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梁争譽
資本版圖支離破碎,曾貴爲山東首富的盧志強也未能力挽狂瀾。
截至 12 月 27 日收盤," 泛海系 " 旗下上市公司 *ST 泛海(000046.SZ,下稱 " 泛海控股 ")報收 0.38 元 / 股,觸發強制退市規定。當天晚間,泛海控股公告稱,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 20 個交易日(2023 年 11 月 30 日至 2023 年 12 月 27 日)低于 1 元 / 股,已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9.2.1 條規定的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将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泛海控股股票自 2023 年 12 月 28 日開市起停牌。
泛海控股于 1994 年登陸深交所,是房地産行業最早一批上市公司,是 " 泛海系 " 的核心産業平台。在創始人盧志強的打理下,泛海控股用三十多年時間發展成爲一家涵蓋金融、房地産、戰略投資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
2016 年,泛海控股迎來高光時刻,實現營收 246.7 億元,同比增長 79.4%,創下曆史紀錄。彼時,信達證券用 " 揚帆展翅 志在高遠 " 來評價泛海控股。信達證券認爲,泛海控股旗下項目向上調價、京滬項目拆遷順利進行以及一線城市房價繼續上漲,都将成爲其股價的催化劑。
不曾想到,7 年後泛海控股卻淪爲 " 仙股 ",年内股價大跌近 7 成,較曆史最高點 21.03 元 / 股跌去約 98%。
今年,退市房企不隻泛海控股。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總監劉水指出,前幾年房企退市現象隻是零星發生,一年也就一兩家企業,而今年比較集中。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A 股和港股已有 12 家房企退市。A 股的 ST 陽光城、ST 泰禾、*ST 藍光等 8 家企業因 " 連續 20 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 1 元 " 退市,港股的新力控股、南海控股、嘉年華國際、三盛控股因 " 主闆公司的證券連續停牌 18 個月 " 退市。
退市浪潮下,多位舊日首富資本夢碎。昔日閩侯首富、陽光城董事長林騰蛟,原四川首富、藍光發展原董事長楊铿,原福建地産首富、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都已離場,他們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也搖搖欲墜。
老牌房企頂峰跌落
草蛇灰線,伏脈千裏。泛海控股走向退市早有征兆。
泛海控股由盧志強一手打造。2014 年以前,泛海控股主要以房地産開發爲主,布局北京、上海、武漢、深圳等核心城市,代表項目包括北京泛海國際居住區和武漢中央商務區等。
2014 年,房地産行業承壓,泛海控股作出戰略轉型發展的決策,提出在繼續發揮現有房地産業務優勢的基礎上,融合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金融和戰略投資等業務闆塊,通過收購并入信托、保險、證券、期貨、典當和資管等金融資産。
金融和投資業務讓泛海控股實現快速擴張。
泛海控股 2016 年年報顯示,信托業務因爲實現對民生信托的控股并表,業績大幅提升,全年實現營收 19.21 億元,同比增長 77.54%;實現淨利潤 9.51 億元,同比增長 143.22%,信托管理資産規模達 1434.05 億元。戰略投資方面,重點投資項目包括雲鋒基金、萬達影業、北汽新能源和 WeWork 全球等。
與此同時,泛海控股的地産業務出海順利。2016 年,泛海控股收購美國夏威夷西區項目和夏威夷科琳娜 1 号地兩個項目,在洛杉矶、舊金山和紐約等 5 個重點城市共擁有 7 個地産項目。
頂峰時期," 泛海系 " 參控股數十家上市公司,覆蓋地産、能源、金融、科技以及境外投資等多個領域,總資産超過 3000 億元。2015 年,盧志強以 830 億元财富,成爲山東首富。
盧志強,圖源:泛海控股官網
快速擴張爲泛海控股今天的敗局埋下隐患,和營收增長、資産膨脹一同到來的是債務規模。
2014 年确定轉型戰略後,因爲收并購和戰投,泛海控股負債攀升。财報顯示,2014 年,泛海控股負債總額約 583.7 億元,2018 年擴大至 1836.7 億元,增長 215%,資産負債率爲 86.6%。
當時,泛海控股已經意識到債務危機。在 2018 年年報中,泛海控股稱,爲應對有息負債規模較高且部分債務集中到期的問題,公司在加強存量債務管理、優化債務結構的同時,多措并舉增加現金流入,确保了公司資金周轉順暢、各項債務如期償還。
但意外很快到來。
2020 年 6 月,武漢金鳳凰假黃金案震驚金融圈,民生信托涉案金額高達 40.74 億元。" 踩雷 " 的民生信托不得不向投資者先行墊資兌付,這讓泛海控股 2020 年計提減值損失超過 25 億元,并由盈轉虧,虧損 47.2 億元。
這一虧損勢頭持續至今。今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虧損 68.87 億元,負債合計 981.7 億元。
護盤大招頻出
老牌房企謝幕難免令人唏噓,但退市在 2023 年變得稀松平常。
" 房企在普遍淨利潤虧損的浪潮之外,由市場下行、債務違約,疊加産生的餘波也對企業的上市情況産生較大的影響。" 克而瑞表示,由于經營業績不佳、債務重組進程緩慢等原因,部分企業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A 股 " 披星戴帽 " 的上市房企越來越多,部分港股上市房企也正面臨着停牌。
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顯示,2021 年 A 股有 16 隻股票退市,2022 年有 42 隻股票退市,2023 年以來退市股票達 45 隻,創下新高,其中 ST 陽光城、ST 泰禾、*ST 嘉凱等 8 家公司屬于房地産行業。
今年 6 月 6 日,藍光發展因爲股票連續 20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 1 元 / 股,被終止上市,成爲年内 A 股第一家退市房企。
港股方面,今年截至目前已有 4 隻内房股被摘牌。最新退市的房企是三盛控股,于 12 月 27 日起被取消上市地位。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執行以來,房企退市成爲市場熱點,也因此産生新的風險。" 退市企業多,影響市場預期,外界容易産生‘這個行業不行了’的想法。對于普通購房者來說,可能會将退市和破産聯系在一起,導緻信心不足從而引發交易量下降的問題。"
還留在賽場上的選手,因爲股價大跌啓動 " 護盤行動 "。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18 日,181 家 A+H 上市房企總市值(不包括已退市房企)較年初減少 10892 億元,其中 A 股上市房企下跌 20.55%,H 股上市房企下跌 32.15%。
根據 Wind 統計數據,A 股 110 家上市房企中,12 家房企股價年内跌幅超 4 成,包括 *ST 泛海、金地集團、ST 世茂、中交地産、新城控股、華僑城 A、萬科 A 等。
爲提振股價與保殼,不少房企 " 花式護盤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2023 年截至 12 月 11 日共有 10 家 A 股房企宣布提振股價計劃,主要方法有三種:定增注入控股股東資産提升公司價值、通過公司回購股份刺激股價、股東增持。
金科股份、榮盛發展注入股東資産以規避 "1 元退市 " 危機。保利發展、世茂股份通過回購股份刺激股價。萬科董事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的 2023-2025 年度現金薪酬方案增加年度股價變動作爲調節系數。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執行院長、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認爲,短期内,回購和增持可以支持企業穩定股價,解決企業 " 燃眉之急 "。但企業長期的股價能否止跌回升,仍需要行業基本面的修複。更重要的是,企業要修複自身的造血功能,恢複正常運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