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辛德勇自述、微頭條、知乎
2023 年才開始,北京大學教授辛德勇就在自媒體鳴不平并發文求職,一時間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據悉,因他認為北大近幾年并未對他的付出和成果給予肯定和應有的對待,例如拒絕聘任他為「博雅講席教授」。故而他即将選擇離開北京大學,希望能夠有其他高校願意給他一份工作。知乎也曾有相關問題引發熱議:
圖源:知乎
公開發文求職
1 月 1 日,辛德勇自述發布《充滿自信走入新的一年》一文,正文内容如下:
圖源:辛德勇自述
新的一年就這麼開始了。
俗話說 " 窮則思變 "。我也想看看能不能有所變化。
簡單地說,我講過,北大有一批可以工作到 70 週歲的教授,稱作 " 博雅講席教授 "。
北大認爲我不夠資格享受這個,可我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享受這個。這很不公平。
所以,進入新的一年了,我想看看有沒有學校願意讓我去教書。
我不在乎學校的等級(地方師專也行),也不在乎工作的地點,當然若能在北京會好些,香港、臺灣和海外都可以,衹是不敢奢望(前兩年一家獵頭公司找到我,幫助香港大學找人,我遞交了簡歷,但最後可能覺得我不能英語授課而作罷)。
我能做的事情,在教學方面,是相當於每年其中一個學期不低於 8 學時的教學工作(必要時可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課都可以上(我在北大一直上本科生課,而且很喜歡講課),可以講授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自然科學史等學科的課程。在學術研究方面,我隻能說會盡力而爲,努力工作每一天,具體能做出什麼,我不知道,也沒有研究規劃。
辛德勇 資料圖
我的缺點一是不能承擔任何研究項目,隻能隨心所欲地做研究,但也不會向學校要求研究經費;二是本人學歷很低,本科上的是哈爾濱師範學院,碩士、博士雖然稍微好一點兒,但也衹是陝西陝西師範大學。
若有單位願意接受我,在北京,上課的時間沒有限制,根據學校的需要;若在外地,最好能集中在同一個學期安排課程,另一個學期我想在北京家中從事研究。
比較在意的條件:
(1)70 歲以前不退休。
(2)工資待遇參照北大博雅講席教授。因爲就這兩點讓我覺得北大對我太不公平,可謂欺人太甚。
(3)京外地區的話,給間能做飯的宿舍臨時用。
我知道這不容易,但不管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新單位,我都會充滿自信地繼續努力工作。我在北大努力工作了 19 年,不欠北大什麼,我當然有資格毫無愧色地在這裏繼續工作下去。
不管有沒有單位給我機會,我都爲自己的學術努力和學術成就而自豪,我相信自己還會做出很多新的研究。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的熱情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努力從事學術研究的強大動力。有你們的支持,我的學術研究一定日新月異,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在這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在這特殊的年歲裏,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遂順!也願大家多多保重。
引發一衆學者熱議
辛德勇教授這篇文章發出後,引發轟動。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蘇德超表示:淡泊名利一定好嗎?追求名利跟 "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沖突嗎?公開追求名利會帶壞社會風氣嗎?未必。
昨天微頭條發出辛德勇教授願意離開北大的消息後,引起強烈反響。很多網友的評價并不客觀,建立在樸素的道德感上。尤其批評辛教授追求名利 , 失去了學者本分。這種批評并不恰當。
在一次公開采訪中,辛教授明确地說:" 辛勤付出了,就要争取合理的待遇。這跟農民工讨薪一樣 , 天經地義,一點兒也不丢人。我不會淡漠名利,絕不會,一天都不會。因為這是他的權利。旁人沒有資格要求他放棄這個權利。
實際上,主動放棄名利,并不一定會帶來好結果。孔子的學生子貢很有經商頭腦,做事八面玲珑,把很多在魯國之外做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來了。根據魯國的法律,他應該領到一大筆賞金。子貢拒絕了。孔子批評子貢,你不領賞金,一則你不缺錢,二則你道德高尚。人們開始稱贊你。
但同時,由于你沒有領賞錢,别的人也不好意思去領賞錢。那些缺錢的人也不好意思。但他們又缺錢,那就隻好去幹别的事掙錢了。這樣一來,有意願并且有能力從國外去救為奴魯國人的人就會變少,我們還怎麼移風易俗呢?民衆又怎麼能夠跟着我們學呢?
圖源:微頭條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蘇德超
儲殷評論到:我看了一下這封公開的求職信,大緻上是辛教授沒有評上北大的博雅教授,覺得北大對自己不公。
老實說,大學校園早就内卷的厲害,評獎、當官、課題、職稱,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早就是常态。内卷的結果就是标準越來越高,本科學曆、留學經曆、 論文檔次、項目評級,林林總總,很多時候設立标準的意義,就是為了卡人而不是選材。活在這種内卷中,憋悶委屈與煩躁不安是每個人的常态。每個人都必須去幹很多自己認為毫無意義的事情,荒唐的是很多事情不僅僅是自己覺得問題,就連考核者也認為是毫無意義的。
大學老師在通常情況下就是論文民工,這幾年又異化成為項目民工。而這些論文、項目許多又根本隻是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的碼字。所有的目的其實不過就是為了提高待遇。
圖源:微頭條 儲殷
黃日涵副教授:老儲這人說話就是損,他覺得自己是野豬哪吃蕨麻,喝山泉水,可以圍欄外刨食,不用看領導眼色,這種人領導最讨厭他了。一開始, 老儲還比較在乎申請點課題,增加點工資獎勵,後來忽然有一天他和我說,如果你在外頭山珍海味吃慣了,你還在乎單位給你多夾了兩塊排骨嗎 ?
一下把我問懵了,确實當你有各種途徑可以自食其力的時候,那點小恩小惠早就放下了。他就不必成天看别人臉色了,既不想升官也不想發财,無欲無求,就可以過的很自在了,原因在于他有自食其力的本事。
圖源:微頭條 黃日涵副教授
再度回應熱議
1 月 3 日,辛德勇再度發文《晨思錄之八十七——我與北大》,回應熱議:
" 感謝這兩天很多朋友的關注,我在北大工作十九年了,我感謝北大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條件,知恩圖報我也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但北大相關管理者沒有對我的付出和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和對待。反複溝通近三年,還是無人理睬。既然如此,我也隻好試試有沒有地方會給我相應的承認 ......"
圖源:辛德勇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