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深海》。
相比較今年春節檔的其它幾部,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來得更早。
2015 年,田曉鵬導演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被譽為中國動漫的崛起之作。
在此之後,《哪吒》《大護法》《白蛇:緣起》等動畫電影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這都得益于《大聖歸來》打破了觀衆關于動漫低幼的刻闆印象。
在《大聖歸來》之後,田曉鵬就緻力于《深海》的創作。
七年打磨,幾番拖延。
最開始想在去年暑期檔上映,沒上成,後來定檔國慶檔,也沒成,火急火燎趕上了今年春節檔。
《深海》
先簡單說下兩個結論吧:
1,畫面很美,故事很爛。
2,前一個多小時都很難熬,後半個小時算是小小拯救了一下全片。
《深海》的主角是個九歲的小女孩參宿。
父母離異之後,父親再婚,又有了個弟弟。
在家中,參宿常常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她很想念自己的媽媽,常常給媽媽發短信分享生活的點滴,但是媽媽告訴她沒事少發短信。
爹不疼,娘不愛,這讓參宿被迫長大,格外懂事。
生日這天,她跟随家人參加了遊輪旅行,但其實,沒有一個人記得這天是她的生日。
當天晚上,參宿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墜入深海。
現實中的深海,黑暗冰冷,但是在影片中,海底世界五彩缤紛,绮麗多姿。
在視覺效果上,影片打磨七年,研發出了一種新的技術:粒子水墨。
剛開始,團隊打算采用的是水墨 3D 技術。水墨寫意,3D 寫實,把這兩種技術結合到一起,在動漫視效呈現方式上是一大創舉。
想法很好,但不好實現,團隊在制作過程中也屢遇瓶頸,在頭腦風暴中,他們又研發出用粒子模拟水墨的方式,這樣既保留了傳統水墨工藝的飄逸灑脫,又融入了現代 3D 技術的靈動逼真。
如夢似幻的海底世界,仿佛調色盤溶解進了水中,流光溢彩,绮麗夢幻。
動物的毛發,人物的皮膚肌理,光在水中的折射,灰塵在光線中翻滾 …… 全部清晰可見。
在電影院中,能清晰聽到觀衆 " 哇 " 的感歎聲層出不窮。從這方面來說,影片七年時間的打磨,看起來特效方面是沒白費功夫。
但是需要說明一點,畫面色彩絢麗,特效技術好,并不等于電影的美學風格就一定是好。我個人認為這種色彩大量堆砌,塞滿整個畫面的做法,造成了極大的審美疲勞,是需要做減法的。
但同時我也納悶了,有七年時間來打磨視效,為什麼不能在故事上稍稍用點心?
國内動畫電影基本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取材改編自傳統故事,神話傳說等,另一類則沒有原型,講述全新的故事。
前者通常在叙事上比較成熟,後者因為少了人物原型,不會講故事的能力就暴露了出來。
重畫面,輕故事,這可謂是國内動畫電影的通病。
《大魚海棠》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畫面很美,故事很爛。《深海》依舊犯了同樣的毛病。
我認為《深海》有三大缺點:
世界觀模糊。
叙事散亂。
人物形象單薄。
參宿進入海底世界,在一個海精靈的指引下,誤入一家 "深海大飯店"。
這家大飯店在海底開動的樣子,很像《哈爾的移動城堡》,而參宿誤入其中的際遇則很像《千與千尋》。這個電影看下來就感覺是《少女參宿的奇幻漂流》。
影片中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出對《千與千尋》的緻敬,但《千與千尋》能成為經典的一大原因在于,通過千尋的視角呈現出了一個 " 湯屋 " 世界。
上至湯婆婆下至鍋爐爺爺的小煤球,從員工的各司其職到客人的迎來送往,湯屋的運作流程,經營模式,上下層級都很清晰。
反觀深海大飯店,除了船長南河,大副老金之外,其他人成天一通瞎忙,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忙些什麼。
飯店口碑常年隻有一顆星,這種情況下,我不清楚為什麼飯店客人依舊絡繹不絕,他們仿佛喜歡受虐一樣一邊抱怨食物難吃一邊督促飯店改進口味。就 …… 既然難吃,換一家不就好了嘛。
諸如此類的邏輯問題,在片中不計其數,故事設定就漏洞百出。
感覺飯店的設置就是一個工具,影片本身就沒有一個關于飯店的清晰世界觀,需要飯店發生經營危機來推動劇情,那麼飯店就要發生經營危機。參宿需要地方安身,那麼飯店就伸來了橄榄枝。
因為世界觀混亂,故事看完,有的情節依舊是個謎。
參宿進入海底世界,一隻海精靈過來和她貼貼抱抱,因為海精靈會唱參宿媽媽唱過的歌,參宿就以為海精靈要帶她去找媽媽。
海精靈的指引是參宿誤入深海大飯店的原因。可是,影片結束也沒有交代海精靈為什麼要和參宿貼貼抱抱?她為什麼會唱參宿媽媽的歌?
我們甚至不知道海精靈是不是有感情,有靈性的生物,參宿跟随它,救助它,它到底有沒有反應?
這是貫穿全片,和主角行事動機息息相關的關鍵劇情,可是影片居然毫無交代。
在叙事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一條明确的主線。
找媽媽是參宿的主要任務,在這條任務線上,她要幫助大飯店評分上五星,還要和飯店一起探尋深海世界。
按照常規的邏輯,每完成一個任務,她都應該獲得一些關于媽媽的信息,在找媽媽的路途中邁出一步。但是,影片在飯店用了過多篇幅,找媽媽的主線反而隻訴諸于口頭,毫無實踐。
剛進入海底世界,參宿擁有一隻會唱媽媽歌曲的海精靈,她要找媽媽。到了最後,她不僅弄丢了海精靈,關于媽媽的線索依舊是零,她甚至從頭到尾都在飯店打轉,根本沒有邁出找媽媽的一步。
既然參宿在飯店待了這麼久,沒有找媽媽,那麼她肯定做了些什麼吧?
要麼發生了一些事,讓參宿有了成長。
要麼認識了一些人,和參宿有了羁絆。
影片在這兩方面費了不少心思,煽情的畫面,雞湯式的台詞用了不少,出來的效果相當拙劣,低幼。
先說參宿的成長。
在人類世界的參宿,默默無聞,到了深海大飯店,南河讓她幫助飯店評分上五星,說是 " 幫助 ",其實就是打工洗盤子。
最後飯店上了五星,但參宿在其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有了什麼成長?
片中沒有展現。
這讓我們絲毫感受不到參宿的魅力。
她在整個故事中都處于被動,默默無聞。
最後探尋深海時,面對逆境大喊 " 我不怕 " 也更像是小女孩無助時的心理暗示,毫無力量。
再來說參宿和飯店南河的羁絆。
南河是飯店的老闆,剛開始他很煩參宿,後來他救了參宿,願意為了參宿去做之前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
人物前後轉變很大,但卻缺乏情感動機,南河轉變的心路曆程很模糊,人物顯得很割裂。
影片有意把南河塑造成一個有故事的男人,通過小醜面具讓人以為他也和參宿一樣,僞裝自己,讨好别人,從來不曾真的開心過。
可是,南河具體發生過什麼故事呢?他又是因為什麼和參宿惺惺相惜呢?片中語焉不詳。
這樣莫名其妙的羁絆極其脆弱,并不足以感動我。
在熬過前一多半小時的疲軟無力之後,影片在最後半個小時突然水準上升,好像前一個多小時的無聊,隻為了這最後半小時的揭秘。
原來,參宿墜入海底是真的墜了海,她在遊輪上跳海自殺了。
原來,南河确有其人,她為了救跳海的參宿,自己死了。
前一個多小時的海底世界隻是參宿在彌留之際的一個夢境,夢醒來,大飯店消失了,南河不在了。
她是個患了抑郁症的女孩,依舊要面對冰冷的現實。
單拿最後半小時高潮部分來說,我有喜歡的地方,也有不喜歡的劇情。
參宿在明白真實發生的一切後,不願意從夢中醒來,拼了命地想回到海底,尋找南河。
影片用一張幕布隔開兩個世界,參宿撕扯幕布的這一表現形式,很有張力。
因為夢境太美好,因為不願意離開南河,所以對現實更加抵觸,那種鴕鳥一般的矛盾心态讓我在電影即将結束時,終于感受到了參宿身上生動的一面。
然而,當參宿開始生動起來之後,更顯得南河的臉譜化以及兩個人羁絆的脆弱。
南河作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為了救跳海自殺的小女孩而失去了生命。放在現實生活中來說,這并不會讓人覺得很感動,很治愈。
對于患有抑郁症的參宿來說,她會因此就擺脫病魔,笑對人生嗎?
我持懷疑态度。
參宿抑郁症的根結在于原生家庭,影片到了最後也并未對此進行深層次觸及。反而給出了參宿爸爸和後媽對她關愛有加的畫面,強行制造出大團圓的結局。
對于走過長夜的人來說,這無異于隔靴搔癢。借了個抑郁症的殼兒,其實并沒有真正關心到抑郁症群體。
整體來說:
前半段飽和度極高的色彩堆砌,狂轟濫炸的奇觀制造,高速運鏡,以及聒噪的聲效,看得我極其視覺疲勞。而且沒有好的故事内核做支撐,那些絢麗的畫面,更像是一種炫技。
當一部動畫電影,大部分觀衆看完能想到的就是畫面好美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除了畫面,别的真沒啥好誇的了。
電影快結尾的時候,有一句台詞:
醒醒吧,别睡了。
是對參宿說的,我感覺也是對觀衆說的。
最後,努力打出三星,給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