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2 日訊(編輯 馬蘭)瑞士從全球銀行業的優秀生,到市場不再信任的 " 香蕉共和國 ",中間隻隔了一個瑞信。
幾十年來,瑞士在債券和股票市場上苦心打造的避風港形象,最近幾乎被毀于一旦,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領略政府淩駕一切的痛苦真相後,對瑞士的金融秩序産生懷疑。
而金融市場認爲瑞士秩序被毀的兩個關鍵點在于,瑞士政府主導的瑞銀 - 瑞信收購案,既不再遵守競争法,也不再尊重合并發中的股東權利。
此外,瑞信 AT1 債券價值的完全減記,股東權利優先于債權人求償權的做法也讓人大呼:金融學不存在了。
" 作 " 成了香蕉共和國
伯爾尼大學經濟學專業教授 Peter V. Kunz 表示,外國投資者迫切想要知道瑞士是否變成了一個法治不再适用的香蕉共和國。
香蕉共和國,曾經是一個形容拉美小國的流行詞語,意即國内政治混亂和有強大外國勢力介入國家治理的傀儡國家。
而現在,瑞士被冠以這一名字,深刻體現了瑞信收購案中,瑞士政府在全球投資人心中投下的炸彈威力。
蘇黎世大學法律與金融學教授 Kern Alexander 贊同道,瑞士政府的這次危機管理以一種令人恐慌的方式進行,破壞了法治,也破壞了瑞士。
顧問公司 Opimas 首席執行官 Octavio Marenzi 警告,瑞士作爲金融中心的地位被打破了。瑞信的崩潰将對瑞士其他金融機構産生嚴重影響。
他指出,瑞士曾經通過審慎的财務管理、健全的監管監督,及在投資上保守穩健策略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已經一去不複返。
危機後的危機
上周日晚間,瑞士政府在瑞銀收購瑞信的新聞發布會上,引用了一條憲法條款,稱政府被允許發布臨時法令以應對嚴重擾亂公共秩序、内部或外部安全的危險。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主席 Marlene Amstad 此後在有關競争的提問上,一再強調,監管法賦予政府淩駕于市場競争的權力,金融穩定勝過競争問題。
根據瑞銀投資者介紹,瑞銀和瑞信合并後将共同擁有 3330 億瑞士法郎(約 3600 億美元)存款,這比最大的競争者,奧和國際銀行(Raiffeisen)要高出 1150 億瑞郎。如此巨無霸的存在,顯然讓壟斷這個詞變得更加敏感。
此外,AT1 債券減記至零,也讓人難以置信。雖然在歐洲和英國的銀行業中此類債券被視爲壓力時期的緩沖資本,也曾有過價值大量減記的曆史。但目前爲止,隻有瑞信一家将其價值完全消滅,甚至沒有轉換爲股權的選擇。
這也凸顯出瑞士政府在這次收購案中,對債券持有人優先于股東這條一般原則的背離。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Jacob Kirkegaard 表示,很多訴訟将因此引發,這也顯示出瑞士當局在這件事中的反複無常,和自私的行爲。
前歐洲央行副行長 V í tor Const â ncio 也提醒,瑞士政府的行爲會帶來錯誤的後果,并将引發大量法庭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