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演員主演的劇,很難聽到真實聲音。但如果在網絡平台和衛視播出,收視率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最近,衆人期待的《驕陽伴我》開播了,領銜主演的是當紅小生肖戰和曾經的 " 小妞電影 " 代言人白百何,年齡差擺在這裏,演的是姐弟戀。
酷雲數據
據酷雲數據,《驕陽伴我》首播收視率 1.47%,但随後的幾天卻連續走低,直到 9 月 6 日才實現逆跌,峰值回到 1.41%,收視率 1.09%,11 集下來平均收視率 1.15%,排名在三四名徘徊,略高于非黃金時段播出的《蜂巢》收視率;對比央視八套播出的上一部劇《一路朝陽》,從首播的 1.24% 到最高時的 1.65%,巅峰值破 2%,收視排名始終居前三名。
燈塔數據
貓眼數據
而從市場占有率來看,燈塔專業版顯示,《驕陽伴我》在首播榮登第一後先是被《雲之羽》反超,又被《父輩的榮耀》趕超,現在更被《異人之下》超越,如今屈居第四名。貓眼專業版的排名要好一些,9 月 3 日以來的熱度僅次于排名第一的《雲之羽》。
有 " 頂流 " 加持,《驕陽伴我》收視數據實在算不上好看。到底是劇集本身不夠硬,還是 " 頂流 " 收視号召力減弱了?
從内容和人設來看,《驕陽伴我》是一部 " 女性友好 " 的電視劇,白百何飾演的簡冰,是位專業能力過硬的女導演,更是很多現代女性最想成爲的那一類人。在還是個新人的時候,幸運地遇到貴人薛易明提攜得以迅速成長,後來貴人變成了丈夫。但工作與生活交織,他們早已磨去了對彼此的熱情,更像是隊友而非戀人。就在親眼目睹丈夫與其他女性出雙入對後,簡冰笑着打完招呼晚上就 " 不哭不鬧不上吊 ",主動離婚。
而肖戰飾演的盛陽,是新入行的設計師,拿着幾千塊的工資,俨然屏幕前的你我他。十幾年前偶然見過簡冰一面就對她念念不忘,在母親羅女士認爲的應該談戀愛的大好年紀對一面之緣的大姐姐單相思,妥妥 " 小奶狗 "。母親爲他安排了高檔餐廳的相親,女孩遲遲未到,而 " 失婚 " 的簡冰也來到這家餐廳買醉,命運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轉動了。
36 歲的中年女性,顔值、能力雙雙在線,能賺錢,還沒離婚就有帥氣有型的年輕男士上趕着當備胎,前夫還對她放不下,多少同齡人做夢都會笑醒。劇裏有童話,也有狗血,簡冰不要了的前夫,被閨蜜當成了寶,簡言之,盛陽暗戀簡冰,梁珊珊暗戀薛易明,别不信,電視劇中就有這麽狗血的事。男女主角除了年齡差距大,經濟能力、工作能力都不在一個檔次。故事簡介最後兩人互相治愈,上演了一段 " 充電式愛情 ",但很多觀衆不禁想問,女方是看上了男方什麽,隻圖他長得帥?畢竟,回到生活中,一個 36 歲的女性,有幾個能有魄力選擇離婚?面對有工作能力又有情趣的薛易明,尚且會相看兩厭,一副皮囊卻能讓身經百戰的姐姐以身相許,按照這個路子演下去,觀衆看到的也隻是一部披着生活劇外衣的瑪麗蘇神劇罷了。作爲輔線的職場戲,展現了上司刁難、甲方難搞、職場 PUA、創業瓶頸等社會話題,可是作爲感情戲之外的調劑,戲份不多,過于流于表面,也很難讓大衆代入。
白百何的表演依舊發揮穩定,因爲簡冰這個角色并不完美,她前腳把丈夫推出門,後腳就頻繁與暗戀他的盛陽見面,換一個人很容易就演得 " 茶裏茶氣 "。但相比白百何以往的作品,簡冰最多算是穩定輸出。至于男主角肖戰,有人吐槽表演感太重,也有人點贊生活化,路人和粉絲的口味難以統一是不争的事實。
好在還有實力派願意颠覆自己,主要說的是飾演肖戰母親羅美娟的王琳。王琳最初被人認識是《情深深雨濛濛》裏的雪姨,後面演過的角色也以豪門太太、反派惡女居多,而這一次她演的是一位普通超市員工,平日裏生活節儉,買東西都要等到打折。劇中她爲了參加同學聚會狠狠心買了一條 3000 塊錢的真絲連衣裙,被丈夫得知後和她大吵一架,指責她貪慕虛榮。其實她原本是想參加完聚會後給丈夫、兒子穿上看看就退回去,等來的卻是冷漠的回應、巨大的失落。看到這一幕,很多觀衆被羅美娟狠狠共情了,王琳的突破得到了認可。
好的婚姻應該是怎樣的?在簡冰戳破窗戶紙之前,她和薛易明的婚姻應該是美滿的;盛陽父母的婚姻即便不完美,至少應該是和諧的。但是在當事人看來并非如此,簡冰希望的婚姻永遠保存着戀愛時的新鮮和純粹,羅美娟希望的婚姻是得到贊美和尊重。編劇的意圖很明顯,婚姻中的女性不應該逆來順受,在任何年齡都享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權利,初衷是好的。
然而,《驕陽伴我》一方面受制于題材,更适合年輕人口味,在衛視播出不具優勢。另一方面,編劇似乎過于追求 " 強話題 ",無形中減弱了故事的邏輯性,理解女性卻難以讓女性共鳴,觀衆不買賬,收視不及預期也不足爲奇。
今年以來,流量演員主演的影視作品,翻車的不在少數。楊洋主演的《我的人間煙火》,因作品質量不過關連帶演員、導演、編劇等一衆人等,帶火的配角魏大勳無疑是觀衆對流量的集體抗議。而肖戰今年的另外兩部劇《夢中的那片海》和《玉骨遙》也不溫不火,靠某個演員帶劇的時代翻頁了。
演員隻是影視創作中的一個環節,一部劇的品質是導演、編劇、演員、服化道等各方環節共同創作的結晶,火是一榮俱榮,糊是一損俱損。2023 年或許是 " 流量爲王 " 的分水嶺,市場并非捉摸不定,而是觀衆越來越不好糊弄,劇火了不是演員一個人的功勞,劇糊了也不能隻讓演員來背鍋,但既然劇方決定起用流量明星,就必然會承擔更高的期待和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