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又盯上一部潛在爆款。
日本近年佳作頻出的新導演;
人氣急速飙升的新演員;
以及。
一如既往的禁忌題材——
千尋小姐
Sir 眼裏近年最會拍 " 渣男渣女 " 的新導演。
日本導演今泉力哉。
他鍾愛記錄都市的年輕男女,用他們之間的荒誕關系,展現那種暧昧與距離交織的拉扯與朦胧感。
當這樣一個導演。
在奈飛的加持下,把鏡頭從大城市移向海邊小鎮,把主題從青春愛情,轉向了日式的喪與孤獨。
還請來了近年來人氣隻增不減的 " 村花 " 有村架純擔綱主演。
能爆發出什麽魔力?
01
在便當店打工的千尋(有村架純 飾),從不避諱自己曾在風俗店工作的事情。
沒有人知道她爲什麽來到這個海濱小鎮,爲什麽要在這裏打零工。
但沒有人能夠否認,自從她到來後,便當店的人氣,在小鎮高了非常多。
學生們會指指點點,那是一個做過小姐的,他們讨論她做的東西,能不能吃,會不會有毒。
附近工地的工人,也經常結隊來光顧。
湊熱鬧的同時,嘴上也不忘占便宜。
千尋問,又吃這些補充耐力的食物啊?
工人答,對啊,(吃這些)是爲了晚上能滿足你啊。
對此,千尋總是哈哈一笑。
然後給他多裝一小袋醬油。
那就祝你早日鹹死咯。
打個哈哈,結束對話。
這遊刃有餘的應對,引起了後廚的老太太的嘲諷——
不愧是當過小姐的,與男顧客溝通就是得心應手呢。
千尋聞言轉過頭微笑回應,謝謝您的誇獎。
弄得老太太急忙否認。
這可不是稱贊。
畢竟,在老一輩人看來。
在風俗店當過小姐的人,怎麽還有臉面能裝作若無其事工作?不應該找地方躲起來,像老鼠一樣見不得光麽?
再說,她能不當回事,該是有多麽不知羞恥啊。
連照顧她的店長都提醒她:
你怎麽能主動把經曆告訴其他人?我一直幫你保密的,你應該嚴肅對待這個事啊。
但千尋的回複是:
不用了,大家都知道,沒事啊。
真的沒事麽?
真的可以從容應對麽?
這個答案,藏在了導演的鏡頭裏。
電影用很多安靜的片段,一步步拼湊出千尋的日常:
一個人在出租屋吃飯;
一個人跪在地上撸流浪貓;
一個人在公園裏蕩秋千蕩到飛起;
一個人在碼頭看海,在系船柱和石墩上來回蹦跳;
一個人在夜晚在海邊漫步、聽潮,撿到一隻死去的海鷗,偷偷把它埋掉。
她自己嘴上說着無所謂。現實裏,她就是一個人。
很長時間,隻有她一個人。
再如何自洽,她也因爲這段經曆,被主流社會放逐在外。
可是,如果就此想要探究她爲何去風俗店工作?
抱歉。
《千尋小姐》不給你這個機會。
關于她的過去,導演隻留下寥寥數語:
弟弟打電話告知母親去世,千尋卻拒絕出席葬禮。
風俗店老闆說,如果當初不留下千尋,她可能會選擇在那天死去。
她經曆了什麽?
無人知曉。
但就像她一個人無緣由地來到這個海濱小鎮,一個人獨處,一個人生活。
沒有人能夠走進她的内心。
孤獨,是千尋的底色。
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02
按照正常的寫作套路。
面對如此硬的設定,很容易就寫出一個各種動人主題:
邊緣人感受到人情溫暖,逐漸回歸社會,這是人間喜劇。
繼續受到傷害,最後逃無可逃,這是人性悲劇。
有心卻無法回歸社會,始終被主流排斥,這是社會寬容度讨論。
無法回歸社會,衆人有心卻無法救濟,這是制度思考。
……
但《千尋小姐》卻劍走偏鋒:
她在尋找同類,還在試圖救人。
救誰?救那些和她一樣的人。
被主流社會抛棄的,或者正在邊緣行走,有堕入深淵可能的人。
一開始,還是字面意義上的流浪者。
流浪漢老人 " 師匠 ",被幾個孩子欺負,千尋路過,趕走了孩子。
她請師匠吃便當,跟他聊天,把他帶回家洗澡,還送他衣服穿。
把他當正常人一樣尊重。
一來二去,成了朋友。
師匠帶千尋去了他經常去的 " 秘密基地 " ——
一間藏滿漫畫,從窗戶可以直接看到大海的屋子。
他們在這裏一起吃便當,看大海,甚至,還結識了另一個把這裏當安全屋的女生部千——
被父母趕出家門,日常翹課在這裏看漫畫的女高中生,另一個 " 流浪者 "。
可是,千尋的救濟,畢竟也是有限的。
沒過多久,師匠失蹤了。
千尋找了好幾次,最終在一條小巷子裏,發現了他的屍體。
師匠的死,像是現實對千尋的一種調侃:
喏,有些悲劇早已注定,你改變不了。
注定的改變不了,可那些沒有注定的呢?
因病住院的多惠女士,是便當店的老闆娘,因爲和女兒的隔閡,也因爲病痛導緻的失明,讓她情緒低落。
千尋就假冒病友家屬,前去探望,陪她聊天解悶。
之前一起在風俗店工作的同事小馬姐,是性少數群體,因爲被人騙走了積蓄,隻能來千尋這裏尋求安慰。
千尋就扮演樹洞,陪她喝酒,聽她傾訴。
經常光顧便當店的顧客谷口(若葉龍也 飾)因爲瑣事和人起沖突,一個人喝悶酒,哭訴自己的憤懑,與父親糟糕的關系。
千尋陪着他,鼓勵他,告訴他,如果你的父親想殺你。
你可以先殺了他,我幫你埋屍。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在電影裏,導演給的視角,又不止是千尋。
在女高中生岡地(豐島花 飾)的眼中,千尋特别酷。
她羨慕千尋的獨來獨往,佩服她的不懼人言,總是偷偷跟着她,偷拍她。
爲什麽?
因爲在她眼中,千尋是個脫離了 " 套子 " 的人。
而這裏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套子裏。
岡地感觸頗深——
她的母親是個完美的家庭主婦,做飯好吃,有廚師執照,家庭也經營得井井有條。
但當她的父親回家時,母親卻連大氣都不敢出。
一場戲就能看出這個家庭的刻闆與壓抑。
餐桌上,因爲碟子裏少放了醬油,母親站起身道歉。
另一邊,父親就舉着筷子,一句話不說,一直等到母親把碟子裏的醬油加好,才繼續吃。
她的母親,就是在一個賢妻良母的套子裏。
但同感,她也有一個 " 好女兒 " 的套子,面對父母的好意,自己隻有接受這一個選擇。
另一邊,和朋友、同學的交往。
課外的聚會,小姐妹們讨論流行的動漫人物,炫耀新買的周邊禮物。
大家聊得很熱烈。
注意岡地的表情。
跟着笑,跟着誇贊,然後附和。
哪怕她們說的完全沒有道理。
哪怕她們喜歡的,自己覺得很無聊。
但。
跟着附和,總歸是沒錯的。
" 好閨蜜 "、" 好同學 " 的套子,岡地也有。
所以她隻能暗地裏偷偷跟拍千尋,羨慕對方。
直到,被千尋戳穿。
她吓得落荒而逃。
而這個鎮子上,像她一樣的人還有很多。
之前欺負老人的男孩小誠,就弄了條假蛇來報複千尋。
結果被千尋一通教訓,再加便當收買。
成了朋友之後,小誠直接暴露了本性。
一個出生在單親家庭,缺乏管教,隻能假裝自己是個壞孩子的小屁孩。
他躲在 " 壞小孩 " 的套子裏。
另一邊,小誠的母親知道了千尋和兒子交朋友,氣勢洶洶地跑來罵千尋:
你離我們遠一點。
原因是,鄰居說閑話。
她說自己努力在做一個好母親,而且強調,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可她真的有麽?
她是單身母親,照顧家庭很不容易。
上班很忙,工作很累,下了班隻想睡覺。
根本沒時間管小誠。
她也躲在了自己打造的 " 好母親 " 的套子裏。
最直接的例子,當小誠通過看電視學會了給母親送花寫賀卡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居然是:
這肯定是千尋教的,太壞了這女人。
爲此不惜把禮物都扔掉 ……
對此,千尋隻是安靜地撿起了那束花,鄭重地告訴這位母親:
把這個扔掉
你會後悔一輩子
從千尋的視角看去,這個風景宜人的海濱小鎮,很多人都在邊緣,搖搖欲墜。
而身在谷底的她,想做的,無非是在他們要下墜的那一瞬,托一下,緩一緩。
字面意義上看,這群人都不孤獨。
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有同學。
但電影卻借着千尋這個 " 赤裸 " 的孤獨患者,撕掉了他們僞裝。
僞裝之下。
是不被理解,是擔憂、焦慮,是無可言說的苦悶與憤恨。
這個社會。
主流和邊緣,有時候距離真沒那麽遠。
行差踏錯,一步之遙。
03
《千尋小姐》在豆瓣目前 7.8 分,其他平台的表現也比較一般。
很多批評都集中在,故事過于碎片化,沒有主線,人物行爲動機不清晰,角色懸浮,像是一個女菩薩。
但根據《千尋小姐》的漫畫原作者叙述:
這是記錄而非故事。我隻是一直追在她後面,忠實地重現了發生過的一切。
針對這一點,電影其實給到過一條相對清晰的線索。
名字。
千尋爲什麽叫千尋?
小時候,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有一個叫千尋的風俗店小姐幫過她。
她吃小千尋自己做的壽司,外形很差,但很好吃。
她帶着小千尋穿越夜晚的街道,送她回家。
爲此,她留下了她的名字。
很多年後,風俗店老闆遇見了千尋。
感慨她的境遇,氣質,但也同時認爲,她不适合這一行。
老闆很照顧她,千尋念他的好,把他當作父親一樣。
離開了風俗店,來到便當店打工時。
千尋則是用了另一個名字。
古澤绫,一個更像是她真名的名字。
原因,隻因爲她大雨天路過便當店。
遇見了老闆娘,老闆娘見她落魄,看她投緣,請她吃雞塊。
因這份情,她後來覺得,如果老闆娘是她的母親,她可能就不會在母親死的時候那麽絕情。
有些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千尋就是後者。
童年的不幸讓她一生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父愛與母愛,也試圖保護那些爲數不多的善意。
千尋的行爲,不是施救他人,而是在治愈自己。
片中一段比較點題的台詞,來自于嫖客:
我們都是住在人類身體裏的外星人
他們說人都是一樣的
但事實是我們都來自不同的星球
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孤獨感是天生的。
但還有另一個答案。
雖然人海茫茫,總有人和你來自同一個星球。
所以整個故事裏,她一直在幫遇到的人牽線,把他們互相連接起來。
比如兩個高中女生,前同事和風俗店老闆,那對母子,那對夫妻 ……
走出套子,撕開僞飾。
比如岡地,逐漸戳破了母親的掩飾,對同學也大膽表示自己的喜好,而不是點頭附和,最後也找到了自己的同好。
而有村架純對千尋的那種疲憊感呈現,更是被導演全程放大,甚至用台詞去直接點破:
聚會上,千尋偷偷離開。
老闆娘多惠察覺到了,打電話。
不得不說,相對導演過往的作品,有點直白了。
但看《千尋小姐》依然有一種動人的感覺。
撕開僞裝之後,生活遠比你想象的要真誠。
它會給你驚喜,撫平你的傷痛,讓你釋懷。
Sir 覺得最美的那一幕,在墓園裏。
她坐在墓碑前,背對着鏡頭。(對,導演連她母親墓碑的正臉也不給)
她與她的痛苦,并排坐立。
恨了一輩子,也念了一輩子。
對方已經成了一塊石碑,一抔黃土。
而這邊。
她将一隻落水的小螞蟻,救起,放生。
此時陽光明媚,微風和煦。
過往的悲傷,終究都随風而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