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暑假已經捧出三爆款,還是影、劇、綜不同領域的。
一是《消失的她》,她姐罵過。
二是《消失的他》(又名:我的人間煙火),她姐嘲過。
三是《真 · 消失的他》(又名:奔跑吧)——
今天,終于來講講了。
暑期第一懸疑驚悚大片
要理解爲何一檔綜藝會成爲懸疑黑馬,首先要補補課。
前情提要:
一、不久前蔡徐坤被爆睡粉、監視女方、命令打胎等醜聞,偶像失格。
二、他是綜藝《奔跑吧》的嘉賓。
于是,本來應該 6 月 30 日播出的《奔跑吧第七季》十一期泰國篇,被醜聞波及,節目組急刹車硬生生延期了兩周。
圖源:新浪微博
這期間風言風語,絡繹不斷。
有人爆料,節目組會用酸奶瓶給坤坤打碼,讓他成爲行走的贊助商廣告。
圖源:抖音
有人自稱 " 跑男後期 ",在張大大直播間怒吼:" 我打了碼,今天告訴我播不了!!!"
打工人的怨氣,能喂飽十個邪劍仙
真真假假。
觀衆也被吊起了好奇心,摩拳擦掌地猜測會怎麽樣一剪沒。
畢竟之前内娛流量翻車,打碼的案例皆是草率的五毛特效。
圖源:網絡
結果沒人料到,竟集體見證了後期行業的天花闆。
這是觀衆猜測的。
圖源:網絡
這是坤坤粉絲幽默反擊的。
圖源:網絡
這是節目組後期熬夜奮戰的。
圖源:《奔跑吧》
一不小心達成了真正的靈異懸疑——我們仍未知道那天的現場發生了什麽,但卻可以通過異常現象推理。
圖源:新浪微博
因爲跑男的規則是劇情、遊戲相輔,所以《消失的他》還是會留下蛛絲馬迹。
譬如,沒有人坐的椅子邊,憑空出現一雙黑腳。
圖源:《奔跑吧》
譬如,空無一人的沙發上,懸着一隻沒有歸屬的手。
圖源:《奔跑吧》
譬如,說是五個人玩遊戲,卻能數出來六隻爪子。
圖源:《奔跑吧》
譬如,範丞丞莫名其妙地給空氣搜身,和空氣比舞。
圖源:《奔跑吧》
周深被排擠、孤立也有了 " 實錘 ",别人都成對出場,隻有他自己走花路。
咦,仔細看看,怎麽他周圍的草坪還在蠕動?
圖源:《奔跑吧》
結果,觀衆中可能隻有 1% 的人是來看節目的,剩下 99% 都是慕名前來參加偵探大賽,玩 " 全民大找茬 " 遊戲的。
有人熱衷于收集坤坤皮膚碎片,揪出了幽靈坤坤存在的實錘。
圖源:
有人則貼心地替受害者打抱不平:
" 請把影子還給周深。"
"emmm.... 把手也還給他吧。"
圖源:
總之,樂子都被觀衆撿了,慘還是後期慘。
網傳如今呈現出來的靈異現場,是他們頭懸梁、錐刺股,三班倒趕出來的,該公司也因此一戰成名。
圖源:新浪微博
隻能說命運垂憐,還好蔡徐坤不是這期遊戲的大 boss,不然怎麽都圓不回來了。
不過人們的悲喜并不相通。
被連坐剪掉鏡頭的藝人粉絲四處喊冤,坤坤的演唱會在海外繼續上演,觀衆嘲笑完幽靈綜藝再一哄而散。
圖源:新浪微博
仔細想想,如今綜藝似乎逃不掉這樣的宿命。
走流量風的動不動塌房、打碼一條龍;内容至上的卻總是狗尾續貂,也火不長久。
《奔跑吧》或許還得感謝 " 消失的蔡徐坤 ",靠樂子出了圈。
前不久,節目組還在回應 " 收視率創新低 " 的問題。
圖源:新浪微博
如今,收視率斷破了 1,達成本季最高,斷崖第一。
圖源:新浪微博
但,要是沒有這個笑話呢?
從版權引入的國民綜藝,到全員換血的流量至上,十年間《奔跑吧》系列已出 14 季,成爲内娛綜藝變遷的一個縮影。
隻不過有的綜 N 代,陸續在噓聲中退場,還算懂得體面。
而今時今日,它還在靠着 IP 和流量的法寶,延長花期。
綜藝怎麽都關門大吉了?
走入死胡同的,當然不隻是《奔跑吧》。
許多綜藝或被迫、或自願,達成了草草終結的結局。
哪怕曾經備受贊譽,也躲不過時間的審視。
還記得《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播出之前," 慢綜藝 " 正在韓娛火爆,國内卻沒有一例本土化成功還保留 " 慢 " 之特色的。
直到這座 " 蘑菇屋 " 的出現,小山村裏,何炅和黃磊兩個老友帶着幾個性格各異的晚輩,等朋友來串門。
一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作一天,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熱飯。
雖然被指責與羅 PD 的《三時三餐》過度 " 相像 " ——連分鏡台詞都神似。
圖源:《三時三餐 漁村季》
但國内綜藝大多如此,所以依舊靠着熱鬧的煙火氣,過了豆瓣評分 8 分門檻。
圖源:豆瓣
不過,哪怕有萬金油何炅坐鎮,依舊沒熬過七年之癢。
受诟病的問題很多,非一日之寒——
譬如第一季他們自己搭爐建竈,可後來廚房卻逐漸變成現代化作業。食物全權節目組供應,明星打漁、種地皆淺嘗即止。
圖源:《向往的生活》
内容逐漸固化,嘉賓反複玩着低智的 " 開不開門 " 遊戲,變着花樣念塞爆的廣告。
而連老友相聚這個靈魂元素,都變成了不熟的假笑社交。
圖源:《向往的生活》
綜藝本是輕便的撈錢法門,難度一降再降,尬活越來越多。
于是等到最近《向往的生活第七季》開播,黃磊、何炅在終于節目中表示:
" 好像一場夢,不知不覺這是第七年,我們有一個想法,就是錄完這一季的《向往的生活》,我們就暫時的,先跟大家告别一下。"
《向往的生活》迎來了最後一季。
圖源:《向往的生活》
而對于何炅來說," 告别 " 應該是他近幾年的主旋律。
他和王嘉爾共同主持的網綜《拜托了冰箱》,本來是以 " 冰箱 " 爲切入口展示明星私下一面,還有大廚用明星食材料理美食的環節。
下飯綜藝,電子榨菜,同樣在第七年迎來了大改版。
圖源:豆瓣
" 轟趴季 " 改得面目全非——隻剩下大篇幅的拼盤遊戲,和硬塞進來的男團成員。
于是節目斬獲 3.3 高分後,退出了綜藝競技場。
同一年,《快樂大本營》停播,播出 24 年的内娛大舞台一夜倒塌;并稱台柱子的《天天向上》也在一年後稱升級改版、暫停播出,但至今仍杳無音訊。
它們或風光大葬,或悄聲消失。
這樣大盤之下,仍在播出的綜藝,也大多是既舍不得放手 IP,又隻能捧出重複爛活的雞肋。
一些綜 N 代熱衷于換血、改名——
《奔跑吧》成員幾次更叠,"we are 伐木累 " 早就是過去式的古早回憶。
《極限挑戰》沒了 " 男人幫 ",不見 " 這就是命 " 的口号,今年播到第九季,評分在谷底徘徊。
圖源:豆瓣
它們變着花樣續命,仍難掩口碑下滑的事實。
而其他節目呢?
依舊是失望爲主。
拿浪姐舉例,最近再一次悄無聲息迎來了出道之夜——既沒再現三年前全民狂歡的熱潮,也沒造出如去年王心淩一般的懷舊女神。
門庭冷落,水花平平。
更遺憾的是,連初心都被質疑。
幾年間,姐姐們被從節目名字中抹去,仿佛她們可以乘風而起,卻已不再被期待能夠逆境破浪。
圖源:豆瓣
雖然偶有如龔琳娜、美依禮芽關于 " 粉色女孩 " 般的真誠對話。
但大多時候,這個曾别開生面的國産 30+ 女性綜藝,已經圖窮匕見,成了呼籲 " 家不是犧牲,家是成全 " 的正能量水話大全。
圖源:《乘風 2023》
内娛綜藝,難掩頹勢。
不過,也并不需要真情實感替它遺憾。
在一個連借鑒大師吳彤,都能靠着複制粘貼捧出無數套娃,還賺得盆滿缽滿的生态裏。
圖源:豆瓣
市場愈加同質化,慢綜藝越來越降智,絕大部分節目最後都變成戀綜," 奶頭怒 " 也成了萬能的營銷法門。
可想而知,水準低到何種程度。
但觀衆還會寬容到幾時?
識時務地退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消失的它,才是核心
其實,市場的低迷,早有迹可循——
2021 年,某節目無冠名商裸播,某綜藝直到收官都沒有收到品牌贊助。
2022 年,雲合數據顯示," 上新季播綜藝同比增加 7 部,但全網綜藝累計正片有效播放 276 億,同比下滑 14%"。
也就是說拍得更多,播放量卻減少了。
爛套路在逐漸被自身反噬,而這些變化也着暗合着娛樂圈的走向。
從前人們對名利場還有着一絲幻想,明星效應被一再放大。
而如今大家看膩了那些套路與表演、假笑與劇本,看清了華美長袍下的虱子。
觀衆不願再做資本和明星 play 的一環。
于是這幾年,恰恰總是反套路、反表演的片段做到了正向出圈。
就像《快樂再出發》"0713 再就業男團 " 一群糊咖,卻成就了去年第一高分綜藝。
不僅由于彼此感情真切,更重要的是不拿觀衆當傻子。
他們去體驗群演生活,卻知道自己已經算是幸運——早收工、有人脈,還可以吃大餐。可是真實的群演一天賺一百塊錢,哪裏是這麽輕松就能通關?
體驗生活并不是真的生活。
圖源:《快樂再出發》
但内娛大多虛僞如斯——
像《新遊記》般,愛豆幹不了體力活,還居高臨下地指導别人在 " 月亮與六便士 " 之間抉擇。
素人一語道破:" 我爲了生活而已。"
圖源:《新遊記》
讓人感到意料之外的,還有 " 半死不活 " 的《向往的生活》被 " 格格不入 " 的許知遠救活。
那期節目中,許知遠依舊尴尬、依舊自我,他選擇離開小屋,拒絕虛僞寒暄,沒有參加勞動,和每一個 " 客人都不同 "。
甚至直言,有一種逃離家庭的渴望。
圖源:《向往的生活》
但反而逃離,意外促成了大部分觀衆看起來最舒服的一期。
鏡頭跟随他,漫無目的地走着,或在海邊發呆、或幫村民幹活、或和大叔聊天,卻很難得展現了節目鮮活的一面、當地人真正的生活百态。
圖源:《向往的生活》
對比起來——
那個表面上是親人 " 團圓 ",實則是職場團建的蘑菇屋大家庭,反而顯得虛僞懸浮,有些窒息。
圖源:《向往的生活》
這種打臉顯然也不是第一次。
在《向往的生活》被預熱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口碑反超之時,看一群糊咖 "0713" 做出了正确答案之時;在勤勞肯幹比不過愛豆團聚的《種地吧少年》之時 .....
圖源:《歡迎來到蘑菇屋》之 "0713 "
他們便早就知道自己輸在何處,怎樣失去了初心。
隻是很遺憾,嘴比航母還硬。
導演接受采訪,稱老節目的多年之癢是因爲 " 觀衆審美疲勞 "。自身問題一句不提,責任全權推給觀衆。
圖源:網絡
接着又緻力于營造離别氛圍,尴尬營銷黃何二人 " 空巢老人 " 形象,自稱激流勇退,炒作終季情懷,但廣告依舊成群。
圖源:《向往的生活》
實際上有誰懷念呢?
我想到不久前謝娜上《浪姐》,代表作不見《快樂大本營》,掀起了一些感慨。
可是倘若《快本》放在如今來播,也不可能再次成爲全民綜藝。
圖源:新浪微博
當年時也運也,互聯網沒普及,打了個信息差,觀衆不知道是 " 借鑒 ",隻覺得新鮮靈動。
《快樂大本營》遊戲抄襲韓綜《新西遊記》
如今要還是那老一套,隻令人覺得封建、無趣。
何炅老了、謝娜的鬧劇失靈了,觀衆在成長。
名利場也該謙遜一些了。
倘若仍流量至上,熱衷黑紅營銷,一次次失去信任度。
終究隻能厚着臉皮播出、批量制造垃圾——
不過是黔驢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