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行業 2023 年的關鍵詞是什麽?
" 慢 " 可能是符合最多從業者體感的詞。投得慢了,募得慢了,招人慢了,想要達成的退出也慢了。
過往一年一變的風口沒有了,新能源、硬科技,加上從年初火到年尾的人工智能,足以概括整個 2023 年的投資方向。
投資人們談論最多的從投資方向、優秀創業者,來到了退出管理、精耕細作。
毋庸置疑,2023 年,中國創投行業正在經曆時代的變遷,身處其中的人對變化有哪些感知?中國 VC/PE 的掌門人們又在如何适應變革年代?
近日,第二十三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在上海舉行。在大會上,不少投資人談及他們所經曆的 2023 年,以下是他們的觀察、思考與感受。
邝子平 啓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
2023 年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投資方向,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個大的領域從長期來看會改變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而在模式方面,今年有一個特别令人振奮的模式,就是中國的産品在走向世界。這個趨勢雖然一直都在發生,但是最近一兩年從量變邁向質變,無論是醫療健康行業——國産創新藥企的 License-out(對外授權)數量超過 License-in(許可引入)的數量,還是其他行業,中國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産品都走向了世界。這不單是一個 " 價廉物美 " 的概念,而是中國的部分産品在國際舞台上擁有強有力的競争力,這一點在未來是非常值得深耕的一種模式。
李良 創始合夥人
一個問題是在全新環境下怎麽做創新,以及如何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的企業發展模式。這兩點是對新一代創業者、新一代全球化公司的考驗。靠簡單的産能擴張是過去式了,現在對大家的要求更高。
回到消費領域,國内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且是一個多層次的消費市場,不同階段下,每個層次的消費需求都還有更好的滿足方式。我們有兩家被投企業在海外做得非常好,一個是名創優品,一個是蜜雪冰城,做消費就是要用足夠好的産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且包括供應鏈、生産和經營模式在内的整個鏈條是可持續發展的。這兩家企業都有極強的數字化能力,在他們全球化、跨區域發展的情況下,管理半徑大幅度擴張,如果沒有數字化的加持這是很難想象的。另外就是他們的供應鏈管理非常出色。消費始終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它需要一個更健康持續的推動力。
賀志強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管理合夥人
從科技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兩年稍微有一點挑戰的是:新興産業的成熟周期大幅縮短。一個新産業從技術興起到商業成熟再到産能過剩的速度大幅提升,從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到電池等産業都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就更考驗投資人對于産業化時間節點的判斷和出手的時機。今年比較熱的賽道:一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方向肯定是非常有價值的,機會的同時,中國在算力方面仍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第二個是機器人賽道。我們長遠非常看好人機協同,并已經開始投人形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到底是什麽樣的技術路徑去實現,學術界和産業界尚未達成共識,這對于投資人來說也是機會和挑戰并存。
應文祿 毅達資本董事長
創投基金是有智慧的錢,大家第一時間意識到了 " 卷 " 的邊際收益是遞減的。要麽換賽道,要麽換階段。同樣的賽道,往更早期走、在企業更小的時候去投資他、陪伴他,以時間換空間,獲得長期的價值增長。今年 1-10 月,毅達資本平均保持了每月 10 單的投資節奏,90% 以上投在 A 輪之前,90% 以上投在 14 個關鍵科技領域。
傅紅岩 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要回歸理性和常識,從 " 市融率 " 和 " 市研率 " 角度對項目發展和估值進行重新評估。這兩個所謂的核心指标,教科書沒有,市融率就是企業在融資的時候,給投資機構報出的估值和事實上拿到手的融資金額的比例倍數。我們認爲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企業報出來的市融率不超過三倍,你給報了 10 個億,隻融了 5000 萬,這個市融率是 20 倍,這個也許用在互聯網堆流量、堆上網人數(的公司)是有效的,但是在高科技行業,這種企業基本上是虛的。高科技是一個長周期,半年一輪,一輪漲一倍,這種估值接力的遊戲是不可能完成的,最終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造成企業無法獲得下一輪的融資,資金鏈斷裂,一個企業一旦超過 4、5 倍,即便上市也會把風險往二級市場傳遞,造成 IPO 破發。
市研率是企業報出來的估值和研發投資的比例。高科技投資是要長期推錢,長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需要很多的高素質人才,需要高端的設備,需要買最先進的軟件,需要不斷的做實驗,給高端的研發人才開工資,還要去做其他一些投入。所以,我們認爲市研率一般也是 1.5-3 倍。典型的高科技投資研發投入一定是占銷售比例是 15-30% 以上(可能有一些像華爲,基本上是 15% 左右,因爲體量巨大)。早期的高科技企業市研率應該是比較低的,而且是長期的、可持續的研發和投入。
符績勳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
這一年我出國了好多次,包括去印度,去雅加達,發現那裏供應鏈和産業,都有一定的跟中國銜接的需求,這個就是很多結構性的機會。比如說兩輪的電動,在中國兩輪的電動三五千人民币就已經很好了,在印度和印尼都要賣到上萬元,這是平均價,所以這裏面的溢價空間是很大的。中國過去這麽多年電動車的發展是非常蓬勃的,雖然我們都說很卷,競争很激烈,各大廠家都在玩,但是我們的優勢也很明顯,比如我聽說五菱在印尼賣得非常好。所以可以想像出海變成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但也存在各種環境帶來的不确定性,這個時候很多企業家需要資本的幫助,如何去重構這個企業在海外的布局,這當中是有很多的機會。電動車是一個機會,很多圍繞着環境、科技,比如說光伏,還有風電,能源管理,都有很大的機會。
宓群 光速光合創始合夥人
我們一年多前開始看大模型,美國的基金在美國和歐洲也投了大模型公司。國内的大模型,我們投了智譜,我們的被投企業也在嘗試用大模型來提效降本,有了大模型,測試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就減少很多,同時大模型也帶來了很多應用。
我們覺得在中國大模型的出現,最大的進步是提高了各行各業的生産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在應用端,我們覺得國内偏早期的企業要想在國内發展,變現會比較慢,我們同時也在投國内的團隊出海。
還有一個很大的機會,決定人工智能最終算力的 GPU 芯片,我們是受限制的,最終可能不得不用性能更弱一點的來替代,且成本會更高。但實際上,真正的算力最後不完全靠 GPU,國内我們看到一個機會,通過系統和其他的硬件,比如 DPU 芯片,以及通過軟件來提高整個系統的算力,最近我們也在看促進算力能力的企業。我覺得硬件、軟件和應用層面,三個方面都要顧及。
嚴力 鍾鼎資本創始合夥人、CEO
從曆史上看,中國原來是吸引外資進來,90 年代吸引的三資企業主要來自香港、台灣,2000 年左右開始跨國公司進來。可以看到,未來中國企業的出海也是一種趨勢,先是掙做生意的錢,再就是尋求資本價值,什麽是生意價值,什麽是資本價值,這是不同的。
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和中國視野這 " 兩隻眼 ",因爲範式在轉移,不光是在中國視野下看我們多強壯,而要在全球視野下看中國處于什麽樣的定位,扮演什麽樣的角色。什麽是中國擅長的,什麽是中國不擅長的,必須要有國際的視野,才會發現更多的機會。
現在國際化 2.0 的時代裏,出現了股東國際化、管理團隊國際化,生産基地國際化這些新特點,和上一代的出海是有顯著區别的。同時各個領域的産業布局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視野是一個新的視角。我挺喜歡一個詞叫重塑,重塑是建立新的秩序。新秩序如何建成,全球的産業如何分工,這些東西都是一個探索和推演的過程,什麽是生意,什麽是資本,什麽是前端,什麽是後端,什麽是漸進的,什麽是重塑性的?我感覺思維上要發生一些變化。
徐傳陞 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
這六年我們痛定思痛做了很多的變化,在硬科技的各個細分産業裏,怎麽去做深入産業鏈的投資。我們會要求看這個賽道的同事,要多去駐紮在産業一線,因爲很多産業是有地域的聚集效應的,硬科技的投資團隊需要多去一線感受真實的水溫。
其實我覺得從大的行業看,我們經曆了十幾年的低利率,非常寬松的時代。但是今天這個時間點,可能近兩年特别清晰,全球化的低利率時代已經過去了,首先會影響到二級市場的上市、并購等退出渠道,最終也會慢慢傳導到一級市場,影響一級市場的投資。
積極地看,我自己認爲資本市場是有節奏的,因爲美國資本市場 100 年,中間有很多的時段,十幾年是被低估的,巴菲特自己說也經曆過這樣的低周期,都懷疑人生。實際上外部環境的變化,還有我們經曆經濟周期的這種變化,以及科技創新本身的周期變化,我們作爲市場的排頭兵,如果要想在變化中保持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叠代速度更快,保持敏銳的判斷。
那麽,怎麽繼續創造這種超額回報的投資?至少從經緯來講,80% 的投資在 A 輪,甚至更早期,幫助創業者,企業家,甚至科學家、院士,或者很牛的技術大拿,一起經曆過市場化和商業化的變化,度過周期。我覺得隻要這些做到了,對于中長期的回報,不會有太大的擔心。
做創投是所有資本裏面最樂觀的,因爲不樂觀,根本不可能在迷霧中去想怎麽才能打中 " 紅心 ",我們對過去兩年和未來一兩年的經濟周期還是有很多非常謹慎考慮,雖然嚴謹,但是也會一直往前推進創投工作核心的價值是把最重要的資源,調配到最有價值和最有潛力的地方。
施安平 國中資本首席合夥人、董事長
2024 年我覺得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講,依然是充滿着挑戰。因爲從經濟大環境,包括監管的要求,都是對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做風險投資幾十年,其實從來沒有輕松過,不斷在任何時間階段都會遇到新的問題,對我們來說就必須要适應,才能保證這個機構的成長。
所以,從宏觀上來講,我們明年也有有利的地方,我注意看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其實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講是一個利好。因爲特别适合國中的策略,我們在 2024 年會有新的規模誕生,也會做一些内部的适應架構的調整和投資策略上的調整,以适應新的變化。
從 2023 年開始,國中内部開始嘗試跨行業這種項目的挖掘,甚至是去創造。因爲我們發現我們在某些獨門絕技的技術上,如果跨行業的應用會帶來一個新的天地,未來我們六個主要的産業鏈的團隊也會相互的交融,不局限于過去提出來的嚴格按照産業鏈。今年我們甚至創造了一些主動參與發起了一些項目,就是獨門絕技跨行業的應用。
孫宏慧 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在當前科技創新加速叠代的大時代背景下,國新基金越來越重視對産業的研究和有産業背景的人才儲備,也采取了一些實際行動。前不久我們剛剛獲批了建立博士後工作站,未來會加速對懂産業、有産業背景的人才的延攬和培養。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加強與産業央企的合作以及與掌握前沿技術、緻力于攻克 " 卡脖子 " 關鍵技術的研究機構的合作。
從團隊組織變化的方向來看,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專業投資團隊的專業分工,打造行業專家,通過深耕某個領域,提升投資團隊的專業性。從投後賦能方面來說,國新基金會緊緊依托央企的資源,服務央企産業鏈,力争爲被投企業提供更多的産業方面的賦能。
陳立光 海松資本 CEO、管理合夥人
海松資本今年沒有募集新的基金,并且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主動放棄了與安徽省母基金和廣州市政府母基金拟合作設立的規模分别爲 20 億元和 5 億元的基金。這主要基于兩點考慮:首先,海松資本投資早期的優勢不明顯;其次,我們賬戶上還有十多億的基金等待投資。這也是面對當下大環境的不确定性,海松資本所秉持的更加謹慎和務實的态度。投資上,相較以前我們也少了很多,今年新投的項目有 5 個左右,追加下一輪投資的項目有 6、7 個,加起來一共 10 餘個。與年初計劃相比,我們的退出進度也是大打折扣。有好幾個預計今年要 IPO 的項目,甚至有個别預期能夠實現十億美元以上回報的項目,因爲 IPO 進程放緩,導緻還未實現預期。
今年 8、9 月份,我在美國和國内一個著名的投資機構創始人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我們就 30 個主要項目進行了讨論,他的基金賬面上虧損了約 20 億美元,因此壓力很大。我也參與了其中一些項目的投資。我問他下一步的打法,他說招兵買馬,在美國或者東南亞還要繼續加碼。在我看來,他們基金規模比較大,所以這種打法可能是适合他們的。
而對于海松資本來說,我的感觸是:" 精耕細作 " 還是要聚焦到中國本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優中選優。
海松資本下一步将更加專注精細化打法,聚焦中國,聚焦産業,有所爲有所不爲。分兩步走:一是加大控股型的投資。二是在一些成長型的賽道,我們會選擇非常優秀的企業注入資本、注入資源。在當下這個時代,我認爲一定要回歸初心,做可控的事情,充分發揮我們的差異化優勢,給 LP、給行業、給産業做出真正的貢獻。
段蘭春 凱輝基金管理合夥人
今年我們完成了大約十億歐元左右的關賬。相較于以往,我們在今年投資上确實稍微放緩了一點,在中國我們投了十多個項目,金額也是 10 個億人民币左右。退出端,我們今年退的錢比投的錢多。
從過去十幾年募資數據來看,21 年應該是中國募資最多的一年,之後驟然從這個高點,到了今年一個斷崖式的狀态。就像創業公司一樣,可能開始都是裸奔,慢慢要把鞋子衣服穿好,當到了一個節點,就是我們說的所謂的潮退以後,市場進入一個規範的階段,大環境發生逆轉的時候,所有人都要沉澱下來去看看自己到底積累了什麽,又有什麽能支撐我們繼續往前走。
從 PE/VC 行業來講,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突飛猛進,沒有特别關注到募投管退的閉環,很多投資人可能都沒有經曆過一個完整的募投管退時間周期,所以很難有閉環的體感。
什麽是閉環?在經曆了這個行業高速發展十幾年之後,我們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按照一個基金的募投管退,每一支基金周期所面臨的周期去做全盤布局。
程天 順爲資本合夥人
近幾年,大家都在追求投硬科技,投制造,投前沿科技,但是我覺得再技術,再科技,背後還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創業者驅動的。技術不會平白無故地進步,都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創業者去推動的。本質上,最後還是在投人,不管你是投美元,投人民币,還是投不同的資産,我覺得這個是不變的。所以我們不變的在于對創業者的選擇、對具體項目創新點的認識,這些判斷,總體看來還是堅守不變的。
張向陽 海通開元董事長
我們主要投的是偏成熟項目,今年上市的大概是 15 家,一半科創闆,一半主闆、中小闆和北交所。
近年來,做投資又越做越謹慎,越做越感覺難做了,但是越做越有興趣,越做越喜歡這個行業。從銀行到券商、到投資,我覺得樂趣最大的就是我接觸了很多的企業,隻要過了立項會的企業我都去看,這個過程中感覺很喜歡,很開心,接觸這些企業家、産品,了解和學習這個行業是怎麽回事,這個過程我是最開心的。
現在這個階段,我們也開始放慢了投資,其實還是标的的問題,不是我們有意去放慢,是當我們感覺到了一些标的跟我們的投資邏輯不符合、估值太高,或者是不确定性比較大的時候,我們就很審慎。我們最近内部開會也一直在強調,大家可能還要增加一點信心,增加一點耐心,更專心一點,做好我們自己熟悉的事情,不要再踩以前踩過的坑,把專注度提高一些,成功率可能就高一點。
馮衛東 天圖投資創始合夥人、CEO
維護好當前的組合,加強退出,這是 2023 年的關鍵。港股三次敲鍾,年初百果園在港股上市,下半年天圖自己在香港挂牌,近期鍋圈食彙在香港挂牌,未來幾年量力而行去投新項目,同時要思考新的投法,新的模式。對于 2024 年很多詞想說,最後壓縮成一個詞就是 "VUCA" —— 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Ambigu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