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汽車供應商合計已宣布裁員 5.33 萬人,小型企業直接面臨破産危機
文|王靜儀 呂宜函
編輯 | 施智梁
德國的格哈迪塑料技術公司近期宣布破産。這家汽車零件供應商擁有 1500 名員工,爲豪華汽車品牌奔馳生産著名的三芒星标志,成立于 1796 年。
經曆長期的成本上漲和需求萎縮後,2024 年 11 月 25 日,德國法院對格哈迪塑料技術公司開啓破産程序。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2024 年 11 月德國申請破産企業數量與去年同月相比增長 12.6%。除 2024 年 6 月(+6.3%)外,自 2023 年 6 月以來同比增長率一直處于兩位數區間。
歐洲汽車供應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在 2024 年 11 月發布的行業調查顯示,由于需求減少,60% 的供應商預計未來 12 個月收入将下降。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統計,2024 年歐洲零部件制造商已宣布裁員 5.33 萬人,其中大部分在德國,這個數字比工廠停工、門店關閉的新冠疫情期間還要多。博世、采埃孚作爲全球第一第二大汽車供應商,都已公布至少幾千人的裁員計劃。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數據顯示,汽車産業爲德國創造了 78 萬個就業崗位,2024 年的裁員規模,相當于 7% 的德國汽車業從業者正在或馬上要另謀出路。
01 汽車供應商紛紛裁員
梅賽德斯 - 奔馳轎車格栅中央的三叉星車标,堪稱德國汽車業的代表。制造它的格哈迪塑料技術公司,如今卻已宣告破産。格哈迪公司爲奔馳、奧迪和其他汽車公司生産汽車零部件,包括徽标和散熱器格栅。
随着汽車制造商大幅削減産量以應對銷售疲軟和向電動汽車的艱難轉型,供應商正苦苦掙紮,艱難求生,小型企業直接面臨破産危機。
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在 2024 年 11 月的一項調查顯示,低需求、高成本和日益增長的競争壓力,将許多德國公司推向極限,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面臨破産風險,其中破産風險最大的是制造業。
以大衆汽車集團爲代表,德國大型汽車制造商正在加快裁員和降本的步伐,大衆集團宣布計劃未來将裁減逾 3.5 萬名員工,約占該公司員工總數的 25%。而零部件企業的寒意更凜然,前幾大供應商都已宣布大規模裁員。
德國博世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在 2024 年 11 月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年裁減汽車部門多達 5500 個工作崗位,另外還将減少約 1 萬名員工的工作時間和薪酬。
博世公司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将在全球裁員 5500 人,其中将在德國裁減 3800 個崗位,集中在智能駕駛技術以及車輛軟件部門。與此同時,德國各地工廠的員工大多簽訂 38 或 40 小時的合同,他們的工作時間将減少到 35 小時,相應的薪酬也将削減。
德國采埃孚公司是僅次于博世的全球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在 2024 年 7 月宣布,到 2028 年年底,德國員工人數将陸續減少 1.1 萬 -1.4 萬人,約占當前德國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
作爲全球前五的汽車供應商,德國大陸集團在 2024 年初正式啓動了裁員計劃。本次裁員将占全球員工總數的 3.6%,約爲 7150 人,其中包括 1750 個研發崗位,以及 5400 個行政管理崗位。大約 40% 的裁員将發生在德國,計劃 2025 年底前完成。
爲什麽?企業和協會都認爲,德國汽車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速度慢于此前預期。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主席、舍弗勒集團汽車科技事業部首席執行官馬迪斯 · 青克在接受采訪時直言,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局面," 許多企業砸下重金投資,期待電動車銷量會大幅成長,但這種情況并未發生 "。
2024 年 1 月 -10 月,德國純電汽車銷量爲 31.18 萬輛,較去年同期的 42.46 萬輛下跌 26.6%。同期汽油車型和柴油車型穩步同比增長 2.8% 和 1.5%,此消彼長之下,德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從去年的近四分之一跌落至 19.8%。
由于歐洲的電費昂貴,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了純電汽車的銷售,未來短期也很難改觀。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做了一項調查,旗下隻有不到 50% 的汽車供應商相信,未來 12 個月内純電汽車銷售還會增長;而高達 65% 的供應商認爲,到 2030 年,純電動車的滲透率也會将保持在 50% 以下。
02 德系車企在華陷入苦戰
危機不僅來自德國本土,更來自全球汽車産業的巨大變革。2019 年以前,中國都曾是德系車企最重要的市場,曾經輝煌的德系車企,如今卻在中國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奔馳、寶馬和奧迪作爲德系車企豪車代表,在中國的銷量都有 10% 左右的下滑。2024 年前九個月,奧迪中國銷量爲 47.7 萬輛,同比下滑 8.5%;奔馳銷量下降 10%,至 51.2 萬輛。
下半年主動退出價格戰的寶馬壓力更大,2024 年三季度在華銷量從 21.07 萬輛跌至 14.78 萬輛,同比下降近三成。2024 年前九個月,寶馬在中國累計銷量 52.4 萬輛,下跌 13%。
以大衆爲例,從第一輛桑塔納落地中國,大衆幾乎壟斷了中國的中端汽車市場。但近年來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大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19% 跌至 2023 年的不足 12%。
大衆汽車集團 2024 年前三季度在中國的銷量是 205.6 萬輛,同比下降幅度超過 10%。
歐盟實施的 2035 年起禁止燃油汽車的新規,以及從 2025 年起實施的高額碳排放罰款,使得所有車企被迫押注電動汽車。
德系車企積極向電車靠攏。寶馬、奔馳、奧迪等從 2021 年開始就掀起了一場電動汽車風暴,紛紛推出新車型。當衆人紛紛猜測新能源市場是否因爲這些老牌車企大洗牌時,德系車企卻沒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複制以往成功。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前十個月,歐盟純電動汽車銷量下降了 4.9%,其中德國的銷量下降近 27%,2024 年 10 月,大衆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份額是 1.5%。
同期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快速增長。2024 年 1 月 -11 月,中國汽車銷量爲 2032 萬輛,相比去年前 11 個月,銷量增長 5%。
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本土車企正在迅速瓜分市場。2024 年 1 月 -11 月電車銷量排行前十名的車型,有八個都來自比亞迪,而寶馬 i3 銷量排名 50,大衆出品的 ID.4 CROZZ 則已經排到 60 名開外。

疲軟的銷量,直觀反映在營收和大幅下降的利潤上。
2024 年三季度,寶馬集團營收約爲 324.06 億歐元,同比減少 15.7%,淨利潤爲 4.76 億歐元,同比減少 83.8%;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财報營收約爲 345.28 億歐元,淨利潤爲 17.19 億歐元,同比減少分别爲 6.7% 和 53.7%;大衆汽車集團期内營收同比微降 0.5% 至 784.78 億歐元;淨利潤 12 億歐元,同比減少 69%。
值得關注的信号是,德系車企的利潤降幅明顯高于營收降幅,僅三季度淨利潤合計相較 2023 年同期減少了 44.8 億歐元。這源自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電動化轉型帶來的高研發成本等多方面原因。
" 最新的數據是一個明确的警鍾。汽車行業作爲歐洲經濟的基石,正面臨一個轉折點。爲了保障就業,加速雙重轉型,并重新獲得全球競争力,我們需要重新校準監管。這意味着在制定二氧化碳标準時擁抱技術開放性,确保公平獲取車輛數據,總體上提升歐盟的經濟和競争力。"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秘書長本傑明 · 克裏格說。
他發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決定性行動,歐洲可能會失去其在汽車行業的領導地位。
責編:王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