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進入 2023 年了,按照思維慣例,廣大退休人員又開始期盼養老金上漲了。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 18 年,2023 年繼續上漲也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但是,很多退休老人都明白,自從 2015 年以來,養老金上漲幅度從 10% 一路下滑至 2022 年的 4%,創出了 18 年的新低。從當前的經濟形勢看,2023 年養老金上漲幅度大約在 3.5% 左右。盡管有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上調機制,但是,總體比例是 3.5%。全國養老金平均值是 3000 元,平均每人上漲 105 元,與當前的物價相比和貶值速度相比,105 元真的不解渴。
于是,有許多退休老人呼籲:2023 年能不能按年齡統一上漲,比如,滿 55 歲(一般指女性和男性的特殊工種)漲 300 元,滿 60 歲漲 400 元,滿 65 歲漲 500 元,滿 70 歲漲 600 元,75 歲享受高齡津貼 + 統一上漲的 700 元,80 歲享受高齡津貼 + 統一上漲的 800 元,讓老年人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和共同富裕的紅利。
其實,網上太多的文章,包括很多社保專家都是反對的。且不說他們都是有錢人,立場不同,也不說他們都是用市場經濟思維考慮養老金的問題,隻說他們列舉的幾個反對理由:
【1】退休工人的呼籲,沒有法律依據。目前,養老金上調是采取的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機制,在定額部分已經關照了低收入群體,比如,定額漲 50 元,養老金 1000 元等于上漲 5%,10000 元等于上漲 0.5%。在挂鈎部分,體現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經濟理念。按照年齡統一上調,不符合上調機制。
【2】對高收入群體不公平。養老保險繳納基數是當地平均工資的 60%-300%。高收入群體在繳納社保時,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高、在上漲中漲幅大,這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按照年齡統一上調,等于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嚴重打擊有錢人上繳社保的積極性。
【3】退休老人的呼籲想得美!養老金漲幅過大,甚至超過了在職人員的工資增幅,社會資源的分配不能如此不公平!比如,滿 60 歲漲 400 元,按照全國平均值 3000 元對比,漲幅為 13%。而 2022 年前三季度在職人員的社平工資上漲才 5.1%。2022 年 11 月的 CPI 漲幅才 2%。養老金漲幅超過 13%,造成社會财富分配的新的不公平。
【4】社保局就是想辦好事也辦不到。目前,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按照每人上漲 500 元計算,就需要增加 650 億 *12 月 =7800 億元。2021 年養老金總支出為 4 萬億,總結餘 7 萬億元,2021 年當年結餘 3700 億元。想辦好事,首先是錢夠不夠?錢從哪裡來呢?
【5】與當前的高齡補貼有沖突。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把 70 歲作為高齡标準,也有少量地區降低到了 60 歲或 65 歲。高齡人員在傾斜政策中有所體現,另外,有些地區還給高齡人員單獨發放津貼。按照年齡統一上漲,有悖于設立高齡津貼的初衷。
PS:退休人員也有自己的辛酸,也有自己的苦楚,應該讓他們說出來:
【1】關于上漲幅度大于 10% 的問題。在連續 18 年的上漲中,最高的年漲幅是 24%,大多數年份都在 10%,隻是近年來才開始下降的。也就是說,養老金漲幅超過 10% 是有曆史依據的。
【2】關于按照年齡統一上漲不公平的問題。民政部部長李紀恒撰文指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按照年齡統一上漲,反而更公平,大家都退休了,對社會貢獻都歸零了,人人平等了。按照年齡統一漲幅,也省卻了如今複雜的計算公式。公式再複雜,也不能解決公平的問題,隻是把人繞糊塗了。
【3】關于對高收入群體不公平的問題。高收入群體在職時收入高,繳費高,正如納稅一樣,不就是給整個社會做貢獻嗎?不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嗎?比如,個人所得稅是遞進制的,最高達到 45%,就是讓他們為社會做貢獻啊。再說了,收入高,已經在在職時享受了高收入的複合紅利,養老金的基數也是高高的,也享受到了養老金的紅利。退休人員呼籲的隻是在統一上漲的部分按照年齡劃分,并沒有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啊。
【4】關于養老基金沒錢的問題。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是依靠在職人員繳費,來源單一,數額較小,所以,養老金庫存就容易産生危機。目前,為什麼要搞延遲退休呢?就是因為養老庫存不夠了。那麼,養老金來源的渠道不多才是主要問題。目前,國企央企大約有 46 萬家,而 1978 年時還不到一萬家。2021 年國有企業總營收以 75.6 萬億元,占全國 GDP 的 66%(2021 年 GDP 總量 114.4 萬元),同比去年增長 18.5%。大多數國企是全民所有制,那麼,國有資産應該歸全民所有,從國企利潤中加大向養老基金劃撥力度是有法理依據的。
【5】關于養老金如何壯大的問題。養老金庫存不足是一個客觀事實,責任不在退休人員 " 吃 " 掉了養老金,更不能責怪退休人員 " 坐吃山空 "。根本原因就是養老金太少,這個責任是整個社會的。比如,美國人口隻有 3.33 億,在全球人口中占比僅為 4.3%,但養老金卻占到了全球的 67%。美國的養老金餘額是 GDP 的 150%,而中國隻有 10%。我國養老資産規模僅為 1.5 萬億美元,僅相當于美國三的 4%。咱們不是提共同富裕嗎?那麼,就從退休人員開始吧。
PS:想一想有多少退休人員過着辛酸的日子。
全國平均養老金是 2970 元,扣除 " 注水 " 因素,大多數人都是低于 2970 元的,很多人隻有一兩千元的水平,連豬肉都吃不起的。尤其是這三類退休人員最辛酸:一類是當年下崗的國企工人,一類人是當年國企買斷的工人,一類是當年提前内退的國企工人,應該給他們一點溫暖。
PS:您若贊同,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