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31 日訊(編輯 潇湘)現在距離美國選民決定誰将成爲下一任總統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而美國國債在這場舉世矚目的大選前的高波動,無疑正令許多業内資深人士感到揪心。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宏觀策略師 Benjamin Picton 在本周三最新發表的一篇報告中就警告稱,一場債務危機可能已初露端倪。
Picton 指出," 我特意想選擇這樣說:美國即将決定其下一任總統,而不再是下一任‘自由世界的領袖’,因爲擺在桌面上的選項之一是在貿易和外交政策上采取更加孤立主義的做法,美國可能會拒絕發揮其領導作用,而是轉而敦促哪些拒不讓步的盟國承擔更多的全球安全責任。"
Picton 表示,這可能意味着 " 美國世界警察 " 新保守主義階段的結束,而現在顯而易見的是,美債市場和美元指數對特朗普再次獲勝的潛在影響,正變得愈發敏感起來。
如下圖所示,自 9 月中旬美聯儲大幅降息 50 個基點以來,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反而累計大幅上漲了逾 55 個基點。那些在購房前一直等待美聯儲降息的美國人,正再度絕望般地面臨着 "7 字頭 " 的抵押貸款利率——因爲美國抵押貸款的定價往往會更爲貼合于收益率曲線的長端變化。
Picton 表示,目前美債收益率曲線的形态很能說明狀況。雖然 OIS 利率期貨定價已削弱了對美聯儲今年進一步降息的前景,但 2s10s(2 年與 10 年)美國國債利差繼續走高。2s10s 收益率曲線在 9 月初還仍處于倒挂狀态,但現在的利差已來到了 15.5 個基點。而奇怪的是,自美聯儲降息以來,2s30s 利差完全沒有變陡。
這說明了什麽?一言以蔽之,市場預計短期内美聯儲降息次數會減少,而未來十年的通脹率可能會高于人們近期習慣的水平。那麽,爲什麽會這樣呢?随着特朗普在大選中獲勝的幾率提高,市場正在對資産進行重新定價,以反映特朗普政策綱領實施後的世界狀況——特朗普本人是個大手大腳的人,他贊成全面減稅和普遍征收關稅,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這些措施會引發通貨膨脹。
但特朗普獲勝還并不是債券市場唯一的熊市理由。哈裏斯本人也不是财政鷹派,而且随着各國在醫療、養老、國防和利息支出方面的支出增加,人們對全球債務負擔以及債務負擔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再次感到不安。
債券持有人正成爲替罪羊
Picton 指出,最近的價格走勢看起來是 " 理性預期 " 理論的勝利,但經濟理論中的其他一些要素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理性預期是一個經濟學的假說,是指人們針對某個經濟現象進行的預期,是理性的。他們會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收獲的信息來作出行動而不會犯系統性的錯誤。
低位但穩定的通脹目标是件好事,這一概念源于 " 名義剛性 "。從根本上說,這種觀點認爲經濟中的某些價格具有 " 粘性 ",因此市場無法像古典經濟學家通常所說的那樣實現自我平衡。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可能是美國房屋銷量的下降,因爲銷售商拒絕調整價格預期以反映當前的經濟狀況。另一個例子可能是,由于歐洲汽車行業在競争中落敗,德國大衆汽車公司拟将汽車工人的工資削減 10% ( 肯定會遭到工會的反對 ) 。
在這兩種情況下,市場報價 ( 對房屋和勞動力的報價 ) 都保持了粘性,沒有根據冷酷的經濟現實進行調整。買賣差價擴大,交易活動枯竭。那麽,主導中央銀行和國家财政部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他們通過制造足夠的通脹,使買價上升以滿足那些粘性報價,從而爲經濟機器的車輪運轉提供潤滑劑。
在周三晚些時候,英國财政大臣裏夫斯公布了她的首份預算案,人們或許就能從中看到這種思路的一些蛛絲馬迹。裏夫斯宣布将增加稅收和舉債以進行投資——從額外舉債 1420 億英鎊,到至少 30 年來最大規模的加稅,預算規模之大令人瞠目。
Picton 指出,目前英國債務與 GDP 之間比重已超過了 90% ( 美國還要高 ) ,這是經濟學家卡門 · 萊因哈特和肯尼思 · 羅格夫預估的凱恩斯乘數将低于 1 的臨界點 ( 盡管這一理論在過去十幾年間備受争議 ) 。通俗地說,該乘數低于 1,意味着政府每多花一美元,GDP 增長量卻不到一美元,因此,由于債務增長速度快于 GDP,借貸和支出刺激措施将适得其反。
如何擺脫這一經濟厄運循環?
Picton 認爲有兩個選項:選擇違約或财政緊縮政策。但人們其實可以排除緊縮,因爲在喬治 · 奧斯本 ( 前英國财政大臣 ) 和朔伊布勒 ( 已故前德國财長 ) 之前的嘗試嚴重破壞了社會契約之後,沒有哪個政府敢于認真提出緊縮。在違約方面,無權發行本國貨币的國家隻能硬性違約(想想希臘),而主權貨币發行國政府則可以通過貶低本國貨币的币值來偷偷摸摸地 " 違約 "。
Picton 表示,這就是金融壓制的情景——債券持有人将是替罪羊,他們通過持有實際收益爲負的證券來爲财政揮霍提供資金。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資金會退出債券市場,持有能對沖通脹的實物資産。
标普 500 指數今年累計上漲超過了 22%,而長期美債收益率也在上升,這是否就是市場在債務危機初露端倪的情況下所設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