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汽車工業的發展,從電氣化到智能化,每一步都代表着當時那個時代先進的科技,也影響當時人類的生活。如今,Robotaxi 成爲智能汽車最受關注的技術方向之一。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Robotaxi 全球市場總規模将于 2030 年達到人民币 8349 億元,2024 — 2030 年 CAGR 爲 239%。其中,中國和美國爲 Robotaxi 市場的中的第一梯隊國家。
在中國,蘿蔔快跑一度掀起關于 " 自動駕駛是否奪走出租車司機飯碗 " 的大讨論。 本周,
Uber 聯合文遠知行将在阿布紮比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
。 不管公衆支持哪一方,随着輿論的發酵,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自動駕駛更貼近大衆生活,而且商業化在加速。
在美國,Robotaxi 起步更早,而且已經成爲一個火熱無比的行業,湧現出一大批明星企業,包括 Waymo、Cruise、特斯拉、Lyft 等等。
那麽,美國的 Robotaxi 行業競争格局究竟如何?面向未來有哪些難題?
#01
美國老百姓,愛上 Robotaxi
美國 Robotaxi 應用場景包括載客通勤、快遞運輸、即時配送(餐飲雜貨)等,網約車和出租車是主要目标市場。
相當一部分美國民衆,對 Robotaxi 是持歡迎态度的。
今年 10 月,J.D. Power 發布了 2024 年美國 Robotaxi 體驗研究的結果。這項研究範圍擴展到五個市場——達拉斯、拉斯維加斯、洛杉矶、鳳凰城和舊金山,共調查了 3773 名受訪者,包括 773 名居住在已有 Robotaxi 服務的城市的消費者以及 3000 名美國範圍内的消費者。同時,研究涵蓋了五個類别,包括舒适度和便利性、發起乘車請求、乘坐指定車輛、服務可用性和費用以及整體車輛技術。
研究顯示,乘客對 Robotaxi 這種自動駕駛的滿意度高達 8.53 分 ( 滿分 10 分 ) ,可見美國老百姓對 Robotaxi 體驗還是非常滿意的。
在自動駕駛的技術種類中,消費者認爲最重要的是車輛需要遵守交通法規,其實也就是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當被問到理想的 Robotaxi 服務應該提供哪些功能時,消費者認爲最重要的項目是緊急按鈕,因爲可以碰到緊急情況時可以跟當地緊急服務機構聯系。
美國消費者最看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是因爲的确發生過交通事故。2018 年,美國亞利桑那州一輛載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測試中以 70 公裏時速撞上一名過馬路的婦女。最後,安全員拉法埃拉 · 瓦斯奎茲被判處三年監督緩刑,成爲全球第一位因自動駕駛事故被判有罪的人,而那位婦女永遠地離開了。
除了安全性,隐私性和經濟性也是消費者尤爲看重的。
研究顯示,在假設兩種服務費用相同的情況下,77% 的乘客表示更願意使用沒有司機的 Robotaxi 服務進行私人對話。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有些隐私話語沒人希望司機聽到。
經濟性方面,馬斯克曾多次表示,希望通過 Robotaxi 和 FSD 爲人們提供每英裏成本最低的交通工具,他在 2019 年給出測算值:" 今天有人駕駛出租車的成本是 2-3 美元 / 英裏,而 Robotaxi 的單英裏成本僅爲 0.18 美元。"
不僅能省錢,Robotaxi 還能掙錢。根據馬斯克的設想,購買特斯拉 Cybercab 的消費者,除了自己開,還能讓車自己去接單掙錢,據加入 Robotaxi 車隊的車主表示:" 每年可以獲利 3 萬美元 "。
可以說,安全性、隐私性和經濟性是美國消費者在 Robotaxi 最在意的三個點,一些美國企業也在這三點上不斷突破,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在争奪市場份額。
目前,最突出的幾家企業就是 Waymo、特斯拉和 Lyft。
#02
Robotaxi 廠商,各顯神通
2009 年,谷歌在業内率先啓動自動駕駛項目,并在七年後将其分拆爲獨立公司 Waymo。 2020 年,Waymo 成爲首家向公衆提供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公司。
2024 年以來,Waymo 不斷擴大服務區域,6 月在舊金山面向全域用戶開放無人駕駛出行服務。8 月,Waymo 宣布在美國每周無人車付費出行次數突破 10 萬次,相較 5 月份的 5 萬次翻倍。10 月,Waymo 每周付費出行服務達到 15 萬次。目前,Waymo 無人車已行駛超過 2000 萬英裏的全自動駕駛裏程,爲乘客提供了超過 200 萬次乘車服務。
11 月 12 日,Waymo 又宣布了個重磅消息,即正式在洛杉矶向公衆開放無人出租車服務。洛杉矶是美國第二大城市,人口約爲 400 萬,僅次于紐約,面積約 1215 平方公裏。跟 Waymo 已開展業務的舊金山和鳳凰城相比,面積和人口都要更大和更多。
另外,Waymo 還宣布與 Uber 進行合作,雙方将共同拓展在奧斯汀和亞特蘭大的業務。預計 2025 年,Waymo 将通過 Uber 平台在上述城市提供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從商業模式來看,Waymo 走的是成本最高的硬件路線,也就是自主研發關鍵傳感器,從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到計算平台,基本實現全套傳感器自研。這條路線能夠更獨立自主,對消費者體驗的提升也更友好,但就是極爲消耗資金。
目前,每輛 Waymo 自動駕駛車硬件成本約爲 14 萬美元,使用壽命大約爲 4 年,另外 Waymo 還要不斷擴充的車隊上投入運營成本。根據 Alphabet 第二季度财報,Waymo 所屬的 " 其他業務 " 闆塊在該季度的虧損額已經達到 11.3 億美元,馬斯克就曾調侃 Waymo 稱:"Waymo money。"
爲了讓 Waymo 持續健康經營下去,今年 7 月 Alphabet 向 Waymo 輸血 50 億美元。
今年 10 月 Waymo 融資 56 億美元,這成爲該公司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投後估值 450 億美元。
不過,有了錢之後,Waymo 的挑戰仍不少。比如,除了硬件成本之外,Waymo 的數據較爲單一,主要來自自動駕駛車隊數據和标注數據,這不利于提升自動駕駛的體驗。并且,Waymo 地理圍欄測試區域提供了 " 安全區 ",會限制自身的擴展速度。
目前,Waymo 最強勁的對手就是特斯拉。
相比 Waymo,特斯拉走的則是軟件路線。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采用的是大模型端到端的技術方案,也就是純視覺方案 ( FSD ) 。 這種方案采用無高精地圖 + 純視覺方案,通過神經網絡進行車輛控制。 比如,FSD Beta V12 沒有識别道路、行人等概念的代碼,而是全部交給神經網絡自己思考。
這種方案的優勢是,神經網絡可以不斷自我學習,優化自動駕駛性能。比如,如果一輛特斯拉無人汽車撞到一隻流浪貓,下一次所有特斯拉無人汽車都知道要避開貓,時間一長汽車在一次次 " 實戰 " 中會成爲老司機。當然,這種方案也有缺點,就是實際駕駛中的情況太過複雜,神經網絡學習和叠代的時間會很長。
Ted 掌門人 Chris Anderson 表示,在每天 1.5 小時通勤中,特斯拉會 3、4 次脫離自動駕駛。Waymo 可以爲消防車讓路,特斯拉做不到,不認爲特斯拉能在短時間内部署一支 Robotaxi 車隊。
小鵬汽車創始 CEO 何小鵬的體驗則是,在舊金山城區,Waymo 表現更好一些;特斯拉 FSD 在矽谷和高速公路上表現極佳。他表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在幾個月内有了顯著進步。
除了 Waymo 和特斯拉,其他美國企業也在加速布局 Robotaxi。
比如,2024 年第二季度,美國網約車公司 Lyft 的活躍乘客數量達到 2370 萬人,同比增長 10%,創下了公司曆史新高,這也說明 Lyft 正在追趕 Uber 的市場份額。
11 月 7 日,Lyft 官宣與初創公司 May Mobility、自動駕駛公司 Mobileye 和智能行車記錄儀公司 Nexar 合作,并從 2025 年開始将上述三家公司的技術引入其自身網絡。
在衆多美國企業紛紛入局 Robotaxi 之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兩道難關:政策和商業化。
#03
政策和商業化是最大變數
現在,公衆對于自動駕駛最關注的就是安全問題。因此,美國政府對自動駕駛采取非常謹慎的監管措施。
比如,最近特斯拉的 FSD 面臨着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嚴肅調查,主要集中在特斯拉車輛在惡劣能見度條件下的表現,其中包括多起嚴重事故。
另外,Robotaxi 在美國每個州的落地需要經過測試、試點、部署三個環節,每個環節在每個周的流程都不一樣。馬斯克就抱怨稱:" 在美國逐州執行程序非常痛苦 "。
另外,美國現行法規除了對自動駕駛上路有嚴格要求,還規定單個公司每年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數量不得超過 2500 輛,這無疑就限制了企業的擴張。
不過,随着美國政府換屆,事情似乎出現了轉機。
美國媒體報道稱,當選總統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成員表示,他們計劃将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立法作爲交通部的優先事項。一旦美國交通部立法通過, 允許制造商從每年可部署自動駕駛汽車從 2500 輛提高至 10 萬輛 ,這對于美國的 Robotaxi 行業來說是巨大利好。
除了政策,商業化對于美國 Robotaxi 企業來說也是一道考驗。
據華鑫證券測算,Robotaxi 的單車盈利模型将在 2027 年左右實現。分營收和成本兩個角度來看,成本側的主要下降驅動體現在 " 硬件成本的下降 + 智駕能力提升 " 帶來的單車遠程安全員成本下降;營收端來看,随着 Robotaxi" 運營時長提升 + 空駛率下降 " 這兩個指标的改善,預計在 2027 年實現單車盈利和成本之間的平衡。
科技分析師 Gene Munster 認爲,到本十年末,特斯拉的營業利潤将會大幅提升,可能會有 10%-155% 的增長。
當然,這具體取決于特斯拉采用的是哪種模式。Gene Munster 認爲,在輕資産模式下,到 2030 年,特斯拉将占據無人駕駛市場 30% 的份額,無人駕駛業務将貢獻特斯拉營業利潤的 40%;而在重資産模式下,特斯拉的營業利潤将增長 62%。
不過,并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像特斯拉一樣獲得公衆關注和資源支持。即便是 Waymo 這樣的頭部企業也在面臨虧損,其他企業可想而知。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絕。每家想在 Robotaxi 領域站穩腳跟的企業,首先要考慮是如何提升商業化能力,保證自己在激烈競争中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