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Ieitech
當拼多多在2019年,第一次推出"百億補貼"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拼多多葫蘆裏賣什麽藥。
競争對手紛紛觀望,甚至嘲笑黃铮錢多人傻。
但是誰能想到,"百億補貼"會成爲今天的日常呢?
繼淘寶推出"聚劃算"後,今年年初,京東高調宣布上線"百億補貼"頻道。
除了自營業務,京東還聲稱聯合第三方品牌、商家直接對商品進行真金白銀的補貼,以價格直降的方式帶來最具性價比的商品,補貼品類覆蓋3C家電、美妝、生鮮、生活服務、醫療健康等平台上的全品類商品。
随着三大平台的入局,似乎幾家頭部平台都把"精品化"的論調暫時擱在一邊,新一輪電商"價格戰"的硝煙味兒漸濃。問題來了,這三家電商平台的百億補貼之間究竟有什麽差别?或者簡單點說,"百億補貼"到底哪家強,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對比分析一下。
不怕找不到,就怕你不買
要對比三家平台的"百億補貼",咱們自然還是得從入口開始比起。
畢竟再好的功能,你找不到入口,那也就是一紙空談罷了。
作爲京東今年大力推動的賣點,"百億補貼"的入口就被設置在首頁上。
如圖所示,京東"百億補貼"入口直接占據了首頁中心的位置,左側爲百億補貼圖标,右側則是基于大數據的示例商品與價格展示,基本結構與拼多多一緻,可以說是直接對标拼多多的設計。
(圖源:雷科技自制)
再來看看拼多多,因爲首頁沒有橫幅的設計,所以"百億補貼"的位置顯得更加引人注目,和近些年力推的"多多買菜"功能一同占據了首頁的中心位置,讓人每次打開都有種忍不住要打開的沖動。
至于淘寶這邊,則顯得要"内斂"很多。
一眼望去,在這塞滿了各式各樣功能玩法的首頁上,甚至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到百億補貼的按鈕。
如果你選擇點開"聚劃算"的話,隻會進入一個以日用品爲主,有點類似于淘寶特價版的頁面。
隻有打開位于搜索欄下方的"百億補貼"小圖标,用戶才能正确進入百億補貼的活動頁面,而且活動頁面相對另外兩家也顯得更加雜亂,搶購商品、其他功能的按鈕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産品覆蓋。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看今年才啓動的京東"百億補貼",在品類上面究竟和其他兩家廠商有什麽差别。
作爲"百億補貼"玩法的發起者,目前拼多多共有27個品類,大部分品類下設8個小分類,擁有獨特的"5折"以及"新上架"分類,補貼商品也是三大平台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廣泛的。
京東這邊,目前"百億補貼"共有17個品類,每個品類下設8個小分類。根據久謙中台的數據統計,京東補貼商品仍要低于拼多多的補貼商品數量,但是商品類别更聚焦于家用電器、手機通訊等核心品類,類目集中度高。
盡管起步略晚于拼多多,但是淘寶"百億補貼"也有26個産品品類。除了常規設置以外,還另設了"上新"、"限時搶"、"吃貨節"等品類,現有的商品SKU也要多于京東"百億補貼"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淘寶"百億補貼"并沒有在大品類下另設小分類,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平闆電腦、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混在一起的情況,難免會對用戶的商品浏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
沒有什麽是不能補貼的
當然,入口設置、商品類别可以說是平台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
到頭來,消費者們更重視的,還是商品的折扣力度。
接下來,我們就從3C數碼、大宗家電和日用商品入手,對比分析三家平台"百億補貼"的價格水平。
作爲自家的核心品類,京東"百億補貼"特地開辟了Apple專區。從價格來看,京東給到的優惠絲毫不含糊,iPhone機型補貼力度大多在500元以上,MacBook的補貼力度更是在2000元以上。
其中,iPhone 14 星光色 256G,京東百億補貼的價格爲5729,拼多多上的價格爲5729元,淘寶上的價格爲5849元,甚至需要定時搶券才能和前面兩家平台的價格齊平。
MacBook Air 13 8+256G版本,京東标注的日常價格爲6898元,補貼價格爲5359元,而拼多多上的同款補貼價格爲5488元,淘寶上的同款補貼價格爲5363元,京東擁有着一定的優勢。
iPad 10代 WLAN版,京東的補貼價格爲2989元,拼多多的價格爲3059元,而淘寶的價格爲2998元。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隻論蘋果商品的話,京東Apple專區裏的商品基本上算是三家平台裏最優惠的——盡管差價也就幾十塊,而價格齊平的商品,京東也省去了定時搶券的步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京東在蘋果産品上略勝一籌,但放到其他商品上就不一定了。
比如小米空調1.5匹 新一級,京東的補貼價格爲1897元,拼多多補貼後價格爲1820元,而淘寶補貼後的價格爲1799元——不過需要定時搶券才能達到這個價格。
再比如小米電視EA55,這款産品在京東的補貼價格爲1399元,而淘寶補貼後的價格爲1289元,在拼多多甚至可以通過限時領券做到1099元的超低價格,無論哪邊都比京東優惠不少。
再來看看日用品,首先是食品,金典純牛奶250ml*12盒*1箱,京東的補貼價格爲39.8元,淘寶的價格爲34.6元,拼多多的價格爲29.9元。
其他品類的日用品也是如此,維達抽紙 3層120抽*20包,京東的補貼價格爲39.8元,淘寶的價格爲34.6元,拼多多的價格爲29.9元。
總的來說,除了數碼3C商品以外,京東"百億補貼"的價格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及淘寶、拼多多兩家。拼多多"百億補貼"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有價格優勢,僅有少數情況會輸給淘寶的限時領券補貼。
在百億補貼已經成爲拼多多"金字招牌"的情況下,另外兩家平台的誠意似乎還不足以撼動拼多多的地位。
價格越低,體驗就越好?
俗話說得好,快遞質量也是購物體驗裏重要的一環。
畢竟讓誰來,也不樂意等好幾天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遺憾的是,在這個環節,京東卻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優勢。因爲參與京東"百億補貼"的店鋪以第三方商家爲主,而自營店鋪至今依然鮮有參與百億補貼的,這導緻你在京東購買的百億補貼商品大部分都是由店家自行發貨。
至于淘寶、拼多多,他們的物流服務目前仍以中通、圓通爲主,因此三家平台的物流體驗基本拉不開差距。
售後亦是如此,因爲參與"百億補貼"的店鋪以第三方商家爲主,因此這些商品基本都是由店家負責售後的,即便是京東Plus會員也沒有辦法用上省心省力的京東售後服務。
爲了減少消費者的後顧之憂,三家平台其實都有出台相關策略,例如京東推出的"退換貨運費險"、"買貴雙倍賠",淘寶推出的"假一賠十"、"售後無憂",拼多多推出的"安心買"、"随心退"等服務。
當然,在看似美好的承諾中,其實也存在着不少貓膩。
先看前期賠付,京東"買貴雙倍賠"服務僅限擁有這個标記的商品,而擁有這個标記的商品隻有具有價格優勢的數碼3C品類;拼多多的"假一賠十"明确表示是賠付現金券補償,而三家平台的"差價補償"都擁有着極其嚴苛的時間要求。
再看售後服務,根據黑貓投訴提供的資料顯示,拼多多曾經因爲多次"砍單"而被投訴;拼多多、淘寶都有不少商品無合格證、無法溯源的投訴,但是因爲買家難以舉證而不了了之。
當然,京東也未能幸免,京東"百億補貼"同樣存在不少第三方商家"後封、漏發"産品的情況,且因爲産品并非虛假商品的緣故,很難獲得滿意的補償,隻不過"砍單"在拼多多平台發生的概率要遠高于京東平台
由此可見,目前"百億補貼"相關的售後服務依然存在着不少問題。
總結
在"百億補貼"的背後,我們正在目睹着一場下沉市場的終極之戰。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10.29億人,全年增加了4373萬人,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明顯放緩。
作爲對比,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反而是在逐年上漲,在抖音、快手和拼多多的推動下,下沉市場成爲了增量紅利的主要來源。
(圖源:QuestMobile)
不僅如此,根據商務部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和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農村網絡零售額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增長,并且占整體線上零售額的比重不斷提升,對比幾近停滞的浮生市場,提升空間較大。
實際上,去年的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據悉,京東2022年的GMV約爲3.2萬億,較往年沒有增長,而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商品GMV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唯有拼多多是電商賽道中唯一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巨頭,同比增長約 23%。
正因如此,在受到疫情影響,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各家電商平台紛紛選擇繼續布局下沉市場,"價格戰"一觸即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作爲整個玩法的發起者,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價格依然是三者中最低的,在消費者和工廠之間建立極短鏈路,使得物流和中間環節的成本降到最低,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确立了拼多多在價格上的核心競争力。
被寄予厚望的京東"百億補貼",确實在部分産品上實現了比拼多多更低的價格,但在整體數量以及大宗商品這塊與拼多多相比還有差距,因此沒辦法吸引那一群極緻價格敏感性用戶,更像是一種提高既有京東客群活躍度的方法。
至于淘寶"聚劃算"百億補貼,則是三者之中最中庸的選擇。數碼3C的價格高于京東,其他商品的價格又大多高于拼多多。從入口設置來看,目前阿裏對于"百億補貼"業務的态度依然是比較模糊的,如果未來不跟進補貼的話,将有可能被京東和拼多多進一步拉開差距。
坦率說,作爲普通消費者,小雷更關心的還是能到手的優惠。三大電商平台互相對比降價,創造了新的薅羊毛機會,這場"百億補貼"之戰不論怎麽打,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對于電商平台,其實大家都不會有什麽忠誠度,同樣的商品自然選擇價格最低的渠道。我們當然歡迎京東以及其他電商都加入百億補貼這類讓利活動中來,不管它們如何内卷,貨比三家後做決定仍然是消費者的最優選擇。
電商江湖,誰主沉浮?
直到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