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這幾年早已活成觀衆公認的美貌檢驗機,抗住了即刻飛升,扛不住淪爲笑柄。
于正新劇《爲有暗香來》,給了我們第三個答案——封印美貌。
演技衆說紛纭,顔值公認能打的周也,差點都沒抗住于氏妝造的考驗。
周也在劇裏的身份是香藥世家的督管之女華淺,嫁到的仲家,也是盤踞一方的氏族大戶。
但穿的用的,看不出一點富貴人家的痕迹。婚後的造型,隻有簡簡單單的一根紅繩,兩朵小花。
仲府女子群像出現的時候,更讓人忍不住擔憂他們家的财務狀況。下嫁到仲家的長公主(徐帆飾)頭上比起女主也就多了點金飾。
其它古偶劇中,妝造是加成,而《爲有暗香來》裏演員妝前比妝後好看,劇外比劇裏好看。
如果說,周也靠顔值優勢平衡了妝造減持,勉強維持在古偶女主的平均水平。女配可就沒這麽好的運氣,剛在《雲之羽》裏美貌出圈的艾米,換上了《爲有暗香來》裏的對稱雙髻,本來突出的五官都被襯得平淡許多。
同一個演員在不同劇中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引發了郭氏審美與于氏審美的讨論。
人生經曆頗爲相似的倆人,因爲妝造審美被按頭塞進同一個競技場,而這一場網友主導的競争,結果是郭氏審美以化腐朽爲神奇,人均氛圍感美女完勝。
被妝造拖累最慘的還是于正自家的藝人,趙晴。古風圈有名的網紅全麥小核桃,在劇裏演的是前世男主的真愛牧遙,傾慕者衆多。
被厚重的粗布衣服和女使的雙髻一襯,劇情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右側爲《爲有暗香來》中妝造
不錯過任何一個熱點的于正,第一時間沖出來回應,說演員貪吃,已在減肥。
要我說,趙晴被說 " 照騙 " 的鍋,一半得讓于氏妝造來背。
古裝造型相比現代裝,對身材的包容度隻高不低。
趙晴漢服圈網紅時期的造型,兼顧了古典美和高顱頂,襯得臉型玲珑又流暢。遇上劇中的貼頭皮丫鬟妝發,沒有媽生高顱頂,也隻能敗下陣來。
這幾年,古偶仙俠劇霸屏,頻出的古裝醜男和一成不變流水線的素色妝造都讓觀衆扶額苦笑。
直到《夢華錄》一役,口碑與收視雙爆,兩位主演證明了美是古偶爆紅的必要條件,從此人們對于古偶演員的狀态、妝造的審核更有底氣,也更具說服力。
因此,妝造被擡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劇情并重,成了觀衆追劇的兩大決定性因素。
帶着這一重标準回看于正的劇,你會發現,觀衆口碑波動極大,擁有各式标簽的于氏妝造,多少反映了過去二十年來古裝偶像劇造型發展曆程。
于正古偶劇橫空出世前,古裝劇的妝造大緻可以分爲兩個流派:正劇流派的服化道走精品路線,即便手裏沒錢,還是盡可能尊重還原曆史,服飾以精細嚴謹著稱。
另一派戲說曆史劇集,留給服裝師和造型師的發揮空間更大,爲貼合人物性格和更好的光影效果,水鑽、薄紗、羽毛等流行元素被融入傳統服飾之中。
于正早期劇集,題材可分爲翻拍經典、穿越、曆史三大類,但核心皆是女人戲、戀愛戲,主要受衆也是年輕群體。劇情娛樂化、輕松化、戲劇化的同時,服化道也根據現代化的審美有了突破性的改變。
比起前人在人物妝造上小幅加入現代流行元素的試探,于正直接結合了仙俠劇的妝造風格,打開了造型史的新階段。
TVB 打造的清宮劇《金枝欲孽》爆紅,于正借着這股東風拍了部《大清後宮》,請來了香港鐵三角之一,打造過《新白娘子傳奇》、《至尊紅顔》、《歡天喜地七仙女》的吳寶玲,擔任該劇的造型設計。
清宮劇服化道的曆史上,從此留下 " 濃墨重彩 " 的一筆——鮮亮的粉藍配色,現代材料與清裝混搭,讓觀衆實打實地體驗了生理上的眼前一亮。
糖果包裝紙般的紗質披風,亮片眼妝和镂空旗頭,都被開創性的運用到清宮造型裏。混搭程度,絲毫不亞于《至尊紅顔》裏的透明袈裟。
随後穿越題材大火,于正趁熱打鐵,趕在《步步驚心》之前推出了《宮鎖心玉》。配合現代化的台詞和偶像劇劇情,造型師宋曉濤選擇大膽撞色的服飾搭配,于正打破了 " 景暗衣服亮 " 的行業默認規則,整體畫面極爲鮮豔紮眼,極具視覺沖擊力。
靠着《仙劍奇俠傳》一鳴驚人的宋曉濤,就此和于正綁定,成了于氏鐵三角的一員。後續接連産出的代表作品《宮鎖珠簾》、《美人三部曲》、《陸貞傳奇》等,始終延續這種飽和度高到刺眼的色彩,别出心裁的撞色搭配。
而這一審美,足足在于正劇裏停留了十年,甚至在古裝劇領域都掀起了一波彩色小旋風。
這十年間,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但于正硬是從 2006 年的《大清後宮》,堅持到 2015 年的《班淑傳奇》。堅持到自成一派,觀衆從最初的 " 少見多怪 " 到後來的瞥一眼電視畫面就能認出是否于正出品。
2015 年《琅琊榜》熱播,其經得起層層解構的光影畫面、盡顯國風韻味的細節,直接将古裝劇妝造比拼拉到了更高的維度。
即便是架空朝代背景,其考究的服化道和高級感畫面審美還是給過去十年的國産曆史劇一個降維打擊,同時也開啓了古裝劇的内卷新方向——還原曆史,國風美學。
2018 年,《延禧攻略》及時調轉方向,完全放棄了飽和度極高的阿寶色。
于正再一次嗅到了市場的變化,《延禧攻略》可以看作于氏妝造的轉型之作,既跟上了行業的腳步,又加了點于氏調整,迎合了當時較爲流行的莫蘭迪色系。
面子有了,裏子也前所未有的用心,一反過去十年古現代混搭的風格,走起了還原路線的反差。
于正接受采訪時稱," 戲裏有各種非遺展現,我們用了很多傳統的面料,去蘇州、揚州等各地去采購,所有頭飾我都希望用到真正清宮用過的,直接去店裏買又非常貴,我們去民間搜。"
缂絲工藝、絨花、領約、壓襟、雲肩 …… 不爲人知的非遺工藝,像素級還原清朝曆史人物。
開播前不被看好的《延禧攻略》,播出後成了年度 " 真香 " 劇,而它的熱播也進一步帶動古裝劇妝造向 " 還原風 " 轉型。
随後幾年,《長安十二時辰》 、《大明風華》、《清平樂》、《風起洛陽》 等劇集陸續播出,其精美逼真,符合時代特征,展現盛世氣象的服化道總能引起一波熱議。
服化道參考了哪些博物館藏文物,複興了哪一種非遺技術,一度卷成了古裝劇集的宣發策略。
于氏妝造也是一直延續着還原劇本朝代制度與文化禮儀,弘揚傳統文化的路子,同時保留着對高級灰的運用。
可惜的是,思路有時被 " 還原 " 二字框死,更像是在演員身上生搬硬套曆史的流行,沒有照顧到人物造型整體性,《傳家》中秦岚的額前劉海和吳謹言的鍋蓋短發都曾被觀衆吐槽怪異不搭。
但市場對劇集高級感的追求依然不變,于是這一階段古偶劇的重災區變成了濾鏡,發灰發綠的暗色濾鏡有時甚至會掩蓋演員的情緒變化。
于正在《延禧攻略》之後,也依舊沿用 " 高級灰 " 色調,從《皓镧傳》到《玉樓春》再到《當家主母》,濾鏡愈發灰暗,甚至暗到觀衆很難感受到服裝造型的細節變化。
到了以中華美食爲主題的《尚食》,這一問題更加明顯,全劇找不到一件鮮豔明亮的衣服,就連認真烹饪的宮廷美食都因此顯得難吃許多。
這一問題,在新播出的《爲有暗香來》中有了明顯改善,人物服裝和畫面色彩較《尚食》鮮亮了幾倍不止。
可惜,今年是古偶劇大年。
因爲批量上線的劇集太多,還得了古偶 101 的名号。《爲有暗香來》的小改變,放到競争白熱化的古偶 101 賽場,也隻能是一輪遊的結局。
從去年開始,古偶劇就有了霸屏趨勢,年度熱播劇 TOP5 中有四席爲古偶劇,即《夢華錄》《蒼蘭訣》《沉香如屑 · 沉香重華》《星漢燦爛 · 月升滄海》。
而關于古偶妝造的讨論也從圈層話題變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審判過古偶醜男,流水線的喪葬風妝造,觀衆的聲音被社交媒體平台彙總放大,制作團隊也感受到有形的壓力和及時的監督。
粉絲不滿《念無雙》妝造,劇組聽勸更換
過去一年,古偶在創新一年頂過去十年,敦煌風、武俠風、漫改風、向哪個方向發力的都有,有些劇甚至還沒播,路透造型就已把期待值拉滿。
這些妝造的背後,站着一個個新冒頭的年輕造型師,有擅長朝堂權謀題材劇集造型設計的方思哲,代表作有《卿卿日常》、《長歌行》;也有大膽融合東西方元素,充滿自然靈氣的易小雅,代表作《蒼蘭訣》、《狐妖小紅娘月紅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流行趨勢不再以五年、十年爲單位變換,開始以一年一爆劇的節奏更叠。現實中,漢服日常化的趨勢,無形中提高了觀衆對傳統服飾的認知與審美的阈值。
面對愈發 " 嚴苛 " 的考官,古偶隻能卷起來了。
追劇多年,有哪些創新過頭的妝造讓你大開眼界?
或是有哪些經典造型,讓你念念不忘,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印象最深的古偶妝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