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9 日電 ( 張澍楠 ) 漲!漲!漲!9 日,醫藥股全線攀升,多股 20cm 漲停。醫藥圈反腐風暴下,上市公司股價爲何反轉?
醫藥股集體反彈
醫藥企業近日成爲反腐的 " 風暴眼 "。
Wind 數據顯示,7 月 31 日至 8 月 7 日,醫藥生物闆塊市值蒸發超 2976 億元,其中 8 月 7 日一天就縮水 1937 億元。
受此影響,A 股醫藥闆塊也集體受挫,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在 7 月 31 日大跌 1.63%,8 月 7 日大跌 2.84%,這期間 6 個交易日,一品紅、貝達藥業、恒瑞醫藥等個股跌超 20%,闆塊内 27 隻個股大跌超 15%。
不過,8 月 8 日,醫藥股迎來反彈,醫藥商業、中藥方向領漲。
截至午間收盤,醫藥闆塊漲幅前十。來源:國金太陽截圖
今日 ( 8 月 9 日 ) 醫藥股延續漲勢,截至午間收盤,康希諾、科源制藥、聖諾生物 20cm 漲停,諾泰生物、四環生物、華森制藥漲超 10%。
醫藥圈重拳反腐
5 月 10 日,國家衛健委等 14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 2023 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健全完善行風治理體系,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提到整治行業重點領域的不正之風問題,包括以 " 捐贈 "、學術活動、舉辦或參加會議等名義變相攤派,爲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台,違規接受捐贈資助等。
同日,與之配套發布的還有《關于調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通知》的重點是對糾風部際工作機制成員單位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 9 個增加到 14 個部門。
7 月以來,反腐力度進一步升級。國家衛健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在内的 9 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爲期 1 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此外,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 6 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确,持續加強行風建設,推進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淨化行業風氣。
7 月 28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會議指出,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如此力度下,各地也紛紛行動。如:上海提出,整治醫藥産品銷售采購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包括以各種名義或形式實施 " 帶金銷售 ",給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回扣、假借各種形式向有關機構輸送利益等。
江蘇召開會議提出,集中整治藥品領域腐敗問題,對違法犯罪行爲零容忍嚴肅查處。
多家 A 股公司回應
"V 觀财報 " ( 微信号 ID:VG-View ) 注意到,醫藥圈反腐風暴已牽涉進多家上市公司。
7 月 30 日,賽倫生物公告,公司實控人之一、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範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并立案調查;7 月初,百億醫療信息化龍頭衛甯健康實控人、董事長周炜因涉嫌行賄罪被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
進入 8 月,已有超 20 家上市公司在投資互動中表态。百洋醫藥、五洲醫療、海思科、東星醫療等均表示,堅持合規運營,醫療行業反腐未對運營産生影響。
也有藥企表示,醫療行業反腐有助于行業健康發展。馬應龍稱,醫藥反腐有助于推動醫藥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公司始終以合規爲底線,推動經營持續健康發展。華熙生物稱,醫藥領域反複作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助于推進醫藥衛生體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貝達藥業表示,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整治工作,有利于規範醫藥市場,推動醫療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另需一提的是,據媒體報道,近日,一份由國家審計署出具的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顯示,自 2023 年 5 月底至 7 月,國家審計署派出的審計組對廣東省 ( 不含深圳市 ) 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生産經銷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其中涉及,A 股上市公司麗珠集團、一品紅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中藥旗下的一方制藥等。
對此,"V 觀财報 " 緻電麗珠集團、一品紅欲核實上述消息,截至發稿,兩家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董秘處電話均無人接聽。
醫藥闆塊未來或分化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 "V 觀财報 ",醫藥股反腐導緻醫藥闆塊此前出現一波大跌,很多個股短期跌了 30%,但大跌之後反而出現了探底回升機會,這也說明反腐對于醫藥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有利的,最初的下跌或是投資者屬于驚弓之鳥狀态,很多投資者擔心醫藥公司的利潤受影響。
開源證券認爲,醫藥闆塊長邏輯沒有發生變化,結合反腐的長短期影響,建議關注零售藥店、反腐關聯不大的闆塊 ( 如 CXO、民營醫院、體檢、血制品 ) 、院外占比高的闆塊 ( 如中藥 OTC ) 、充分集采過的闆塊 ( 如仿制藥 ) 、創新藥品及器械。
對于醫藥股未來走勢,楊德龍認爲,醫藥股未來會出現分化,有品牌的中藥、有創新能力的創新藥還是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特别是在股價大跌之後,有比較好的布局機會,對于受題材影響較大的一些仿制藥企業、原料藥企業、醫療器械企業等,可能很難有大的表現,行業分化會比較嚴重。
國泰基金認爲,醫藥闆塊近期的擾動更多源于政策端以及消息面,闆塊基本面仍然向好。從已發布的部分上市公司二季度業績來看,醫藥行業呈現出創新高增長、剛需基本盤逐步恢複、海外保持韌性等特征。目前行業處于基本面向上,長期發展路徑清晰,但短期有擾動的局面。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作者: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