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葉一茜的争議能持續這麽久。
前幾天是田亮的女兒森碟 16 歲的生日,葉一茜在朋友圈發了一封給森碟寫的信。
信裏大概表達了三個意思:
1、葉一茜和森碟就最近的一些輿論和話題進行了讨論。葉一茜痛心森碟被扯進莫須有的輿論中,森碟也對媽媽表示心疼:" 我知道媽媽不是他們說的那樣 "。
2、對最近的争議表示委屈:屏幕前的人站着說話不腰疼,根本不理解養娃的艱辛,隻會憑空議論。
3、媽媽好不好,自己的孩子最能評判。
然而這篇長文發出後,并沒有收獲想象中的支持,評論裏還是有很多人質疑她這封信根本不是寫給森碟、而是寫給網友看的,通篇隻在爲自己申冤,而非對女兒的祝福。
從家庭美滿的人生赢家到被網絡上質疑的星媽,葉一茜身上的争議好像越來越多。
(葉一茜最新一條微博評論區 ↓)
一開始是因爲森碟的「改名事件」。
森碟的大名叫 " 田雨橙 "。前段時間葉一茜自己爆料,這個名字是根據兒子田宸羽改的。
原本森碟叫田欣怡,後來葉一茜和森碟有一次去逛市場的時候發現和别人名字撞了,于是就改成了田雨橙。
如果隻是一個單純的改名還好,但後續網友考古到的一些言論則掀起了更大的争議。
言論一: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過往的一個節目裏,葉一茜說田亮會更寵女兒一些,理由是:異性會相吸,同性相斥。
還表示,大家都是女人,自己一看就知道她(森碟)在耍什麽小心機。這招隻對爸爸管用。
一開始是田亮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說如果是女兒哭的話,自己會先抱着她安撫好她的情緒。因爲森碟哭聲大,安撫好了才能講道理。
如果是兒子的話呢,他覺得兒子有時候是戲,哭了之後會讓爸媽妥協。
而且他覺得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男孩子有事情就說出來。
這時候葉一茜就說,其實兒子不是戲,是有苦說不出,因爲小孩子也有尊嚴。
然後得出了 "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 的結論,覺得田亮更偏向女兒。
言論二:以自己的心理揣測小孩子的動機
她說森碟對全世界都很好,但唯獨對自己的弟弟有仇,甚至從她的眼神當中能看出 " 我恨死你了 " 的情緒⬇️
還說,森碟覺得弟弟是世界上最有心機的人。
我去看了完整節目,前因是森碟沒有好好讀書,爸爸媽媽在訓她。
這個時候弟弟拿着獎狀過來了,上面寫着 " 讀書小能手 ",給姐姐補了一刀。
葉一茜說:姐姐當時就炸了,隻是礙于我跟爸爸在房間。還腦補 " 如果隻有姐弟倆在房間,姐姐會把弟弟暴打一頓 "。
言論三:讓森碟減肥
在一個直播裏,有網友詢問森碟的身高體重,她否認了外界對于森碟 " 身高 170" 的說法,說她大概 162、163 左右。
接着說森碟雖然不胖,但是肌肉量比較大,所以體重 " 蠻重的 ",大概有 90 多斤。還表示自己曾經對森碟說:你能不能減減肥 ……
網友覺得,一個媽媽讓自己 90 多斤的女兒減肥,怎麽都聽起來不太舒服。
雖然結合整個采訪,能看出葉一茜的話有玩笑的成分,但因爲她過往的言論,所以這句話也背負了外界放大鏡一樣的審視。
輿論發酵後,葉一茜曾爲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說自己就是獨生女,根本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自己對倆孩子都是一樣愛。
我覺得葉一茜倒也沒有網上說的「重男輕女」那麽誇張,隻是在教育方式上确有不當之處。
比如她口口聲聲說自己 " 已經一碗水端平 " 了。
但實際情況是,
她曾經說過,隻要姐弟倆之間鬧了矛盾,她會習慣性先問責姐姐。
弟弟哭的時候,葉一茜會把他抱在懷裏哄他。
而森碟哭的時候,媽媽會罵她。
家裏的老人也會心疼弟弟多一些。
田亮曾經分享過,弟弟在跟姐姐的吵架過程中會故意假哭,老人看到了第一時間也會指責姐姐。
田亮的書裏也提過,家裏的長輩會區别對待姐弟倆。
因爲弟弟年幼,又是男孩,在很多事情上更偏愛一些。森碟作爲姐姐,照顧弟弟是理所當然的。老人們會把 " 對弟弟關愛有加 " 當作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給森碟背上,卻往往忽略:森碟也是個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她同樣需要别人的特别關照。
" 你是姐姐,應該讓着弟弟 ",這句話是根植于東亞父母的教育觀裏的。在這種教育觀裏,是非不是看對錯,是看年紀;謙讓不是因爲公平,而是因爲性别。
哪怕父母對姐姐也很好,也未必不愛姐姐,吃穿用度上也都一視同仁,但這種「區别化對待」還是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在《爸爸去哪兒》上說過,在家裏爸爸一點不兇,媽媽才兇。
葉一茜也在節目中說過,森碟經常覺得媽媽不愛自己,更愛弟弟。
爲什麽明明覺得自己已經做到 " 一碗水端平 " 了,可孩子還是委屈?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爲沒有端平。
孩子眼裏的公平不隻是物質方面的平均分配,還有家人給予的愛和耐心是否一緻、規則是否對等、需求是否得到尊重 …... 而每一樣都需要恒久的付出。
娛樂圈裏可借鑒的例子還有孫俪。
孫俪的兒子等等之前也說過,自己不想當哥哥,想做弟弟妹妹,因爲 " 做哥哥壓力太大了 "。每個人都覺得他讓着妹妹是理所應當的,自己覺得不公平。
而孫俪的做法是,先反思鄧超和自己。
在得到等等 " 爸爸媽媽沒有這麽做過 " 的答案後,告訴等等:自己非常理解他的感受,因爲小孩子要承受這樣的壓力是不對的,讓等等有委屈一定要告訴自己。
還表示,自己支持等等說出他的感受,因爲大人不一定是對的,小孩子如果覺得不合理,一樣可以表達自己想法。
等等聽完之後就覺得好多了,這就是被理解和認同的快樂啊。
在二胎家庭裏,老大的心理反而更加重要。
畢竟原本自己獨享的爸爸媽媽,突然被另一個人瓜分掉自己的寵愛,換成成年人也接受不了吧?更别說是小孩了。
如果父母再區别化對待老二,更會加速兄妹 / 姐弟關系的惡化,彼此産生敵對情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争寵」。
大 S 就曾說:" 女兒會主動攻擊弟弟,經常故意拿東西在弟弟的頭邊揮,看有沒有機會打到他 …"
陳小春也說過,弟弟剛出生的時候,Jesper 會問自己什麽叫妒忌,平時話多的他突然很安靜,直到自己表示會去陪他看球才開心了。
孫俪在女兒小花出生之前,就有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
在剛懷二胎時,她就經常跟等等說,他将來會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建立預期。
爲了讓等等對妹妹的出生有參與感,孫俪還讓等等給妹妹取名字,等等很高興。這樣一來在等等的心裏,妹妹跟他就有關系了。
妹妹出生前,孫俪又特意買了玩具送給等等,告訴他是妹妹送的,加強等等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妹妹的好感。
孫俪說,老大的性格會影響到老二。而且老大已經有思想了,更需要父母去引導和安撫,老二剛出生,隻需要滿足她吃好睡好就可以了。
于是她讓家裏的長輩和阿姨都注意等等的情緒。哪怕是等等要吃老二的嬰兒零食,也讓他吃。
因爲小孩子不知道自己爲什麽不能吃嬰兒食品,隻會覺得妹妹可以,而自己不行。
甚至家裏的老人爲了激勵等等,故意在他面前說 " 妹妹多乖 " 這種話也是不行的。
反而要在妹妹面前多誇等等,跟妹妹說 " 哥哥是你的榜樣 ",既能讓哥哥更有動力成爲榜樣,也讓妹妹對哥哥更有信任感。
這樣良性循環,兩個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說白了,既然要生二胎,那就要考慮老大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做全職媽媽不容易,也并不是想對葉一茜有更多苛求。
從森碟的日常來看,她并非影視形象裏那些苦難的「姐姐」,反而出落得非常開朗樂觀。
當年《爸哪》中那個「瘋一樣的少女」,元氣滿滿、活力四射,雖然一開始哭哭啼啼,但節目後期愈發展現出了自己獨立勇敢的一面。
後來雖離開了大衆視線,偶爾曬出的照片不是在打網球就是遊泳,完全是朝着理想中「網球少女」的模樣長的。
就在上個月,森碟還參加了 ITF 新加坡青少年網球賽事,并在首輪取勝,且首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青少年)排名,目前位列 2822 位,創造個人網球生涯裏程碑。
目前中國 18 歲以下青少年女子球員中有世界排名的共 30 位,田雨橙排在第 27 位。
這一切都足以看出田亮和葉一茜對她是有用心在培養的。
森碟能成長爲如今這樣優秀的女孩子——健康、運動、陽光、積極向上,相信父母雙方都沒少在她身上下功夫。
對葉一茜的質疑大可不必上升到一句無心之語都被審判來審判去的程度,沒有任何一種親子關系經得起這樣的審視。
但同時,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
遇事由大人來先反思自己言行哪裏出了問題,而不是先行判斷、甚至是臆測孩子的想法。
家長微小的改變就可能讓孩子童年的遺憾少一些,
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