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王者,請先入棺
誰能想到,咖啡店爆改的風竟然都吹到殡葬業了?!
今年 9 月,日本富津市老字号殡葬公司 Kajiya 開了一家" 入殓咖啡館 ",據說可以提供躺棺服務。
爲了讓迷信的東亞人毫無顧慮地躺棺,咖啡館設計了三款顔色的棺材:金色、綠色和黃色。
這款綠色的棺材,像極了我奶在炕上蓋的那床陳年大花被。
而金色的這款,隻能用土氣得雍容華貴來形容。
把顧客至上做到極緻的日本人,本着服務精神,勢要将沉浸式入棺打卡貫徹到底。
咖啡館不僅會貼心地幫你蓋上棺材蓋,還順便在蓋子上開了個小天窗。
如果覺得一個人太過孤單,甚至可以 " 雙人成行 "。
一套服務體驗下來隻需要 2200 日元(約合人民币 110 元),就可以提前 " 參加 " 自己的葬禮,同時還附贈一杯咖啡。
入殓咖啡館倒也不算新鮮事,之前曼谷、上海等地也開過入殓咖啡館。
這些咖啡館雖然大同小異,但都觸及了大多數人不想讨論的話題——死亡。
從諱莫如深到大膽開麥,當代年輕人對 " 死亡 " 的态度正發生轉變。
01 入殓咖啡館,能有多魔幻?
某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午後,你走進一家名爲 " 擺渡人 " 的咖啡館。
從外表看,擺渡人與其他咖啡館無異,但仔細看你發現,咖啡招牌的下面還附着一排小字:殡儀服務、安甯服務、墓地咨詢。
右側玻璃門上寫着五個大字 " 一條龍服務 "。
不信邪的你大搖大擺走進了咖啡館,店員小哥穿着咖啡店招牌圍裙,笑容明媚,視線上移,你看到挂滿一整面牆的各式壽衣。
綢緞壽衣下方,擺放着骨灰盒和紙花祭品。
充滿疑惑的你,不自覺地往門口走,店員小哥的微笑此時都顯得格外瘆人。
簡單了解後,你發現這就是傳說中的入殓咖啡館。
本着 " 來都來了 " 的心理,你向店員要了一張菜單。
看着一個個咖啡名,你陷入了沉思。
店員小哥告訴你,店内的咖啡分爲 " 酸、甜、苦、辣 " 四種口味,隻送不賣,一杯咖啡換一個故事,任何與生死、殡葬甚至靈異有關的故事都可以。
你絞盡腦汁,想起了十歲時爺爺去世時你經曆的 " 靈異 " 事件。
等待咖啡的間歇,你重新審視了一下這家入殓咖啡店,30 平左右的小店此刻變得有些溫馨。
整個店面以黑白色調,牆上的留言闆貼着顧客們的手寫卡片,店裏的角落裏擺放着《心經》、《地藏本願經》等佛經,旁邊擺放着一隻棕色的小熊。
咖啡上來時,你心頭一顫。
見過 " 大世面 " 的你,看到 " 奠 " 字拉花咖啡有些無從下嘴。
你轉頭看了看鄰桌的顧客,對方告訴你,在這裏可以和療愈師暢談生死,甚至還能親自體驗特殊活動。
咖啡館會時常配合元宵節、清明節推出 " 死亡體驗活動 ",比如拍遺像、躺棺材。
聽到此處,你想今天真是來着了,沉思片刻後,你和店員交換了自己的故事 ······
相比 " 擺渡人 " 咖啡館,曼谷的入殓咖啡館(Kid Mai Death Cafe)更爲魔幻," 死亡味兒 " 十足。
這家咖啡館主打沉浸式體驗 " 死亡 ",整個店面以肅穆的黑色爲主,咖啡館的四個房間分别代表着 " 生、老、病、死 "。
進入咖啡館,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死亡隧道,隧道的牆壁上挂着黑底白字的牌子,一個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從你面前閃過:
" 你今天累了嗎?"" 有人在等你嗎?"" 你生活的目标是什麽?"" 你努力工作是爲了什麽?"
帶着問題,走進 "BIRTH" 房間,被子宮包裹着的你重開了人生劇本。
走進下一個房間,人生進程已經過半,你終于躺在幻想過無數次的病床上,醫療儀器的滴滴聲,插在手臂上的針管和手術室有些晃眼的白熾燈讓你有些恍惚。
然後,你看到了 "you are dead" 這幾個字,你的生命走向了終點。
注定會火葬 / 海葬的你,還是躺進了棺材,棺材旁的那行字(" 最終,你什麽也不能帶走 "),讓你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又一遍人生電影。
" 走過 " 這一生後,你看到了通往天堂的指示牌。
終于可以喘口氣的你,想點一杯咖啡,店員又向你提出了靈魂拷問:
" 如果今天去世了,你有什麽遺憾?"" 在離開之前,你最想說謝謝和對不起的人是誰?"" 如果你馬上就死了,誰會爲了你傷心呢?"
你仔細思考了一番後,點了一杯名爲 " 死 " 的招牌特飲。
魔幻的死亡之旅結束了,但生活仍在繼續。
02 在死亡咖啡館,年輕人學會更好的活
近兩年,年輕人似乎不再害怕提及死亡,甚至有意識的在解構死亡這件事。
在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小品《父親的葬禮》赢得滿堂彩。
父親去世後,各路奇葩親友前來吊唁,土星、科學家、半人馬、黑幫大佬 ······ 在吵鬧之下,葬禮不再顯得悲戚嚴肅,而成了荒誕的鬧劇。
死亡,原來也可以搞笑一點。
就像《尋夢環遊記》中的台詞 "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而記得一個人可以悲傷,也可以歡樂。
微博曾有人發起一個話題 " 你會給自己寫什麽墓志銘 ",讨論度破十萬。
有人在網上給自己 " 辦葬禮 ",并邀請陌生人參加;有人提前給自己設計了一款粉色的骨灰盒;有人兜售自己的葬禮門票;也有人計劃将要播放的歌曲,比如一首《離開地球表面》。
而殡葬常見的紙紮祭品,也從元寶、房車演變成 KFC 全家桶、 SKII 套裝、預制菜。
從晦氣不吉利到不再避諱談論死亡,年輕人加入殡葬業讓死亡這件事變得可以言說。
上海擺渡人咖啡館的經營者是一群從事殡葬業的年輕人,整個團隊有 80 多人,前端店面運營、策劃、禮儀師、白事管家等成員都以 90 後爲主,最小的隻有 02 年。
在 30 平米的擺渡人咖啡館裏,聚集着各個年齡段的人,酷愛旅行攝影的 00 後、咨詢遺體捐獻的 90 後單親媽媽、中年大叔,還有爲 80 多歲弟弟操辦葬禮的獨居老人 ······
大家用最輕松的語氣談論着死亡這件最沉重的事,在這裏死亡是可以被大聲讨論的。
有人坦誠自己極度害怕死亡,飛機輕微的氣流颠簸都會讓人膽戰心驚;有人分享自己大學時參加的聯誼活動,手牽手逛墓地;也有人分享在大學交換時經曆過的靈異事件。
擺渡人曾接待過一位滿頭白發的阿姨,看到新聞後,阿姨特地來咖啡館咨詢自己的後事," 入殓時需不需要将手綁起來?"" 臨終時要不要插管?"
去年 3 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布的《2023 年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從 2017 年到 2023 年,在中國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中青年超過 1.8 萬人。
最年輕的遺囑人是位年僅 17 歲的網文作者,在頻繁看到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後決定來立遺囑。
大多數遺囑内容除了涉及不動産和存款外,還有遊戲賬号、社交媒體賬号等虛拟财産。
一位百萬粉絲的 B 站 UP 主在訂立遺囑時,計劃自己離世後将賬号留給好友運營,并且将名下價值 300 萬的虛拟資産留給父母繼承。
大多數人的虛拟資産并不 " 值錢 ",卻儲存着諸多人生軌迹,遊戲、社交媒體裏的青春,比錢更能證明一個人曾來過這個世界。
除了正式的遺囑文書,中華遺囑庫還在微信小程序上開通了 " 幸福留言 ",雖然不作爲法律意義上的遺囑,但可以用文字、照片和視頻給親友留言,本人去世後,由中華遺囑庫 " 寄送 " 給親友。
最高峰時," 幸福留言 " 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據谷雨數據,在累計收到的近十萬份微信遺囑中,71.13% 的人會附上自己和愛人、家人的合照。34.89% 的人會向愛人表白。
随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會上關于死亡禁忌的情緒正在減弱。
03 入殓咖啡館,有需求、有市場
2004 年,瑞典社會學家伯納德 · 克瑞塔茲在一篇報道中首次提出死亡咖啡館的概念。
這篇報道被殡葬顧問 Jon 看到,在伯納德的支持下,2011 年 Jon 在倫敦自己家中的地下室創辦了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
此後,殡葬業 + 咖啡館的形式逐漸在多個國家普及。
日本富津市的入殓咖啡館開業,曾引來日本 100 多家殡葬同行參觀。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葬禮規模逐漸縮小,2023 年每場葬禮的平均價格比 2014 年減少了 16%,而由于與年輕人接觸較少,行業也存在人手短缺的問題。
入殓咖啡館的開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年輕人對殡葬行業的刻闆印象,同時振興殡葬業。
上海擺渡人咖啡館主營業務也是殡葬服務,2017 年成立至今,擺渡人已在上海開出 8 家門店。
主理人小琳将擺渡人形容成關于白事服務的 " 售樓處 ",用咖啡館的形式是爲了讓大衆改變對殡儀館的刻闆印象,也有更多的機會探讨生命與死亡。
殡葬業能夠破除禁忌,離不開年輕人的加入。
此前,江蘇省一家殡儀館的 00 後工作人員用網名 " 湯木檀澤 "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入殓師的工作内容。
公衆眼中敏感的死亡和殡葬話題,在湯木口中顯得平淡有趣。
" 殡葬學專業都上什麽課?"、" 爲逝者化妝的步驟 "、" 穿壽衣練習 "、" 幹殡葬的一天 ",看到這些關鍵詞,很難不想點進去看看。
很多人從最初的獵奇到消除對殡葬從業人員的禁忌,如今,湯木在全平台累積收獲了粉絲 300 萬➕。
事實上,無論是入殓咖啡館還是湯木科普入殓師的工作日常,禁忌和噱頭固然是流量密碼,但流量背後是更多年輕人的迷茫。
打開手機,看到了人死亡後的真實場景,看到了活人爲其恢複生機的雕琢,放下手機,走進那家咖啡廳,躺進棺材裏。
對生死,有了新的認知。
小雲曾去東京旅行,在朋友的強烈安利下,她走進一家可以體驗入棺的酒吧。
躺進棺材後,朋友們在小雲的身上擺滿了鮮花,她閉上眼睛在心中默念 " 謝謝你,我愛你 ",接着店主爲小雲封上棺材蓋。
躺在棺材裏的小雲聽着外面窸窣的聲響,感受着極緻的平靜,好像脫離了整個世界。
在經文中,小雲完成了一場關于 " 死亡 " 的儀式。" 我相信如果我真的即将離開,也會如此平靜 "。
那天,正好是小雲朋友的生日," 真的是個絕佳的時間點 " 小雲說道。
上一秒已逝,下一秒将生,就在這生與死的交界中,年輕人們試圖抓住這一秒,但等到一杯 " 孟婆湯 " 般的咖啡下肚,這一秒又逝去了。
沒有人知道,咖啡和 " 孟婆湯 " 的功效有何不同,但似乎至少,都總能讓人遺忘點什麽。
" 生或死 "?無所謂了,反正很多事情總會像上一秒一樣消逝,整理整理心情,有些事情何必想那麽明白,反正已經 " 死 " 過一次了,反正 " 活着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着回去 "。
走出咖啡店,同生共死之人四散而開,一切如常,該躺平的繼續躺平,該回複 "1" 的也要回複一下了,"fuck the world"。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酷玩實驗室 ",作者:酷玩實驗室,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