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雲
最近一段時間,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頻頻現身,引發了外界諸多關注。2 月 11 日,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身穿黑色夾克現身阿裏杭州園區。參觀了閑魚和阿裏智能信息事業群。
緊接着,2 月 13 日,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來到湖南長沙,參觀了長沙縣的盒馬鮮生星沙萬象彙店。
在此前一段時間,由于 DeepSeek 大火,關于杭州城市科技競争力的讨論正如火如荼。談及杭州,阿裏巴巴自然也是不能繞過的一家互聯網巨頭。此次馬雲先是現身阿裏巴巴園區,自然也在向外界傳遞的某些信号。而随後前往長沙,更多體現了馬雲個人的一種态度。
走訪長沙的寓意
馬雲來到長沙盒馬門店,确實有些出乎意料。不少人因此回憶起 2017 年馬雲參觀盒馬門店的情景。當時馬雲手拿海鮮産品一臉笑容,陪在身旁的還是侯毅。盒馬作爲新零售的标杆産物,如今侯毅已經離開,而新零售戰略也已翻篇。
馬雲來到盒馬,不少業内人士認爲對于盒馬是一種鼓勵和肯定,至少盒馬近期應該不會再被出售了。不過對于馬雲來說,走訪長沙盒馬,應該不意味着要重新拾起新零售,或許長沙之行包括下面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長沙是新消費之都。在 2021 年新消費投資火熱之際,當時 VC 圈有一句話說,沒有去過長沙的投資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看新消費的。長沙近年出現了不少新消費代表品牌,一直是新消費的前沿陣地。
更重要的是,在 2025 年,提振消費正在成爲當下國家戰略層面最重要的着力點。在 2024 年底的中央經濟會議上,會議确定了明年九大重點任務,其中 "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内需求 " 是首要任務。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 " 主引擎 "。 2024 年,在消費品以舊換新及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帶動下,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爲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有效支撐。 2024 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 44.5%,拉動國内生産總值增長 2.2 個百分點。
提振消費是個系統工程,從國家政策層面,會有發放消費券等具體措施。而對于企業來說,更重要的仍舊是洞察消費者行爲變化,把握消費趨勢。從這個角度來看,長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消費行爲市場變化的窗口。
另一方面,馬雲卸下阿裏巴巴公司職務後,給自己的定位是,鄉村教師代言人、農業科技愛好者和全球可持續發展倡導者。其中,農業問題是馬雲關注的重點。2023 年 7 月,一家名叫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家以從事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爲主的企業。而該公司控股股東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爲馬雲間接持有。
盒馬鮮生的主要産品聚焦在生鮮食品領域,而生鮮産業鏈的上遊就是農産品的源頭産地及相關産業。從這一點來說,盒馬鮮生仍舊對于馬雲的農業科技版圖有現實意義。

馬雲在長沙
用技術解決現實問題
馬雲自 2021 年從阿裏巴巴集團董事會卸任職務後,逐漸淡出商業一線,不再過問具體業務決策。過去三年他有一些公開活動和言論,更多聚焦于社會問題。這也反應了他思考問題的一些方向轉變。
十幾年前,當和阿裏巴巴比肩的騰訊推出微信紅包時,馬雲曾經在内部表态,稱之爲偷襲珍珠港事件。這個話雖然有些調侃,但是也反應了當時的一種心态,骨子裏是很強的商業競争意味。
2023 年 11 月,阿裏巴巴一位員工在拼多多市值接近阿裏時,在内網發表感歎,引發了廣泛讨論。馬雲以 " 合夥人馬雲 " 的身份回帖表示:" 我更堅信阿裏會變,阿裏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裏。AI 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要祝賀 pdd 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誰都牛 x 過,但能爲了明天後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願景,阿裏人,加油!合夥人馬雲。" 此時馬雲的心态顯然已經有了些變化,并強調了 AI 電商的重要性。
2023 年 11 月,阿裏巴巴 CEO 吳泳銘公布了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 1688、閑魚、釘釘、誇克,這些戰略級創新業務的遴選标準如下:具備足夠巨大的市場空間;具備獨特的市場定位;符合用戶需求趨勢和集團 "AI 驅動 " 戰略。
而此次馬雲現身後,已經參觀了誇克和閑魚。而 1688 則剛推出了 " 産業帶強勢複蘇 " 招商活動,并發布五大 " 破卷 " 舉措,旨在幫助中小廠商尤其是廠二代接班的工廠走出内卷困境。本次招商聚焦産業帶源頭廠商,重點扶持具備數字化轉型、AI 技術應用及跨境能力的 " 專精特新 " 企業,尤其關注小單快返和輕定制能力突出的代工廠。
從馬雲近幾年的言論看,他更多是從全局視角來看商業。比如,提出未來的企業家需要擁有全局觀、未來觀和全球觀來面對未來的挑戰。這表明他對企業家如何應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有着深刻的見解。
再比如,2022 年在浙商大會上,馬雲強調:" 企業家不僅要會賺錢,更要解決社會問題。" 他鼓勵企業家關注環保、教育等長期議題。他認爲,未來的企業競争将轉向 " 社會價值創造 ",而非單純追求利潤。
一方面,馬雲看到了科技發展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強調,數字化時代 " 人性化 " 的重要性。他說:" 機器可以更聰明,但人類必須更有智慧。"
現在的馬雲,已經 60 歲。2023 年他接受采訪時表示:" 我現在更關注如何用前半生的經驗幫助更多人,而不是再建一個商業帝國。" 而馬雲核心的底層邏輯,仍舊是用技術來解決問題。隻不過這裏說的 " 問題 ",不光是商業的問題,不光是阿裏的戰略問題,也包括更爲廣泛的現實社會議題。(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 作者 | 房煜,編輯 | 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