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國館 ,作者麥克斯
2019 年,張頌文參加一檔綜藝時,記者問他紅了之後适應嗎?
張頌文很詫異:我沒紅。
他對着鏡頭毫不掩飾自己如今的窘迫——一年隻有三部戲拍,能拿到角色還是因爲跟導演認識。
那年張頌文 43 歲,在綜藝上其它小演員叫他一聲 " 老師 ",但進了片場,他的片酬可能還沒那些小鮮肉高。
他直言自己特别想紅,想試一下要高片酬。
四年後,張頌文憑借《狂飙》一夜成名,想紅的他卻選擇了 " 隐身 "。
拒絕采訪、拒絕商務、甚至連電視劇的宣傳也沒做幾個。
真要問,演狂飙可能是張頌文最後悔的事。
先是随口說的一句話被媒體無限放大,導緻了一場針對某導演的網暴;往後又是私生活的邊界被流量無限打破,妻子和孩子出街都要被偷拍。
部分媒體和網友毫無下限的将張頌文的前世今生考古出來反複咂摸,看得人心驚膽戰,畢竟造神之後就是毀神。
狂飙之後,張頌文被大家捧上了天,如今他的一舉一動又被無限放大。
就連張頌文自己都說:" 這個呆浪(微博)遲早會把人逼瘋的。"
他是紅了,可也後悔了。
戲癡張頌文
姚晨評價張頌文:戲癡。
在進入電影學院之前,張頌文是個導遊,他拿過 " 廣東省最佳導遊 ",在多數人工資還是 500 上下的 1999 年,他的月收入已經超過兩萬。
如果循規蹈矩下去,這将是穩定而富足的一生。然而跟一個朋友的談話,讓張頌文意識到自己的夢想其實是做電影。
那一年張頌文辭掉工作,義無反顧地進入電影學院,進行了幾年的專業學習。
他放棄一切去拼自己的夢想,現實卻狠狠地潑了他一桶冷水。
畢業第一年,張頌文面試了 360 多個劇組,沒有拿到任何一個角色。第二年,受挫的他隻去了 280 個劇組,還是無人問津,第三年依舊如此。
夢想一敗塗地,生活也捉襟見肘。
剛畢業的時候,張頌文經濟拮據到交不起房租,爲了省錢他一天隻吃一頓飯。
可他沒有回到曾經月薪兩萬的工作,而是跟夢想死磕。
好不容易他終于拿到了一個角色,是 30 塊錢一天的群衆演員,充當男女主背後的人肉背景闆。
興奮的張頌文纏着導演問個不停:這個人物叫什麽名字、這個角色多少歲、這個角色什麽人物性格。
導演不勝其煩,最後一怒,換人了。
但就這樣,戲癡依舊是戲癡。對于戲癡來說,戲比天大,即便是背景闆,這個人物也不能是空洞的,他要了解人物,然後把人物豐滿地建立起來。
這在其他人眼中毫無意義的事情,張頌文堅持了整整十三年,演了無數個配角。
終于有一天,一個導演對他說:" 我在拍你的時候,不覺得你怎麽樣,因爲你太遠了,但是我在後期剪接的時候,我發現不管多遠,你都在自己建設這個角色,所以我想如果跟你合作,你應該會對角色負責。"
那個導演叫婁烨,他們後來合作的片子叫《風中有朵雲做的雨》。
戲癡張頌文出頭了。
演員張頌文
如今張頌文身上最大的标簽是 " 大器晚成 "。
大家都爲了這樣一個熬出頭的好演員感到高興。然而很少人知道," 大器晚成 " 這個标簽,已經在張頌文身上貼了三次。
第一次是《風中有朵雲做的雨》,第二次是《隐秘的角落》,第三次則是《狂飙》。
他一次次 " 出頭 ",卻又一次次沉寂下去。
看似好像沒有什麽紅的命,但實則命運已經把橄榄枝伸到他手邊,奈何張頌文自己根本不接。
以大爆的《狂飙》爲例,這股熱潮席卷了所有主創人員,大嫂高葉上了電影節,高啓盛和唐小龍幾個則一起拍了雜志,連出場沒幾次的女警小五都接了線下的樓盤廣告。
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反觀張頌文卻安安靜靜,他不接采訪、不接商務,即便《狂飙》熱播期間,也僅發了幾個微博宣傳。
如果你要問張頌文到底在忙活些什麽?
答案或許有些好笑,他忙着——生活。
張頌文微博裏最多的是各地的風景照,他熱衷于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像個旅遊博主一樣介紹每個地域的文化、美食,乃至風土人情。
他在家裏伺候自己的院子,他種了菜,也種了花,他說:菜是生存,花是生活。
他也會兼顧鄰居家的地,有一次因爲需要外出工作,他沒能幫忙收大白菜,爲此很遺憾,但回家的時候,他發現自家門口整齊地放了好幾顆大白菜,他高興了很久。
他還喜歡上網沖浪,記得自己每個老粉絲的 ID 頭像,跟他們像朋友一樣在網上聊天。一個支持了他很久的粉絲需要手術,張頌文甚至特地幫她找骨髓配型。
他依舊住在北京郊區租的房子裏,戴着幾塊錢買的帽子,穿着 12 塊錢的打底衫,發現質量不錯還會一口氣又買了好幾件。
在娛樂圈這個熙熙攘攘的名利場裏,張頌文實在太像個異類。
但或許他從一開始就跟許多人不一樣。他踏入這個圈子隻是爲了演戲而已,所以一旦離開鏡頭他又回歸了普通人的角色。
他是演員張頌文,不是明星張頌文。
放過張頌文
然而無論張頌文自己怎麽想,更多人還是把張頌文定義爲明星。
《狂飙》之後,張頌文的生活也開始了狂飙——朝着一個他不願意也不喜歡的方向。
先是 " 黃牛黨 " 找上了他。
2 月 10 号,一個網友在評論區告訴張頌文,他的簽名在網上被賣到了 8 千塊。
這完全超過了張頌文的認知,他難掩震驚地問怎麽會這樣。
他記得那個找他要簽名的女孩,女孩告訴他自己是從很遠的地方過來的,因爲這個理由他就給對方簽了名。
他以爲這麽辛苦跑來要簽名是出于女孩對他的喜愛和認可,卻不想在對方那這隻是一單生意。
這件事對張頌文的沖擊不可謂不大,但這并不是結束,因爲 " 狗仔們 " 也找上來了。
這一次出事的是張頌文的家人。
46 歲的張頌文一直把家人保護着,想讓他們過上普通人的生活,遠離鏡頭和非議。
但《狂飙》爆了之後,狗仔們爲了流量開始在他家門口蹲守着。就這樣,他妻子跟孩子的照片猝不及防地在平台上曝光并引發了熱議。
這件事情至今沒有結局,張頌文也沒得到任何道歉。但《狂飙》的餘震還在繼續," 正義的路人 " 上線了。
幾年前,張頌文曾經說過自己在沙漠撿垃圾,結果卻被劇組同事丢在沙漠裏的故事。
那時這個故事并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如今卻有好事者将這段往事扒了出來,并在未經考證的情況下就找到導演張紀中那裏,直言就是他讓工作人員這麽對待張頌文,要求他向張頌文道歉。
難以想象,僅憑借捕風捉影的猜測,這些所謂的正義的路人居然把張紀中網暴了數月。
最後,還是張頌文親自出來道歉才結束了這場風波。
這一刻,我好像懂得了爲什麽《狂飙》之後,張頌文選擇 " 隐身 "。
隻可惜,縱然他猜得到結果,也改變不了結局。
如果再來一次,張頌文會不會拍《狂飙》?我想還是會的,那是一部好劇,戲癡是不可能拒絕這樣的作品,但是再來一次,相信這次張頌文的隐身會更徹底。
想起不久前看到的視頻,張頌文的行程在網上被曝光了,粉絲蜂擁而至去機場 " 追星 ",即便張頌文戴着口罩,依舊有手機怼到他的面前瘋狂抓拍。
張頌文沒有生氣,而是走到一個角落的空地,然後和和氣氣地叫住他們主動一起合影,并問:拍完這次,就不要再來了可以嗎?
是的,真的不要再來了。
在這個往來爲利的娛樂圈,難得有人堅守本心;在這個人心浮躁的名利場,難得有人甘願沉澱。
他隻是想好好當演員而已,請放過他!
* 作者:麥克斯,來源:國館。撿書姑娘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