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安妮的職場小故事 ,作者安妮的努力
過年在家,你被親人、長輩、八杆打不着的親戚問:" 年紀不小了,談對象了吧,啥時帶回來 "...... 在你 " 嫌煩 " 的同時,心底有沒有泛起 " 找個對象真難 " 的焦灼感 ?
其實在你的私人日記裏早幾年就寫下了年度目标:今年找到對象結婚。
可惜一晃眼幾年都過去了,親是相了不少,抱着相親目的的活動也參加了不少,但那個 " 對的人 " 卻一直都沒有出現 .......
不少職場女性,在 " 風風光光 " 的日常工作之後,是 " 慌慌張張 " 的對找不到對象的焦慮。甚至因此而反複 " 盤 " 起自己的條件:論長相,打扮打扮絕對是個時髦年輕、顔值 8 分以上的 " 小姑娘 ";說學曆,自己名校碩士、本科,天文地理、理财、烘焙都能露一手;說家庭,談不上富二代,但能将自己培養成這樣的家庭,父母大都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沒有網傳的令人色變的 " 彩禮 " 要求。
學習時是學霸,工作時是 " 強者 " 的職場女性,于是會留意市場上的關于 " 如何愛 "、" 怎樣愛 " 的課程或培訓,
就在我碼這篇小文的同時,朋友圈有位女性夥伴分享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哪個女生不想有甜甜的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呢。
想要愛情,先看下 " 進化 " 對此的影響
人類由四肢攀爬進化到直立行走,由母系社會進化到文明社會 ...... 進化的不同要求男女采取不同的擇偶策略。
由于在供應生殖細胞比例這塊存在的巨大差異,男女在生殖上的投資存在巨大差别。曆史上生育子女最高的女性最多也就是生 69 個孩子,而曆史上擁有子女最高的男性,其擁有的子女數量則達到了驚人的 888 個(多麽可觀的數字,這得有多少後宮?)-- 該數據來自趙昱琨老師的積極心理學課堂。
女人生的孩子肯定是自己的娃,而男人對是否是自己的孩子則需要 " 辨識 "。
所以進化導緻男生在擇偶上,看重忠誠度、吸引力,其次才是女性的資源優勢;而女生則恰恰相反,往往看重男性的資源。這就是爲什麽女人會要男人買車買房,因爲這樣她的孩子未來才能夠有基本的保障。
當然如今有部分優秀的女性已經可以自己給孩子提供足夠的保障,但一方面畢竟隻有少數女性可以如此,且事實上即使如此的女性也擺脫不了進化帶來的影響,希望比和自己強的男性組建家庭,所以先不要着急辯駁說女性結婚不求男性的資源。
畢竟了解 " 根源 " 之後,就可以少些抱怨,多些尋求解決問題的法子。
" 對的人 " 在哪裏
如果你相信愛情在轉角處,那你就是 " 還沒長大 ",無法建立屬于成年人之間的親密關系。親密關系絕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兩個人一起菜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是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互相溫暖。
研究發現,親密關系對幸福的影響遠遠大于其他因素(健康、收入等)對人生幸福程度的影響。失去親密關系的人,他 / 她的健康程度會受損;離婚後,當事人的血壓會上升,免疫系統會被削弱,這就意味着疾病更容易找上他們。
同時親密關系常常伴随着生殖關系,這是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基因留傳的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投入對人類後代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我們的刻闆印象中,互補的夫妻關系才是佳偶天成;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下,你會發現:
1. 人們傾向于喜歡那些與自己在距離相近、才能相近之人。
灰姑娘變公主這樣的事情通常隻會發生在電影或偶像劇裏。爲何呢?首先就是簡單的曝光效應,一見鍾情固然存在,但是往往還是日久生情比較常見。其次就是交往的便利性;普通人一生也許也不會參加豪門舉辦的 Party,而富家女一輩子也難到田地間去交流。
那些靠近你的人,你們之間往往更可有可能具有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成長環境、相似的人生觀、價值觀;交流起來更爲流暢和便捷。
所以在擇偶上,我們不妨從身邊開始,增加自己的曝光量,多在對方面前出現幾次,這樣對方對你的好感也會增加。哪個職場女性身邊沒有幾個單身的異性合作者呢。
2. 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我們常常說到 " 夫妻相 ",事實上,夫妻相是真的存在的,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不管是長相、氣質、說話方式、穿衣風格等都會越來越相似,甚至連笑起來的笑容都很像。
我觀察過我自己朋友圈裏發布的情侶照、夫妻合照 ,真的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對方。原因是什麽呢?
一方面,我們喜歡與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當别人向我們表達喜歡,我們也會給予正面的反饋。另一方面,我們也更喜歡和我們的外貌層次差不多的人,所謂的 " 大差不差 ",交往起來沒有壓力。
身在職場,你身邊真的沒有和你相似的異性嘛。我不信
3. 學會給予正面反饋
工作中,你尚且要求你的上級要給予你正向反饋,不然你就會認爲上級不專業、不會管理,即使高薪也有可能因此離職,畢竟職場發展中 " 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工作 " 對追求工作體驗感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那麽在親密關系的建立中,投入的感情當然更需要回報。對方投入的 " 好感 ",需要你積極地采取回應。如果你長期沒有給予其正面反饋,感情就會因爲長期得不到回應而漸漸冷卻。
你對感知到過的,在你身邊與你相似的人向你發出的 " 好感 " 的信号并給予正向反饋了嘛。
結 語
愛情不會從天而降,需要你去充滿自信和善意的去發現,并努力建立起屬于你的親密關系,但實在無需慌張。
記得學會愛人的前提是:永遠愛自己。喜歡一個人不用卑微,愛情方面你不要去學張愛玲。
推薦成年的你趁着假期,看一部有 " 顔色 " 但關乎到主動愛的電影《隔窗戀愛》,自行百度或豆瓣即可觀看。
PS:僅适合獨自或和親密愛人一起看。延展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