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後台收到一名讀者留言,大意是——
" 曉璃老師,你好,我曾經是一名大廠程序員,如今失業了 ...... 讓我感到焦慮的是,一是我的年齡不小了,已經 35 歲了;二是最近的經濟環境不好,我怎麽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三是我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局限,例如人際關系能力很薄弱 ...... 眼看壓力越來越大,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這讓我想到了幾年前看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若幹年前,他還是月薪 2 萬的某某總,拿過大大小小的榮譽及獎項無數,後來老東家倒閉了,他失業了 ...... 他每天瘋狂投簡曆,更是找遍了所有關系,最終無路可走,送起了外賣。
他反思道:"35 歲的老男人,沒啥特别技能,在職場上,絕對是‘狗不理’類别,不可回收的垃圾 ......"
你想要一份怎樣的工作?
不論是職業咨詢,還是線下我給大學生們上職業規劃課,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人紛紛腦洞大開,說出了普天下絕大多數打工族共同的心聲,那就是——
1、薪資能夠符合自己期待的,多的不說,一線城市怎麽也要 3w 左右的月薪吧;
2、工作上自己能夠有獨立見解的,不說别的,自己在這份工作中絕對不是一味的 " 聽話幹活 ",而是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并且深得領導器重;
3、制度上最好人性化一些的,要有自己的生活,能夠準點上下班,雙休的;
4、工作能夠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的,能夠讓自己進步的,能夠讓自己成長的;
5、所屬行業最好不要有太大波動的,希望自己的工作局面能夠穩中有進的 ......
從我們這邊的統計數據來看,毫無例外地,在人們選擇職業的時候,會把成就感、薪資收入、安全感、獨立性、舒适度等等全部羅列其中。
但問題是,現實中這樣的好工作到底在哪裏?
如果你有過職場工作經曆,或者多留意外部招聘信息,想必你不難發現:
1、薪資收入符合你期待的(例如 IT、銷售類),要麽門檻太高你進不去,要麽壓力太大你受不了;
2、工作局面相對穩定沒有太大風險的(例如公務員),需要通過嚴苛的考試面試你未必進得去,即便進去了,你也很快被其中的瑣碎繁重壓得喘不過氣,分分鍾懷疑生命的意義;
3、想要固定休息時間有自己業餘生活的,要麽就是你學曆太低夠不上(例如大學老師)、要麽就是薪資太少你不願意做(例如行政、會計類);
4、你覺得事務型的工作讓自己沒有成就感,于是你想當然認爲和人打交道一定能有成就感,結果等你做了你會發現,人心的變化莫測讓你疲憊不堪,不禁悔不當初,覺得還是重回老本行吧;
5、你希望在工作中能夠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主張,問題是你連自己現在的工作和行業都說不清楚,你在現有的工作中都一團漿糊,憑什麽就能在其他工作中獨當一面呢?
......
不知你發現沒有?太多人對于工作的期待都過于理想化。
假如你的期待本身就不合理的話,又如何指望在現實中找到靠譜的工作呢?
因此,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的工作,重要的是根據你的能力,你是否能夠夠的上你想要的工作?
在職場中,我們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主要從三個維度入手。
一是知識;
指的是你懂得的東西,例如,學曆、證書、專業培訓等等,都是知識維度的體現。
二是技能;
指的是你能操作與完成的東西,例如,你過往的職業經曆、你能夠勝任與完成的任務,等等。
在技能層面,還可以細分兩大類,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
專業技能是具有專業性的能力,例如 IT 裏的編程、開發、設計能力,等等;
通用能力是指從事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的能力,例如職場人際溝通、協調、寫作等能力。
三是才幹;
這裏指的是你的個性、品質及内在特質。
比如,創意類工作注重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很多人并不具備這樣的才幹。
如此一來,恐怕你就不難理解,爲何很多 35 歲以上大廠程序員難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首先,從知識維度分析;
大廠程序員一般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背景,這個專業更新及叠代速度極快,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不斷更新你的知識結構,才可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
其次,從技能維度分析;
很多大公司的 IT 項目本身就不太具備通用性,即,中小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資源和實力做這樣的項目,而每個人的分工非常明細,你隻負責這個項目裏的一個具體環節,無法具備整體項目運作經驗——這是專業技能上的硬傷;
與此同時,很多 IT 從業者性格内向,不擅長表達和溝通,領導力和管理能力了普遍匮乏,對外界信息不夠敏感,頗有點 " 兩耳不聞窗外事 " 的意味,于是,他們在職場人際關系及監控推進方面倍感受挫,在這方面的意識及行動不足,所以多年來他們的通用能力并未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最後,從才幹維度分析;
如果一名 IT 從業者之前有過項目經驗,專業能力紮實,個性積極開朗,願意主動溝通,能夠迅速捕捉客戶需求,同時還能帶領團隊達成目标——具備這些才幹的人,才是市場上搶手的人才。
而如果你在職場中一直處于 " 無意識狀态 ",工作多年一直是被動聽命的模式,随着年齡的增長,性價比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你也到了 35 歲這個年齡,請務必審視以下部分或全部問題——
1、知識結構更新緩慢,學習能力下降,對新事物接受程度大大降低;
2、身體每況愈下,還要兼顧家庭,無法全心投入工作;
3、專業能力沒有顯著突破,通用能力沒有足夠重視 ......
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隻要是面向市場的,都必然存在風險。
作爲行業裏的一員,每個人務必要有足夠的意識,職場中,從來沒有 " 一勞永逸 " 的說法,不要以爲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就是 " 終點 " 了,更不要認爲做到了管理者後半生就可以 " 衣食無憂 " 了。
要知道,職場沒有終點,即便做上了管理崗,也不要荒廢了專業;即便做到了技術尖兵,也不要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
那麽,對于 35 以上在原行業裏混不下去的職場人來說,到底要怎麽辦才好呢?
1、明确當前最迫切的需求;
每個人不妨設想下,如果你今天失業了,你的生活水平大約處在哪個階段?
如果你家裏有礦,或者你在前十來年的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物質基礎(比如你名下已經有了幾套房且沒有貸款壓力),這個時候,你差不多達到了小康及以上的生活階段。
即便你暫時失業了,大可不必驚慌,你完全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出去旅旅遊,做些自己這些年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未來你大可以從愛好入手,就此結束自己的打工生涯,做點自己的事情,開始新的人生旅程。
如果你評估之後,發現目前還處在溫飽及以下階段,那啥,就不要做夢了,先找份事情養活自己再說。
2、從能力出發,尋求能做的工作;
如果——
你在才幹方面明顯匮乏,例如,個性局限大、心性不定、抗壓力弱、容易受外界幹擾、不具備堅毅的品質;
技能方面多是停留在初始階段,例如,隻知道聽命幹活,隻會做簡單的任務處理,高階職場能力匮乏;
知識方面依然在吃老本行,和畢業那會兒沒有區别,沒有更新叠代 ......
這個時候,你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到底要不要辭去現在的工作?
我一直提倡,每個人都要立足現實,要在看似撲朔迷離的選擇中,去選擇那個對你而言最實在、最有可能做成的選項。
3、終身學習,不要偷懶;
有句話說得好,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一方面,我們要關注大的經濟趨勢和行業走向;
另一方面,我們更要一門深入,盡可能的深入鑽研,随着你的經驗和資曆的累積,在業内漸漸有了聲望,你才可能擁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回到本文最開始那個讀者的留言中來。
從留言的信息分析,當事人還處在生存階段,對他而言,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生計問題,同時他在職場中的能力較弱(例如職場人際關系)....... 這種情況下,建議優先考慮生計問題,從能做的事情入手,然後再騎驢找馬,一邊提升知識與能力,一邊再慢慢尋求新的機會。
畢竟,職場半坡,生存事大,大不了就是一場全新的開始。
" 有勇氣承擔命運,這才是英雄好漢。" ——黑塞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璃語職美人 "(ID:crystal_words),作者:趙曉璃,36 氪經授權發布。