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醫曜
在已發布的半年報中,有兩家公司以膏藥爲主業的公司引起了較大的關注。
九典制藥,營收 13.66 億元,同比增長 12.19%,淨利潤 2.84 億元,同比增長 43.77%;羚銳制藥,營收 19.06 億元,同比增長 12.07%,淨利潤 4.13 億元,同比增長 30.3%。
這樣的業績表現如果還算稀疏平常的話,再拉長時間線來看,前者連續 10 年營收正增長,淨利潤連續 5 年保持 30% 以上增長,後者連續 14 年營收正增長,淨利潤則是連續 7 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中間還跨越三年疫情。
連年增長的業績,自然帶動公司股價持續上行。九典制藥上市 6 年,股價較發行價上漲超 7 倍;羚銳制藥上市 24 年,市值從 19 億增長至近 140 億,近五年漲幅超 350%。
如今這樣的醫藥寒冬中," 膏藥 " 卻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牛市。
01 膏藥是門好生意
這樣 " 逆天 " 的業績表現背後,依靠的正是 " 膏藥 " 銷售的持續放量。
所謂膏藥,藥學名稱是 " 橡膠膏劑 ",也叫 " 透皮貼劑 "。它是由藥材提取物、藥物與橡膠等基質混勻後,塗布于布上的外用制劑,它既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外治療法,也是一種現代透皮給藥制劑,能将活性成分(藥物)透過皮膚遞送至局部組織或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作用于全身。
在國内,膏藥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中藥貼膏劑一般作用于局部鎮痛抗炎領域,适應症主要包括骨關節炎、肩頸疼痛、腰痛、骨質增生、風濕病、急性挫傷、扭傷、跌打瘀痛、落枕以及肌肉勞損等。
無獨有偶,随着技術進步現代化透皮貼劑即化藥貼膏的應用範圍逐漸拓展,除了鎮痛消炎領域,還被用于絕經引起的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縮症狀、阿爾茨海默病、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重度抑郁症、慢性疼痛的控制、惡心和嘔吐的預防、預防心絞痛等領域,是除口服、注射外的第三大給藥機制。
看似 " 不起眼 " 的膏藥,相比于口服、注射,透皮給藥的機制,具有無肝髒首過效應、避免胃腸道破壞、毒副作用小、藥效持久、使用方便等優點。因此,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市場,對于跌打損傷等骨科疾病,膏藥尤其受中老年患者的偏愛,而非止痛藥。
根據中金公司數據,2023 年我國藥用貼膏劑行業市場規模約爲 204 億元,其中中成藥貼膏市場規模爲 135 億元,占比總市場比例的 66%;化藥貼膏劑占比逐年增長,由 2020 年的 26% 提升至 2023 年的 34%。
圖:中國外用貼膏劑市場規模,來源:中金公司
相較于動辄投資十年、十億美元的創新藥,膏藥行業的研發成本低,風險也相對較小。中藥貼膏龍頭羚銳制藥位于大别山腹地,最早僅是一個扶貧項目,靠着 25.8 萬元貸款成立,但其生産的麝香虎骨膏卻累計銷售超過了 100 億貼。
另一方面,膏藥産品的特點決定了患者主要通過藥店等 OTC 終端購買,從一定程度避免集采等政策性風險的影響,也給了膏藥企業充分的漲價底氣。2021 年羚銳制藥就對壯骨麝香止痛膏、傷濕止痛膏、關節止痛膏分别提價 0.1、0.05、0.1 元 / 貼。看似漲價不多,但由于中藥貼膏單價較低,漲價幅度其實不小,如壯骨麝香止痛膏在京東藥店的售價僅爲 0.5 元 / 貼左右。
傳統中藥貼膏單價雖然便宜,可是産品毛利率卻不低,2023 年羚銳制藥以 73.29% 的超高毛利率水平在中藥企業中名列前茅,其中貼劑産品的毛利率高達 75.68%。化藥貼膏單價比傳統貼膏高出幾十倍,毛利率同樣不低,龍頭企業九典制藥藥品制劑的毛利率達到 82.55%。
研發風險小、不受集采影響、不低的毛利率,造就了膏藥連年增長的神話。
02 兩個龍頭的狂歡
盡管膏藥行業有着種種優勢,但有時候優勢其實也是劣勢。
研發風險小對應的就是技術門檻低,資産投入小,傳統中藥膏藥産品同質化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内生産麝香壯骨膏、關節止痛膏、傷濕止痛膏、狗皮膏、傷濕祛痛膏的廠商就超過 200 家。
如此内卷的市場中,羚銳制藥、奇正藏藥、雲南白藥是中藥貼膏領域的 TOP3。2023 年羚銳制藥貼劑收入達到 20.5 億元,超過奇正藏藥的 14.2 億元,成爲中藥貼膏市場的領頭羊。在中藥貼膏 TOP20 品牌中,羚銳制藥有 6 個産品上榜,數量排名第一。
其中,核心産品通絡祛痛膏作爲獨家産品,入選《國家基藥目錄》《國家醫保目錄》,年銷售額超過 10 億元;" 兩隻老虎 " 系列四個産品在同類産品中的市場占有率均爲第一,2022 年壯骨麝香止痛膏、傷濕止痛膏、關節止痛膏、麝香壯骨膏的市場占有率分别爲 92.59%、48.36%、39.28%、30.68%,2023 年合計銷量超 10 億貼,穩居龍頭位置。
圖:羚銳制藥産品一覽,來源:浙商證券
與中藥膏藥相比,化藥貼膏領域競争則要小得多。由于工藝複雜、研發難度大、技術壁壘高,國産産品多爲仿制日本非甾體抗炎藥凝膠貼膏,且至今僅有 6 款化藥凝膠貼膏上市。
這意味着,在化藥貼膏這個市場裏,隻要突破了技術壁壘,便有望成爲一款 " 重磅炸彈 "。而在這僅有的 6 款上市産品中,九典制藥一家就占了兩款,分别是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和酮洛芬凝膠貼膏。
圖:國内已上市化藥貼膏一覽,來源:東吳證券
2017 年,在突破了交聯架橋、水凝膠體系的經皮給藥制劑滲透等相關技術壁壘後,九典制藥成功上市了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2021 年— 2023 年,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銷售額分别達到 8.49 億元、13.03 億元和 15.47 億元,讓九典制藥率先成爲化藥貼膏領域的龍頭。
2023 年,九典制藥再次拿下酮洛芬凝膠貼膏國内首仿,并在年底成功納入醫保。這款鎮痛領域的産品,是日本銷量最好的外用制劑産品之一,2022 年的市場規模達到 16 億元,可替代傳統貼膏劑,有望成爲其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盡管技術路線不盡相同,但在國内這個愛膏藥遠超止痛藥的市場,兩大膏藥龍頭均受到了投資者熱烈的追捧。九典制藥股價從 2020 年 6 月開啓單邊上漲模式,到 2024 年,四年最高上漲 469%;羚銳制藥在相同的時間段,累計上漲幅度超過 350%。
不過,雖然膏藥市場需求一直存在,但是整體市場規模并不大、增長空間有限,随着競争者的增加,蛋糕自然也就越分越小。爲了保證自身在激烈競争中的領先身位,羚銳制藥的銷售費用常年保持在 10 億元以上,2023 年達到 15.04 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僅爲 1.1 億元。雖然銷售費用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比例的絕對值也在 45% 之上。
圖:羚銳制藥銷售費用與總營收,來源:錦緞研究院
化藥貼膏方面,整個市場的競争也在逐漸加大,目前僅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就有 16 家正在申請仿制藥注冊,酮洛芬凝膠貼膏也有兩家在研,其中南京海納正在進行 III 期臨床。
由此可見,即使身處膏藥牛市,但投資者卻依然應該警惕其中的變盤風險。
另一方面,股價持續暴漲之後,兩大龍頭股東也不約而同地開始減持套現。羚銳制藥實控人分别于 2023 年及 2024 年大幅減持套現近 4 億元,其董事、監事也在今年 3 月披露了減持股份計劃;九典制藥同樣也在 8 月發布減持公告,高管減持不超過 19.37 萬股,而此前其主要股東就曾因持股變動達到 5% 時未及時披露并停止交易,被深交所下發了監管函。
春江綠水鴨先知,股東、高管頻繁高位減持套現,此中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03 資本市場沒有感同身受
在投融資領域,膏藥、創新藥雖然同屬于醫藥闆塊,但二者背後的底層邏輯實際上有着天壤之别。
與羚銳制藥、九典制藥三年來的一路高歌猛進不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創新藥在 2017 年左右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在 2021 年達到發展高峰後,突然步入了資本寒冬。
寒冬中的創新藥,尤其是國内創新藥企融資陷入困難,不少創新藥 Biotech 不得不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砍掉有潛力的研發管線,以此來斷臂求生;還有很多有潛力的公司,通過 "NewCo" 的方式,與一家機構造殼融資,以期獲得可貴的現金流。這些能夠生存下來還算好的,更多的 Biotech 融資不順利,管線沒人要,最終恐将面臨出局的窘境。
之所以投資者對創新藥熱情如此之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創新藥投資風險太大,國内資本缺乏耐心。"10 年 10 億美元 " 不僅是說創新藥研發的不易,更凸顯了創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失敗風險高的特點,在國内醫保支付意願不強的背景下,資本選擇避險也是在所難免。
與之相對,膏藥擁有免疫集采的 OTC 屬性,其産品的本質邏輯更傾向于消費品。各家公司擁有獨家定價能力,隻要銷售策略制定得足夠好,就能源源不斷地産生可觀的現金流。因此從投資角度考慮,膏藥生意模式是比創新藥更成熟的。
隻可惜醫藥除了是一門生意,更是國民健康的未來。生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能賺錢的就是好生意。但創新藥卻存在專利壁壘,沒有前期充足的研發投入,是很難在全球占據一席之地的。
貪圖小利,必無遠謀。我們充分肯定膏藥這門生意的價值,但如果所有人都去搞膏藥了,那麽這個賽道還能如此光芒嗎?創新藥研發,需要一些情懷,很多時候,創新藥投資者還是傻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