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個月大的貝貝長得像個洋娃娃,隻是最近一直哭鬧不止,眼睛發紅,家人最初以為是感染引起,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貝貝患上的是天性纖維血管瞳孔膜,由于沒有及時處理,已經繼發了青光眼。
這樣病人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比比皆是," 等家長發現異常,再去醫院檢查,多數已經晚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說道。
◎ 及早重視嬰幼兒視功能。/ 銳景視覺
0-4 歲是嬰幼兒處于視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發生的眼病如果不能及時幹預治療,很可能導緻孩子長達幾十年低視力甚至緻盲,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01
全國 5000 萬嬰幼兒,
眼病發病率接近 10%
據國家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全國 5000 萬 0-4 歲嬰幼兒中,眼病發病率高達 9.11%,早篩早治是提高嬰幼兒視功能預後的關鍵,然而由于此年齡段嬰幼兒尚無法配合現有視功能檢查,據估計造成全國數十萬嬰幼兒因錯過最佳診斷幹預時機而終生低視力。
研發嬰幼兒視功能篩診技術,以對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進行早篩早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
近日,林浩添教授團隊聯合全球多家醫療及研發機構進行醫工交叉協同攻關,以智能手機為應用終端,研發全球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研究成果 "Early detection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young children using a smartphone-based deep learning system" 于 2023 年 1 月 26 日在 Nature Medicine (中科院一區,影響因子 87.241)在線發表,為破解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早期篩診難題提供有效技術手段。
◎ 論文在 Nature Medicine 雜志在線發表。/ 醫院供圖
" 該系統僅需讓 0-4 歲的寶寶看 3 分鐘動畫片,就能完成視功能篩查。"林浩添教授介紹,處于醫療資源不發達地區的兒童,超過 4 歲也能夠利用該系統完成視功能的早期篩查。39 深呼吸了解到,目前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直接搜索"ai 寶睛靈 "進行試用。
02
嬰幼兒緻盲眼病患病率高達
0.5%-5%,早期篩查尤為關鍵
嬰幼兒的眼病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這已是專家共識,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林浩添教授介紹,首先嬰幼兒無法說話,所以難以表達眼部不适,視功能的損傷易被忽視或漏診,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次,受限于認知水平,嬰幼兒難以配合完成傳統的眼部檢查。
此外,大部分檢查手段對于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設備要求高,篩查成本高,效能低,難以作為普篩技術手段普及。
" 尋求一種新的、便捷、有效的視功能損傷普篩技術迫在眉睫。"林浩添教授指出,研究團隊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正常和視覺損傷嬰幼兒的注視行為模式其實存在差異,耗時 8 年,聯合移動醫療及人工智能技術,最終完成了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普篩系統。
◎ 利用智能手機早期篩查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場景。/ 醫院供圖
該系統創新性地将智能手機轉化為嬰幼兒注視行為誘導及數據采集平台,通過播放一段 3 分鐘的動畫視頻吸引嬰幼兒保持注視,可以實現對嬰幼兒注視習慣和行為模式的實時捕捉。" 将視頻上傳到該系統後,将在 10 分鐘内給與診斷結果,判别嬰幼兒是否存在視功能損傷。"
03
篩查 16 種嬰幼兒常見緻盲眼病,
準确率超 85%
據了解,不同眼病引起的嬰幼兒視功能損傷的異常注視行為也不同,利用 AI 技術,目前該系統能夠對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斜視、視網膜母細胞瘤等超 16 種嬰幼兒常見緻盲眼病引起視功能損傷進行早期檢測,平均篩查準确率超 85%。
" 我們更大的突破在于将前端系統便捷地部署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意味着家長、醫生、病人可以在醫院、社區、居家等多場景下完成篩查,整個篩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 林浩添教授介紹,前期在全國 4 家醫療機構參與的多中心外部驗證中的篩查準确率超 80%。
同時,研究團隊招募了 120 個家庭參與居家篩查,便捷的系統操作流程使得 99% 的家長都能順利完成篩查試驗,篩查準确率達 85.9%。
◎ 智能手機播放動畫視頻并記錄嬰幼兒注視行為。/ 醫院供圖
" 我們正在與粵省事等公衆平台進行對接和部署,為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的大規模篩查提供可行方案。"
通訊員|邰夢雲 唐豔麗
編輯|廖穎瑤
題圖|123rf
RECOMM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