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回,北京時間淩晨,在大洋彼岸開演的科技春晚——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沒能刷屏社交媒體。
和去年 " 靈動島 " 刷屏微博,全網一起 " 不愧是蘋果 " 不同,這次發布會後,有關蘋果新機流傳的最廣的梗還是蹭的因爲失言而深陷輿論風波的帶貨頂流李佳琦:
" 看了一下蘋果 15 克重 172 左右 一萬塊錢的話一克也就是 58 塊錢 就按 60 算也比花西子便宜多了 。"
" 蘋果越來越貴了?哪裏貴了?這麽多年都是這個價格?好不好?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好吧?這麽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好不好?這麽多年都是這個價格!我真的快瘋掉了?"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幾天前,華爲搞了一套騷操作:不開發布會,新機 Mate60 系列直接上架開賣。手機廠商開發布會的意義在于盡可能的吸引大衆的注意力,通過展示新機亮點來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但這套迥異于常規的手段最終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果。手機不僅在國内上線即售罄,在海外也引發了不小的熱度。
這種反差既有一些非理性因素——過去三年的制裁讓華爲積攢了其他同行們難以望其項背的品牌力,華爲新機的發布某種程度上承載了情緒的宣洩。同時也存在一些草蛇灰線的原因——過去幾年 " 新瓶裝舊酒 " 的更新,正在讓蘋果逐漸丢失此前由喬布斯打造的 " 科技 = 蘋果 " 的人設。
" 遙遙領先 " 刷屏
即便是一個月前,如果我告訴你,蘋果發布會的直播評論區被那句熟悉的 " 遙遙領先 " 刷屏,你一定會認爲我在癡人說夢。
但不隻是評論區,發布會後,微博認證爲蘋果公司 CEO 庫克的賬号也發布了一條關于新機型的宣傳,評論區也同樣是友商們熟悉的 " 遙遙領先 "。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 " 盛況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出在蘋果自身。首先從時長上就能看出蘋果 " 食材不足 ",82 分鍾的發布會刷新了最近幾年的最短記錄。
回到扛鼎産品 iPhone 15 系列上,用一個詞形容就是——乏善可陳。你不能說它不好,因爲這款産品仍然是這個星球上最能打的旗艦手機:
iPhone 15 Pro/Pro Max 搭載了行業首款 3nm 芯片—— A17pro,相比上一代的 A16 芯片,A17 Pro 芯片 CPU 速度提升 10%,GPU 速度提升 20%。這種進步十分難得,因爲 A 系列芯片在業内是名副其實的 " 遙遙領先 "。
蘋果也确實爲消費者帶來了一些體驗上的改善,比如用上了萬衆呼喊的 Type-C 接口,和其他産品比如 Mac 等實現了統一,再比如在 iPhone 15 Pro/Pro Max 升級了長焦鏡頭。爲了減輕因爲大屏而帶來的機身重量負擔,蘋果摒棄了過去的不鏽鋼中框,而是選擇了更爲輕便的钛合金中框,根據官網數據,Pro 系列的機型均比千代要輕上 19 克。去年專供 Pro 系列的靈動島今年也下放到 iPhone 15,同時在價格上,蘋果也并沒有如傳聞中的那樣大幅漲價。
雖然對于蘋果而言,這種細微的進步往往伴随着多大數百億美元的研發投入,根據晚點報道,過去一年蘋果的研發投入加上購買設備等資本開支,就要花掉 370 億美元。但在卷生卷死的手機行業,這種升級顯得有些不夠,特别是對于把手機賣成奢侈品的蘋果而言。
一方面,安卓廠商們早已把潛望鏡頭、高刷屏、大容量電池做成了标配,而蘋果不是沒有就是 Pro 系列專供,信号比較弱的問題也尚未解決。
另一方面,這些進步大多是參數性能上的提升,而非體驗的革新。很難激起用戶特别是 Pro 系列用戶的換機需求。
當然," 遙遙領先 " 的盛行,也離不開這次華爲重回手機市場。除了自身的品牌力,華爲 Mate 60 系列攜帶的行業首個衛星通話功能也成爲了其重要的競争力。據了解,用戶可以在無地面網絡信号等極端環境下保持通訊,有用戶也曾 po 出在萬米高空上成功使用衛星電話的視頻。
作爲曾經手機市場上的一時瑜亮,華爲的回歸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華爲跌倒,蘋果吃飽
2007 年,在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引用了圖靈獎獲得者 Alan Kay 的一句話:真正在意軟件的人,應該自己造硬件。
自己造芯片的好處有兩個,一是能夠形成産品上的差異化,這是因爲自研 SoC 能夠優化對軟件的支持,提升軟硬件的協作,從而提供更穩定的使用體驗;其次是自研 SoC 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形成定價上的優勢。
在這個層面上,華爲和蘋果想到了一起。
2006 年,海思開始着手研發自己的手機芯片,2009 年,海思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應用處理器(AP),命名爲 K3V1。2013 年,經過數次叠代,華爲首個麒麟芯片——麒麟 910 ——問世,且搭載了華爲自研的基帶 Balong 710。
同樣是 2013 年,華爲收購了德州儀器 OMAP 芯片在法國的業務,并以此爲基礎成立了圖像研究中心,這使得華爲海思可以從硬件底層來優化照片處理。2015 年,采用 16nm FinFET 制程工藝的麒麟 950 誕生。搭載了麒麟 950 的 Mate7 成爲了那一年的絕對爆款,創造了國産 3000 元以上旗艦手機的曆史,全球銷量超過 750 萬部。
從全球銷量來看,2014 年,蘋果和華爲的銷量分别爲 1.69 億台和 7500 萬台。到 2019 年,迅速成長的華爲開始反超,銷量達 2.4 億台,蘋果則爲 1.98 億台。比起銷量,更重要的是對高端市場的占據,2019 年華爲全渠道中高端智能手機國内份額占到了半數以上,作爲對比,同年蘋果的份額爲 7.8%。
變局發生在 2019 年,那年華爲遭受制裁,市場份額也逐漸淪落爲 others。餘承東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美國對華爲進行了四輪制裁,一輪比一輪狠毒,把華爲消費者業務逼到極端困難,無法發貨。
與此同時,手機行業也在變天。自 2017 年觸及巅峰後,全球手機市場整體呈下滑趨勢,去年更是一朝回到十年前。行業缺乏變革創新結合廠商們不斷内卷使得行業出現一個新趨勢:消費者們更傾向于選擇一部好手機,多用幾年。表現在銷量上就是中低端市場萎縮嚴重,高端市場堅挺。
得益于獨特生态和自研芯片的優勢,蘋果幾乎一個人吃下了高端份額。根據 CINNO 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5000 元以上)上的市場份額已達到驚人的 79.2%。而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研報數據,今年二季度,蘋果拿下了整體手機市場 45% 的營收和 85% 的利潤。
或許是出于此,過去蘋果的推新并沒有展現出向喬布斯那樣的奇思妙想,繼任者庫克用最穩健的方式把手機賣出更高的價格,把蘋果的市值推向 3 萬億美元。
蘋果不再高枕無憂
一個很明顯的征召是,華爲重回牌桌所帶來的影響正在擴大,連蘋果也不能忽視。
根據《科創闆日報》報道,有業内人士表示,華爲(Mate 60 系列)的預期備貨超過 1500 萬台,預計最終能來到 1600-1700 萬台的銷量水平。也有報道稱,華爲已經啓動全面回歸全球手機市場的通盤計劃,國内市場先行,海外市場後發。
在今年二季度,華爲以 76.1% 的增長拿下了國内 13% 的手機份額,重回前五。在安卓廠商普遍看重的折疊屏市場,華爲也牢牢把握着第一的位置。
今年上半年,雖然蘋果占據了國内高端市場 67% 的份額,但華爲僅靠 4G 産品就拿下了 15.6%,位列第二。
而大中華區一直是蘋果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今年二季度,國内的 iPhone 銷量還超越美國成爲貢獻最大的市場。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表示,随着華爲的回歸以及其它國内安卓廠商努力建立屬于自己的高端産品節奏和高端品牌形象,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将會遭遇更大的挑戰。
從供應鏈的反應來看,華爲的推新也影響到蘋果的預期。有消息稱,iPhone 15 系列産量可能将從 8300 萬台降至 7700 萬台,減産 600 萬台。
本次發布會後,蘋果公司的股價盤中一度下跌 2.5%,最終以下挫 1.71% 收盤,總市值跌破 2.8 萬億美元。上周五,摩根大通也把蘋果的目标股價從 235 美元調低至 230 美元。
不過對于蘋果而言,自身優勢仍然很明顯。獨特的生态和自身的品牌力讓許多人适應并離不開,果粉們的品牌忠誠度也遠遠高于同行們。在海外,失去谷歌的生态,華爲的推進也注定充滿艱難。這家地表最強公司也有足夠的資金和底氣去試錯新的業務,不管是傳說中的汽車還是驚豔但是不夠革新的 Vision Pro。
至于你問我怎麽評價新款 iPhone?我已經開始期待蔚來的新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