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 月 24 日訊(編輯 牛占林)國際能源署 ( IEA ) 周三表示,未來三年,全球電力需求将加速增長,但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将滿足激增的電力需求,并補充說,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正在下降。
根據 IEA 發布的最新報告,在新興經濟體、人工智能、加密貨币和數據中心蓬勃發展的推動下,從現在起到 2026 年,電力需求将平均每年增長 3.4%,其中約 85% 的需求增長将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而發達經濟體用電量将出現下降。
不過,全球發電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将下降,因爲到 2026 年,風能、太陽能、水能和核能等低排放能源的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可能接近一半,而 2023 年這一比例還不到 40%。到 2025 年初,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将超過燃煤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IEA 署長比羅爾表示:" 目前,電力行業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任何行業都要多,但令人鼓舞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以及核電的穩步擴張有望共同滿足未來三年的全球電力需求增長。"
比羅爾說道:"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可再生能源的巨大發展勢頭,其中以價格日益低廉的太陽能爲首,同時也得益于核電的重要回歸,到 2025 年,核能發電量有望創曆史新高。而且趨勢有望延續下去。"
報告稱:" 鑒于能源行業日益電氣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電動汽車和熱泵等技術,全球電力需求和排放的脫鈎将是意義重大的。"
核電繼續擴張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量的增加似乎正在推動電力部門的排放量進入結構性下降。據悉,在 2023 年,全球發電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1%,但 IEA 預測今年将下降 2% 以上,未來兩年的降幅将更小。IEA 表示,燃煤發電量預計從現在起到 2026 年将平均每年下降 1.7%。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将得到核電的支持。上述報告稱,盡管一些國家在逐步淘汰核電或提前關閉核電站,但到 2026 年底,核能發電量仍将平均每年增長約 3%。
随着法國的發電量繼續從 2022 年的低點複蘇,日本的幾座核電站重新上線,歐洲、中國、印度和韓國的新反應堆也将開始運行,預計全球核電發電量也将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IEA 表示,亞洲可能仍将是核電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到 2026 年,亞洲核電将占全球核能發電量的 30%。
到 2023 年,電價将普遍低于 2022 年。然而,不同地區的價格趨勢差異很大,影響了它們的經濟競争力。在俄烏沖突之後,歐洲批發電價在 2022 年創下曆史新高,到 2023 年平均下降了 50% 以上。然而,去年歐洲的電價仍是疫情前的兩倍多,而美國的電價比 2019 年高出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