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17 日訊(編輯 馬蘭)英國的 " 福爾摩斯 " 又有的忙了。周三,大英博物館表示,今年早些時候,一些被用于研究目的的藏品被盜,其中包括公元前 15 世紀至公元 19 世紀的黃金、珠寶、寶石和玻璃。
大英博物館是全球知名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而被盜的藏品大部分是放在儲藏室裏的小物品,最近都沒有進行過公開展覽。
據大英博物館稱,因爲這一次失竊案件,他們已解雇一名工作人員。目前博物館正在對該工作人員采取法律行動,倫敦警察廳也已介入調查。
大英博物館主席喬治 · 奧斯本表示,現在有三個首要任務,第一是追回藏品;其次,找到不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的應對之策;最後是在安保和收取物品等流程上進行投資,杜絕再被偷盜的可能。
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 · 費舍爾則稱,他們已經采取了更嚴格的措施,并與外部專家合作,完成對被盜物品的明确說明,方便公衆監督和博物館後續收回藏品。
或許已經消失
國際藝術複興組織首席執行官,律師克裏斯托弗 · 馬裏内洛表示,被盜的黃金、寶石和玻璃器皿等藏品可能已經被熔化、重新切割或者送往國外。盜竊藝術品的犯罪分子通常希望快速出手,因此會盡快對藝術品進行 " 改頭換面 "。
2005 年被盜的亨利 · 摩爾雕像就是典型的例子,該雕像價值 300 萬英鎊,但犯罪分子爲了雕像上的黃金而選擇将藝術品熔毀。
藝術品盜竊專家迪克 · 埃利斯聲稱,警方和博物館方面拒絕公布被盜文物的照片或描述,這一事實表明調查人員可能馬上行動,或者已經掌握了有關文物所在位置的一些情報。
通常來講,在開展追回藝術品行動時,調查人員會最大限度地宣傳這些藏品,以方便公衆進行舉報。但埃利斯也補充道,媒體的關注也可能導緻嫌疑人毀掉這些藝術品。
這也不是大英博物館首次經曆盜竊案。1993 年,該館收藏的羅馬硬币被盜;2002 年,一尊有 2500 年曆史的希臘雕像被偷;2004 年典藏在館内的中國寶石神秘失蹤;到 2017 年,一顆價值 75 萬英鎊的卡地亞戒指鑽石被曝已在 2011 年失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