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努比亞方面即将推出的新款影像旗艦機型,日前在官方預熱活動中就已确認,Z60 Ultra 将将支持 IP68 防塵防水,并且在相關海報中還打出了 " 旗艦品質 嚴絲合縫 " 的字樣。事實上,目前諸多旗艦機型均提供了 IP68 級防護能力,并且這項配置如今也出現了普及之勢,開始陸續在中端産品上出現。
所謂 IP68,在多數情況下是指手機具備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最高防護等級,以及國标《GB/T 4208-2017 外殼防護等級(IP 代碼)》的第二高防護等級(最高防護等級爲 IP69K)。其中的 "6" 代表最高防塵等級,能夠完全防止固體異物進入機身内部,"8" 則代表的是防水等級,可以降低或防止在持續浸水的情況下發生損壞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水測試中,不同等級的評判标準在浸水深度、浸泡時間等細節上也有所區别。但不管怎麽說,爲手機提供更高的防護等級其實具備非常現實的意義,可将使得其抵禦意外的能力大幅增強,如今對于旗艦産品來說,這更是已經屬于 " 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 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IP68 防護等級往往隻會出現在高端産品中,而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其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無論是要實現防塵、還是防水,都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
例如要做好結構防水,這部分的工作也極爲繁雜,其中包括盡量減少開孔、增強氣密性等,而這一部分的成本有高有低,諸如涉及模具調整、元器件堆疊設計的花費顯然更高,而單純以物理手段避免進水(如密封膠條)則相對較低。其次則是要做好包括充電接口、聽筒等這類開孔部分的防水處理,相應的工作此前大多是通過噴塗防水納米鍍膜來實現,成本同樣不低。但總體來說,想要在手機上實現 IP68 級防護能力,相關的成本顯然不是個小數字。
對高端産品而言,由于可供調配的成本相對寬松,因此廠商可以爲了提供更全面的功能和更好的使用體驗不那麽計較投入。但在對于成本控制更爲敏感的中端機型上,廠商所需要面對的情況顯然就完全不同了,無論是要嚴控硬件成本以保證利潤率,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确保一定得使用體驗,無疑都是個不小的難題,因此加入 IP68 這部分的開銷要從哪裏省出來,也就成爲了一個頗爲令人頭疼的選擇題。
相較之下,旗艦機提供 IP68 級防護更多是出于定位,爲産品帶來更爲全面的體驗,多少有點 " 錦上添花 " 的味道。而作爲一項非常直觀的差異化,IP66 雖然可能會提升成本、實現起來也較爲困難,但其進入中端産品後,則或将能夠滿足部分用戶的 " 剛需 "。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中端機型的 IP68 級防護能力顯然更具現實意義,原因就在于如今手機已經成爲了許多用戶的一種重要生産工具,有數量龐大的用戶群體正依賴其進行工作。以爲外賣騎手、跑腿小哥爲例,這部分用戶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需要騎着電動車在風雨中行進,顯然他們就會對于手機的防護功能有更多的需求。但同時這部分用戶群體出于對預算的敏感,選擇高端産品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因此可以提供 IP68 級防護的中端産品也勢必會更受他們的關注。
事實上,不僅是特定用戶群體對于手機的防護能力有要求,即使是對于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說,這也是個相當剛需的功能。畢竟随着如今智能手機成爲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必不可少的随身工具,其同時也存儲了大量的相關數據,因此也使得這些數據的安全性顯然變得尤爲重要,但造成數據丢失可能僅僅隻需要一次打翻水杯的意外。
而在中端産品中加入 IP68 級防護能力上,不僅考驗手機廠商對于供應鏈的把控,還對産品設計、品控等多個方面尤爲考驗。例如防水能力就對部分零部件的要求更高,會倒逼廠商選用更高等級、成本更高的元器件和工藝,同時爲了确保防塵防水效果,針對性地改良結構堆疊也幾乎是必然。所以在對于成本可謂是锱铢必較的中端機型上,能夠加入 IP68 級防護能力此前可以說是極爲罕見。
所以在智能手機中普及 IP68 級防護,對于高端産品而言是補齊短闆,并用更全面的體驗來赢得用戶的青睐。可對于中端機型來說,則能夠起到規避同質化競争,爲用戶提供差異化體驗的重要方式。
雖然此前曾有觀點認爲,手機廠商一方面宣傳産品具備 IP68 級防護能力,但另一方面又不會爲手機因進水損壞提供免費保修,進而認爲這是一種 " 雙标 " 行爲。但事實上這種說法頗爲有失公允,原因則在于防護功能其實是會随着使用時間、環境等因素而發生變化。
舉例來說,橡膠材質的氣密性組件就會因爲老化而逐步失去作用,防水納米鍍膜也會随着使用磨損陸續失去作用。而且 IP68 防護等級對應防護的是灰塵和水(淡水),對于腐蝕性液體(如酸性或堿性液體)的抵抗力有限,因此這也就意味着手機即便能夠提供 IP68 級防護,也并不代表絕對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