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張靜波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1886 年 5 月,美國藥劑師彭伯頓試制出一種糖漿,取名可口可樂。
這種神奇的糖漿,在商人阿薩 · 坎德勒的苦心經營下,逐漸征服全世界,并成就了世界首富巴菲特的神話。
100 多年後,一個年輕人,立志要做中國的可口可樂。
水,是印鈔機。
這句話,在商業史上,被屢屢應驗。
前有世界首富巴菲特,蟄伏可口可樂數十年,獲利不菲。後有李經緯創辦健力寶,養活一座城市,宗慶後創辦娃哈哈,成就一代首富。
但他們,更多是靠加工水緻富。
要論純天然、原生态,恐怕沒幾個比鍾睒睒及旗下的農夫山泉更專業。
一句 " 我們不生産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讓農夫山泉把大自然變成印鈔機,也讓鍾睒睒問鼎中國首富并持續連坐。
而在今年,這位首富又靠賣樹葉,賺瘋了。
"22 層所有售貨機的東方樹葉,都被我喝斷貨了。"在網上,像這樣嘚瑟的網友,如今并不少見。
今年以來,這種叫東方樹葉的飲料,風靡大江南北,成爲現象級産品。而它背後的操盤手正是鍾睒睒。
很多辦公室白領,尤其是中年男人,如今最大的愛好之一,就是囤貨。車子後備箱、辦公桌下、家中冰箱裏……成件成件的東方樹葉。
有網友表示,東方樹葉越喝越上頭,甚至有人發狂道:" 我的每一天,都不允許沒有東方樹葉。"
不止中年人,很多年輕人也迷上了東方樹葉。
在小紅書上,相關筆記多達 1 萬餘條。愛玩的年輕人,還創造了各種花式喝法,比如配牛奶、紅酒,等等。
随着大量人群的湧入,超市、便利店的東方樹葉,貨源告急,全國多地斷貨。
抖音上,很多零售店吐槽進不到貨。有商家表示,已經斷貨兩個月,來貨一兩件又沒了,又得等。
火爆的銷售,反映在 AC 尼爾森的數據上,就是: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東方樹葉過去 12 個月增長近 70%,遠超茶飲料市場平均增速,是行業的 85 倍。
東方樹葉之所以火爆,原因之一,是配料表幹淨,隻有五項:水、茶葉、柑皮、維生素 C 和小蘇打。
2022 年底,新加坡政府曾對市場上銷售的飲料進行分級,東方樹葉以零含糖量,被列入最健康的 A 級。
憑借這一優勢,東方樹葉多年霸榜無糖茶飲第一,市場份額超過 50%。
然而,這樣一款賣瘋了的飲料,僅僅幾年前,還因爲口味寡淡,被消費者評爲中國最難喝的五款飲料之一。
2011 年,當鍾睒睒決定做東方樹葉時,整個無糖茶飲市場正處在艱難時刻。
那一年,統一旗下的茶裏王,苦苦掙紮七年後,因爲銷售慘淡,黯然退出大陸市場。作爲無糖茶飲鼻祖之一的日本三得利,同樣在中國市場上碰了一鼻子灰。
彼時,人們對一款飲料好不好喝的标準,隻有一個:甜不甜。
從最早的旭日升,到日後霸榜的康師傅,那些現象級的冰紅茶,無一例外都沿襲了這樣一條路徑。
然而,鍾睒睒偏偏不信邪。就在那一年,農夫山泉推出第一款無糖茶飲——東方樹葉。
爲了造勢,鍾老闆不惜重金,從英國請來著名設計公司 Pearlfisher,爲其包裝形象。
然而,現實很快就打了他的臉。
據推廣經理回憶,東方樹葉剛推出時,團隊冒着嚴寒酷暑,在各大商超搞試飲,結果應者寥寥。
即便有少數嘗鮮者,給出的評價,也大多偏負面。
在他們看來,東方樹葉就像隔夜茶一樣,味道寡淡。清華大學清新時報公衆号,在評測後形容:
" 東方樹葉和它的名字一樣,平淡無奇。"
2016 年,有網友評出中國最難喝的飲料 TOP5,東方樹葉赫然在列。
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這就是一款徹頭徹尾的失敗産品,早就該被砍掉。
但頭鐵的鍾老闆并不打算放棄,因爲在公司内部,有很多和他一樣的愛茶之人,内心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堅持做無糖茶飲,還原中國傳統茶的味道。
然而,情懷不能當飯吃。真正支撐鍾睒睒的是,上世紀 80 年代,無糖茶在日本的崛起,至今仍占據 80% 以上市場。
相比之下,中國無糖茶市場占比不到 10%,潛力巨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 作爲茶的故鄉,中國的茶飲料不該輸給日本。"對東方樹葉來講,目标就是幹掉三得利和伊藤園。
有人說,生産茶飲料是件簡單的事。但真正做好一款無糖茶,卻涉及諸多的工藝和技術,難度不小。
在消費者嘲笑東方樹葉難喝的十年間,鍾睒睒和他的團隊,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攻克這些技術難關。
單單讓一瓶茶飲不褪色,就殊爲不易。
茶在空氣中,由于氧化作用,味道會變淡,顔色變暗。要讓茶湯不變色,就要減少瓶裝水的氧化。
爲此,東方樹葉經過數百次實驗,獨家研發了一種瓶身抗氧化技術。
這種技術,讓東方樹葉敢于采用透明的瓶身包裝。而行業大部分競品,爲了避光,不得不全包裹瓶身。
傳統飲料行業,爲了保質、提鮮,大多使用了焦糖、香精、防腐劑等各種科技狠活,就連三得利也添加了茶粉。
這與鍾睒睒還原茶本味的初心,背道而馳。
爲了做出零添加的東方樹葉,早在十年前,他就不惜重金,從日本引進多條 log6 無菌生産線,實現了" 生産 100 萬瓶,不會有 1 瓶被微生物污染 "。
時至今日,國内大部分飲料企業,依舊夠不到這個門檻。
在一個看起來注定會失敗的産品上,十年如一日,堅持投入巨資,改進研發,這怎麽看都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但也就是在這十年間,中國飲料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源:數英 DIGITALING
随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家提倡低糖生活,無糖茶飲市場迎來快速增長。東方樹葉,憑借多年的厚積薄發,最終一鳴驚人。
東方樹葉的爆發,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在那之前,它被市場嘲笑了十年之久。用公司内部人士的話來講," 東方樹葉走過的路很坎坷。"
然而,早年間的鍾睒睒,并非長期主義者,而更像一個追風口的投機者。
出身浙江日報社記者的他,種過蘑菇,賣過窗簾,養過對蝦……甚至,還在房地産爆發的年代,下海南淘金。
1991 年,他憑借自己的人脈,成爲娃哈哈在海南和廣西的總代理。
在發現不同地區存在價差後,善于算計的他,把海南低價的娃哈哈,賣到廣東,從中賺取差價,結果惹惱宗慶後,被掃地出門。
之後,他又盯上龜鼈丸生意。
從 1988 年辭職下海到 1996 年,八年間,愛折騰的鍾睒睒,先後嘗試了很多生意,盡管有過不錯的斬獲,但始終未能做久、做大。
事業的受阻,逼着鍾睒睒反思自己的生意邏輯。
在中國商界,鍾睒睒有着" 獨狼 "的外号。他爲人低調,在問鼎中國首富之前,其名字鮮爲人知。
自負、不合群,是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對此,鍾睒睒也不介意,直言自己不喜歡喝酒,不喜歡打交道,沒有阿谀奉承的習慣。
" 真正沉下來研究的企業家,是不想多說的。"
相比其他企業家忙于應酬,鍾睒睒更願意伏案思考。最終,他找到了自己的長期事業:做一個大自然的搬運工,開發純天然飲品。
1996 年,農夫山泉成立,剛開始生産純淨水,後來專注天然水。
爲了尋找水源,鍾睒睒和他的團隊,常年奔波在深山老林,最終在全國布局了浙江千島湖等十處優質水源。
這些水源,每一個從尋找、立項到建成投産,周期都極爲漫長。
在建立吉林長白山水源地時,農夫山泉整整花了七年時間。光是尋找水源,勘探師就先後 78 次深入長白山森林腹地。
在快節奏的今天,農夫山泉的行爲常常不被人理解。在同行眼中,這種放着大城市便利的交通條件不用,舍近求遠的做法,無異于自取滅亡。
但鍾睒睒并不覺得孤單,目标一旦笃定,内心始終堅定。
在做鮮榨橙汁時,由于臍橙加工後有苦味,冷榨技術更是難上加難,許多設備廠商都拒絕報價。
鍾睒睒沒有辦法,硬着頭皮自己上,在與大學研究院聯合研究,虧了九年之後,終于拿出一瓶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果汁。
2011 年推出東方樹葉前,農夫山泉曾推出過一款低糖茶飲——農夫茶。由于茶知識儲備不足,消費者對該産品并不買賬,被迫停産。
知恥後勇的鍾睒睒,此後花重金,招募了一批茶學碩士、博士,沉澱數年,最終推出了東方樹葉。
最初幾年,生意慘淡,即便旺季,一周也隻生産兩天,整個無菌團隊幾乎無事可做。
當時的情況是,很多大品牌都做了無糖茶,但由于市場不景氣,很快退出了。鍾睒睒并沒有砍掉這款不賺錢的産品,而是選擇了慢跑。
在農夫山泉内部,曾将自己定義爲孤獨的慢跑者。這種慢跑,在崇尚唯快不破的今天,顯得格外另類。
然而,這個慢跑者,因爲十年如一日,專注于賽道,最後反而成了領跑者。對此,網上有人這樣評價鍾睒睒:" 鍾老闆站在未來,等了消費者 10 年。"
東方樹葉在無糖茶飲市場上的爆發,生動诠釋了一條商業規律,乃至人生哲學:
" 忍一時的寡淡,才能喝出其中的滋味。"
THE END
華商韬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東方 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