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遊戲價值論
從最近一次直播算起,到今日,張大仙停播了 100 天。
8 月 14 日,王者榮耀主播張大仙最後一次在虎牙開啓了直播,在此之前,有關他和虎牙新的續約合同沒有談攏的傳聞已經沸沸揚揚。
最終,也的确如傳聞的那樣,在那一天開播之後,張大仙的直播進入了停擺狀态,至今有了 100 天。在這 100 天當中,各種小道消息甚嚣塵上。
張大仙到底何去何從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平台,廠商,主播間的關系是否在急劇發生變化。
遊戲直播的商業邏輯變了
虎牙與張大仙續約出現問題不奇怪,前車之鑒的是旭旭寶寶從鬥魚離開加盟了抖音。
本質上在于,遊戲直播的産業形态在當下發生了變革,遊戲直播平台很難再不計成本地開出高額的簽約費去簽約主播。
在這之前,遊戲直播經曆了最爲黃金的 10 年發展,整個産業高速成長,各大平台爲了成長一擲千金的去簽約主播,以此帶動流量的增長,而流量的增長則帶來了更高的估值空間。
這是典型的互聯網式玩法,爲此誕生了流量型主播和營收型主播的概念,而張大仙就是最爲典型的流量型主播的概念。
流量型主播最主要的就是帶動流量的增長,而在最直接的營收方面,平台往往是虧損的。意思就是,平台給予其的固定薪資成本大于主播給平台帶來的營收(平台的禮物分成)。
這個玩法在産業的高速發展階段,沒有任何問題,平台需要以資金換流量,但現在顯然不是,現在是一個存量市場的階段,流量型主播到底還有多少用,需要打一個問号,且在資本市場上,遊戲直播兩大巨頭的估值也沒有體現出這樣做的必要性。
相似的是在 2022 年,鬥魚甚至一度放棄了簽約電競賽事的頂流 LPL,按照當時鬥魚在财報中對外的表述,"大型賽事對于流量和收入的增長已經遠遠低于其價格的增長,同時伴随着賽事用戶的沉澱,依靠大型賽事帶動流量增長很困難,因此鬥魚未來将采用‘選擇性采買賽事版權’策略。"
嗯,意思是一個意思,我們完全可以把 " 大型賽事 " 替換成 " 大型主播 "。
所以,其實是玩法的本質變了,任何一個想和直播平台簽約的主播,在這之前首先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 我能給平台帶來多少營收?",在這個問題回答之後,再去審視自己和平台之間的簽約,否則很可能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出現巨大的落差。
旭旭寶寶幫張大仙探了雷
由此也就帶來了一個疑問,張大仙到底是降薪續約虎牙,還是跳槽到其它平台。
這 100 天來,傳聞最爲廣泛的是,張大仙會和旭旭寶寶一樣,選擇加盟抖音平台,甚至和當初疑似朝夕光年爲旭旭寶寶兜底一樣,字節跳動旗下的另外一家遊戲公司會爲張大仙兜底。
和虎牙不一樣,在抖音平台沒有簽約費這一說法,主播的收入來源主要來源是禮物打賞,二是廣告分成(小手柄),三是直播帶貨。
總的來說收入不太穩定,當然得益于抖音已經十分成熟的商業生态和龐大的流量,很多主播到了抖音,即便沒有簽約費,收入依然可能會更高。
但畢竟這不是 100% 确定的事情,有遊戲廠商來兜底,承擔之前直播平台的簽約費,對于主播而言的确是充滿了誘惑力。
這個時候,擺在張大仙面前的隻有兩個疑問,第一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第二字節跳動和騰訊的關系能否緩和。
這兩個疑問,都已經有人幫他做了解答,旭旭寶寶給張大仙做了很好的參照模版,直接點甚至可以說是探了雷。
從旭旭寶寶的情況去看,我們其實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的是,在度過了最早期的雙方蜜月期之後,旭旭寶寶的流量出現了下滑。
以他的短視頻的數據做舉例,我們會發現最近這段時間旭旭寶寶的數據明顯下降了。在宣布加盟抖音後,旭旭寶寶一共發了 24 條短視頻,前 12 條短視頻,最低點贊 15.9 萬,最高 175.5 萬,超過 50 萬點贊的有 6 個。
而最近發布的 12 條短視頻,沒有一個點贊數超過 50 萬,最高點贊爲 47.5 萬,最低爲 8 萬。
在這個數據面前,後期抖音還會不會繼續給旭旭寶寶大量流量上的傾斜,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畢竟刻進抖音骨子裏的是将流量的價值最大化,如果旭旭寶寶無法實現,那麽流量必然轉嫁他人。
這也是張大仙需要考慮的,他能否能從純粹的遊戲主播轉化爲一個适合抖音生态的主播,這樣的轉型其實很痛苦,也充滿了挑戰。
其次在于字節和騰訊間的關系,相對而言,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基于之前的幾次訴訟,抖音平台禁播王者榮耀。
旭旭寶寶這幾個月的直播也表明,有一些底線騰訊不允許觸碰,比如旭旭寶寶在播 DNF 時就不允許挂小手柄向其它遊戲倒流。
DNF 這款遊戲隻是不允許被倒流,而王者榮耀是實實在在的禁播,不允許直播,甚至不允許有任何短視頻等内容的出現,在張大仙個人的抖音賬号内,我們也基本看不到王者榮耀相關的畫面。
這才是張大仙最大的顧慮,張大仙與王者榮耀的綁定已經很深,讓他脫離王者榮耀去播其它遊戲,這當中的風險對他而言,是不可掌控的,因此也就基本不可能,所謂的廠商兜底簽約金也就不存在。
快手是最合适的?但不要忘了視頻号
抖音之外,留給張大仙的選擇還有兩個平台,B 站和快手。
相對于騰訊和字節的關系,這兩大平台沒有這個最大的顧慮,但問題在于,在馮提莫這個簽約吃了大虧之後,B 站在直播上這幾年來一直是出于小心謹慎的狀态。
并且有意思的是,B 站的直播生态可以說獨具一格,外部的主播很難打入它的核心生态圈,B 站的主播在其他平台也很難實現在 B 站的流量。
這當中,不僅僅是馮提莫一個案例,過去這麽多年的時間中,B 站也有跳槽到如虎牙、鬥魚等平台衆多主播,但無論是二次元還是遊戲,都下滑了。
也就是說,事實上我們認爲,真正有可能吃下張大仙合同的還真隻有快手這個平台。
①快手盡管流量不如抖音,但相比于虎牙和鬥魚來說,還是巨無霸的存在。
②快手的遊戲直播生态很完善,有很多頂級的遊戲主播,在和平精英、王者榮耀、穿越火線等騰訊系遊戲都有代表性的主播。
③快手同樣有成熟的簽約金機制。
④鬥魚王者榮耀闆塊的頂級主播騷白在今年年初就重新回到了快手。11 月 18 日,和平精英頂級主播難言在停播了兩個月後選擇了加盟快手。
但除了快手,但在這幾家平台之外,我們其實忽視了一個平台,視頻号。
今年 5 月份,微信宣布 " 視頻号直播推遊戲 " 功能目前已經上線,屆時遊戲公司可以按照平台規定,開通權限、提交素材并上架任務,而主播則可以接取相關的任務、直播對應的遊戲産品來獲取收益。
簡單來說就是抖音的 " 小手柄 " 業務,主播利用直播間推薦遊戲,完成流量的變現與轉化。
視頻号的這兩年發展的勢頭已經漸漸展現,騰訊 2023 年半年報顯示,視頻号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視頻号廣告收入超越 30 億元。
而且視頻号的最大優勢在于背靠國内最大的遊戲廠商騰訊,才是最爲值得關注的地方。
廣告營收或成遊戲主播的命脈
對于遊戲主播來說,直播的主要變現模式當中,簽約金在下降,直播帶貨根本不屬于他們的領域,打賞不穩定,那麽也就隻剩下一種具有想象力空間的模式,就是廣告變現,向其它遊戲倒流。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之前說過,存在很大風險,近的是旭旭寶寶和 DNF 項目組關于小手柄的分歧,遠有網易當年對 YY 的訴訟。均是不允許進行倒流。
這很容易理解,廠商肯定不希望一個主播播着自己的遊戲,又向其它遊戲進行倒流的,尤其是當下又屬于一個存量市場的背景。
所以,現在廠商都在自己培養主播,這當中尤其以棋牌類廠商做的最早,且效果最爲突出。之前我們曾介紹過,家鄉互動與禅遊科技這幾年的業績都在突飛猛進,主要就是營銷上的變革,自建了 MCN,自己來養主播,讓這些主播直播自家的棋牌遊戲,再用小手柄将觀看直播的用戶轉化到自家的棋牌遊戲中。
基于這個邏輯,現在在抖音靠小手柄業務來實現變現的遊戲主播,除非是倒流同廠商的遊戲,否則都有很大的隐憂。
視頻号顯然沒有這樣的疑慮,騰訊自家的産品可能就将流量池拉滿了,當然這當中也涉及到幾個工作室群之間的利益劃分,但畢竟肉是爛在一個鍋裏。
直接點說好了,視頻号有很大的意願去做大遊戲闆塊的流量,也有成熟且沒有法律風險的變現途徑,背靠視頻号,同樣還背靠了騰訊遊戲的龐大資源和需求,這對于遊戲主播來說才是關鍵的。
所以,我們認爲其實在快手之外,視頻号的未來對于騰訊系的遊戲主播而言其實也存在很大可能性,張大仙是不是會繼續簽約虎牙,同時在視頻号開播,王者榮耀項目組、視頻号項目組、虎牙三方共同來拿出所謂的簽約金是一個很切實的選項。
這當中的根本性的解決了一些問題,騰訊繼續與張大仙深度綁定,對于現在的産業來說,相比于平台,遊戲廠商對于綁定主播的意願更爲強烈;張大仙的職業生涯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視頻号則獲得了真正頂級的流量台柱。
總結而言,現在其實遊戲直播,不僅僅是商業形态在變化,廠商、平台、主播這三者的關系也在變化,以前是平台需要主播擴大平台流量,現在是廠商需要主播保遊戲流量。
看清這一點,會很容易看懂當下主播們之間的各種徘徊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