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項目的原則應該是 " 守正出奇 ",先要守正再出奇,但是經過不斷内卷,守正被忽視,隻講出奇。"
國産劇終于癫成了觀衆不認識的樣子。
最近播出的劇集《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裏,女主角安心丈夫出軌女上司,兩人調情台詞之大尺度令人咋舌。
不僅是這一部劇,前有《鳴龍少年》大專爆改 985 清北讓觀衆質疑 " 編劇有沒有高考過 ",再往前還有《一念關山》主打 " 高開癫走 ",不僅人設發瘋,劇情更是讓觀衆感到魔幻。
劇情癫、人設癫,邏輯癫,一時之間,觀衆感歎着自己因爲看過某部 " 癫劇 " 而擁有了賽博案底。而 " 癫 " 仿佛成了近期國産劇的代名詞。
" 癫 " 是觀衆所看到的結果,但在創作的過程中,那些能夠導緻劇情和人設等偏離軌道的原因卻難以爲觀衆所知。本文采訪了有多年一線創作經驗的資深劇本策劃,結合實際工作經曆,共同解析劇集爲何 " 癫化 " 的緣由。
不 " 守正 ",隻 " 出奇 "
爲什麽現在的劇集都這麽 " 癫 "?很大程度上劇集的 " 癫 " 源自劇情本身。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基調就是 " 非死即殘 " 的殘酷故事。這部劇講述的是兩個家庭在遭遇車禍之後的影響,一家兒子去世,一家舞者緻殘,而後續衍生出的夫妻矛盾、母女矛盾,甚至到人性的善惡兩面的讨論,相當于将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挫折與矛盾集中式的呈現在一起,其中彰顯的人性也是極端情況下所作出來的表達,給到觀衆的感覺就是既正視人性,又實在是太過于直給甚至是露骨。
《鳴龍少年》又是另一種太過 " 童話 " 的極端。一則是劇情設置的問題。前期劇情裏對于高中生存在的原生家庭問題的展現是貼近生活的,然而到了後期爲了強調主角團的 " 逆襲 ",一方面将原本成績出衆的學霸沈耀作爲針對的對象進行對抗和打壓,一方面主角團一年大專逆襲清北的劇情設置,對于很多經曆過痛苦高三生活的觀衆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主角團逆襲的種種門路又像是 " 天龍人 " 彼此之間的左右互搏,無法讓觀衆共情。
正如觀衆産生的 " 編劇有沒有高考過 " 疑問,一種情況是編劇的生活經驗弱,導緻懸浮或者太接地氣兩種極端。另一種情況則是劇本創作者對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差,認知水平不足以支持自己完成細膩的劇作。創作上就會出現 " 何不食肉糜 " 或 " 東宮娘娘烙大餅 " 之類脫離現實的疑惑與臆想。
不過資深劇本策劃芫君認爲,更爲現實的原因是,很多情況下劇本的最終呈現和編劇本人創作意志關聯度不高,而是會受到資本介入的影響。因爲影視項目投入産出周期過長,資本爲了規避不确定性,自然就傾向于加入獵奇性的東西,并且在此賽道上不停内卷,影視項目的原則應該是 " 守正出奇 ",先要守正,然後出奇,但是經過不斷内卷,已經不講守正了,隻講出奇。不出奇的項目資本就會完全沒興趣。
從題材上來說,造成的結果就是某類題材劇集爆火出圈後跟風,一時間市場上都是同質化的故事。資本本質上是追求熱度而不是追求内容,對于劇情的呈現不得要領,沒有判斷标準和創作能力,不知道什麽才是能讓觀衆共情的核心内容,所以在正常與 " 發癫 " 的邊緣反複橫跳。
從劇情上來說,爲了快速吸引到觀衆,一方面劇情設置上前期緊湊後期松散,如今的觀衆習慣碎片觀劇、極速觀劇,想要更快抓住觀衆的眼球,劇集前幾集就要節奏更快且沖擊感更強,但是爲了保證原本的集數設置,後期劇情節奏就會慢下來,前後觀感有出入。
不僅如此,想要吸引觀衆就要有話題上熱搜,如今有很多劇集實爲 " 話題 " 劇,劇情設置爲話題所服務。當創作的前提是獵奇,劇情本身的邏輯和人設的高光反倒是次要的,在此基礎上劇情發瘋或者人設偏離軌道也就不足爲奇。
就市面上的生活劇而言,最突出的現象就是,這幾年正經 " 生活劇 " 少之又少,講普通人家庭生活,雞毛蒜皮小美好的項目非常少,隻有極少數靠大導演大演員加持的項目才能最終呈現到觀衆面前,因爲所謂的普通的 " 生活劇 " 在提案環節大多就會被否定。
但其實觀衆對于生活劇仍然是期待的,《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雖然内容上是非死即殘的劇情,但是劇集關注度仍然很高,因爲觀衆從大量的古偶、仙俠、刑偵題材中審美疲勞,非常期待看到生活劇,所以呈現到觀衆面前的生活劇或多或少都有聲量。那麽如何平衡劇作吸引觀衆的能力和合理性其實是當下劇本創作中最爲關鍵的問題,獵奇是一種方法,但卻不是解決辦法。
突然 " 發癫 " 還是 " 暗流湧動 "?
除了以上讨論的劇作層面的問題,其實一部劇集在觀衆眼裏的突然 " 發癫 ",僅僅是一個最終呈現 " 結果 ",在觀衆知道或者不知道的角落,從創作環節、播出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涉及到各方利益的暗流湧動。
首先就是主角之間因爲争番位或者争高光劇情而産生的 " 加戲 " 行爲。比如一部劇原著本身是較爲明顯的大女主劇情,但是在改編成劇集的過程中,男主角因爲咖位問題認爲自己不能在劇集中 " 鑲邊 ",可能就會試圖增加自己的高光劇情,甚至直接改 " 大女主 " 爲 " 大男主 "。
或者是配角加戲注水,當主角的故事線展現殆盡,配角的故事線就被顯露出來,其中的發揮空間相當之大。創作者對配角的偏愛,資本對于配角的扶持,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配角的戲份。而所謂的 " 飛頁 " 行爲,如果超出甚至不顧及創作者的能力範圍,自然就會影響到劇情邏輯以及人物關系走向,讓呈現出來的内容變得難以理解。
" 高開癫走的 "《一念關山》就因爲 " 加戲 " 疑雲而受到質疑,作爲劉詩詩古裝劇集複出之作,觀衆對于這部劇集的認知是 " 大女主戲 ",前期女主角任如意武力強、智力高、身世曲折、情緒穩定的種種人設都展現了屬于大女主的高光。但是後期這個人物囿于情愛,反倒是男主角突出高光,讓很多粉絲認爲男主角有 " 加戲 " 嫌疑。雖然是否加戲有待商榷,但由此引發的猜測和粉絲之間的争論對劇集的輿論環境造成了影響。
演員自身的表演能力也會影響到最終呈現的質感。如今很多年輕人的生活信條就是 " 發瘋 ",越在生活中内耗自己,就越想在幻想中外耗他人。他們熱衷于能夠給自己帶來爽感的影視作品或者人物,所以很多劇集和演員也以此爲前提塑造角色,出現了很多帶感的 " 瘋批 " 人設。比如《長月燼明》裏的天歡,《甯安如夢》裏的謝危,《一念關山》裏的李同光等等。
這類型角色主打的就是瘋得淋漓盡緻,慘得痛不欲生,強調極緻化和反差感,對演員來說是非常容易出圈的角色人設。但是期望越大可能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演員把握不好 " 發瘋 " 的尺度,或者找不到與角色的共情,再加上剪輯過程中刻意強調緊張感或者抓眼球,就會 " 五官亂飛 " 或者油膩而不自知,給觀衆一種失控感和誇張感。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現實利益原因存在,一部劇集涉及到利益方過多,都想對于項目有更多話語權,在話語權的争端下,就會出現問題。以劇本策劃遇到的情況爲例,爲了劇本能夠盡快 " 過會 " 從提案項目成爲落地項目,策劃與編劇會對前幾集的劇本把控更爲嚴格,在實操的過程中,由于各方的意見還會對劇本進行大幅調整,還有水劇情,加高光,調節奏等情況出現,聲音越多,整體質量越打折扣。
劇内的暗流湧動尚且如此,劇外明面上的糾葛更會讓觀衆有種 " 癫裏癫氣 " 的感覺,觀衆總歸是想要追求和諧的追劇環境的,如果打碎這個舒适的外殼自然會逆反。比如最近某制片人和演員之間持續多日的 " 辭演之争 ",《仙劍四》男女主角未播先撕番位維權,這種未播先掀波浪的情況,誰對誰錯觀衆本身并不在意,但劇還未播就已經爆發出來的矛盾會讓觀衆覺得劇組志不在内容,從而降低對劇集本身的期待。
而對于創作端來說,不僅是創作期間,播出之後維護良好的追劇環境同樣重要。一方面是需要演員之間保持平和的關系,最好還能夠合體營業 CP,這樣會給觀衆帶來更好的體驗感。一方面是如果劇集效果不如預期,從制片人到導演、編劇都能夠情緒穩定不随意在公開場合開麥。劇集《七時吉祥》和電影《永安鎮故事集》兩部作品的制片人的發言使觀衆逆反,讓本就播出效果不佳的它們雪上加霜。
結語
總的來說," 發癫 " 行爲本身對于引起觀衆對劇集的讨論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無論是邏輯奇特的劇情,人設崩塌的角色,還是劇集之外的紛争,在觀衆的新鮮感過去之後,留下的都是負面輿情,想要劇集不被 " 癫劇 " 詞條捆綁,就得真正明白觀衆想看什麽,将核心放在創作上,形成通順的邏輯,合理的人物關系,維護良好的觀劇環境,才能迎來正向的循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