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戰局正在形成。
文|彭倩、董潔
編輯|喬芊、楊軒
36 氪獨家獲悉,近日,阿裏巴巴生活服務闆塊下餓了麽到店業務(原 " 口碑 ")将與高德合并,原到店業務負責人張亮将由向阿裏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CEO 俞永福彙報,改爲向高德 CEO 劉振飛彙報。
自 2008 年收購口碑以來,阿裏巴巴到店業務經曆了口碑與淘寶融合、口碑融資獨立運營、支付寶流量扶持(口碑作爲線下支付入口替支付寶養訂單)、到家到店聯合作戰、高德引流等不同階段,但思路、團隊多番轉換之下,到店業務的範圍仍不斷縮小。
36 氪此前曾報道,口碑的餐飲業務已經從過去直營的 40 座城市收縮至不足 10 城,其餘城市也由直營轉爲服務商模式,2022 年上半年阿裏本地生活業務由近萬人縮減了約 3000 人。
彼時就有内部人員透露,伴随業務收縮,不排除到店業務并入其他業務線的可能。而伴随口碑并入高德,據知情人士透露,阿裏本地生活将進行新一輪裁員。
據了解,此次調整意在通過高德重振到店業務,也能爲高德增加可應用場景和服務項目、完善其服務生态。
這一戰略布局早有端倪。2021 年本地生活公司升級爲生活服務闆塊後,阿裏 CEO 張勇在當季度财報會上就表示,希望用戶能在高德地圖完成基于目的地周邊各種服務的交易,形成以 " 餓了麽爲中心的「到家」 和以高德爲中心的「到目的地」 業務 " 相協同,其中,高德升級爲 " 生活服務好平台 ",增加美食團購、酒旅、休閑玩樂、周邊遊等内容。
高德升級爲生活服務好平台後,增加 " 目的地 " 相關内容
此後,到店業務便與高德在組織和業務上密切關聯。之所以選擇将兩者聯動,是因爲雙方擁有共同的出行場景,而同闆塊内的飛豬主打旅遊,餓了麽則是「到家」心智太強。
據 36 氪了解,在 2021 年 7 月并入生活服務闆塊後,高德開始和口碑(到店業務)共用客服和 BD 團隊(商務拓展),自去年起到店部分業務也開始虛線向高德高層彙報。
俞永福于 2022 年初提出阿裏本地生活組織架構的 "541" 新陣型,即由 5 個面向消費者的(to C)業務、4 個面向商家的(to B)業務和履約(Delivery)業務組成。最核心的 "5C" 包括到店業務中心、到家業務中心、市場營銷品牌合作業務中心、本地零售和本地零售大商超 5 個前端業務。除到店業務外,其他幾大重要業務都向到家業務中心負責人處端彙報。到店業務中心被單獨拎出來,由負責人張亮直接向俞永福彙報。
本地生活組織架構,圖片來源:36 氪據公開信息整理
在生活服務闆塊整合後的一年多時間裏,高德曾嘗試多種手段爲到店業務帶來流量,比如加大商家供給(吸納服務商)、完善用戶決策信息(從其他平台購買評價體系、優化出行供貨榜單)、請于謙等明星代言等等,但多位知情人士都表示,這部分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
因用戶規模(1.2 億 DAU)保持行業第一,高德一直被視爲本地生活服務闆塊的引流利器。不過,如今它有了新的使命。
一位接近高德的消息人士向 36 氪表示,2021 年之前高德最重視的财務指标是用戶數,從去年開始,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高德開始大面積探索商業化,其中打車業務已獲得不錯的成績。不過 36 氪了解到,由于打車業務需要投入較多補貼,高德目前仍在虧損。
在阿裏到店業務不斷收縮的 2022,新的行業戰局正在形成。2022 年抖音本地生活迅速崛起,其全年的 GMV 達到 770 億,引發美團警惕的同時,也擠壓了阿裏到店的市占率。據 36 氪了解,去年阿裏巴巴到店的市場份額僅有個位數,美團和抖音的占比則在 60% 和 10% 上下。
不過一位餓了麽員工也告訴 36 氪,俞永福對内一直強調,不要把本地生活作爲阿裏巴巴的邊緣業務,要保持戰鬥性,言外之意阿裏巴巴不會放棄本地生活。
過去一年,俞永福一邊對業務進行組織上的梳理、全面向美團靠攏。以本地零售闆塊爲例,餓了麽在去年上半年就取消了原有的标超業務部、泛零售業務部、便利超市業務部等,轉而按照商品品類劃分部門,新增專營專賣業務組(休閑零食、美妝、嬰寵等)、鮮花業務部、商超日百業務部、商家平台運營部——這與美團閃購劃分業務部門的邏輯類似。
另一邊積極尋找新的流量來源。去年三季度,餓了麽與抖音達成合作,開始爲餓了麽小程序在自營城市陸續開通 POI。36 氪了解,餓了麽與抖音達成的合作裏,第一個月的 GMV 要達到 2000 萬,第三個月要破億,小程序日活則要突破 3500 萬,目前短期 GMV 目标已基本達成。
随着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崛起,原有的 " 雙雄争霸 " 開始演變爲 " 三國殺 ",美團已于近期加大對視頻内容的投入,餓了麽則在業務合作與頻繁的組織調整中需求變局。
(感謝 36 氪記者窦軒、楊林對本文的貢獻)
本文由「彭倩」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點擊 轉載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尋求報道 。
本文圖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