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5 月 7 日電 題:" 五一 " 旅遊需求彰顯個性,旅遊消費走向成熟理性
作者 戴斌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
2024 年勞動節假期延續了從元旦、春節到清明節的增長趨勢。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勞動節假日五天,全國國内旅遊出遊合計 2.95 億人次,同比增長 7.6%,按可比口徑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28.2%;國内遊客出遊總花費 1668.9 億元,同比增長 12.7%,按可比口徑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3.5%。
旅遊正在加速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從北上廣深大都市到小機場城市和縣域中心城鎮,這片美麗國土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厚植日常生活的消費讓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更加堅實,讓旅遊投資和市場主體的創新空間更爲廣闊。
旅遊市場像花兒一樣綻放,也如靜水一般深流
勞動節和青年節兩節相連,讓假日多了奮鬥的激情和青春的飛揚。如今,年輕人正在成爲新時代旅遊的定義者,他們走進革命紀念館、紅色旅遊景區、大國重器和大科學裝置,以青春緻敬先烈,涵養濃厚的家國情懷。5 月 1 日早上,數萬遊客在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唱國歌,萬人在長春蓮花島上實景演出《抗聯抗聯》,現場合唱《歌唱祖國》,年輕人相約來到瑞金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實地感受《追風者》的信仰……也有更多遊客在北京的草莓音樂節、大連和廈門的元氣森林音樂節、泰安的新青年音樂節等全國各地 20 餘場音樂節現場,生動地诠釋了活力與時尚。
在這個一樹一樹花開的人間四月天,我們看見了越來越多的家庭自駕遠行,看見了年輕人結伴遠走高飛,看見了中老年群體開啓旅居康養新生活。結合中國旅遊研究院 (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 ) 監測數據,我們可以看見 10.5% 的農村居民出遊,農村居民出遊人數已經占到節假日國内遊客出遊人次的 16.9%。更多人有的遊、遊得起、遊得開心,遊得放心。
與上個月的清明節假日相比,旅遊者在勞動節假日走得更遠,停留得更久。全國遊客平均出遊半徑 187.6 公裏,同比增長 3.7%;遊客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 16.8 公裏,同比增長 5.1%。遊客出遊方式更加多元,去博物館看展、去河邊露營、去演唱會跟唱、去沙漠越野、去曠野看星星。從淄博到哈爾濱、從天水到保定,靠 " 食 " 力出圈的熱點城市頻現。在這個假期,我們看到目的地文娛産品豐度已經成爲影響旅遊者決策的重要因素,洛陽漢服秀、" 延吉公主 " 變裝旅拍、杭州小百花越劇、上海彩虹合唱團、北京九人話劇等文化創意新空間已經成爲都市旅遊新場景。因爲文化的加持,遊客哪怕是打卡地方美食和都市休閑,也是儀式感滿滿地出行,爲假日生活帶來了難得的松弛感和療愈性。
在旅遊需求彰顯個性的同時,旅遊消費也走向成熟和理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盲目追逐熱門旅遊目的地和網紅打卡點,而是選擇那些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小衆旅遊目的地,如 " 平替韓國 " 的延吉、" 平替東南亞 " 的芒市,還有小機場城市的圖木舒克、保山、懷化、赤峰、和田等,勞動節假期熱度明顯上升。與之前出圈的城市相比,這些被平替的小機場城市或者低線城市,似乎并未在互聯網上爆紅出圈,甚至很少見到遊客在社交媒體分享。旅遊可以有網紅,但網紅不是旅遊的全部。今天的旅遊已經融入日常生活,看上去波瀾不驚的模樣,卻多了份細水長流的耐心和靜水深流的從容。
旅遊目的地如星空燦爛,也如陽光溫暖
常住人口數量多、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特别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成渝、關中、中原等城市群依然是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地、集散地和目的地。中國旅遊研究院 (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 ) 監測顯示,廣東、山東、江蘇、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浙江、安徽和湖南遊客接待量居前,遊客接待量占全國各地接待總量的 58.7%;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河北、湖北、浙江、安徽和湖南出遊人數相對領先,産出了全國 57.8% 的國内遊客。專項調查顯示,遊客選擇目的地時,29.3% 的遊客認爲 " 大都市各方面都很豐富,也很便利,雖然可能人多一點價格高一點 ",還是選擇去大都市旅遊,選擇率居于首位。也有不少遊客 " 在意性價比,去了一些煙火氣較濃的中小城市 ",選擇占比居于第二位,達 26.3%。大數據監測顯示,重慶、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成都、武漢、西安、杭州和天津等城市接待遊客人數較多,接待了全國 17.2% 的國内遊客。正定、洛陽、台州、柳州、潮州、煙台、泉州、延吉、南通、茂名等特色城市熱度增長相對明顯。
在這片美麗的國土,每一座充滿煙火氣和文化味的城市,每一個彰顯生态之美和人民幸福的鄉村,都可能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吉林市在假日期間啓動的開江魚美食節旅遊季,直接帶動了文廟、船廠、滿族文化等博物館的遊客接待量增長 2-6 倍。洛陽的第 41 屆牡丹文化節與龍門石窟、洛邑古城成爲假日旅遊的頂流,創下曆史新高的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帶動了旅遊業态和體驗項目的創新。無錫的國潮演藝、文藝體驗、露營市集、鄉村漫步等項目營造了假日潮玩新場景、旅遊休閑新體驗。在這個假期,我們看到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仍然是承載旅遊客流和消費量最大的旅遊空間," 三區一圈 " ( 景區、街區、度假區和商圈 ) 接待遊客占遊客總量的 62.9%,但是低線城市、縣域目的地熱度和酒店入住率增幅明顯。随着自駕遊市場的增長和汽車租賃業态的成長,青甘環線、新疆環線、呼和浩特草原環線、川西環線和滇西環線等熱門自駕線路租車量、客流量和消費量明顯增長。
古鎮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愁記憶、國際化視野中的文化地标,也是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支撐。調查表明,93.4% 的遊客去過古鎮,曆史建築、地方美食和品質生活是吸引遊客到訪的主要要素," 古城 "" 古鎮 "" 古村 " 已成爲假日旅遊的高頻詞。周莊、烏鎮、濮院、西塘、鹽官、海甯徐志摩故裏,在這個假期均以與時俱進的 " 文氣 "" 洋氣 "" 煙火氣 " 吸引了各地遊客的到訪。
政府與市場、自然與人文的相得益彰才是當代旅遊的基礎架構,也是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底層架構。我們看到淄博、泉州、洛陽、大理等近年來頻頻出圈的網紅城市正在有序構建 " 長紅 " 的制度基礎、市場基礎和産業基礎,在這個假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濰坊風筝節的寬容創新爲參與者帶來了更多的松弛感,高情緒價值成爲旅遊目的地出圈的流量密碼,并讓治愈旅遊有了現實可能。旅遊是異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城市和鄉村要向市場釋放更多的善意和溫暖,以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現代商業環境留住遊客。
政府的每一份努力,遊客都能感受到。上海、杭州、深圳、蘇州、珠海、宜昌等越來越多的地區不再強制要求遊客 " 刷臉 " 入住酒店或進入景區,便利了遊客住宿和遊覽活動。蕪湖、張掖、天水等地通過科技重大項目,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假日客流調控,探索構建旅遊治理現代化新模式。值得關注的是,杭州、大連、青島、烏魯木齊等地警察或因爲高級警官的巡邏,或因爲飒爽的警姿,或因爲騎馬出警,在保障假日旅遊安全的同時也成爲行程中亮麗的風景線。
旅遊産業邊界,在消失中重構
旅遊景區和度假區一直都是大衆旅遊的本底資源,也是旅遊經濟的經典業态。值得關注的是,曆史文化街區、旅遊休閑街區、都市商圈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和消費,成爲旅遊空間拓展、業态創新和内容創造的關鍵支撐。北京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廣州長隆歡樂世界、無錫三國城、常州恐龍園等主題公園和旅遊度假區及新型樂園,成爲休閑度假、親子旅遊和研學旅遊的熱門之選。貴州 " 天眼 "、四川 " 拉索 " 等大科學裝置、蚌埠南北地理分界線标志等科普園區,成爲新的旅遊吸引物。還有中牟電影小鎮的《穿越德化街》場場售罄,都取得了可觀的市場效益。
随着旅遊市場的快速複蘇,文化和旅遊正在更深度、更廣範圍和更高層次加速融合。故宮博物院、中國考古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馬鞍山市淩家灘、南昌市海昏侯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成爲研學旅遊熱點,全國一級博物館均達到遊客接待上限。調查表明,超過半數遊客參加了 2 項文化休閑活動,博物館、網紅書店、曆史文化街區美術館 ( 藝術館 ) 是遊客最常去的文化休閑場所,本地居民則更加偏好文化中心、電影院和商圈。此外,多地将演藝、非遺、文化遺産、美食等元素與旅遊融合,開封、南甯、長沙等傳統夜市主打 " 味蕾遊 "" 逛吃遊 ",成都、常州、煙台、太原等城市厚植煙火氣、更具文化味,《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無錫市錫劇經典名戲展演等活動成爲遊客新選擇。
旅遊住宿業的客房出租率、平均房價、經營利潤等财務指标在勞動節假期均有較好表現,成爲旅遊業穩預期和提信心的有力支撐。同時,航空、鐵路、航運等領域市場主體積極投入旅遊業,并在勞動節假期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來自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跨界融合,不僅爲旅遊産業增加了新玩家,也開始重塑當代旅遊産業新格局。
旅遊者在這顆藍色星球上,更加自由地行走
受簽證、通關、支付便利化等政策因素,多地口岸入出境客流走高,國際和港澳台旅遊供應鏈進入了全面恢複新階段,并推動入出境旅遊從複蘇走向繁榮。勞動節期間入出境遊客合計達 367.2 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 177.5 萬人次,出境遊客 189.7 萬人次。從入境遊市場看,韓國、日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等客源國遊客較多,占外國遊客的 59.5%。上海、北京、廣州、成都、西安、重慶、杭州等地入境遊熱度明顯增長。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通關便利化等政策持續利好港澳與内地的旅遊交流。數字支付、在線預訂、智能導覽爲外國和港澳台遊客提供了更好的旅遊體驗,入境旅遊消費趨于多樣化,除了傳統的觀光遊覽外,美食旅遊、文化體驗、戶外探險等特色旅遊也受到了遊客的歡迎。出境旅遊市場在勞動節假期也取得了明顯增長,引發海外旅遊目的地國家的高度關注。出國遊中,前往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遊客分别占 61.8%、15.4% 和 13.1%,新加坡、日本、泰國、美國、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緬甸、印尼,遊客人數占出國旅遊總人數的 60.7%。
勞動節假期過去了,繁榮還在繼續,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仍然是政府和業界必須回答,而且要回答好的現實課題。如何厚植旅遊消費的生活基礎?如何引導旅遊投資和市場主體創新?如何提升旅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需要理論建設和頂層設計,更需要強調問題導向,從細節提升遊客滿意度和員工獲得感。務實解決文博場館和景區度假區的預約難、停車難、如廁難,這是行政資源最應該着力之處。數字化、人工智能、新質生産力已經完成了概念導入和科技研發,接下來要從實驗室進入産業實踐,向社會展現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作者:秦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