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市場格局,或将會促使移動電源産品主動求變。
在近期亮相的主流智能手機産品中,電池容量的大幅提升已經成爲了一個極爲顯著的趨勢,配備 6000mAh 或以上容量電池的機型不在少數,例如剛剛亮相的 iQOO Z9 Turbo+ 就搭載了 6400mAh 電池。
據相關爆料顯示,後續部分廠商的旗艦産品或将全員搭載大容量電池,最高可能會達到 6500mAh,同時各子品牌的 " 性能旗艦 " 也有望用上同等容量的電池,甚至部分廠商可能還在規劃 7000mAh 的超大容量電池。
01
随着如今越來越多用戶對于智能手機依賴程度的加深,續航能力作爲衡量産品實用性的關鍵指标之一,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針對消費者的這一需求,廠商也始終将提升電池容量作爲了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從根本上解決續航焦慮問題。
但長期以來,手機電池技術的發展都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中最顯著的便是電池容量與機身體型之間的矛盾,也使得手機廠商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續航能力的提升。
同時随着随着智能手機功能性的日益豐富,對電量的消耗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在多種因素的疊加下,也使得續航焦慮成爲了一個普遍現象。
在這樣的處境下,主流廠商引入了快充技術,試圖通過提升充電效率的方式來間接提升手機的續航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用戶的續航焦慮。随着此前各大廠商在這一領域的 " 開卷 ",快充配置也一路進化,目前百瓦級已經成爲主流,諸如 realme、小米等廠商還曾展示 300W 及以上更高功率快充的技術儲備。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快充并未未完全消除智能手機的續航痛點,特别是用戶對于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場景下的需求依然迫切。
如今随着電池相關技術、特别是矽碳負極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手機電池的能量密度得到了顯著提升,相比于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由于矽碳負極擁有更高的理論比容量,因此在相同體積或重量下便能存儲更多的電能。同時手機廠商也在不斷優化電池的結構和管理系統,通過更先進的電池封裝技術和智能電量調度算法,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SoC 等元器件在能效比方面的持續升級,也成爲了智能手機續航能力不斷提升的助力。例如随着制程工藝的進步和架構設計方面的創新,如今新款 SoC 也變得更加高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于電能的消耗。這種硬件層面的優化,結合軟件上的智能電源管理策略,也進一步提升了手機的續航能力。
02
然而智能手機續航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對移動電源市場産生了不小的沖擊。
事實上,移動電源的誕生本就源自用戶對于智能手機的續航焦慮,移動電源憑借着能夠即時對手機進行電力補充的能力,也成爲了許多用戶的必備配件。雖然移動電源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其應急屬性能夠有效延長手機的使用時間,但随着手機電池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大容量電池與高功率快充技術的普及,也直接削弱了其作爲 " 應急電源 " 的必要性。
随着移動電源市場定位的變化,也使得相關廠商不得不在其他功能上尋求突破。盡管部分移動電源産品也在緊跟智能手機的步伐,嘗試通過兼容多種快充協議、适配更多品牌機型等方式來增強市場競争力,但受限于技術瓶頸與成本,大多數産品仍難以達到手機原裝快充适配器的 " 滿血 " 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移動電源的吸引力。
此外,體型與容量之間的矛盾在移動電源上也同樣存在,随着智能手機電池容量的不斷提升,移動電源的容量也必然需要随之增長。在目前市場上的高端移動電源産品中,普遍就配備了容量在 10000mAh 或以上的大容量電芯,同時由于還存在轉換電路,因此體型就變得頗爲龐大。而随着手機電池容量持續增長,爲了确保能夠提供多次充電的能力,移動電源的電芯容量也勢必将會随之不斷提升。
但這一調整同時還需考慮到合規要求的影響,目前乘坐高鐵、飛機對于随身攜帶移動電源的能量密度就有相關規定。例如單塊額定能量不得超過 100Wh,所以也使得移動電源的電池容量增長存在上限。
如今智能手機持續提升續航能力的趨勢,雖然對于移動電源産品帶來了直接的挑戰,但由于依舊存在應急需求,因此現階段還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潛力。而移動電源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樣在于技術升級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如何找到體型、充電效率、成本等要素之間的平衡點,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0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部分廠商已經開始另辟蹊徑,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态構建來拓展移動電源産品的市場空間。
以蘋果爲例,其借助 MagSafe 磁吸技術,就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生态系統,不僅涵蓋移動電源,還延伸到了充電器、車載支架、卡包等多種配件。
而在安卓陣營中,目前 OPPO 方面已經确認将推出磁吸式的移動電源産品,并且也公布了部分參數,以吸引更多第三方廠商加入這一體系。
目前智能手機續航能力的提升雖然對移動電源産品造成了一定沖擊,但并未完全扼殺其生存空間,相反這一變化還有可能會形成相互助力的市場格局。而通過技術創新、成本控制,以及生态構建等措施,智能手機與移動電源的共同進化将有望帶來更符合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推動市場向着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三易生活 "(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