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葉麥穗
編 輯丨李玉敏
圖 源丨圖蟲
1 月 29 日晚間,重慶銀行公告:" 本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産爲 12.90 元,因實施 2022 年年度權益分派,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産經除息後相應調整爲 12.505 元。自 2024 年 1 月 2 日至 2024 年 1 月 29 日,本行 A 股股票已連續 20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每股淨資産,達到觸發穩定股價措施的啓動條件 "。
重慶銀行的尴尬隻是銀行闆塊的縮影,根據同花順統計,目前銀行闆塊全面破淨,市淨率僅爲 0.5 倍,達到曆史低點。疲弱的表現,讓機構對銀行股的持倉也一降再降,根據統計,去年四季度主動偏股公募基金重倉銀行闆塊占比爲 1.95%,環比下降 0.59 個百分點,已經擊穿近 5 年的低點。不過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趕考場,在基金減持的同時,大股東和高管卻在積極增持,自去年 1 月以來,已經有 8 家銀行披露增持和拟增持公告。
重慶銀行觸及 " 穩價 " 紅線
同一日重慶銀行還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據悉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爲 6.05 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4.66%,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爲 2024 年 2 月 5 日。
截至 1 月 29 日,重慶銀行的收盤價爲 7.16 元,相比每股淨資産隻有 5.7 折。
無獨有偶,重慶銀行目前面臨的尴尬是整個銀行闆塊的 " 通病 ",根據最新的收盤價,A 股上市銀行闆塊已經整體破淨,平均市淨率僅有 0.5 倍,其中高于 0.8 倍市淨率的銀行隻有兩家,分别是招商銀行和甯波銀行。市淨率最低的銀行爲民生銀行,目前隻有 0.33 倍。
" 目前市場對于銀行闆塊的擔憂主要集中在經濟下行,以及房地産闆塊的風險仍沒有出清,但從最新的估值來看,0.5 倍的 PB 已經達到曆史低位,反映了投資者極度悲觀的預期。當前,地産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貨币政策均有望繼續發力,銀行股有望否極泰來。" 華南一家私募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過度的悲觀也讓機構對銀行闆塊的持倉達也擊穿了近 5 年的低點。根據招商證券的統計,去年四季度主動偏股公募基金重倉銀行闆塊占比爲 1.95%,環比下降 0.59 個百分點。2019 年末公募重倉銀行闆塊市值占比曾達到 6.52% 的高位,2020 年有所下跌,2021 年一季度回升至 5.6%,2021 年後三個季度占比持續下跌,2022 年一季度回升至 4.01%,2022 年後三個季度占比保持在 3.00% 左右,2023 年整體維持 2.0% 左右,四季度則進一步下降至 2% 之下。
四季度大行持倉占比繼續提升,甯波銀行持倉占比出現下降。去年四季度機構重倉銀行闆塊内農業銀行占比 6.33%,環比上升 2.85 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占比 8.74%,環比上升 2.83 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占比 6.13%,環比上升 1.91 個百分點,其餘三大行持倉占比漲幅均在 1 個百分點以下,郵儲銀行占比 2.92%,環比下降 1.88 個百分點。" 優等生 " —甯波銀行持倉占比大幅下降,環比下降 7.79 個百分比。
主動偏股基金重倉銀行闆塊市值環比下降 29%。從持倉市值絕對值來看,去年四季度主動偏股基金重倉銀行闆塊市值總計爲 324.65 億元,去年三季度爲 458.5 億元。
不過在市場對銀行闆塊比較悲觀之際,大股東和高管增持卻接踵而至,1 月 24 日,上海農商行發布公告,2023 年 12 月 14 日至 2024 年 1 月 22 日,國盛資産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該公司股份 420 萬股,占總股本的 0.044%,累計增持金額約爲 2445.7 萬元;浙江滬杭甬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該公司股份 381.63 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 0.04%,累計增持金額約爲 2400 萬元。根據公告,國盛資産、浙江滬杭甬均爲上海農商行首發上市前持股 5% 以上的股東。
1 月 22 日,無錫銀行發布《關于持股 5% 以上股東因實施可轉債轉股導緻持股比例增加超過 1% 的提示性公告》,長城人壽通過可轉債轉股方式,将其持有的 132.12 萬張可轉債轉爲該行 A 股普通股,轉股股數爲 2433.3 萬股。同日,長城人壽增持無錫銀行可轉債 383.3 萬張。此次權益變動後,長城人壽持有該行 1.38 億股股份,占該行總股本的 6.36%。
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去年 11 月以來已經有 8 家銀行披露了增持或者拟增持的公告。
5 家銀行披露業績快報
目前 A 股上市銀行 2023 年度業績快報陸續披露中。截至 1 月 29 日,已有杭州銀行、招商銀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中信銀行等 5 家銀行發布業績快報,率先曬出 2023 年年度成績單。總體來看,2023 年在銀行業淨息差下行的環境下,5 家銀行全年經營情況保持平穩,不良貸款率較 2022 年末有所改善,資産質量穩中向好。
1 月 12 日晚間,杭州銀行發布 2023 年度首份銀行業業績快報。快報數據顯示,該行 2023 年經營業績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态勢。截至 2023 年末,公司總資産 1.84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3.91%;貸款總額 8070.96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4.94%;總負債 1.73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3.97%;存款總額 1.05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2.63%。效益指标表現可圈可點,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350.1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6.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43.8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3.15%。
1 月 19 日,招商銀行發布 2023 年度業績快報,也是首份股份行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 3391.23 億元,同比減少 1.64%;歸母淨利潤 1466.02 億元,同比增長 6.22%。
同日,齊魯銀行、長沙銀行也發布業績快報。具體來看,2023 年,長沙銀行實現營業收入 248.03 億元,同比增長 8.46%;歸母淨利潤 74.63 億元,同比增長 9.57%。齊魯銀行實現營業收入 119.52 億元,同比增長 8.03%;歸母淨利潤 42.34 億元,同比增長 18.02%。
1 月 22 日,中信銀行發布 2023 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3 年度,該行實現營業總收入 2058.96 億元,比上年下降 2.60%;利潤總額 748.87 億元,比上年增長 2.00%;歸屬于該行股東的淨利潤 670.16 億元,比上年增長 7.91%。
資産質量方面,截至 2023 年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 1.18%,比上年末下降 0.09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 207.59%,比上年末上升 6.40 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公布業績快報的銀行看,淨利潤同比保持增長,反映銀行經營保持穩健。"2023 年金融資産價格波動,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與存款負債成本壓力上升壓縮淨息差,對銀行整體經營造成不小壓力。" 周茂華稱。
國投證券分析師李雙認爲, 2024 年全年特别是一季度銀行基本面承壓是客觀的現實,但考慮到個股估值低,且個股之間估值分化程度明顯收斂,接近曆史極低值附近,去年四季度大多數機構也明顯減倉銀行股,且銀行股的穩定可起到整個資本市場平穩的作用,所以對銀行闆塊不應再過度悲觀。未來可以關注,春節後發布的宏觀數據、兩會前後的政策将是銀行股行情持續性的重要觀察窗口。
東興證券的分析師林瑾璐對銀行闆塊今年的表現也較爲樂觀。他表示, 2024 年信貸增速穩中略降。息差方面,新投放貸款利率仍有下行趨勢。但考慮到存量按揭貸款利率調整工作基本完成,政策轉向呵護銀行合理利潤的背景下,息差或于下半年築底。資産質量方面,政策積極化險以确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平台類貸款風險或更多體現爲到期置換低利率資産。部分銀行房地産與零售不良生成壓力較大,考慮到部分銀行涉房業務風險敞口在逐步壓降,整體影響或可控。當前上市銀行撥備較充足,有助于支撐盈利增長。結合 2023 年基數,預計 2024 年上市銀行營收、盈利有望呈 V 型走勢,下半年築底概率較大。
SFC
本期編輯 鍾海玲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