似乎很容易。但是,恒大在足球上的投入是不計經濟回報的,當然可以硬砸。但如果需要賺錢呢?礦泉水的故事證明,光砸錢并不能辦成事。
2013 年,廣州恒大奪得亞洲足球冠軍,在奪冠的一瞬間,恒大冰泉占據了最黃金的電視廣告位置,此後也是耗費巨資打廣告,占據貨架。
按照許家印的估計,恒大冰泉銷售額要達到 100 億,2016 年要達到 300 億,但許家印似乎低估了經營礦泉水的難度,要知道,1996 年成立的農夫山泉,在 2022 年銷售額才突破 300 億,前後經營了 26 年。有報道稱,恒大冰泉投資超過 70 億,虧損 40 億左右。如今,恒大冰泉已經基本消失在了貨架上。
而相比礦泉水,造車隻會更加複雜。
恒大汽車有過很短暫的巅峰。在恒大的财力,以及一系列合作資本的帶動下,恒大汽車的股價也曾一路上漲,2021 年初,恒大汽車市值一度超過 7000 億港元。盡管當時的恒大汽車還沒交車,但市場相信财大氣粗的恒大能夠複刻廣州足球隊般的成功。
當潮水退去,恒大汽車成了裸泳者。兩年的龐大投入沒有換回來太多回報,事實證明,這家車企在沒有外界輸血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獨立生存:産品遲遲不能交付,虧損嚴重。
2022 年 4 月 1 日,恒大汽車因爲不發财報被停牌。這次一停就是 482 天。不久前,恒大汽車複盤,但股價迅速暴跌 68.44%,市值蒸發近 236 億港元。如今,恒大汽車的股價隻有巅峰的 2%。是名副其實的小車企。
銷量上的恒大汽車更加寒酸。目前爲止,恒大汽車隻有恒馳 5 一款車交付,預售開始後,恒大對外聲稱共有 3.7 萬輛訂單,但截至 2023 年 5 月底,恒大汽車也僅僅交付了 1000 多輛新能源汽車。
其實,這個數字是 1000 或 500 或者 2000 都意義不大,在第三方的市場份額的統計中,這都算 0%。
" 好好好 " 的諾言當然也沒有兌現。許家印聲稱恒馳 5 是 30 萬以内最好的 SUV。但據上市後的車主反應,恒馳 5 的質量非常堪憂,比如汽車的中控屏,出現了文字壓文字的現象,續航标明 602 公裏,但隻能跑 300 多公裏,刹車還會出現異響,L2 輔助駕駛無法使用 ……
按照恒馳 5 當下的銷量、産品口碑、恒大糟糕的财務狀況來看,這款車的市場前途非常有限——這已經是最樂觀的說法。
而 2023 年,造車新勢力真正進入了淘汰期。按照信達證券研報的說法:部分二三線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将被收購整合。
而實際情況很可能更差,具體來說,并不是每家車企都有資格被收購整合。比如威馬汽車已經率先出局,但卻并沒有大車企來整合威馬。要知道,威馬巅峰期也是能夠年銷 4 萬台的,而恒大汽車連 2000 台的累計銷量都沒有。而從今年小鵬、零跑、威馬三家的投資故事和傳聞來看,一家車企的銷量,直接決定着他金主的層次。
所以,擺在恒大汽車面前的問題,是在紐頓集團的股份收購中止後,誰會來收購呢?而答案很可能是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