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長三角時刻
雖然去年成績單尚未出爐,但江蘇常州和山東煙台,大概率都将擠進 GDP 萬億俱樂部。
2020 年,城市兇猛,泉州、濟南、南通、合肥、西安、福州,一起晉升 " 萬億戶 ";
2021 年,東莞一枝獨秀,拿下萬億 GDP 城市裏的 24 号順位;
2022 年,空缺;
2023 年,随着常州躍過金線,江蘇也憑着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常州 "五虎将",正式在萬億 GDP 城市指标上實現了 " 五子登科 ",成爲全國各省裏的獨一檔。
01
在萬億俱樂部裏,常州是個異類。
不得不說,作爲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的常州,相比 40 公裏外的無錫、以及 90 公裏外的蘇州,在經濟數據距離上還是要差了些身位。
譬如蘇州正往 300 家上市公司沖鋒,目前其 A 股上市企業數量排到全國第五,資本市場上的 "蘇州闆塊" 很有特點;而無錫,其實成名也很早,"江陰闆塊" 老早被冠上了 "A 股第一縣 " 稱号。
而老牌工業城市常州,在經濟活躍度上面,似乎要慢半拍,身上常年背着個 "蘇錫無常" 的名頭。
不僅如此,在 GDP 數據上,抛開省會,蘇中南通常年加塞,"蘇錫通常" 是穩定秩序;而在 2017 年以前,蘇北徐州也是經常插隊,常州還得往後靠變爲 "蘇錫通徐常"。
在蘇南的 " 座次光譜 " 裏,一直以來常州的存在感,隻是略高于 " 小透明 " 鎮江。
但是,近年常州算是 " 逆風翻盤 ",靠着新能源産業走了起來。
常州 2022 年新能源産值超 5000 億,2023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産值增長 19.9%,其中動力電池産業鏈完整度達 97%、産銷量全國第一。
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去年也在多個場合喊出 "兩個萬億" 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産業規模超萬億,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闆塊市值超萬億。
在2023 胡潤中國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指數方面,常州拿下最高分,成了該維度下全國最燙手的城市。
從 2011 年開始摸索新能源産業,到如今跑通 "發儲輸用" 産業閉環,做出成績的常州也一下子把名号從 " 蘇錫無常 " 改成了 " 常有作爲 "。
去年,浙江通過《浙江日報》發文,喊出了 " 要向先進地方學習 " 的口号。
這個先進地方其一,就是常州。
當年常州以 28 億将一度陷入困境的中創新航從河南洛陽引入、并且實現從瀕臨破産到港股上市的涅槃,在浙江方面看來,這是一次破繭重生,極具标杆意義。與此同時,這事反過來也成了洛陽的心結,洛陽政研與改革去年也是寫了一篇文章,發出了 "爲什麽中航锂電起步于洛陽卻發展壯大于常州" 的靈魂拷問。
而之所以說常州是萬億城市中的異類,最直觀的一點,它是 26 個城市之中,人口當量最少的,常住人口 536.6 萬,即便與同樣新躍升的煙台相比,也有不少差距。
但反倒是如此,常州模式也給全國腰部城市群樹了個典型,如果跟中心城市拼綜合、硬碰硬,一沒政策傾斜,二沒虹吸勢能,或許會陷入全面發展全面平庸,很難有想象空間,腰部城市的未來,目前看更多在于垂直與分工,哪怕有陣痛期,但還是要把井挖深而不隻是挖多。
拿動力電池舉例,常州市政府把産業鏈拆解爲 32 個環節,其中 31 個都布局到位,唯一一個隔膜原材料制造屬于化工行業,被主動放棄了。把功夫做到極緻,就是現階段常州最大的秘密武器。
02
而随着常州成爲萬億之城,江蘇也聚集了自己的 "五虎上将"。
在幾個經濟強省中,萬億城市廣東有四城,山東加上新成員煙台有三城,浙江有兩城,江蘇不僅率先達成「萬億五虎」,如果再多給 " 虎視眈眈 " 緊跟常州之後的徐州一點時間,蘇省大概率也是最先實現萬億六子。
按照 2022 年的數據,「萬億五虎」幹了 7.66 萬億的 GDP,這個數據其實已經超越了同期河南、四川等大省,也幾乎等同于浙江全省的 7.77 萬億。
當然,作爲全球 GDP 五強省 / 州,擁有兩座一線城市加持的廣東,四座萬億城市在經濟數據上要更勝一籌,但兩座省份對比,确實在風格上不盡相同。
拿廣東第五城 " 鵝城 " 惠州來講,其 2022 年 5400 億的 GDP 是上一順位東莞的一半,短時間内基本沖擊萬億無望,平移到江蘇,這一成績将從正數第五變換爲倒數第五,也反映出來廣東省内梯隊可以說是有些 " 青黃不接 "。
對标廣州,江蘇不僅在經濟總當量上追得很兇,在諸多細分指标上近年也咬得很緊。
2023 年,上市公司總量排行,雖然廣東依然穩坐頭把交椅,但在增量方面,江蘇以 54 家新增上市公司的成績,成爲年度增量冠軍,代表内部創新生态正在不斷湧現。
而去年第五批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名單裏,江蘇也是強勢 " 逆襲 ",795 家的數據占了全國總數的 22%,增量做到了全國第一,來勢兇猛。
就在上個月,還出了條比較 " 悚動 " 的新聞。
在全國範圍内,各地高新技術企業其實一直在基于政策、生态、産業鏈等多種因素 " 流動 ",而 2022 年的數據,全國 82.2% 從原登記地搬出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流向了江蘇。
不僅如此,時間線拉長至五年來看,從 2018 年開始,有 1487 家高新技術企業跨省遷移到了江蘇,而這個榜單上排在第二的是山東,數據爲 193 家。
" 招商引資 " 可以說是地方政府工作項中的重中之重,直接關乎當地經濟動能,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江蘇出手,有點兇猛。
03
前兩天的 "新年第一會",江蘇發布了 510 個重大項目安排,從分布上看,不留死角全省一起發力。
我們會發現,在 " 散裝 " 這種戲谑說法的背後,江蘇真正的 " 财富密碼 " 其實更接近于一種均衡态和區域協同。
廣東 " 雙子星 " 擡着全省往上爬、首位度高但協同效應弱,而江蘇則勝在 "人多勢衆"、排場很足。
如果說廣東第五城惠州、山東第四城濰坊,代表的是梯隊的區域底色,那 " 民富 " 的浙江,在主角高光的浙北杭州與甯波之外,沒有被照亮的是浙南地區。
江蘇經常被提及經濟後進的蘇北地區,但如果說 " 窪地 ",尚未進入百強縣的浙南山區 26 縣,似乎比擁有千億縣 " 四小虎 " 的蘇北,要更契合一些。
山區 26 縣在面積上占了浙江全省的 45%,人口占去 15%,GDP 占比則常年低于 10%,急需拉動提升。
爲此,2021 年浙江也确實印發了幫扶方案,由 50 個經濟強縣結對幫扶 26 縣,搞産業飛地、搞 " 山海協作 "。不斷擡高浙北上限的同時,也開始着力縫補浙南下限。
而江蘇的特别之處在于,「萬億五虎」以外,還有「八大金剛」。
江蘇省内著名的 "副班長之争",無論連雲港與宿遷再數字上誰輸誰赢,在全國來講,它們都是 " 副班長 " 中無可争議的 " 班長 "。
鹽城在搞海上風電,徐州正推動 " 一号産業 " 高端工程機械出海,泰州揚州的船舶海工已經在狙擊日韓……江蘇更多城市正在各個領域裏 "八仙過海"。
而在更能看到經濟 " 毛細血管 " 的縣域經濟裏,江蘇也是常年霸榜,拿千億縣這一指标來講,江蘇一省占去了全國的 40%。
「萬億五虎」出籠,也把江蘇推向了一場新的競技比賽,前面的廣東有 " 超巨 ",而江蘇首發則是 " 全明星 ",比分咬得很緊,新一年成績怎麽樣,要看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