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被紅火地讨論了大半個月,cp 線已經畫成 3D 鋼絲球了,但要說最香的,還是妲己和姜王後。
袁泉的姜王後,本來是不容易出彩的。
纣王與哈基米妲己身上都有革新的亮點,這部氣質極男性的電影,重點讨論的也是父子關系,而非母子。
姜王後就有點不尴不尬。
但袁泉又一次發揮了 " 不怕讓戲 " 的美德,這一讓,反而使這個背景闆角色亮起來了。
餘華看話劇版《活着》時,曾評價袁泉:" 她從不與人搶戲來增加自己的光彩,而是沉浸在自己的角色裏。或者說那個時候,角色就是她自己。"
她的戲,是以讓爲搶,以守爲攻。
給對手極大的發揮空間,非常迂回地、引導對方來調動自己。
姜王後和妲己共浴的這場戲,很容易淪爲扯頭花場面。
但袁泉的姜王後從頭到尾,眼神流露并沒有把妲己視爲女性,而是惹人愛憐的障礙物。又将自己塑化成義理的利器,以此殺妖。
同樣,妲己也是用一種動物的好奇,甚至是越過主人纣王的強烈好奇,趕上前觀摩人類女性的眼神和姿态,邀請王後同修。
雖然袁泉是冷着處理的,但對手的層次,觀衆的熱情,都被她調動起來。
柏邦妮曾用一個詞形容袁泉,沉金冷玉。
之所以恰如其分,是它既包括有天成的質素,也有漸成的光華。
袁泉很小就開始學鋼琴、舞蹈、戲曲。
11 歲的時候,因湖北提倡振興京劇,袁泉以全省第一的成績,進入北京中國戲曲學院附中代培班,學習京劇花衫。
這是一個綜合性質的新型旦角行當,集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特點。
比如名劇《貴妃醉酒》裏的楊貴妃就屬花衫,性格比青衣活潑熱烈,比花旦大氣莊重,身段上又比二者吃重。銜杯、聞花、卧魚等一系列動作都很考功夫。
雖然最終沒有在梨園行發展,但這段學習經曆對袁泉的身形工架有很好的塑造。
▲ 袁泉《霸王别姬》劍舞
持重、撐得起又夠靈活,不端着。連郝蕾都一度感慨,袁泉對形體的控制我達不到。
另一方面,戲曲學習對眼神的鍛煉,也是有益的。
戲曲彩唱,扮上後不宜做大表情,精氣神的傳遞都要靠眼睛,如何做到有情有緒,同時還不眼風亂飛,是門功夫。
袁泉在《大上海》裏的經典回眸,又精準,又有餘味。
用流光溢彩形容都顯得太輕浮,确實隻有沉金冷玉才恰當。
赤澄爲金,本色天然。美石爲玉,兼有玉的溫潤與石的冷硬。
難怪對手周潤發都感慨:這個眼神險些有點接不住,她真是實力派演員。
而袁泉的實力,其實正在于,每段經曆都在她最後呈現的結果上,有自然的折射。
可以被清晰感知到。
放棄學京劇後,袁泉考入中戲,成長于觀衆如雷貫耳、學生聞風喪膽的中戲 96 班。
這是一個 17 人的班級,最後出了章子怡、劉烨、秦昊、秦海璐、袁泉、梅婷、曾黎、胡靜、張彤、陳明昊等知名演員。
然而,一張關于 96 班學風不佳,停課整頓的報告,卻在坊間廣爲流傳。
确實,雖然對誰是班花,每位同學的說法不一;但回憶起在 96 班交功課的日子,每位同學都是一緻地叫苦連連,人均想退學。
▲ 96 班金钗
當時,他們時不時就要出小品,交作業。作業内容其實有些超出表演方向,需要在一個個虛無框架裏建構故事和自己的角色。
包括舞台、服化道也要自己設計處理。
劉烨被逼到不想念了,想回長春複讀高四。
章子怡因爲出不了小品,和同樣上了甄别名單的劉烨抱頭痛哭。
最後付諸玄學:給我一個夢吧,讓我夢到明天那個小品該是什麽。
結果是沒有夢,搞玄學不成功,于是感慨,我到底爲什麽選擇學表演呢?
秦海璐當時一門心思要嫁人,所以想拿到一個好文憑,交不出作業想退學又不敢退。
袁泉更是表示,學業壓力太大,進校第一個月,就被打趴下了。
其實她進校前還是被當尖子的,老師爲了說服她父母讓她進中戲,甚至寫了長達六頁紙的勸導信。
進校後,她的形體控制自不用說,台詞表現也是排第一的。
但是聲樂課倒數,考驗 " 無中生有 " 能力的小品,也讓她大爲頭疼。
和還能一起傾訴一起哭的劉烨章子怡不同,内向的她,選擇狂吃來緩解課業壓力。
結果體重暴增,她沒錢買減肥藥,隻能和張彤集資拼一瓶吃,亂吃藥的副作用讓兩人吐完就暈,暈完再吐。最後她幹脆每天晚上穿着減肥褲,一個人跑到安定門大喊發洩。
孤靜的性格,讓她非常抗拒集體活動。
班上組織出遊,她爲了不參加,跑去醫院說自己得了針眼,讓醫生好歹給自己眼上貼個膏藥,好請假。
本來就社恐,上半學期分宿舍還被分到與 93 級學姐同宿舍,她睡在上鋪,有次晾衣服晾在了床沿,被學姐直接扔回給她。
她委屈得趴在床上哭。
雖然十一歲就一個人獨立生活,但融入集體,還是讓她覺得困難。
所以她後來回憶起來,直言進中戲的前半年,一直覺得天空是灰的,走路永遠低着頭。
這種灰色氣壓一直籠罩到畢業答辯。
這個被稱爲 " 每個表情都像在演我 " 的答辯現場,扶額冥想的劉烨、曾黎,冷漠放空的秦海璐、胡靜 …… 每位同學都是一副麻了的狀态。
而袁泉,因爲念論文的時候吃了螺絲,合紙等老師發問時,都快哭了。
磕磕絆絆,大家總算畢了業。
然而不得不說,這片 " 灰霭 " 的籠罩,才是真正塑造袁泉及同學演藝觀念的關鍵。
第一年嚴格的甄别期,讓他們告别了三位同學,也不得不大量吸收各類作品,再轉化爲自己表演的養分。
從單純的愛好表演,到克服障礙去表演。
從跳舞、唱歌等藝技的展示層面,到真正綜合性地理解表演。
包括在拿到極單薄的角色時,如何構建出立體和細節的血肉,并産生信念感。
這些苦功,都不是白下的。
來到真正的試煉場的袁泉,當然不是沒有過無聊作品、無趣角色。
她的戲路也并非什麽都行,百無禁忌。
太熱烈、太跳的角色就不合适她。
雖然氣質含蓄沉靜,但深邃淩厲的眉眼輪廓,也讓她的古裝有些違和。
▲ 《有情鴛鴦無情劍》
2000 年的《藍色愛情》,雖然劇情稀碎,但在袁泉個人調性的塑造上,是絕佳的啓迪。
古典詭秘的 drama 意味和清靈的輕文藝感相融合,幾乎完整拼就年輕時的袁泉符号。
▲ 《藍色愛情》
直到《我的前半生》大爆,以幹練熟女姿态回歸的袁泉,實現了自我打破。
雖然因爲唐晶這個大流量角色,袁泉一度被寫成滑稽的 " 大器晚成 "。
但從某個角度上想想也算成立。确實,如果不是年紀和沉澱到這,過去的袁泉,即使思想上有體悟,氣質也未必有當下這份放脫。
作爲 96 班知名演員裏唯一長期活躍在話劇舞台上的演員,她雖然有過不少舞台作品,并都爲之付出了心力——
突破心理障礙的《狂飙》,斷了鎖骨的《趙氏孤兒》,出圈的《簡愛》,被賴聲川誇贊的《暗戀桃花源》;
▲ 袁泉 話劇 《簡愛》
但每部作品的表達也都有當時年齡階段的障礙和局限。像她所說," 契诃夫的一些話劇,必須是四十歲以上的臉才能演的。"
所以她不會恐懼 " 大齡 " 和 " 大齡角色 ",會更愛自己四十幾歲的臉。
排《簡愛》時,合作的王洛勇說她不愛說話,一天到晚靜靜地琢磨戲,甚至排練散場,也要和人在門口對詞。
但如今的袁泉,經曆了 " 唐晶 " 所帶來的大衆流量,依然熱忱于表演,狀态上卻明顯更自如,更打開自己了,相信這些也都能夠反饋到作品裏。
這是袁泉的一個本質優點,雖然冷僻,但并不回避。總是有讓當下經曆在自己身上彰顯的勇氣和淨化解決的能力。
這也是她從求學到實戰,再到達成一定事業,似乎狀态一直很封閉,卻始終能讓事态趨向好的方向的原因。
包括她和夏雨的愛情與婚姻,這次随着熱搜再度受到關注。
許多人忙于塑造神話,也有許多人忙于戳破神話。
陳年八卦衆說紛纭,但很少有人提到,這對夫妻相較于内娛不缺的 " 明星夫妻 ",至今還都可以說是一對 "演員夫妻"。
校園愛情、人到中年,兩人對表演的追求,仍然能朝向一個很好的共同方向,低調務實、不被忽視。比起手牽手上綜藝秀恩愛,這次以配角身份在《封神》同框,反而更能讓人相信他們婚姻的狀态——
或者說,是婚姻内的兩人的狀态,真的不錯。
高跟踢踏,飛揚果決,是一種戲劇化的 " 大女主 "。可以靠表演完成。
泉眼無聲,自成一體,卻總能劃出一片好的氛圍,刺激出良性的東西。
也未嘗不是一款 " 泉式大女主 "。如今看過潮起潮落,倒越來越羨慕這種不疾不徐的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