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雷科技
在愚人節這一天,ROG 也像其他廠商一樣發布了一則愚人節專屬娛樂視頻,在視頻中它們展示了一款名爲 ROG Ally 的遊戲掌機,其可以通過外接顯卡塢連接 RTX 4090 以獲得極強的圖像處理能力。但不管是從宣傳片的質量還是相關配置來看,ROG 的這款 " 愚人節特供款 " 的可信度都要比那些什麽能刮胡子的剃須刀、能穿在身上的個人電腦高得多。
(圖片來源 ROG 玩家國度微博截圖)
然而就在 4 月 3 日,ROG 官方表示這款新品并非愚人節玩笑,并将會在短時間内上市開售。根據外網公布的參數來看,Ally 的性能表現相比目前掌機市場主流的 Switch 和 Steam Deck 有着碾壓級的優勢,但問題在于但性能真的是決定遊戲掌機的上限嗎?我們真的需要一台性能達到 PC 級别的遊戲掌機嗎?
什麽?掌機性能都趕上個人電腦了?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 ROG Ally 的配置參數,根據外網媒體的爆料,ROG 新掌機搭載的是 AMD 爲其定制的 Phoenix APU,采用 4nm 制程工藝,CPU 則是用的銳龍 7000 基于 Zen 4 架構打造,與目前的銳龍 7000 處理器相同,而 GPU 方面則是采用了 RDNA 3 架構,也是跟 Radeon RX 7000 系顯卡在架構上幾乎相同。雖說目前官方尚未透露其他參數,但可以确定的是 Ally 會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強勁的遊戲掌機,沒有之一。外媒還爆料其支持 SSD+SD 卡的雙卡槽擴充設計,方便用戶自主更改存儲方案。
作爲對比,目前性能較強的 Steam Deck 采用的是 Zen 2+RDNA 2 架構的 APU,在架構設計上就已經落後于 ROG 定制的 Phoenix APU,而且它的屏幕分辨率隻有 1280*800,刷新率也隻有 60Hz。ROG Ally 搭載的卻是一塊 1920*1080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的好屏,至于 Switch 的性能,大家當個樂子看就好。
毫無疑問,單論性能 ROG Ally 要遠遠領先于其他競品。而且别忘了,ROG 這款掌機還支持 ROG 自家的顯卡拓展塢配件,能夠借助 PCIe 3.08 擴展接口連接 RTX 4090 顯卡,從而讓它擁有媲美高端遊戲本的圖像處理能力。系統方面搭載的是常規 Win 11 系統,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是一台能随手放包裏的個人高性能 PC 電腦,而且還自帶一塊屏幕。
毋庸置疑,硬件絕不會拖 ROG 遊戲掌機的後腿,但說句實話,市面上并不缺少遊戲性能強的遊戲掌機,但真正能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的隻有兩款,V 社的 Steam Deck 和任天堂旗下的 Switch。
先說 Steam Deck,從 2021 年底發布至今其一直位列 Steam 排行榜前十位,而且在去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内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用戶還得額外加錢才能買到。目前根據相關權威機構統計,Steam Deck 在全球的銷量已經超過了一百萬台,不俗的性能表現搭配足夠豐富的遊戲庫使得小雷身邊的同事都購買了 Steam Deck,而且使用率還不低。
至于另一位選手 Switch 就不必過多介紹了,雖然它性能羸弱、配置落後,但也有無數玩家願意爲它買單。根據相關數據機構統計顯示,截止 2022 年 12 月 3 日,Switch 在全球的總銷量超過了 1.182 億台,極有可能超越 PS2 成爲世界上最暢銷的遊戲機。
然而這兩位選手并非隻靠性能來取勝,而是依靠其背後強大且完善的遊戲庫,例如 Steam Deck 依靠 Steam OS 擁有超過不低于十萬款遊戲(當然能不能完美适配另說),而且它并不像主流的遊戲掌機搭載的是 Windows 系統,而是基于 Linux 開發的。Windows 的設計初衷是服務于 PC 平台,雖說 Windows 的遊戲屬性很強,但 V 社爲了讓 Steam Deck 發揮出全部實力專門開發了一個爲遊戲而生的操作系統,不但能獲得更好的兼容性,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系統緩存占用。
而 Switch 就更不用說了,單靠獨占的第一方大作就足夠讓大家花錢買單,再加上一系列低門檻高娛樂性的遊戲使得它的目标群體不止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哪怕是小孩子或老年人都能從中獲得遊戲帶來的快樂。任天堂的成功說明,哪怕遊戲掌機不走性能路線,也可以通過頂尖的遊戲性和随時随地遊玩的特性給玩家提供了 " 非買 Switch 不可 " 的理由。
那麽問題來了,任天堂和 V 社在發布遊戲掌機之前原本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去完善遊戲生态,從而讓玩家擁有别樣的遊戲體驗,但這對于 ROG 這位初出茅廬的新手來說,單靠卷性能真的能在遊戲掌機市場站穩腳跟嗎?
卷性能真的是正确方向嗎?
當然,作爲普通玩家,小雷當然希望遊戲掌機的性能能夠有所升級,畢竟手中的 Switch 的性能實在是不夠看,别說運行什麽 3A 大作了,就算運行任天堂第一方遊戲《曠野之息》、《獵天使魔女 3》、《寶可夢朱》這類遊戲都會頻頻掉幀,遊玩體驗極差。但個人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大家的想法,關于這一點小雷也專門采訪了身邊幾位擁有遊戲掌機的同事。
其中一位同事表示他還是蠻看重掌機性能的,畢竟花了大幾千元買的遊戲機,别到頭來隻能以低畫質低幀率的方式運行遊戲,這不是妥妥浪費錢嗎?但他也不敢奢求廠商能拿出一台性能媲美什麽高端 PC、PS5 的遊戲掌機出來,一方面這不現實,另一方面就算廠商做出來了,那它的重量和價格肯定都不是普通消費者能接受的。就以這位同事常用的 Steam Deck 爲例,單機重量就達到了 669g,加上又寬又長的機身,玩不了多久就要放下來休息一會。
而另一位同事的觀點則不同:" 我是把遊戲掌機當成移動 PC 來用,日常使用都是直接接外屏和鍵盤,根本不在意什麽重量、續航,所以我很希望廠商能拿出一台性能更強的遊戲掌機,這樣我不管是娛樂還是辦公都能獲得更好的性能表現。至于重量什麽的,反正我平常都是放在背包裏,一斤兩斤的差距并不大。"
從這兩位同事的表述中不難看出,遊戲掌機這條産品線的定位是有些稍稍尴尬的,在芯片未能取得突破性發展的當下,高性能和高便攜性是不可兼得的,但小雷個人認爲便攜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脫離了便攜屬性,那也很難被稱作是遊戲掌機了。遊戲掌機确實需要性能方面的升級,畢竟如今遊戲對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但不能過于追求,以免本末倒置。
不過對于 ROG 這位性能狂魔來說,選擇在當下入局遊戲掌機市場也并非沒有勝算,畢竟它們最擅長的就是用最頂級的硬件來滿足各類消費者的性能需求,而且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它們會更懂得玩家們的真正需求。例如在後續就能依賴 5G 高速網絡的成熟,如果雲遊戲進一步完善,掌機平台進一步便攜化,脫離攜帶式高級硬件的限制,甚至與智能手機融合,自然可以再一次占領市場,不過這種遊戲平台還能不能被叫做 " 掌機 ",那就得看市場和玩家們承不承認了。
ROG 願意在遊戲掌機市場幾乎被壟斷的時期選擇入局實屬勇氣可嘉,這對于 ROG 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大家都清楚企業壟斷市場隻會導緻整個市場的創新性下降,哪怕企業瘋狂擠牙膏或是不出新品消費者也無話可說。至于 ROG 之後的遊戲掌機能否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得把答案交給時間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