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新能源行業觀察,作者 | 趙國建,編輯 | 和暢
智能座艙的新紀元已經到來,汽車的智能化競争愈加激烈。
智能座艙,顧名思義,是指在汽車座艙内配置儀表盤、中控導航、HUD、操作系統、語音識别、人臉識别、觸摸識别等硬件、軟件和人機交互所需的智能電子産品,并将不同功能集合到同一區域,從而創建一個智能化、網絡化、舒适安全的智能服務系統。
來源 / 新能源行業觀察拍攝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智能座艙價值鏈不斷演進,從單一的交互體驗轉變爲綜合性的多功能平台,包括高階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作爲廣州極越門店的工作人員,小陳親身體驗了這種變化。"500 多(TOPS)的算力,再加上 28 個車外傳感器,即使在特别複雜的路段,用語音指揮車輛更換車道、調節速度也非常順滑。"
近期上市的極越 01 汽車機器人,在智能座艙設計上實現了多項創新,搭載雙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和高通 8295 智艙芯片,Apollo 高階自動駕駛能力全面賦能,再搭配語音系統的功能集成,讓小陳對智能座艙有了全新的理解。
除了極越,AITO 問界、小鵬、飛凡、阿維塔等品牌也在發力智能座艙,甚至在它們的新品發布會上,智能座艙都占用了較大的篇幅。
顯然,智能座艙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意味着一場革命性的産業升級。而之于車主,智能座艙的意義,不止存在于全方位的駕車體驗中。
開車可以如此放松嗎?
在特斯拉車主李燦眼中,他的智能座艙使用場景充滿未來感," 每天我打開車門那一刻,座椅和後視鏡的角度,音樂選擇等,就已經自動調到适合我的狀态。"
更吸引李燦的功能是語音控制,隻需簡短的一句口令,比如 " 打開空調 "" 我還是有點冷 ",車内的溫度便會立即調整,營造出最舒适的駕駛環境。這種互動讓李燦覺得,他的特斯拉 " 比起一輛‘座騎’,更像是出行幫手的角色 "。
出于特斯拉強大的品牌效應,史馨月在選車時,未經試駕就直接預訂了一台,但後來因種種原因,轉而選擇了阿維塔。史馨月選車的首要标準是顔值," 内飾看起來比較高級 "。至于智能座艙功能,她最喜歡的便是其與 NCA(城區智駕領航輔助)的協作。
自今年 8 月華爲開通北京地區 NCA 路線,史馨月基本每天在三、四環的通勤路上,都會啓用這一功能。進入 NCA 狀态後,不開導航的情況下,汽車會保持在某一條車道上,自動調節與前車的距離和行駛速度,駕駛者也可以随時控制;開導航時,汽車就會跟随導航路線," 顯示屏和語音助手會提醒我轉向、跟着導航走等 "。
另一個好用的功能是智能座艙與手機聯動,共同與 APA(自動泊車系統)的協作。" 因爲我的車還是比較大,自動泊車确實停得比我絲滑。有時候車距很窄不好上車,站在車外拿手機操作,車就自己開出來了,更便于我上車。"
作爲一位母親,智能座艙提供的智能場景也能滿足史馨月的特定用車需求。例如在車裏等孩子放學時,将場景一鍵切換到休息模式,座艙内的燈光随之暗下來,她便聽着音響裏播放的白噪音,在車裏安心休憩片刻。
而極越 01 車主鋒哥提車十幾天後,體驗到最具變革性的功能是 NOA (點對點領航輔助駕駛)。" 智能駕駛這一塊是百度的強項,在深圳絕大部分路段它都可以做點對點的領航,這個實際體驗下來非常便利,而且會依賴它。"
鋒哥向新能源行業觀察特别提及,現在很多品牌都在做智能座艙,但是智能化不全面,語音系統配置不到位,這也是極越 01 較之其他車型表現更好的特質。
鋒哥介紹,極越 01 整個内飾爲極簡設計,車艙内除去窗戶控制和必要的方向盤按鍵,其他的實體按鍵全部取消," 所以智能座艙給人體驗最厲害的,就是所有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去控制實現,而且它的識别率、執行成功率非常高"。
在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的協作方面,特斯拉車主兼汽車媒體人的 Buzz 大老李也對新能源行業觀察提到,"特斯拉的智能駕駛在國外道路上已經非常‘炸裂’了,但是在中國道路可能還沒有那麽順滑,還是會有一些幽靈刹車之類的問題發生,然後語音助手也會提醒你如何操作,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挺有信心的。"
從車主們真實的駕駛體驗中,不難發現,智能座艙已逐漸成爲提升新能源汽車産品力的關鍵因素。在交互系統的形式之下,智能座艙代表着車輛與駕駛者之間的溝通橋梁,不斷向駕駛者提供車輛信息的反饋,并通過多媒體、語音交互和個性化服務等方式豐富用車體驗。
智能座艙還能多卷?
當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單純追求動力性能和續航能力,進化到提供更全面的用戶體驗。而智能座艙作爲用戶與新能源汽車交互的主要場所,已成爲品牌間差異化競争的核心亮點,以及車企優化用戶體驗的關鍵部分。
"現在很多人機交互都是通過智能語音實現的,‘所見即所控’。包括智能座艙裏的語音系統,還有後台的整個語音大數據,助力智能座艙更準确地理解和預測駕駛者需求,實現更人性化的交互體驗。"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雲課堂新能源汽車(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勝兵向新能源行業觀察介紹道。
大模型技術在智能座艙的應用,助力人車交互的再進階。借助百度技術加持,極越 01 融入了文心一言大模型,官方介紹稱,其語音助手 SIMO 擁有邏輯推理、策略規劃和内容生成等諸多能力,還能解答奧數題。
楊勝兵分析道,"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是齊頭并進的。" 而智能座艙軟硬件的協同作用,可爲智能駕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軟件方面,智能系統需要具備學習用戶偏好、适應不同場景的能力," 通過語音、手勢、視覺識别等多模态交互,實現高效的數據收集和處理 "。
據介紹,智能座艙能夠收集諸如駕駛習慣、常用功能、路線偏好,包括對車輛響應的評價和建議等大量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洞察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提供定制化服務,例如根據駕駛習慣優化能源管理策略,或根據偏好調整座艙環境設置等,同時汽車自身根據反饋數據不斷優化自動駕駛算法。
硬件上,包括傳感器、攝像頭、顯示屏等,通過高精度的傳感器、先進的數據處理單元和複雜的算法模型,智能座艙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協助完成從簡單的車道保持到複雜的城市駕駛等各種任務。例如,智能座艙可以通過分析外部交通狀況和内部乘客反應,爲駕駛者提供實時的駕駛建議或自動調整駕駛策略。
在智能座艙測試流程中,針對安全性的測試環節,需要确保智能座艙的功能不會幹擾駕駛員的正常駕駛,并且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必要的輔助。
智能座艙産品經理 @穆罕默德洗碗(知乎)向新能源行業觀察介紹,在智能座艙地圖的渲染形式方面,儀表和中控一體渲染是當下市場的主流趨勢,順應了輕地圖和艙駕一體化的概念,極越汽車機器人、阿維塔、問界等都屬于這一範疇。
在實際應用上," 座艙不再展示‘華而不實’的高精地圖,而是選擇‘瘦身版’的高精數據,隻畫核心要素(道路 / 車道線 / 箭頭)去配合車的感知,在儀表側‘打輔助’,補齊雷達或攝像頭不夠遠、不夠穩定的短闆。這種策略也極好地解決了第二類地圖的割裂感,因爲導航地圖對小白用戶來說還是太抽象了。"
目前,特斯拉、通用汽車、上汽、長安汽車、" 蔚小理 "、吉利等多家車企正在積極開發智能座艙技術,蘋果、谷歌、百度、華爲等科技公司也在該領域有所布局。
2023 年 11 月 10 日,阿維塔 12 正式上市,被稱爲 " 鴻蒙座艙天花闆 ";搭載巴赫座艙的飛凡 R7 也即将于本月上市。毫無疑問,在不久的未來,智能座艙将集成更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爲用戶提供革新性的駕乘體驗。
尤其是随着 5G、6G 網絡的普及,車聯網服務也會得到極大豐富。屆時,智能座艙将發揮 " 智能生活空間 " 的價值,爲駕駛者提供多元化的娛樂和辦公體驗。從增強現實(AR)技術再到雲服務,智能座艙的未來似乎充滿無限可能。
03 寫在最後
阿維塔車主史馨月一直笃信的觀念是," 科技可以改變生活 "。她向新能源行業觀察坦言," 現在的智能座艙語音交互體系,你發出的指令它能夠幫你解決,但它還不是 AI。" 史馨月對于智能座艙的期待,主要是提升 AI 學習能力,實現更自然、更富有情感的交互,例如 " 一個人的用語習慣是這樣,另外一個人的用語習慣是那樣,它能很迅速地 get 到。"
在許多車主眼中,汽車的角色正從代步工具,演變爲一個真正的智能夥伴。車主李燦的期待則是," 智能座艙的語音助手可以跟我聊聊天,增加一下駕駛樂趣。"
顯然,史馨月和李燦的反饋揭示了智能座艙短期内的技術革新方向,即個性化服務的提升與更加智能化的語音交互體驗。
車主小陳則對于智能座艙抱有更長遠的期待:" 當你踏入汽車,座艙便能根據你的感官偏好、健康狀況甚至情緒,做出‘正确’反應。"
毫無疑問,對于智能座艙而言,這些都不再是脫離實際的幻想,而是 " 史馨月 " 們未來的生活日常。
* 文中李燦、史馨月、小陳、鋒哥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