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資本市場觀察》是钛媒體推出的資本市場要聞解讀直播欄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幫助大家一網打盡一周資本市場大事!
本期節目,《一周資本市場觀察》主理人雨朦對話頭豹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袁栩聰,《钛度熱評》主編車銘德,甯澤基金董事、雪球人氣用戶吳吞,分享了與GPT-3.5相比,GPT-4有何新的突破,GPT接入Microsoft 365所帶來的影響,"文心一言"的功能體驗,百度"All in AI"布局的發展現狀,ChatGPT會開啓哪些全新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中藥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機會,《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帶來的影響,民生證券股權拍賣,Adobe業績解讀,李甯爲何績後股價大跌等話題。
一周資本市場表現盤點(03.13-03.17)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滬指周漲0.63%,深成指周跌1.44%,創業闆指周跌3.24%。上周,北上資金淨流入261.12億元,較再前一周放量271.09億元,南下資金淨流入218.83億元,較再前一周放量22.64億元。行業偏好上,北上資金增持規模前三的行業爲電網設備、遊戲與文化傳媒行業;南下資金增持規模前三的行業爲軟件與服務、電信服務II與銀行行業;北上資金上周增持個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福瑞股份、巨輪智能、湖北廣電、探路者與英威騰;南下資金上周增持個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工商銀行、騰訊控股、中芯國際、建設銀行與中國移動。
上周港股的兩大指數都是上漲的,恒生指數上周周漲1.03%,恒生科技指數上周周漲5.22%。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中,道指累計下跌0.16%,标普500指數上漲1.43%,納指上漲4.41%。
上周,A股共有5隻新股上市;港股在上周沒有新股上市。
與GPT-3.5相比,GPT-4有何新的突破?
頭豹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袁栩聰指出,ChatGPT熱度持續高漲備受關注,GPT4再次點燃AI新浪潮。相關人士是這樣來評價最新發布的GPT4的,"GPT3或3.5像一個小學生,而GPT-4更像一個聰明的中學生。"從2018年,由OpenAI提出,參數量1.17億,預訓練數據量約5GB;到2020年GPT-3推出,參數量達到1750億,數據量達45TB;GPT-3的參數量是GPT-2的116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破千億級的大模型,也是對2019年所有大型NLP模型的降維打擊。再到今年OpenAI上線基于GPT-3.5Turbo模型的ChatGPT API,模型具有更大的參數量和更高的精度。直接點燃了大衆對于AI的熱情,也把AI推到大衆眼前。3.5Turbo模型的成本降低了90%,模型成本的大幅下降可以讓ChatGPT更容易與各類應用進行整合,占據先發優勢。到了上周3月15日的淩晨,OpenAI又發布了多模态預訓練大模型GPT-4。
OpenAI将GPT-4稱爲"裏程碑"式的模型,與GPT系列模型相比,GPT-4直接升級了ChatGPT的識圖能力、文字限制提升2.5萬字、回答專業性、準确性,并具有很強的風格變化能力。對比過去的模型,GPT-4最大的突破之一是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在文本之外還可實現圖像内容處理,并突破生成文本的語言限制,實現多語種數據的輸入輸出。另外,GPT-4還具備了更好的創造性。我們關注到,GPT-4的發布注重于提升效率,而非僅僅增加參數規模。因爲随着大型模型參數規模的增加,增加參數數量對模型性能的提升将變得極小,參數數量與模型性能之間也并非直接相關。我們認爲,未來大模型的發展重點将圍繞降低對數據的依賴、模型性能的提升、更優的模型效果以及便捷的部署方式展開。後續可以期待多模态大模型可以結合圖片、視頻、語音等各種模态進行産出。
GPT接入Microsoft 365,會帶來哪些影響?
袁栩聰認爲,近日微軟GPT-4 Office"全家桶"的發布非常震撼,微軟宣布整個産品線将由全新一代AI賦能,并正式推出國際版Dynamics365 Copilot,爲各項商業應用全面引入互動式的AI助手。微軟稱,Copilot的功能比簡單地"将GPT嵌入到Microsoft365中"更強大。微軟利用了最新的AI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可以根據用戶的描述生成内容、完成任務、提供洞察和最佳行動方案。
微軟365的主管介紹到,Copilot嵌入到用戶常用的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軟件中,帶來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微軟也強調有了Copilot後,大家在Word中将更具創造力,在Excel中更具分析力,在PowerPoint中更具表現力,在Outlook中更具生産力,在Teams中更具協同性。另外,Dynamics365Copilot還可以與CRM和ERP應用無縫集成,賦能各業務場景。從具體業務來看,比如在銷售領域,Copilot可以幫助銷售人員減少文書工作,快速回複客戶郵件,收集客戶信息;在營銷領域,Copilot可以幫助營銷人員根據主題生成創意文案,快速創建電子郵件、網頁、社交媒體等内容;在服務領域,Copilot可以幫助服務人員解決客戶問題,提供智能建議和反饋;在運營領域,Copilot可以幫助運營人員優化流程和資源管理;在供應鏈領域,Copilot可以幫助供應鏈人員預測需求和庫存變化。
Copilot将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與MicrosoftGraph和Microsoft365應用中的數據相結合,将office變成"強大的生産力工具",重新定義辦公場景。從GPT+微軟365的快速發展也可以看出,它幫助微軟業務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再一次提升了微軟市值的天花闆。微軟正全力争取在協作辦公時代的話語權,開啓AI變革辦公場景。
百度于3月16日舉辦"文心一言"發布會,如何看待"文心一言"的功能體驗?
袁栩聰指出,包括自己在内,中國所有AI賽道的人都非常關注"文心一言"的發布。OpenAI剛發布了GPT4之後,百度預熱已久的生成式AI對話産品也随之亮相了。
百度CEO李彥宏在發布會一開始就展現了"文心一言"的5個使用場景,分别是文學創作、商業文案的創作、數理邏輯的推算、中文的理解、多模态生成。其中最爲驚喜的是中文理解能力和多模态生成能力,李彥宏在展示中也指出,目前"文心一言"雖然也支持英文問答,但訓練語言主要是中文,因而具備更強的中文理解能力。無論是成語含義、還是其背後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等。除了文字對話能力場景的展現,在發布會中還展示了多模态的能力,包括圖像、視頻和語音(甚至是方言)生成的能力。整個功能體驗展示下來,相比ChatGPT3.5和BingChat,"文心一言"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多模态生成,圖片、視頻的生成能力确實讓大家眼前一亮。
同時,袁栩聰坦言,"文心一言"作爲國内互聯網科技大廠中誕生出的首個生成式AI産品,即便是最被寄予厚望的百度,也隻能用"對标GPT"而非"超越"。在演講的開始,李彥宏也提到了"不盡完美"這個詞,因爲大家的期望值是要對标GPT甚至對标GPT4,但這個門檻還是很高的。在"文心一言"發布前夕,OpenAI發布了功能更爲強大的多模态預訓練大模型GPT-4,此前,"文心一言"或許能夠比使用GPT-3.5的ChatGPT的表現更爲優秀,但若想要與使用GPT-4的ChatGPT一較高下,似乎還需要一些進步與成長。
2017年,在國内首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提出了"All in AI"的口号,6年過去了,目前百度"Al lin AI"布局的發展現狀如何?
袁栩聰認爲,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十餘年,擁有産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具備跨模态、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剛提到的"文心一言"是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技術推出的生成式AI産品。從戰略布局來看,百度智能雲目前形成了"AI公有雲-AI算法和軟件定制-AI算力和大模型"的布局。AI公有雲是百度的現金流業務,AI算法和軟件定制是面向市場的,AI算力和大模型則是面向迎面而來的"熱戰"。
當下全球科技廠商之間的"AIGC大戰"已打響,相比國外微軟、谷歌等巨頭,中國巨頭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和資金加入這場"技術賽跑"。面向這一攻堅戰,百度從至少算法、算力、數據、應用四大方面都建立了技術護城河。無論是大模型算法還是AI開發框架,百度都走在國内科技大廠的前列。憑借海量的知識積澱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所推出的文心大模型,具備知識增強、産業級兩大特色。百度自研的多源異構知識圖譜,擁有超過5500億條知識,被融入到文心大模型的預訓練中。值得一提的是,"文心一言"在迎戰國外AIGC産品的同時,需要适應中國市場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文心大模型是本土化的AI大模型,具備對中國更深的理解,這意味着"文心一言"可能會更适合中國市場。
在近年的大模型技術探索與産業實踐中,百度文心已形成支撐大模型産業落地的關鍵路徑,構建文心大模型層、工具平台層、産品與社區三層體系,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産業增長夯實了智能化基座。伴随AI技術創新進入新階段,百度搭建了AI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打造"共聚、共研到共創"的健康生态,以此串聯起全棧化的産業生态體系,攜手業界邁向數字經濟時代。
随着ChatGPT的發展與進化,會開啓哪些全新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在哪些領域擁有更巨大的應用潛力?
袁栩聰首先爲大家介紹了ChatGPT的商業模式,目前GPT類産品已落地的企業大部分在海外市場,中國GPT類産品落地較少。B端市場商業模式主要包括雲服務訂閱、授權式、數據盈利和廣告植入四大類,而C端市場的商業模式主要以訂閱類爲主。
GPT類産品ToB業務衆多,雲服務訂閱類的業務一般是通過繳納月度或年度訂閱費訪問産品功能,比如JasperAI的SaaS收費模式;而授權類一般是指客戶企業通過購買版權調用産品功能;數據盈利模式是指GPT類産品可以生成大量客戶日志和反饋數據,供第三方企業購買,比如Stability AI就是通過幫助客戶完成整理和準備數據來盈利;廣告類是指GPT類産品可以根據推薦算法,向用戶推送廣告,目前谷歌、微軟都有這類服務。
C端市場商業模式主要以訂閱類爲主,C端用戶通過繳納月度或年度訂閱費獲得訪問功能。GPT類産品ToC業務主要聚焦在辦公或創作類。以微軟的Teams爲例,微軟推出由ChatGPT提供支持的高級版Teams,提供更智能個性化和私密的會議體驗,以及整合GPT技術至Office;另外,像OpenAI推出訂閱版ChatGPT Plus,Neeva AI的無廣告訂閱制的AI搜索引擎等。
從行業應用來看,人工智能類應用從面向商業(金融、工業、醫療、零售等),到人(元宇宙、娛樂、醫療、教育等)以及自動駕駛等衆多領域;像百度CEO李彥宏在發布會提到的:人工智能會徹底改變今天所有的行業。
聚焦到GPT的應用場景,随着GPT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落地場景的邊界也不斷拓寬,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通過應用場景的分析,短期來看,GPT類産品的應用主要圍繞生産力提高類應用場景和智能營銷客服類應用場景。提高生産力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日微軟将GPT嵌入微軟365中,我們可以看到,GPT将如何重新定義辦公場景,GPT類的生成式AI産品也将引領B端生産力的變革,賦能銷售、營銷、服務、運營和供應鏈等衆多業務場景。比如在CRM産品中借助AI幫助客戶更爲準确地識别潛在客戶、轉化客戶等。另外營銷客服類場景,尤其是在人機對話場景下,賦能拟人對話,助力智能客服。ChatGPT擁有足夠的場景理解和上下文對話能力,可實現更加快速和精準的回應。通過強大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使用戶的交互體驗遠超于現有客服,減輕傳統人工客服的壓力,提高客戶滿意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産力的變革除了賦能辦公場景應用,提高效果之外,GPT類産品也将實現開放内容的創作,比如小說創作、智能寫作、研報創作等,比如國外的産品JasperAI、CopiAI等,可以通過AI幫企業和個人寫營銷推廣文案等各種文字内容;國内比如阿裏、字節跳動等公司也有推出類似産品的能力。
此外,由頭豹研究院首創的全開源、多方協同、可拓展的智慧行研平台,"腦力擎",是一個知識管理與研究輔助KaaS系統,也是通過AI技術全面賦能内容創作者,調用數據庫資源的同時,匹配模型智能寫作,自動生成報告,大幅提升内容創作者的寫作效率、規範性及準确性。
總體來看,現有應用場景的持續深化AI能力将是3-5年内的主要方向。未來随着技術的升級叠代,AI應用層面将逐漸從單點化,發展貫通AI全産業鏈。AI大模型和GPT類産品的快速進化将推動AI能力的全面賦能和産業落地。
中藥行業的發展面臨哪些問題與機會?
《钛度熱評》主編車銘德分四部分爲大家介紹了中藥行業的優勢、面臨的問題、解決辦法以及機會:
一、中藥優勢
1、中藥最直接的優勢就是在我國具有文化基礎,在我國大人口基數、老齡化的背景下,對于中藥的需求會迎來快速放大,甚至年輕人也開始養生。在這個過程中,百年老字号具有品牌溢價能力。
2、國民消費升級、健康養生意識提高,具備消費屬性的中藥OTC存在機會。
3、政策利好
-2022年發布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是首個以國務院名義印發的中醫藥5年規劃;
-2023年2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在藥品注冊管理通用性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中藥研制相關要求進行細化,加強了中藥新藥研制與注冊管理。
-2023年2 月 28 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該文件是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之後對中醫藥發展頂層設計的補充。
4、迫切性強的産品會納入集采,但目前來看中藥具有集采免疫屬性
整體來看,中藥市場還處于快速成長期,具體來看,我國中藥飲片市場規模近3000億元,中藥配方顆粒300-400億元,中藥材零售市場100多億元。
2022年,我國中藥外貿總額85.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額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進口額28.8億美元,同比增長5.1%。
二、中藥發展面臨的問題:
1、很多都是秘方,依靠老中醫經驗,缺乏協同發展,而且很難标準化,因爲規模不大也很難把控質量。
2、由于中醫藥需要持續服用,藥效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驗證,因此存在藥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問題,消費者也難以準确判斷。
3、中藥煎煮費時,并且對火候、配量都有要求。難以滿足當今快節奏、高效率年輕人的用藥需求。
4、中藥材通常隻有部分能入藥,利用率低,成本高。
5、中藥作用周期長,所以一般都是患有疑難雜症、并有長期治病的心理預期的患者,才會找中醫調理。
6、人才短缺,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已建有24所中醫藥大學,合計在校生約47萬人。但諸多中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都面臨着被迫轉行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由于就業機會少、深造周期長、職業薪資低。據統計,目前大型中醫醫院和西醫醫院的比例爲1:10。
7、研發投入低,因爲長周期和不确定性,影響企業研發動力。
8、受到上遊藥材價格影響,成本波動大。
三、解決方法
1、通過政策,制定統一标準,行業做大的第一步是先做标準化,從鋪子模式到工廠模式,比如同仁堂。
2、開發體積小、易攜帶、服用方便的飲片和中藥顆粒。
3、建立知識産權保護機制,打通老中醫資源和企業的合作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4、進一步提高藥材品質和制藥工藝水平,并建立完善質量追溯機制、測定方法及不良反應監測等。
5、鼓勵龍頭企業進行全産業鏈布局,龍頭企業向上遊藥材基地布局,減少成本波動風險,享受規模化溢價。
6、政策推動人才教育和就業。
四、出口
出口的問題:
1、中醫理論在西方現有的理論下,缺少嚴密的理論和臨床檢驗,審批困難。目前海外銷售目标客戶仍以華人爲主,産品也多集中在藥材或者飲片。
2、很多專利都在日韓。日本發現,中醫的醫療診療和現代西醫存在較大差異,但是中藥确實存在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選擇了"輕醫重藥"的發展路線,通過"中醫記載+現代制藥"生産出相對标準化的新型中藥、保健品、化妝品等,日本醫院開藥方的時候也會經常使用漢方。日本、韓國在國際上也同步申請相對标準化的藥材、藥方專利,但是藥材很多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中藥國際化"或正在演變爲"中藥材國際化"。
出口建議:
1、中醫理論方面,一方面可讓中醫文化先行一步走出去,在海外大力推廣中醫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中藥援助等方式,推進中成藥進入海外市場。
2、可以參考日本,從标準化藥材切入,再加入中醫學理論加持做診療服務,增強競争力。
《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會對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車銘德指出,許多地方早已出台了家庭托育點試行辦法,但其中許多細節與此次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有較大差别。以征求意見稿"收托低于5人"的規定爲例,今年1月,臨沂市發布的《家庭托育點工作方案(試行)》規定,"家庭托育點招收嬰幼兒一般不超過30人"。征求意見稿要求"每一名照護人員最多看護3名嬰幼兒",而大多數省份規定的看護比例在1:5、1:7左右,也就是每一名照護人員最多可看護5名、7名嬰幼兒。新規會導緻家庭托育機構成本的上升。
目前機構式托育服務參與主體衆多,常見的有民營、公立或者企業爲員工提供的機構式托育服務,相比之下,家庭托育點具有距離近、價格相對便宜、鄰裏信息相對透明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家長們的需要。家庭托育點的設立也得到國家支持。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闆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若幹意見》明确指出要"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兒童之家建設,發展家庭托育點"。
但長期來看,家庭托育點的發展是受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托育點的客戶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家庭托育點主要面向最後5公裏内的托育需求,人員流動性低,并且在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當一批孩子長大後,短期很難再找到新的客戶,這也限制了家庭托育點在專業設施投入上的支出動力。除了成本高企、生源不穩的問題,我國的托育行業還面臨人才匮乏的問題,據統計,我國保育人才的缺口在百萬級,亟須建立貼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托育标準人才培養體系。
我國的托育體系強調普惠性,具有公共服務屬性,因此對于托育行業目前面臨的各種問題,政策調控必然不可缺席。在營業成本端,可将托育政策和鼓勵生育政策進行打通,統籌相關财政資金安排,對合規的托育機構進行财政補貼;在合規性方面,進一步明晰托育機構運營規範,因地制宜,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嬰幼兒數量比例較多的小區,是否适當放寬收托人數限制,并對衛生環境、場所安全性進行定期檢查,同時建立公開化的定期信息披露機制,作爲市場定價的參考;在人才端,建立人才培養和人才認證體系,同時與社區居委會和社工人員進行定向培訓,建立基層托育人才建設,培養社區人員的基本托育知識和技能。
民生證券股權競拍爲何引發超35萬人圍觀?
甯澤基金董事、雪球人氣用戶吳吞介紹,這次拍賣非常激烈,經曆了162輪出價,延時了3小時,最終以55%的溢價成交,主要競争者分别是東吳證券、浙商證券和國聯證券。
最終民生證券的控股權被國聯證券的控股股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競得。按照成交價估算,民生證券的估值已經達到了300億元左右,和國聯證券相當。2022年上半年,民生證券營收16.63億元,超過國聯證券的營收12.74億元。國聯發展集團争取民生證券的控股權主要有兩點原因:
1、民生證券在上海,國聯證券落戶無錫,國聯看上了民生的區位優勢,有望聯合深耕長三角市場。
2、投行業務是國聯證券的弱項,卻是民生證券的強項,有望借助控股補齊自身短闆。2021年,民生證券IPO過會項目達27家,行業排名第4名,過會率達100%,年度主承銷家數及收入爲行業第7名,投行業務收入居行業第8名。而國聯證券的投行業務目前較弱,仍通過子公司華英證券展業。2021年年報顯示,華英證券完成IPO項目僅爲2單。
對于出售方泛海集團而言,市場的态度比較積極,當天股價上漲了5.76%,盤中一度漲超7%,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爲溢價超出了預期。
Adobe最新業績解讀
吳吞指出,這幾年SAAS概念非常火,說到SAAS一般會提到兩家企業,一個是salesforce,另一個就是Adobe。這兩家企業一個是SAAS鼻祖,一個是SAAS轉型最成功的企業。此外還有一些财稅相關的企業,會借鑒Intuit,尤其是現在正好在金稅四期的風口上。
SAAS企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長期主義,初期很難,因爲有高昂的研發成本和獲客成本,并且單年度訂閱費比出售軟件低很多。但随着時間推移,很多優勢就會展現出來,比如邊際研發成本基本爲0,口碑提升帶動獲客成本降低,數據儲備推動産品升級等。總體來看,成熟的SAAS企業護城河是非常寬廣的,對一些新入局的競争對手來說,兩者的現金流不是一個級别的,這就是爲什麽最近Adobe宣布将以200億美元收購競争對手Figma。
成熟的SAAS企業有兩大核心優勢,一個是現金流上的優勢,另外一個是數據積累上的優勢。這點類似地圖公司,一家新公司做地圖哪怕技術上更有優勢,也肯定會有一些坑窪路段是沒有收錄的,而這些坑别人已經踩過了,新公司要對抗的是成熟公司優化過的版本。所以,一般來說成熟的SAAS企業的護城河是非常寬廣的,除非有一個經濟實力強大的對手,而這個對手又擁有革命性的技術。
吳吞提到,最近Adobe股價跌幅較多,可能和ChatGPT的火熱有關,從測評來看,微軟将ChatGPT植入office的效果很好,微軟有沒有可能借助AI推出一款比PS更加機智的圖像處理軟件呢?這很難說。
最後,吳吞提到了Adobe的SAAS轉型對國内SAAS企業的借鑒意義。2012年,Adobe開啓了"雲化之路",結果2013年,公司淨利潤僅爲2.90億美元,同比下降65.2%。2014年的業績也同樣處于低點。但在這兩年,Adobe的股價雖然偶有波動,卻絲毫不顯頹勢。
吳吞提出,投資成長股有一個邏輯叫做:"先賺估值提升的錢,再賺EPS成長的錢。"Adobe就很符合這個邏輯。2013年至2014年,Adobe的PE由30+X飛速提升至130X左右,随後伴随EPS提升而回落。所以對國内的SAAS企業而言,當前最需要關注的其實不是盈利能力,而是續費率、獲客成本、客單價等業務指标。同時要學會區分具體情況,比如不要被早期高增速迷惑,因爲前期基底太小了,有些SAAS企業宣傳其客戶數同比增長1000%,但可能去年的客戶隻有10個。再比如,注意區分客群,例如,金蝶的客戶續費率比暢捷通高出不少,但這其實是因爲暢捷通有很多中小微企業客戶,而小微企業破産率比較高,所以未必是産品不好,也未必是客戶不願意續費,而是客戶已經破産了。
李甯爲何在績後股價大跌?
吳吞提到自己曾寫過一篇文章叫《李甯:錯把東風當羽翼》,認爲用這個詞來形容李甯非常貼切。
吳吞回憶道,2018年李甯第一次登陸紐約時裝周的時候,自己就買入了李甯的股票。吳吞認爲,國産鞋服不受消費者認可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因爲沒有知名度,而是因爲沒有美譽度。隻要提升品牌形象,就很容易讓消費者買賬。尤其像李甯、特步、北冰洋這樣的國潮複興,隻需要提升一下品牌形象。
吳吞認爲,看服裝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兩點:品牌和庫存,這兩點也是相輔相成的。打個比方,如果企業庫存管理做的不好,常常降價去庫存,那對品牌形象的影響就會很大。爲什麽國産鞋服在2008年之前都很輝煌的,後來卻淪爲低端了?就是因爲去庫存,2008年之前,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又剛好趕上奧運會,所以各品牌拼命擴産,最終遭遇了經濟危機,大量庫存積壓之後不得不通過降價去庫存,拉低了品牌形象。現在很多企業學聰明了,會選擇去消費水平低一點的地區與國家去庫存。
這幾年國産鞋服複蘇,一個原因是國潮崛起,另一個原因就是庫存被消化的差不多了。但是大家走出來的速度相差也很大,最快的肯定是安踏,其次是李甯。
2010-2011年間,安踏集團進行了一次渠道管理。此後收購FILA,定調全直營模式。持續将加盟收回直營,目前FILA 90%以上的門店都是由安踏集團自行管理運營的。李甯也在2012年啓動了"渠道複興計劃",加強對批發渠道的管控。
渠道管理其實就是庫存管理,但由于經銷商在管控上難度較大,所以渠道管控其實非常難。安踏是通過加大直營比例來進行庫存管理的,近幾年安踏直營門店比例都是超過50%的,預計2025年要達到70%。而李甯這幾年的直營比例僅在20%左右,這還是在李甯品牌這幾年非常強勢的前提下,如果未來品牌弱勢了,預計李甯的渠道管控能力會進一步下滑。關于這一點,可以關注"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這幾年李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持續大幅下降的,但是2022年相比2021年已經有略微提升了。
吳吞總結道,看鞋服行業最重要的三點,就是品牌、渠道和庫存。李甯在渠道管控、庫存管控上做的是不如安踏的。
再來看品牌管理,現在各大企業都在做多品牌,安踏靠的是收購,比如斐樂、始祖鳥等品牌都是安踏旗下的,斐樂的中國經營權最初是在百麗手裏的,被安踏買過來之後品牌才慢慢火起來,安踏運營品牌的能力非常強。
對比李甯,李甯旗下有李甯、中國李甯、李甯young等,依然都圍繞着"李甯",但其實李甯以前也做過其他品牌,比如紅雙喜。無可否認,李甯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李甯"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涵義,可以讓人們一想到"國貨"首先就會想到"李甯"。這份"老本"也讓李甯在國貨崛起的東風穩站潮頭。但李甯前兩年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隻是這些問題在高速發展時被忽視了。最後,吳吞強調了自己曾寫的那句話:"錯把東風當羽翼",并指出,目前不太看好李甯的長期發展,認爲其管理層的戰鬥力不夠強。
更多資本市場内容和觀點分享,歡迎在钛媒體App搜索"一周資本市場觀察"專欄,收看節目直播回放。
免責聲明:本直播欄目所有内容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應作爲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平台運營部編輯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