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量子教育。
分享嘉賓:黃武林,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專業導師,曾任華為供應鍊與運營部部長。
高級筆記達人 | 小兔 Hanna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 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188 篇深度好文:4764 字 | 12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華為的 " 方向大緻正确,組織充滿活力 "?
組織由人構成,提高組織活力的核心是什麼?
提高組織中個人的活力,要分析人的什麼?
華為認為企業成功要做到兩點:" 戰略方向大緻正确,組織充滿活力。"為什麼華為講戰略方向隻能大緻正确?因為即使用 IPD、BLM 等體系流程,也隻能保證 " 戰略方向大緻正确 ",做不到絕對正确。
今天重點和大家探讨一下 " 組織充滿活力 "。
一、組織活力的重要來源
組織要想充滿活力,華為認為就是要解答企業價值鍊管理的問題,解決員工多勞多得的問題。在這個模型中有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三個維度。
1. 價值創造——做蛋糕
① 為誰創造價值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為誰創造價值。我們要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的本質是賺錢、是盈利。賺誰的錢呢?客戶。
② 創造了什麼價值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就意味着企業和客戶之間不是矛盾的對立,而是利益的統一體。我們為客戶創造的價值越大,客戶心甘情願和我們分享的價值就越多。
③ 當期糧食 / 土地肥力
公司經營,既要解決當期糧食,又要關注土地肥力兩個問題。
當期糧食:是當前業績的反饋,直接反應在财務指标上的利潤、現金等。員工創造的當期糧食越多,企業給你分享的就越多,也就是我們說的多勞多得。
土地肥力:銷售更多關注的是當前樹上有多少果子,然後我采摘的果子越多公司分我越多,像提成一樣,不會太關注未來果樹上還能長出多少果子。但是,企業不僅要解答當期糧食,更要解答未來的增長,這就是土地肥力。
華為對管理幹部更關注土地肥力上的訴求。也就是幹部不僅要關注企業當期糧食,更要關注未來土地肥力。
2. 價值評價——論功
論功就是對組織的評價和對個人 PBC 的評價。幾乎每個企業在績效維度都會做 KPI、OKR 等目标管理。
組織團隊績效的 KPI 誰來承擔呢?一定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但是,也有可能存在團隊績效達成了,但是團隊負責人什麼都沒幹的這種情況。
所以,個人績效承諾的 PBC 評價就很重要。也就是說為了達成部門的組織績效,作為部門負責人,你要有一些具體動作來支撐團隊績效的達成。
3. 價值分配——行賞
行賞,有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
哪種激勵的持續性更持久?現在大家都很認可,非物質激勵對于人的激活更持久。
在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這兩個維度中有一個共性—— " 先組織後個人 "。在華為體系裡,團隊對于整個績效和論功行賞很清楚,但是個人層面是不清楚的。為什麼呢?
因為人性的特征是 " 自私 " 的。當你給到團隊員工一個任務時,A 項任務帶來的價值回報比較大,B 項任務帶來的價值回報比較小。花同樣的力氣,作為員工都會選擇回報更大的,回報小的任務就沒人做了。所以華為是組織層面算的清清楚楚,個人層面就不清楚了。
華為早期有遇到回款難的問題。大家怎麼解決回款難的問題呢?很多企業是在事前開個會,把責任分清楚,但是往往這種會議基本上就是在吵架,因為事前很難把責任分清楚。
因此,華為的解決方式是一起把錢要回來,做大蛋糕後再論功行賞。無非兩種結果 ,要回來就論功行賞,沒要回來,就打闆子。
人力資源管理的使命,就是全力創造價值、正确評估價值和合理分配價值。
二、如何利用,人性自私的正向效應?
組織能力提升,包括組織能力和組織活力兩個維度。組織能力可以通過組織建設、研發的 IPD 流程、财務的 IFS 流程等等來提升。要提高組織活力首先要了解其最核心的邏輯。
管理最基礎的一個假設,就是人性是有所訴求的。
我們假設人性是自私的,這個 " 自私 " 并不是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我們通過這個假設來解答員工為什麼要工作。任何事物都有正向性效應,也有負向性效應。
1. 人性自私的正向性效應有哪些?
① 權力擁擠。員工加入職場都想升職加薪。中國民營企業的人才流失量還是蠻大的,為什麼呢?
一個核心原因,就是員工對于未來的期許會遇到瓶頸,他們自己也無法辯駁和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升職加薪最好的方式就是跳槽。
② 知識過剩。在知識過剩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會感覺自我能力很強,現有的崗位不足以呈現自己的能力。與此同時,帶來的一個職場行為現象就是員工想要自我展現。
③ 人才密度。一個團隊每個人都表現得蠻優秀。如果這個部門負責人提拔走了,現在要從團隊裡面來選拔的話,大家都會選自己,希望得到組織認可。
從以上幾個正向性訴求可以看到,員工加入一個組織都想展現自我,把自己的能力呈現出來,然後得到組織的認可,最後得到組織的相應回報。這也是提高組織活力的核心——多勞多得。
2. 正向性效應同時帶來了哪三個核心問題?
第一:領導,其實你那位置我也想坐。
第二:我發現來到公司之後,很多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第三:未來升職的機會,是否優先考慮我?
3. 如何解答正向性效應帶來的三個問題?
發展,向外獲取機會。這裡并不是要解決組織結構,組織結構還是一個金字塔模型,金字塔越往頂端崗位越少。
華為的成長其實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斷向外創造機會。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那就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到團隊和個人。可以看出華為的發展就是業務地域不斷擴大,業務内容不斷放大,機會也越來越多。
員工怎麼證明發展?——拿結果說話。
很多企業和員工之間會形成矛盾的對立,認知不在統一的邏輯上。企業讓員工以結果說話,員工的感受往往就是壓榨。
實際上,企業和員工之間是一個利益統一體。當拿到結果之後,企業确實是在發展的,這是企業的核心訴求。同時,也在滿足員工人性自私的這種訴求。
大家也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種邏輯性跟團隊和員工闡述清楚,用結果說話不是企業對員工的壓榨,而是我們共同的訴求,企業越好,給到大家的機會更多。
4. 管理的本質——拿結果
我們用這個邏輯衍生一個遊戲比賽場景。比如在線下課上,同學們分成 6 個小組,每個小組衆籌 1 萬塊錢,衆籌之後就相當于有了一個 6 萬的獎金池,第一名拿 3 萬,第二名拿 2 萬,第三名拿 1 萬,後面的三個小組就是虧本了。
在這個場景中,一個小組就相當于一家公司,大家都拿了 1 萬塊錢作為經營成本,然後去市場上搶,行業老大能搶到 3 萬的回報,行業老二能搶到 2 萬回報,行業老三保本,後面的就虧錢。請問你願不願參加這樣一個 PK?
實際上,一個人的級别越高,賭性越大。作為管理幹部,職級越高,你的角色行為就可能存在很大的賭性。在經營的過程中,你要思考怎麼規避風險,這也是企業對管理幹部的要求。
其次,結果充滿着不确定性。因為結果充滿着不确定性,誰也不無法保證最終拿到的是哪個結果,大家都想搏一搏。
那麼,在比賽中什麼是确定的呢?比賽規則是确定的。
通過這個遊戲場景,大家要思考一下管理的本質——拿結果。為什麼要做管理?為什麼有管理學體系?
我們做一系列的管理行為,戰略研讨、組織活力打造、組織能力提升,就是為了把結果拿回來,但是結果充滿着不确定性。所以,我們要通過規則的确定性來拿到結果,規避過程的不确定性。這就是為什麼有規則的原因。
規則存在的核心是什麼?是激活團隊還是約束人?
實際上,銷售體系的話術、企業的文化都是規則,規則實際上是在激活人。
我加入到組織團隊中,對整個業務和産品都不太熟,如果第二天就去談業務、談客戶,拿回來結果的風險會很大。現在公司給我一個入職學習的機會,包括新産品的認知、對公司的了解、市場的銷售話術等等,這套體系的核心出發點是激活員工的行為。
規則背後反映的是什麼呢?反映的就是利益。經營企業的機制,本質上就是利益驅動的機制。
很多企業規避探讨利益,是對利益認知過于狹隘了,利益不僅僅是金錢,還有非物質的回報。
2000 年,華為在深圳體育廣場舉辦萬能大會,任總發表了感言:" 春江水暖鴨先知,鼓勵大家去海外。" 很多人第二天就背負行囊,走向戰場,奮戰全球。
實際上,能是這一篇文章感染大家的嗎?當時拿着 50 萬年薪可以在深圳一次性購房了,當時為了激活大家出去,薪酬提到了 100 萬,如果你願意去更艱苦的地方,提到 150 萬。
但是你這麼跑出去,家人不會同意,所以華為又做了一個政策,這個規則體系的核心就在于非物質的層面,決定你的去留。
" 未來所有的幹部都從去過海外的人裡面提拔 ",這個規則一出來,刺激性和激活性就很強了,你隻能選擇去或不去。因為這意味着你是選擇留在華為發展還是離開。
三、如何利用,人性自私的負向效應?
1. 人性自私的負向性效應有哪些?
第一,貪婪。貪婪帶來腐敗。
第二,恐懼。恐懼帶來山頭主義。企業越大,人數越多,這種現象也越明顯。
第三,堕怠。有熵增、熵減。
2. 如何解答負向性效應帶來的三個問題?
華為如何解決腐敗、山頭問題?有個方式是輪崗機制。
任何手段都有兩面性。輪崗的負向性效應有哪些?
一朝天子一朝臣,團隊的穩定性一定會随着領導幹部的離開而變化,還有就是政策的短勢,一個領導就隻圍繞着在崗幾年工作,後面的事情讓後面的幹部解決。
華為的幹部在一個崗位上基本三年就會輪換。一個團隊可能今年在這個部門,明年就有幹部去其他部門了,經常調來調去,就可以有效地防腐敗、削山頭。
華為是極其反對煙囪式幹部的企業。什麼是煙囪式幹部呢?就是從銷售,做到銷售主管,再到銷售總監,最終成為銷售副總。華為注重特别是高層幹部的全面培養、大局觀。
輪崗機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暴露問題、解決問題。新的領導幹部接手後,要證明自己比上一任更強,怎麼辦?就要把一堆問題挖掘出來,然後由他來解決,以此證明自己比上一任幹部強。
于是,在華為述職報告的内容大緻這三塊。
第一個,百廢待興。新任幹部接手後就是先把問題挖出來。
第二個,問題受控。這些問題在我這裡都不是問題,我都能解決好。
第三個,良性推進。在我任職的幾年期間如何解決。
所以,華為就是在不斷地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差距、分析根因,而不是一團和氣。最後,還能達到員工的依賴度不斷降低,組織能力不斷提升,甚至可以倒逼組織變革。
華為如何解決堕怠問題呢?有個機制是末尾淘汰。
管理學認為淘汰員工的意義不大,要淘汰幹部。華為就是典型的淘汰幹部的企業。那麼幹部是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一定要開掉嗎?不一定,可以降職降薪。
如果一個幹部培養起來後,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業績沒達成,你就把他開掉了,那不是為其他的企業培養人才,為競争對手培養人才嗎?
華為在 1996 年的時候,在西北五省的公司大單、小單都沒拿到,當時的市場負責人孫亞芳女士帶着西北五省的政治大幹部集體辭職,人手一份述職報告、一份辭職報告。如果述職報告合理,在未來幾年能夠遵循你的述職報告,那就可以繼續留下來;如果述職報告不對,述職報告就被留下來,也意味着你被 pass 掉了。
如果你處于這樣的環境中,你能接受嗎?也就是你的團隊成員有可能有一天會變成你的領導?基于此事件華為打造了 "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 文化。
狼性團隊,要靠文化牽引,同樣規則很重要,而不是喊喊口号就狼性了。一頭狼帶着一群羊也是能作戰的。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量子教育,核心管理團隊來自浙江大學,秉承「以知識推動創新 · 讓客戶更具價值」的使命,鍊接全球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知識的創新、傳播與共享。
自 2017 年成立以來,成功打造知識 IP2000+,在線課程累計曝光 120 億 +,已為 35000+ 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優質内容和綜合解決方案服務。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